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蒋庄八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平蒋庄八景
蒋庄古城略考(一)
蒋庄地处盆尧镇治东南3.5公里处,东与上蔡县百尺乡堤草王村相邻,西隔坡与罗阁村毗连,南与上蔡县百尺乡苏口村相依,北与叶寨行政村隔叶坡相望。
村落呈东西长形,长约400米,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
东西主街一条,南北依次为东岭大道、中心大道和西岭大道。
全村蒋氏224户,1125口人。
古往今来,蒋庄乡民在闲暇无事时,总爱谈论蒋庄古城的故事。
有的说咱庄古时候是一座大型陶器窑场,你不信地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烂盆、烂罐碎片。
有的说在咱庄建有大型军马场,要不然地下怎么有那么多马和其他牲口骨头。
如此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代代相传,蒋庄古城成为千年不解之谜。
蒋氏是中华民族民姓之豪门巨族,历来有续修族谱的优良传统,但在旧中国,历代天灾兵燹,干戈扰攘,民不聊生,致蒋庄蒋氏家谱佚失,因此,此次修谱难度极大。
“国盛修志,族旺续谱”,国家改革开放,逐渐富裕起来的蒋氏族人根亲文化热情日益高涨,并未因此难度而丝毫减退。
族人蒋国清、蒋绍曾、、蒋广宇、蒋新海、蒋海峰、蒋明伟等一行多次到武汉、淮滨、光山、固始、项城、商水、上蔡、郑州等市、县城乡村调查材料寻根问祖,取得大量有价值、可资借鉴的珍贵资料,为续修蒋氏宗谱,为解开蒋庄古城之谜提供许多可靠依据。
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68年伐纣灭商,建立西周,执政十五年而卒,武王子周成王继位。
因成王年幼,由成王叔、武王弟周公姬旦
摄政。
期间,周公率王师及其子攻伐武庚禄父及东夷族叛乱,待叛乱平定,大局已定,周公在摄政七年后还政于周成王,成王封周公之第三子伯龄于蒋地,建蒋国(今址淮滨县期思镇一带)。
公元前617年,蒋国被强楚攻灭。
时蒋氏祖令子孙牢记“国存则以蒋为国号,国亡则以蒋为姓”。
至此,亡国后的国民以“蒋”为姓,伯龄系蒋氏得姓始祖。
亡国后的蒋氏族人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族人后经历代封王、公侯者、官上卿、相国、国相、丞相等代不乏人,名登仕版者层出不穷。
为官者,官高爵显,位极人臣,绵绵衍衍数千年。
伯龄祖第十九代孙蟾宫公生于公元前621年,卒于公元前546年,寿76岁。
原配夫人为夏侯公之女,生四子:静奫、静奁、静、静奇。
继配夫人为文惠公之女杨氏,生四子:静奭、静奕、静契、静夷。
约于公元前580年,蟾宫祖八子皆封侯。
长子静奫封弋阳侯,为弋阳支;次子静奁封侯爵,谥号:献;三子静封期思侯,为广陵支;四子静奇封九江侯,为海陵支;五子静奭封洛阳侯,为洛阳支;六子静奕封西平侯,为汝南支,七子静契封镇平侯,为南阳支,八子静夷封信阳侯,为信阳支。
二千五百年前,蒋庄为缓陂地(山坡,不平地、池塘),北有水
(即洪河),南有洪澍河,蒋庄一带是一个土地肥沃,水草丰美的地方,在以畜牧业为主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不失为人类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
经多方考察论证,西平侯在此修筑城池,蒋庄为蒋静奕故里无疑。
蒋庄海拔56.3米,是陈老庄坡,盆尧坡和叶坡中地势较高的地
方,周围沟渠纵横,水源丰足。
古城四周有四岭,东西南北各有岭。
据在蒋庄现场勘察和发掘,四岭全部为夯土层,此四岭应是2000多年间风雨沧桑,古城墙年久坍塌所致,东、西、北岭各长约275米,宽30至40米,高约2至3米;南岭长约250米,宽30至40米,高约2米。
总面积约93.75亩。
村南、村北岭外有坑,东岭、西岭之外无坑,坑应是筑城取土造墙形成的护城河,村东村西无坑,而是由于天然淤积和人工填充而造成。
村内有东西宽约30米,南北长约60米的水塘,应该是城中贮水,景观之用。
村内西北方向有两个呈方形的水洞,深不见底,不论如何注水,始终不满,此洞应是排除城内生活废水和排洪之用。
另有修建宫庭的柱顶石等。
在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时,在较深的地下有牲口和人的骨骸,以及烧过的草木灰。
地里的陶罐、陶盆残片遍地皆是,村民们耕种土地时,皆让孩童们着篮子捡拾陶片,至今依然。
综上所述,经考古专家论证,蒋庄古城应为伯龄二十世孙西平侯蒋静奕修筑。
时南有弋阳侯蒋静奫,北有洛阳侯蒋静奭,东有期思侯蒋静,西有南阳侯蒋静契。
而西平侯蒋静奕便在“四侯“之中的水流域繁衍发展,且愈繁愈盛,历久不衰,子孙绳绳,椒衍瓜瓞,并以蒋庄为出发地在县内谭店、柏城镇、焦庄、二郎、杨庄、芦庙、出山、师灵、权寨、宋集、人和等乡镇以及上蔡、商水、项城等地播迁,且愈迁愈旺,形成西平支汝南蒋氏世系。
蒋桥(二)
蒋桥位于蒋庄古城南约300米蒋岗河之上,是北通漯河、郾城、
临颖、许昌、郑州,南达上蔡、项城、商水、汝宁府之古官道要冲。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据现场勘察,桥南北长15米,东西宽5米,高3米,为两孔砖石拱桥。
据蒋庄静奕公后裔世代口碑相传,始祖静奕公慧眼独具,认为蒋庄地域开阔,水草丰茂,土地肥沃,钟灵毓秀,便在今蒋庄修筑雄伟壮观的侯王城。
奕公体恤民情,施行德政。
在位期间,常思为民排忧解难。
城南蒋岗河河面宽广,水流湍急。
往来行人客商多有不便。
静奕公便率众修桥,数月方就,一桥飞架,万民称颂。
民称“蒋公桥”,后人省文曰“蒋桥”。
两千多年来,蒋桥无数次坍圯,奕公后裔便屡坏屡修。
明代曾重修蒋桥,桥旁立捐资修桥功德碑四通,现仅存一通。
大清雍正年间,再修蒋桥。
碑冠上书“皇帝万岁”,可见当时重修蒋桥规模之大,场面之隆重。
蒋湖(三)
蒋庄古城南地势较高,乡民谷称蒋岗,蒋庄之南有蒋岗河。
蒋岗河发源于盆尧村西有一名叫小樊庄的村庄,出村向南顺路有条沟,名樊路沟,原是一条弯曲狭窄的水沟,南经燕庄至张黄庄东南折而向东,经蒋岗南时,因沟渠渐宽,水流湍急,形成蒋岗河。
蒋岗南地势低洼,因经长期冲刷和於积,形成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500米,深3米的蒋湖。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岸边杨柳婆娑,柳絮飞扬,梨花盛开,百花争艳,百鸟争鸣,莺歌燕舞,布谷声声。
岸上阡陌蝶舞,禾如绿海,兔跃雉飞。
水中小蝌蚪成群成片浮
游。
夏季湖边芦苇、蒲草丛生,藕荷满塘,蜻蜓翩翩,青蛙呱呱,此起彼伏,生机盎然。
秋季湖光粼粼,各种水鸟或追逐嬉戏翻飞,或入水捕鱼捉虾。
水中各种鱼儿穿梭跳跃,菱角生长旺盛,渔者划船撒网,晚上满载而归。
冬季大雪纷飞,湖之内外,银装素裹,湖面结冰,光洁如镜,湖畔村童入湖滑冰戏耍,尽兴方休。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流通畅,然而工业用水大增,导致水位下降,蒋岗河成为季节河。
盛水季节有水流经,枯水季节河床干裂。
如今蒋岗河和蒋湖已失往日景色,代之而是一望无垠的良田。
蒋坡海市蜃楼(四)
蒋坡位于盆尧镇蒋庄以北,叶寨村以南,总面积2.866万亩,海拔52.6米,是盆尧镇最大的洼坡。
解放前,蒋坡是西平县有名的荒坡,常年野草、槐草、灌木丛生,各种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或麇集。
梅雨季节,西北方等地来水倾泻蒋坡,致遍地汪洋一片。
由于河流沟渠排泄不畅,使流聚蒋坡之水长期滞留,蒋坡上空经常雾气腾腾。
此间旭日初升,便形成美妙绝伦的海市蜃楼奇观。
蜃景是大海和沙漠常见的奇异景观,而在大陆内部出现此景实属罕见。
蒋坡蜃景出现时,地平线上空呈现出雄伟壮观的城池,城内崇阁巍峨,鳞次栉比。
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每当蜃景出现时,乡民们无不叹为观止。
待大雾消散,蜃景便消然无踪。
解放后,蒋坡为万顷良田,盆尧镇之米粮仓,海市蜃楼景观不再现之。
蒋庄古榆树(五)
山榆树,原广植于长江、淮河流域,后逐渐向北方发展。
属落叶乔木,干粗枝小,叶互生,呈椭园形状卵形,根深耐寒抗干旱,木纹理直,早春先叶后花。
嫩叶、嫩果(俗称“榆钱”)可食。
叶煎汁可杀虫,树皮纤维可代麻。
木材可作家具、农具、车辆、舟楫等。
既可作绿化树,亦可作行道树。
蒋庄古城东南约200米处有一株山榆树,树高约20米,直径1.5米,树围4.7米,树冠隐蔽1.5亩余,为蒋庄珍稀古树。
惜解放后人为砍伐。
相传,静奕公敕封西平侯后,思蒋庄地域,为农牧业经济,且地处低洼地带,盛水季节便成为水乡泽国。
为便于裔孙生产生活,便率先亲手栽植榆树。
此后乡民纷纷效仿,家家户户栽植榆树,如此代代相传,山榆树便成为一方离不开的乡土树种。
蒋庄古榆衍生一代又一代,且遍布汝宁府大地,寓意静奕祖子孙繁衍昌盛,枝繁叶茂。
奕公亲手栽植之榆树虽然不复存在,但其体恤民情,爱民之风却德泽后世,代代相传。
蒋庄槐乡活蒋侯(六)
槐树,又称国槐,落叶乔木。
喜光,深根盘,奇厅数羽状复叶,种子成念珠状,分布于全国各地。
木材坚硬,可供造船舶、车辆、器具和雕刻等用。
槐花(又称槐米)和果实为凉血、止血药,主治肠风、痔血、便血等症,内含芸香苷可增加毛细血管韧性,适用于毛细血管之脆弱等症。
根煎汁可治烫伤。
花可作黄色染料,为蜜源树,药物树,绿化树和行道树。
蒋庄古城南有一株古槐树,与山榆树相距约200米。
树高20余米,主干直径0.8米,树围约2.5米,树冠荫蔽一亩余。
相传,静奕公封西平侯后首植槐树,并令民广植。
如此历代不辍,域内家家房前屋后,渠旁道边,比比皆是,生长茂盛,成为名符其实的槐乡。
二千多年来,遍植于蒋庄和西平等地大小高低不等的槐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寓示奕公后裔同槐树一样衍行天下,亘古不衰。
蒋公睿智德劭,毕风节雨,敬天,尊祖,倡孝,爱民。
教民桑麻,以济温饱;教民植树,方便生活,治病疗伤;教民礼乐,克民愚盲;明德慎罚,治政有方,奕公功德,难以尽详。
故,蒋庄报本溯源,历来民风纯厚,勤耕读,尚俭朴,崇节义。
如今奕公后裔继承先贤遗志,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百业兴旺,人寿年丰,幸福安康。
蒋庄火龙爷庙(七)
蒋庄火龙爷庙,位于蒋庄东南蒋湖北岸。
建筑面积约20平方米,为砖墙小瓦,面积虽小,却整洁、庄严、肃穆。
内塑火龙爷像一尊,两边有楹联,上联是:“菽粟并资仁,功成既济”;下联是:“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横额是:“天地并寿”。
塑像前置香案香炉,供善
男信女祀奉。
火龙爷庙又称火神庙,火德真君庙。
相传,火龙爷名罗宣,居火龙岛。
姜子牙助武王付纣灭商周兴,姜子牙封其为“火德真君”,为火神。
夫人火神爷奶奶,是位神医,以治疗各种疙瘩为特长,故名“疙瘩奶奶”。
火神爷是掌管民间火的神,常常祀奉,家中不会发生火灾和其他祸患。
民间值正月初七日火龙爷生日,六月二十二日成道日时,便用鸡、鸭、鱼、肉等供飨祀之。
旧时贫家以白萝卜等雕刻成鸡、鸭、鱼、猪头作为供品,后发展为用各种果蔬祭祀,经久不衰。
相传,静奕祖敕封西平侯后,为免除邑内各家回禄之灾,尊崇祖制,便在村南栽植槐树、榆树的同时,修建火龙庙一座。
历经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火龙爷庙几圮几葺,始终烟火鼎盛,成为蒋庄又一景观。
蒋庄历来有送火龙爷的习俗。
正月初六日,女子扎七姐(草编成的人形),在初七的中午由女子送至村南向南的方向烧掉,祈祷七姐保佑五谷丰登。
是日,人们还在村子的空场上搭起火龙爷棚,桌上放着用黄表写的“南方火德真君之神位”的牌位,摆上供品,点上香火,顶礼谟拜,祈求保佑,免遭火灾。
晚上举行送“火神”仪式,燃放鞭炮,火龙升天,牌位焚化,人们面南祝送。
关爷庙(八)
关羽,字云长,生于190年,卒于219年,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
三国“五虎上将”之首。
赤面美髯,忠信仁义,智勇兼备,为人和蔼,善待士卒。
喜读《春秋》,诚信名冠天下,为中华民族道
德之楷模。
卒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称为“关公”、“关爷”、“关圣”、“关帝”等。
历朝历代,多有褒封。
清代封为“忠义神武佑仁通武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死后首葬洛阳,身葬当阳。
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
蒋庄乃西平侯城畿之地,礼义之乡,向有崇尚忠信仁义之传统。
相传,蒋庄乡民秉承尊族敬祖,忠孝诚信的理念,在紧傍火龙爷庙旁于唐贞观年间修建“关王爷庙”一座,建筑面积、风格与火神庙相同。
一千多年来,关爷庙是人们祭祀关帝的场所,关爷是人们忠义诚信仁通的偶像和象征,并且尊崇为“武财神“。
因此,关爷庙香火旺盛。
然随时间流失,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