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1第二章第1节欧姆定律电阻定律串并联特点(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直路电路
第1节◆欧姆定律电阻定律串并联特点
【课程目标】1.知道电流的定义及微观解释;2. 掌握伏安特性曲线3.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相关的分析计算.
学习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恒定电流的特点;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初步了解电路实验,学会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3、激情投入,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重、难点:1、理解电流的定义.能在具体环境中求解电流强度;理解欧姆定律的含义;2、电流微观表达式的推导、对U-I图象中各类信息的判断;3、掌握电路中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
一、电流
1.电流: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形成电流的条件:(1)(2)
3.电流的方向:规定(正或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荷(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与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导电时,正负离子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量Q表示通过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量绝对值之。

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流向,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流向
4.电流强度
(1)意义:表示电流的强弱程度.
(2)定义:
(3)公式:国际单位:(1A=1C/s)常用单位:
(4)电流是标量.它的运算不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2.公式:
注意:1)、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不适用于气体和半导体导电
2)、导体的电阻R等于U与I的比值,但与U和I无关,只与导体本身性质有关
三、电阻
1、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的阻碍作用
2、定义:
3、定义式:单位:
四、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
1.伏安特性曲线(I-U图线):导体中的电流I随导体两端的电压U变化的图线
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2.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元件;不符合欧姆定律的导体和器件,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这种电学元件叫做元件.
五、电阻定律
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它的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
注意:电阻定律适用于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
六、电阻率
1. 是比例系数,由导体的和决定,它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2.计算表达式:单位:
七、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1.的电阻率很小,的电阻率很大,有些材料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称为半导体。

2.半导体的特性:改变半导体的温度、受光照射、在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等,都会使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发生显著的变化,这些性能是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的.
3.超导现象和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无法测量的程度,可以认为其电阻率突然变为,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称为超导体.
4.转变温度: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做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和电流大小的微观表达式I=nqSv
问题1:如图3有A 、B 两个导体分别带正、负电荷, A 、B 导体间存在电势差U AB =φA -φB ,A 、B 两导体电势当那个高?A 、B 间用导线连接时,导体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
问题2:(1)建立模型
如图4所示,AD 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导体长为l ,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 ,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 ,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 (2)理论推导
AD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总数: 总电荷量:
所有这些电荷都通过横截面S 所需要的时间: 导体AD 中的电流:
(3)结论:
针对训练1、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 .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为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C .无论在何种导体中,电流的方向都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D .在电解液中,由于是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所以电流有两个方向
2、某电解槽横截面积为0.5m 2
,若10s 内沿相反方向通过横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量均为10C ,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_____A .
3、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个环形电流,设氢原子中的电子以速率v 在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动,用e 表示电子的电荷量,则其等效电流I= 。

探究点二、欧姆定律、电阻定律及电阻率
(一)、欧姆定律
问题3:对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式I
U
R =
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其电阻越大
图3
图4
C.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U 、通过它的电流I 均无关
D.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针对训练4、关于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的方向与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B.金属导体温度升高时,由于自由电子的热运动加剧,所以电流增大
C.由R=U/I 可知,I 一定时,导体的电阻R 与U 成正比
D.对给定的电阻,在温度不变时,比值U/I 是一个定值,反映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5、一根镍铬合金丝的两端加8 V 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是2 A ,它的电阻是多少?若通电时间为50 s ,那么有多少库仑的电荷量通过它?如果在它两端加4 V 电压,则这根合金丝的电阻是多少?
(二)、电阻定律
问题4: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C.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电流一定,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反比
问题5: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 ,电阻为R ,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A.R/1 000
B.R/100
C.100R
D.10 000R 针对训练6、对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式I
U
R =
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其电阻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的电压U 、通过它的电流I 均无关 D.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有关 7、如图4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 边长为L 1;ad 边长为L 2,当端点1、2或3、4接入电路时,R 12:R 34是( ) A.L 1:L 2 B. L 2:L 1 C.1:1 D:L 12:L 22
(三)、电阻率
问题6:一根长为0.5 m 的金属丝,横截面积为3.0 mm 2,在它两端加上0.15 V 的电压时,通过金属丝的电流为2.0 A ,求金属丝的电阻率.
图4
总结:
1、ρ是比例系数,由导体的 决定,它是一个反映材料 的物理量,称为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率的计算公式:
2、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大而 ,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大而 ,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大而 ,超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增大而 (所以空填减小或增大或不变),
探究点三、对导体伏安特性曲线(I-U 图像)的理解
问题7:.图2为两个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求 (1)两个导体的电阻之比 R 1:R 2
(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 ,导体两端的电压之比 U 1:U 2 (3)若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相等(不为零),导体中的电流之比 I 1:I 2
针对训练8、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的电压变化,如图4实线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5 Ω B .加12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8 Ω C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探究四、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问题8:推导关于电阻的几个常用推论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小于或大于)其中任一部分电路的电阻.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小于或大于)其中任一支路的电阻.
(3)n 个相同电阻R 并联时其总电阻为=总R
(4)n 个相同电阻R 串联时其总电阻为=总R
(5)多个电阻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其中任一电阻增大或减小,总电阻也随之增大或减小,以两电阻R 1、R 2为例.
图2
R 1 R 2
(6)当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 (小或大)电阻.
(7)当一个大电阻和一个小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接近 (小或大)电阻.
问题9:关于电压和电流的分配关系
(1)串联电路中各电阻两端的电压跟它的阻值成正比. 推导:如图6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阻的电流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推导:如图7
针对训练:9、已知通过三个并联支路的电流之比是I 1∶I 2∶I 3=1∶2∶3,则三个并联支路的电阻之比R 1∶R 2∶R 3为( )
A.1∶2∶3
B.3∶2∶1
C.2∶3∶6
D.6∶3∶2 10、如图5所示,4只电阻串联于某电路中,已测出U AC =9 V ,U BD =6 V ,R 2=R 4,则U AE 为( )
A.3 V
B.7.5 V
C.15 V
D.无法确定
11、如图2-3-10所示,R 1=6 Ω,R 2=3 Ω,R 3=4 Ω,接入电路后,关于这三只电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流之比是I 1∶I 2∶I 3=4∶3∶6
B .电压之比是U 1∶U 2∶U 3=1∶2∶2
C .功率之比是P 1∶P 2∶P 3=1∶2∶6
D .功率之比是P 1∶P 2∶P 3=6∶3∶
4
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