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普洱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 (2017高一下·益阳月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说民族振兴的壮丽景观,① 我们在国际竞争的长跑队伍中逐渐追赶上第一方阵,给了我们文化自信以充足的现实理由,②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以悠久厚重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赋予我们的文化以深厚底蕴和坚忍定力。
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在不懈奋斗的漫漫旅程中,积累了丰富智慧和坚毅精神。
这④为我们今天理解、接受和消化世界各民族文化,练就了博采众长的胸襟和才干,⑤赋予我们深广视野和过人睿识,⑥以纵横捭阖的手段和沉着从容的心态应对各种危机与挑战。
A . A
B . B
C . C
D . D
二、请默写 (共1题;共3分)
2. (3分) (2018高三上·安达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
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3. (15分) (2015高二上·四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最后的黄豆
爷爷是染布的。
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在地上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
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
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
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
爷爷蹲着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料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
“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
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几口大锅开始染布。
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
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
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
青色衬着爸爸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
没过半月,爷爷快乐的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
于是,镇子里又了有大染坊。
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
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的多嚼几把黄豆,还取了奶奶。
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
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
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
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
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
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
没钱,就赊账。
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计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颗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
大染坊被抵了赌债。
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
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
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试着嚼它。
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品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世上留个念想。
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
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找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
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
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间凄厉,如同塌了脊梁。
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屋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
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
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
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有人曾问我,金子最终找到了吗?
当然没有。
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
不久前,一次慈善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
B . 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纵无拘。
C . 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
D . 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高地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
E . 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
(2)
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3)
小说最后解开金豆之谜,文章先前做了哪些铺垫?
(4)
这篇小说寓意深刻,对我们的人生有许多启示,请结合现实或自身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4. (20分) (2019高二上·承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路遗
刘怀远
黄连婶平日不出门,但一出门,准是去借钱。
本村几乎都借遍了,不好再向谁开口。
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要,以前借的还没还上呢,已经拖累你们不少了。
”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说话:“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
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的村,娘家哥多。
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
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我带你一段路吧。
”
黄连婶说:“算了吧,你自己骑还这么大动静,哗啦哗啦直响。
”
玉亮看看自己的破自行车,嘿嘿地笑,手往怀里掏,说:“婶,我这里有几十块钱,你先拿去用吧。
”
黄连婶忙拦着说:“你帮我的还少吗?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
”
“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自家的远房侄子!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
”
黄连婶说:“你惦记着婶,婶感激不尽,你家也不宽裕,我现在日子还能挺过去。
”
“好吧!”玉亮知道拗不过她,就说:“那我先走了。
”
玉亮骑上哗啦哗啦直响的自行车,骑得很慢,比黄连婶走得快不了多少。
拐过一个弯,玉亮不见了。
黄连婶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叠钞票。
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
天呐,这是谁这么马虎,100元足可以买七八袋化肥,足可以给黄连买一个月的中药,足够在县中学读书的女儿两个月的生活费啊……
她往前后看,见不到一个人影。
丢钱也太马虎了,玉亮也马虎,他在前面,愣没看到。
黄连婶站在那里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有人来找。
她摇摇头,把钱装进衣兜,心想,会和找钱的人碰上的,就继续往前走。
迎面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黄连婶面前停下来,开车的是屠户柳三。
“嫂,你要去哪里啊?”
“我去走个亲戚。
”
“哦,俺哥一个人在家呢?”
“咋,你还怕他跑了?”
柳三笑了,黄连终年躺在床上搂着药罐子,既不会跑,也不会怕谁偷。
柳三说:“嫂,咱一起回家吧,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
”
黄连婶说:“你也没开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
”
柳三说:“嫂啊,你不是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
好,你去吧。
”柳三挠挠头,朝农用车上看看说:“我东西丢在集上了,得赶快回去拿。
”说完,农用车冒了一溜黑烟,掉转车头跑远了。
黄连婶笑着摇摇头,心里说:“慌张鬼,掉转车头往回走也不带我一段路!”
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叠钱。
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
回到村,黄连婶找到玉亮和柳三。
不想二人矢口否认,都说没有丢钱。
黄连婶说:“你们不是丢,是故意放在路上让我捡。
”
俩人都说:“俺俩是傻蛋啊?脑子有病啊?要是被别人捡去了咋办?”
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
不管她怎么说,两人就是不承认,异口同声地说:“钱是你捡的,找不到失主就是你的。
”
黄连婶很无奈,两叠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
思来想去,黄连婶最后把钱交给村主任,让他给广播一下,找寻失主。
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
第二天午后,玉亮和柳三找了来,说:“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
”
黄连婶叹一声:“我只有用这个法子,才会逼你们出来承认。
走,一起去村委会领回。
”
到了村委会,柳主任脸色酣红地躺在椅子上打盹。
听黄连婶说完,柳主任打着酒嗝说:“你们都值得表扬,一边是慷慨助人,一边是拾金不昧。
”
黄连婶说:“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快把钱退给他俩吧。
”
柳主任不吭声,脸却更红了,反手把墙上的日历撕下一张,裁成两张寸宽的,把烟丝倒在印有“1989年”的一半上,在手上一扭一转,就成了一只大炮烟。
点燃深吸几口,让自己隐藏在烟雾中才说:“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它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
”
三个人一下僵在那儿,瞪出的眼白如晒在河滩上的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开头一段描写黄连婶在本村借钱几乎借遍了,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
B . “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玉亮和柳三的这句话表现了他们对黄连婶的帮助并非真心。
C . 柳主任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一基层干部的形象,他收到黄连婶送来的“路遗”后没有广播的根本原因,是村委会没啥收入,镇上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
D . 小说两次描写玉亮所骑自行车的响声,从侧面表现了玉亮家庭也不宽裕;柳三借口东西丢在了集上,表现了柳三头脑灵活的特点。
(2)作品是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村主任把黄连婶捡到的钱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5. (9分) (2017高一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②春官:指礼部,礼部掌管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 “未能免俗私自笑”,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写出诗人被官府征召后不可抑制的满足与喜悦之态。
D .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E . 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6. (19分) (2017高三上·于都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淳祐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
调西安主薄,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
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
丁父忧,服除,调扬州教授。
初,应麟登第,言曰:“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
”于是闭门发愤,誓以博学宏辞科自见,假馆阁书读之。
宝佑四年中是科。
应麟与弟应凤同日生,开庆元年亦中是科,诏褒谕之。
帝御集英殿策士,召应麟覆考。
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
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
”遂以第七卷为首选。
及唱名,乃文天祥也。
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俄兼沂靖惠王府教授。
彗星见,应诏极论执政、侍从、台谏之罪,积私财、行公田之害。
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
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即授兼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
寻转尚书兼给事中。
左丞相留梦炎用徐囊为御史,擢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应麟缴奏曰:“囊与梦炎同乡,有私人之嫌,万石粗戾无学,南昌失守,误国罪大。
今方欲引以自助,善类为所搏噬者,必携持而去。
吴浚贪墨轻躁,岂宜用之?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
”疏再上,不报。
出关俟命,再奏曰:“因危急而紊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臣封驳不行,与大臣异论,势不当留。
”疏入,又不报,遂东归。
诏中使谭纯德以翰林学士召,识者以为夺其要路,宠以清秩,非所以待贤者。
应麟亦力辞,后二十年卒。
(节选自《宋史·王应麟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鱗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B . 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鱗/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C . 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覷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D . 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
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都应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一年,这叫丁忧。
B . 太常博士,三国魏文帝初置太常博士,掌撰定五礼,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
晋以后沿置,职称淸要,而品级不髙。
宋太常博士职守同前代。
C . 御史是记亊之官兼纠察之职。
秦汉称为侍御史,秦以御史大夫为侍御史之长,历代监察官的首长或为御史大夫,或为御史中丞等。
D . 翰林学士,唐代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被认为是“清要显美”之官。
宋代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应麟好学不辍。
王应麟不认同一些人只把学问作为敲门砖的做法,他在考中进士后,仍勤奋读书.还借来馆阁中的书阅读。
B . 王应麟体察圣意。
王应麟受命参与策士的复试工作,因皇帝想把第七卷放在第一名,于是王应鱗也大大夸赞了一番第七卷的作者。
C . 王应麟敢于直言,彗星出现后,王应麟详尽地论述执政、侍从、台谏的罪责:王应麟也曾严厉地批评左丞相留梦炎。
D . 王应麟不恋权位。
王应麟任尚书兼任给事中时,奏疏数次呈上,皇帝都没有答复,王应麟辞官归去。
后来皇帝派人去召回他,他也没有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
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
②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
7. (16分) (2019高一下·上海月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独坐轩记
(明)桑悦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
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之暇辄憩息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
优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①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
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② ,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
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
作《独坐轩记》。
【注】①酬酢:宾主相互敬酒。
为古礼仪的一种。
②纷挐纠错:纷杂纠缠。
(1)作者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独坐”,原因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部分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3)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②段写轩前荷花以及松、柏等树,寄托自己君子自喻之意。
B . 第③段记事“又若”“虽然”两接,文笔灵动,顿挫生姿。
C . 第③段写“尘坌不入”,实写独坐轩纤尘不染的明净环境。
D . 作者之“独”,更深的是在于表达自己不与世俗为伍的心志。
(4)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很快就要参加2019年高考,十八岁的小张依然故我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生活:不急不慢,不温不火;招来家长和老师的埋怨。
但是小张们并不理会这些。
这批出生最早的00后到2018年已经是成年人,依照法律,成年人可以有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能力,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这个年轻的群体或者在学习,在玩直播、拿冠军、挑战极限运动、搞创业,或者还在追星、佛系、宅……我们似乎随手就能够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似乎又很难给他们贴上某一个标签;我们似乎不断地在吐槽他们,似乎又无比羡慕他们。
作为00后大军中的一员,你有什么想说的?请以“我是00后”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请默写 (共1题;共3分)
2-1、
2-2、
2-3、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3-1、
3-2、
3-3、
3-4、
4-1、
4-2、
4-3、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5-1、
5-2、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6-1、
6-2、
6-3、
6-4、
7-1、
7-2、
7-3、
7-4、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