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活安排,体现主体,明确目的。
谢
银山镇中心学校
谢!
张利军
第四节 重 力
银山镇中心学校 张利军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第四节
教材简析
学情分析 教法与学法 教学过程 评价分析
重 力
第四节 重 力 1.地位和作用
压力、摩擦力
力的测量 奠 基 基 础
重
首
力
选
压强浮力相关分析
力的描述 受力分析
功、机械能
第四节
2.目标定位
重 力
知识与技能
知道重力三要素
理解重力与质量的 关系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温 故 知 新 2 分 钟
复习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测量。 由学生思考回答。
复习已有知 识,建立新 旧知识之间 的联系,为 重力的研究 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多媒体展示
情 景 引 入 5 分 钟
设计意图
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最终都会落 到地面?从而引入课题《重力》
板 书 设 计
一、由来: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重力。 二、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 (G表示重力,m表示 质量,g=9.8N/kg) 三、方向:竖直向下 四、作用点:重心
教学过程
评价分析
学 生 的 主 体 性
整合资源,增强直观性,调动积极性
引导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能力
教 学 活 动
探 究 新 知 ( 重 力 大 小 ) 分 钟
设计意图
结论运用,强化练习
例:提在手中的一条鱼,质量是700g,鱼 受到的重力是多大? 学生即时解答教材例题,教师板演并强调 计算重力时,质量单位必须用千克。
公式运用相 对简单,重 在强调物理 计算的细节 要求,培养 学生耐心细 致的良好习 惯。
学具
弹簧测力计、
钩码、铁架 台
第四节
重
力
已有知识 与技能
可能存在 的问题
力的三要素与测量
初步科学探究能力
学 情 分 析
严谨的科学态度
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第四节
重 力
教法
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直观演示法 讲解法
分组实验探究 观察讨论 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情景引入 探究新知 学以致用 课堂小结
作业巩固
从生活情境中 寻求规律,让 学生体验物理 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自然进入课 题,激发探知 的欲望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重力的由来和重力的施 力物体。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直观体验,提出猜想
探 究 新 知 ( 重 力 大 小 ) 分 钟
设计意图
学生托厚薄不同的两本书,感受到对手的不 同压力,从而猜想质量与重力之间有何联系? 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检测内容突 出的是本节 的重点和难 点,由易到 难,使不同 层次的学生 能学有所得 ,体验到成 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课 堂 小 结 3 分 钟
学生谈收获,教师视情况小结
通过课堂小 结使学生对 本节课的知 识点进行回 顾、梳理, 加深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 理解。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书 面作业的完 成形成了对 知识的复习 回顾;小论 短文则需要 学生深入生 活,体验生 活,进一步 体现了物理 与生活的联 系。
作 业 巩 固
1、3、4题侧重对公式G=mg的 运用,5题是开放性拓展思维练习 题。
教学过程
设 计 内 容
设计意图
第四节
重 力
简明扼要呈 现本节课重 点内容,便 于学生系统 掌握本节知 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悟物理与生活
体会用比值处 理的方法
培养严谨的科学 态度
应用G=mg
第四节
3.重点与难点
重 力
重点
重力与质量
难点
用比值探究
重点 难点
关系的探究
过程
数量关系的 方法。
公式G=mg的
应用
重力的方向
第四节
4.教具与学具
重 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演示用弹簧测 力计、钩码、 铁架台、重垂 线、三角板 教具 学具
钩码个数 钩码质量m 1 2 3 4 0.05 0.10 0.15 0.20 重力G G与m比值
计算比值,得出结论
g=G/m=9.8N/kg G=mg 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探究活 动,培养学 生动手能力 ,学会正确 处理数据、 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观 察能力,激 发学生学习 兴趣。
18
教学过程
通过演示增 加学生的直 观体验,内 容设计从一 般到个别特 例,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 点。重垂线 体现了物理 指导生活的 理念。
6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探 究 新 知 ( 重 力 的 作 用 点 ) 分 钟
设计意图
内容设计上 适当遗留问 题(如悬挂 法确定重心 )。重心位 置的运用再 次体现了物 理来源于生 活,从物理 走向社会的 课标理念。
给出重心概念,学生体会直尺重心
6
重心位置的运用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多媒体出示计算和作图各一道题 1、某同学的“体重”(质量)为 50kg,则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顿?当他乘 坐飞船,离地球较远时,质量是多少 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2、做出下列各图的重力示意图:
设计意图
学 以 致 用 5 分 钟
18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教师演示,总结规律
探 究 新 知 ( 重 力 的 方 向 ) 分 钟
教师释放粉笔、 演示重垂线,得出重 力方向:始终竖直向 下。
个例分析,突破难点
6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联系生活,规律运用
设计意图
探 究 新 知 ( 重 力 的 方 向 ) 分 钟
讲解图片,演示验证,分析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