美国城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_杨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信息报/2013年/1月/5日/第008版
经世导刊
美国城镇化发展的先进经验
杨慧
美国是个高度城镇化的国家,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美国约有八成以上的人住在城市,其中10万至20万人口的城市有131个,3万至10万的有878个,数千至3万的小城市(镇)达34000多个。

美国城市的规模以1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镇)居多,约占城市总数的99%左右。

基本达到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

美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建立多层次的城镇体系。

美国实行的是开放式城镇化,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完全打破区域间的封闭状态,面向世界,从全国整体出发,采取圈域经济的“都市圈”模式,建立国际性的大都市、全国性的中心城市、区域性的中心城市、众多的地方小城市和中心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形成大“都市圈”和“城市带”。

从地区看,美国全国可分为三个著名的城市群,规模都在世界前列,许多大城市地区已经联成一片,往往这个城市的延伸部分却是另一个城市的发展部分,卫星城镇和工业区相互交错,已难于分辨是哪一个城市的郊区了。

——重视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发展。

美国在加强大都市圈和城市带建设的时候,非常重视中小城市和中心镇的发展。

从城市规模看,城市规模大小差异很大,从几百万人口到几百人都有;但以3万-10万人口居多。

目前,75%的美国人生活在小城镇。

近30年发展起来的大都市区、城市圈或称为卫星城集中起来的城市带,是大批小城镇的集合,而不是靠无限扩张中心城市管辖范围来实现城市规模。

从城镇化发展道路来看,美国的城镇化没有走“集聚——扩散——再集聚”的弯路,而是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影响,着力发展众多的小城市和中心镇,逐步形成大规模的城镇连绵群,使得城镇与郊区、城镇与乡村的差异消失,各种生产要素处于一种完全的开放、流动状态。

——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为动力,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美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简单地、孤立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而是注重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的并行发展,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探索城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一是工业化引导大量的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是着力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为城镇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注入内在活力。

三是通过信息化、高新技术使用和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水平。

四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工业化、产业化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本。

——以全面完善的农业政策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在美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同步协调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美国制订了全面完善的农业政策体系。

美国长期以来秉持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尊重农民利益,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用工业剩余反哺农业,妥善处理农民的困难和问题,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完成城镇化,保证农民利益不受损害,这就避免了一些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混乱动荡的极端情况。

同时,美国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农村部分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联邦农业部乡村社区公共设施、住宅和企业等三大类19个子项目,帮助农村地区改善供水和排水系统,修建供电设施以及远程教育和网络工程设施等。

——强调市场化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

美国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主要是为产业的发展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营造一个社会化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同时,为解决
大都市区发展中面临的区域性矛盾和问题,实行有效的区域协调和管理:一是市县合并,在过去80多年里,美国中心城市面积平均扩展了2倍多;二是建立权威的大都市区政府;三是组建半官方性质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美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管理。

从教育管理上看,除有专门管公立学校的教育委员会外,还有一些准政府机构——学区。

从教育投入看,美国教育投入已从1989年的353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目前,教育投资已占美国GDP的7%以上,在发达国家名列前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