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试量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周口市试量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入过量H2SO4
③向Ba(NO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2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
⑤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
参考答案:
D
2. 以下是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其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②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摸型
③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论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 ③④②①
参考答案:
B
3. 将金属铜、铁置于氯化铁溶液中充分反应,下列对反应情况设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D
略
4. 发生严重水体镉污染事件时,一般采用加入聚合硫酸铁(PFS)〔Fe2(OH)n(SO4)3—n/2〕m,n<5,m<10,利用PFS在水体中形成絮状物来吸附镉离子。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含镉废电池应进行集中回收处理
C.PFS中铁为+2价 D.由FeSO4制PFS需经过氧化、水解和聚合过程
参考答案:
答案:C
5. 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D.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周期
参考答案:
D
略
6. 为了研究温度对苯催化加氢的影响,以检验新型镍催化剂的性能。
采用相同的微型反应装置,压强为0.78 MPa,氢气、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1。
定时取样分离出氢气后,分析成分得如下表结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温度超过280 ℃时,苯的转化率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该反应为吸热的可逆反应
B.在110 240 ℃时苯的转化率为100%。
说明该镍催化剂活性较高,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催化而且不发生副反应
C.增大压强与提高氢气、苯的物质的量之比都有利于提高苯的转化率
D.由表中数据来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苯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
参考答案:
A
略
7. 有关下列实验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①用100mL的量筒量取16.80mL的液体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2.50gKCl固体
③中和滴定操作时,消耗0.1000mol/L的H2SO423.0mL
④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3.4 A.①④正确 B.①③正确 C.④正确 D.①②③④全错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C.标准状况下22.4 L CO2与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 A
D. 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参考答案:
D
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少量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
Ca2++2 CIO-+SO2+H2O=CaSO3↓+2 HCIO
B. 碳酸钠的水解:CO32- +2H2O H2CO3+2OH-
C. 少量的钠投入足量的水中:Na+ 2 H2 O =Na++2OH-+H2↑
D.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pH=7: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参考答案:
D
10.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CO2与足量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B.78 g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 N A
C.1 L1mol?L﹣1的CuSO4溶液中含N A个Cu2+
D.常温下,4.4gCO2和N2O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参考答案:
D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依据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消耗2mol二氧化碳,转移2mol电子;B.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C.铜离子为弱碱阳离子,水溶液中部分发生水解;
D.二氧化碳和N2O的摩尔质量都是44g/mol,分子中都含有3个原子;
【解答】解:A.标准状况下,5.6LCO2物质的量为=0.25mol,依据方程式:
2Na2O2+2CO2=2Na2CO3+O2,消耗2mol二氧化碳,转移2mol电子,所以转移电子数为:0.25 N A,故A错误;
B.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B错误;
C.铜离子为弱碱阳离子,水溶液中部分发生水解,所以1 L1mol?L﹣1的CuSO4溶液中含小于N A个Cu2+,故C错误;
D.4.4gCO2和N2O混合物中含有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0.1mol混合气体中含有0.3mol原子,所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故D正确;
故选:D.
11.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放热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p 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 H=4.5的番茄汁中c(H+)是p 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 H=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离子组的是
()
A. pH=7的溶液:Al3+、Fe3+、SO42-、I-
B.加入Na2O2后的溶液:K+、Fe2+、NO3-、SO32-
C.加入铝粉放出H2的溶液:Na+、Ba2+、NO3-、Cl-
D.无色并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NH4+、Cu2+、NO3-、Cl-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Fe3+和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且Fe3+在pH=7时,全部转化成
Fe(OH)3,故错误;B、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把Fe2+和SO32-氧化成Fe3+和SO42-,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C、和铝反应生成氢气,此溶液是酸或碱,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和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如果是碱,则和金属铝反应产生氢气,能够大量共存,故正确;D、Cu2+显蓝色,故错误。
14. 化学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中阳极得到氢氧化钠和氢气
B.电镀铜时,电镀液中c(Cu2+)基本保持不变
C.工业上用电解溶融态氧化镁的方法得到金属镁
D.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参考答案:
B
略
15.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SiO2溶于NaOH溶液:SiO2+2OH-=SiO32-+H2O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C.NaHSO3溶液与稀硝酸反应:HSO3-+H+=SO2↑+H2O
D.Ca(HCO3)2溶液与过量的Ca(OH)2溶液混合:Ca2++HCO3-+OH-=CaCO3↓+H2O
参考答案:
A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有一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K+、Na+、OH-、Cl-、CO32-、SO42-。
进行如下实验:
(1)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蓝色。
(2)另取少量溶液加盐酸至过量,无气体放出,再加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3)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试推断,该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_____离子,肯定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离子;(2)写出(3)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不能肯定存在_________离子。
要确定还需做的实验是。
参考答案:
(1)OH- CO32-、 CO32- SO42-
(2)Ag++Cl-= AgCl
(3)K+ Na+、焰色反应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5分)氨在高温下进行催化氧化以制取NO时(不考虑NO和O2反应),其主反应为:
4NH3+5O24NO+6H2O
副反应为:4NH3+3O22N2+6H2O
今在相同条件下将每1 L氨混合10 L空气后通入反应器,空气中O2和N2的体积分数分别以20%和80%计。
上述反应完成后,测得混合气体中不含NH3,而O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0,试求参加主反应的氨占原料氨的体积分数。
参考答案:
(5分)解:设参加主反应的氨为x L,则参加副反应的氨为(1-x)L。
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主反应中:4NH3~5O2
x x
副反应中: 4NH3~ 3O2~ 2N2
1-x (1-x)(1-x)
反应后:V氧气=10×-x-(1-x)=-x
V氮气=10×+(1-x)=-x
V氧气∶V氮气=1∶10
计算得到x=0.889即88.9%
略
18. (2004·广东卷)25.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放置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滴定。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6H8O6+I2==C6H6O6+2HI。
现欲测定某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具体的步骤及测得的数据如下。
取10 mL 6 mol·L-1 CH3COOH,加入100 mL蒸馏水,将溶液加热煮沸后放置冷却。
精确称取0.2000 g样品,溶解于上述冷却的溶液中。
加入1 mL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浓度为0.05000 mol·L-1的I2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共消耗21.00 mL I2溶液。
(1)为何加入的 CH3COOH稀溶液要先经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
(2)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O2,避免维生素C被O2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与液面上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的速度。
(2)×100%=92.40%。
(2004·北京卷)31.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期间,过乙酸(过氧乙酸)曾被广泛用作消毒剂。
已知硫酸和过硫酸的结构简式如下:请从以下八个式子中选择答案回答下列问题
(1)过乙酸(过氧乙酸)的结构简式是。
(2)过乙酸的同分异构体是。
(3)过乙酸的同系物是。
(4)氧的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答案】(1)b (2)a b (3)f (4)f
略
19. (本题9分)草酸(H2C2O4)是二元弱酸,KHC2O4溶液呈酸性。
向10mL 0.01mol?L―1的H2C2O4溶液滴加0.01mol?L―1KOH溶液V(mL),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V<10mL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②当V=10mL时,溶液中HC2O4―、C2O42―、H2C2O4、H+的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
为。
③当V=a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c(K+)=2c(C2O42―)+c(HC2O4―);
当V=b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有如下关系:c(K+)=c(C2O42―)+c(HC2O4―)+c(H2C2O4);则
a b(填“<”,“=”或“>”)。
④当V=20mL时,再滴入NaOH溶液,则溶液中n(K+) / n(C2O42-)的值
将(填“变大”,“变小”,“不变”),原因
是。
参考答案:
①H2C2O4+OH―=HC2O4―+H2O (1分)
②c(HC2O4―)>c(H+)>c(C2O42―)>c(H2C2O4) (2分)
③a>b (2分)
④变小(2分);
因为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2O42-+H2O HC2O4-+OH―,当增大c(OH―)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n(C2O42-)的值变大,而n(K+)的值不变,故n(K+) / n(C2O42-)的值变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