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木兰诗篇》艺术特色与文化理念
对歌剧《木兰诗篇》的思考

对歌剧《木兰诗篇》的思考作者:韩东来源:《艺海》2009年第08期歌剧《木兰诗篇》,初看感觉耳目一新,可是又说不出新在什么地方,思考到现在,感觉可以写点东西了。
一、强大的明星阵容,以及官方的大力支持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而多变的世界,一个新的产品,如果没有媒体的宣传,就很难有市场效益。
“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时代的媒体中介,加大歌剧的宣传力度,做好歌剧的普及工作”(丁炎《论莫扎特的歌剧贡献及其对我国歌剧现状的思考》,载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5月),这是必备的。
《木兰诗篇》的创作和演出,集中了一批在音乐和舞台艺术方面比较著名的艺术家和专家。
花木兰的扮演者彭丽媛是这部歌剧的一大亮点,曲作者关峡享有世界声誉,编剧刘麟、导演高牧坤、指挥姜金一等人也是较有影响的专家,其他演员也多在国内或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
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加上河南省政府和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媒体的宣传,可以想象结果会是什么。
也许,在中国,歌剧的未来成长和发展会更加离不开官方的大力支持。
二、中西结合中西方音乐家合作演出中国歌剧,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的充分体现。
担任该剧伴奏的是1866年成立的德国勃兰登堡国家交响乐团,担任剧中前半部分男主角的是维也纳歌剧院男高音演员米歇尔•奥斯汀。
用久负盛名的外国乐团担任伴奏,再加上彭丽媛、戴玉强等国内著名的歌唱家出场,自必引起世人的关注。
这也是在歌剧方面的一种尝试性的探索,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歌剧的一条捷径。
三、创新而不高雅,继承而不脱俗动用中国的音乐元素,使用中国传统的故事题材,表现优美的东方故事,是中国艺术家多年来的强烈愿望。
该剧在古辞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申,注入新的内涵,富于时代的理念。
作品每个乐章的开始都用了“木兰诗”的原词句,使得观众思维徜徉于往事,眼前看到的却是现代的内容。
在中西方艺术家的合作下,花木兰成了穿越时空的符号。
例如:花木兰对小提琴、刘爽对大提琴,他们之间的对话是以音乐符号的形式出现的,音乐符号传递二人之间的恋情。
歌剧《木兰诗篇》赏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木兰诗篇》
• 歌剧简介 • 音乐篇章 • 木兰形象分析
歌剧简介
•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本土原创、展示英雄主 义精神、集中国妇女美德于一身的优秀作品。该剧以交响 乐和情景歌剧的崭新形式弘扬伟大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展现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 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该作品取材于在中国家喻户晓 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古老故事,这个中国传说 中的动人故事也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和喜爱 。 “唧唧复唧 唧,木兰当户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诗 句被一代代人经久传诵。《木兰诗》产生于1500多年前, 是一部以生命与爱呼唤和平正义的民族史诗。中国歌剧 《木兰诗篇》由作曲家关峡作曲,剧作家刘麟编剧,以 《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又在古辞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 申,注入全新内涵,赋予历史文化题材以更高的时代理念, 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叙述历史,充分展现了战争与和平 的主题,表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和平宣言,从而使古老的 故事放射出时代的光彩。
•
第三乐章“酒歌与思乡曲”则以膘悍而充 满阳刚之气的男声酒歌合唱表达三军将士胜利 后的喜悦,以深情的思乡曲抒发木兰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真切感人的女儿情怀,彰显她立下赫 赫战功却不慕荣华,甘愿回归田园生活的平民 意识。 • 第四乐章“俚歌、安魂曲与终曲”则以 “木兰诗”中有关的章节和颇具乡土气息的音 乐表现乡亲们迎接木兰凯旋归来时的喜悦心情 和木兰以女儿装扮与战友们重逢时谐谑生动的 戏剧性情景与盛大的婚礼场面。深沉凝重的安 魂曲插入喜庆的音乐空间,木兰与战友们在最 欢乐的时刻想起战争中死去的伙伴不禁思绪万 千……一曲充满对和平的向往与赞美人类之爱 的终曲《和平颂》以恢宏的气势将全剧推向高 潮。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的审美探析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的审美探析作者:王珠峰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4期摘要: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融合古代诗歌的现代歌剧的新型歌剧,吸收了国外歌剧的综合表达方式,是一部本土原创的优秀作品。
整部作品的人物、音乐、演唱、表演等方面拥有动人心魄的美感,具备极强的艺术性。
它展示出十足的英雄主义精神和中国妇女的美德。
在我国的歌剧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关键词: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审美一、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概述(一)《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木兰诗篇》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它是第一个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歌剧,具有民族新歌剧的中国特色。
《木兰诗篇》的创作取材于民间代代相传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编剧刘麟选择了中西结合的方式,从叙事风格着手,依托于传统古诗词的优美结构来讲述这段故事。
关峡作曲家对河南当地八十多个剧种的文化特点进行整合,将地方戏曲元素与音乐相融合,创作出该剧的具有戏曲风格的咏叹调,彰显中国艺术风格与特色。
(二)《木兰诗篇》的剧情结构《木兰诗篇》采用交响乐、情景歌剧等新颖的表达方式,以此突出表现我国瑰丽的民族文化及民俗民风,唱词质朴生动。
全剧共有四个章节,第一场为替父从军;第二场为塞上风云;第三场为巾帼情怀;第四场为和平礼赞。
《木兰诗篇》的主题是典型的点题式,以交响乐为主题,讴歌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展现民间动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木兰诗篇》的音乐创作《木兰诗篇》以歌剧的客观规律作为主旨,运用音乐结构来控制剧目框架,通过综合有关的音乐制作规律,让艺术能力获得彻底爆发。
舞台方面有大幅度的革新,令欣赏者赏心悦目。
《木兰诗篇》的曲调采用回旋曲式,将人物主题和艺术形象高效融合,表达一种独特的民族风。
剧目中运用了合唱,烘托了气氛,控制剧情节奏,表达角色的情感波动的同时,揭示出剧目的主题特征。
二、民族歌剧《木兰诗篇》表演艺术中人物塑造之美(一)表演艺术中人物的内在美《木兰诗篇》中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木兰、刘爽,在演唱作品之前,我们要分析两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准确细致的刻画角色做准备。
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

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摘要:《木兰诗篇》是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它描述了一个勇敢而坚强的女子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宁和尊严,化身为男子的故事。
本篇论文将探讨如何将《木兰诗篇》转化为中国情景交响歌剧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中国;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艺术形式。
正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长期以来,戏曲艺术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珍品,其中正剧、闹剧、说唱剧等不同类型的戏曲以其独具风味的艺术表现形式赢得了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进入了舞台,情景交响则因其浪漫、激情、雄伟的音乐气氛而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情景交响歌剧是舞台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很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因此被认为是向观众展现歌剧精华的最佳途径之一。
《木兰诗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也适合运用情景交响歌剧来呈现。
在创作《木兰诗篇》情景交响歌剧时,我们应该着重考虑方式和方法:首先,我们需要具体的场景,通过布景、服装和灯光的设计来表达剧中角色的心情和情节的发展;其次,歌剧应该利用音乐来体现剧中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这样可以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此外,在表演上,演员应该充分展现角色个性和特点。
通过运用情景交响歌剧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将《木兰诗篇》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案例:在2016年的昆明国际戏剧节上,由北京文艺中心创作的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部歌剧将木兰的故事转化为歌剧舞台上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精美的布景、华丽的服装和优美的音乐氛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极具观赏性和感染力的木兰,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结语:《木兰诗篇》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而将其转化为情景交响歌剧的艺术形式,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同时,情景交响歌剧也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具特色。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情景交响歌剧是一种极富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表现方式。
歌剧《木兰诗篇》演唱特征赏析

l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 I■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歌剧《木兰诗篇》演唱特征 赏析
贾艳 伟 中国平煤 神 马集 团文 工 团
摘 要 :歌 剧 艺 术 一 直 以 来都 是 一 门具 备 丰 富 综 合 性 的 艺 术 ,属 于 音 乐 的 重 要 栽 体 类 型 。rcj时 也代 表 着一 个 国 家 、民 族 的 音 乐 文化 水 平 ,人 们 对歌 剧 的欣 赏可 以更 加 深 刻 的认 识历 史 、社 会 以及 人 生 。《木 兰诗 篇 》是 一 个 大型 且 重 要 的 歌 剧 作 品 ,具 备 鲜 明的 民族 特 征 与 地 方 文 化神 韵 ,该 作 品 将 交 响音 乐 以歌 剧 化 、视 觉化 的 方 式表 现 出 来 ,演唱 特 征 非 常 鲜 明 。对 此 ,为 了更好 的理 解与 感 受《木 兰诗 篇 》,本 文将 详 细分 析 歌 剧 《木 兰诗 篇 》演 唱 特 征 。 关 键 词 :《木 兰诗 篇 》 歌 剧 演 唱 特征
木兰诗篇 歌剧

木兰诗篇歌剧
《木兰诗篇》是一部中国歌剧,它以交响乐和情景歌剧的形式,展现了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与正义的崇高精神境界。
歌剧以木兰替父出征为故事背景,展现了木兰在面临种种问题时的思想斗争和最终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戏剧矛盾,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歌剧通过音乐动机的戏剧化来加强音乐的戏剧冲突,使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立体,为观众带来了听觉上的冲击。
例如,“和平”是序曲中的第一个主题,而紧接着第二个“战争”主题的呈现,与前面的“和平”音乐主题形成了强烈对比,展现了不一样的色彩。
歌剧还以木兰和刘爽的爱情为线索进行创作,小提琴的音色代表木兰,而大提琴的音色则代表刘爽,两种不同音色相互辉映,更以木兰的咏叹调《木兰花》的旋律不断变化、反复的方式游移在全剧之中,这种平静温馨的音乐与战争的残酷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产生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歌剧《木兰诗篇》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表现,成为了一部备受赞誉的作品。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的演唱赏析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的演唱赏析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的演唱赏析
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由罗莱陆采和梅王诗词填写,歌曲由胡安强音乐家谱曲,于1956年在北京首演,是中国现代歌剧的代表作。
此歌剧的演唱赏析,主要归纳如下:
一、戏曲性试演
《木兰诗篇》采用融合了西洋歌剧和中国戏曲的综合形式,以现代的美术手法叙述一段充满爱国情怀的民族传奇故事,体现了共产主义的思想理念和现代文艺的特点。
此歌剧中采用中国戏曲的旵歌、小唱、大唱技巧,搭配西洋歌剧的融合,给观众呈现出朴实、素雅的演唱风格,将古典戏曲的美深深地诠释出来。
二、歌剧的演唱技巧
《木兰诗篇》歌剧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演唱技巧,歌者在演唱中运用多种声乐技巧,如压音、伸音等,使歌曲唱出更加跳跃动人的旋律,给观众带来更加悠扬动听的歌曲。
此外,歌手还可以运用变化的演唱技巧,演唱出不同的音色表情,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三、演出应当保持准确
在演出歌剧《木兰诗篇》时,歌者应当注重歌词的准确性,把握着歌曲的重音,严格按照音乐的编排,以保证歌曲的准确性与美感。
同时,歌者还应当有感染力,能够以自己的完美表演,使观众从内心有所感受。
总之,《木兰诗篇》歌剧是中国文艺复兴的重要标志,演唱赏析
主要依据歌曲的戏曲性,歌剧的演唱技巧及演出保持准确的方面。
只有把这些要素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歌剧的精髓表现出来,使观众有所感受。
歌剧《木兰诗篇》艺术美之探析

歌剧《木兰诗篇》艺术美之探析
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以我国民间传说“花木兰”为题材的作品。
这部歌剧通过对传说中的人物、事件进行现代诠释,描绘出花木兰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展现出中华民族崇尚英雄、崇尚劳动的精神风貌。
在视觉上,歌剧《木兰诗篇》运用了极具东方特色的舞美,通过精致的服饰、舞台布景、灯光和影像等元素,展现出传统的中国文化和风情。
在音乐上,歌剧融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既有传统的民乐器演奏,也有西方古典乐的编曲与演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此外,歌剧作为大型团体综合艺术形式,舞美和音乐之外,演员的表演功底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他们的表演,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真实,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人文情感上,歌剧《木兰诗篇》讲述了一个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
木兰在家族贵族的阻碍下,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努力,最终担当起一方军队的责任,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完成了国家的重任。
这种女性意识的体现,既符合当下社会的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形象。
总之,歌剧《木兰诗篇》是一部极具艺术魅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作品。
它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英雄形象,既有现代文化的内涵,又秉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和平的颂歌 美的呈现--关于歌剧《木兰诗篇》

当代音乐2016年12月号(上)MODERN MUSIC和平的颂歌 美的呈现关于歌剧‘木兰诗篇“张 莉[摘 要]歌剧‘木兰诗篇“取材于家喻户晓的‘木兰辞“,根据一千五百年前的古老故事改编㊂该剧以交响乐与情景剧这一崭新的形式,弘扬了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出了中华儿女乃至全人类追求真善美呼唤和平正义的心声㊂歌颂了花木兰保家卫国,用生命和爱谱写的伟大篇章,她的故事是一部民族文化的史诗㊂‘木兰诗篇“是我国原创大型情景交响乐,汇聚了我国优秀的一流创作表演人才,它的出现是和平的颂歌㊁是美的呈现㊂[关键词]创意;音乐特色;表演;传承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12-0086-03[收稿日期]2016-10-07[作者简介]张 莉(1964 ),女,山东临汾人,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㊂(长春130021)‘木兰诗篇“是我国本土原创的大型情景交响乐,是根据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木兰辞“改编而成㊂作曲家用极具民族音乐特色的音乐语言演绎了这个古老的故事,是一部融汇了交响乐㊁戏剧情景㊁舞蹈美术视频和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及民间音乐等艺术元素的优秀作品,通过木兰的形象我们感受到了保家卫国的美德和呼唤和平的力量㊂花木兰的故事就发生在河南一带,她的故事是河南的宝贵文化资源,木兰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传奇人物㊂‘木兰诗篇“的创作遵循歌剧的创作规律,以音乐结构统领全局,把故事与情景合唱与乐队巧妙地包容在序曲与四个乐章的音乐结构之中并呈现在舞台上,这种创作模式对现代歌剧发展来说新颖而独特㊂这部歌剧通过人物和音乐及舞台情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是既不失高雅又贴近生活的大型交响乐作品㊂一㊁内容与形式的创意之美1.故事的创新改编歌剧‘木兰诗篇“跨越时空重现了巾帼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㊁保家卫国这个千古传奇的历史故事㊂歌剧对‘木兰辞“的故事进行了创意性改编,并大胆地加入了刘爽作为男高音这一主要角色,极大地丰富了戏剧情节,歌剧里刘爽在与木兰数十年的征战中相依相伴,建立了兄弟般的友情,木兰保卫家乡保卫和平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为救刘爽身负重伤,刘爽深为感动㊂胜利后木兰辞官归田,赞美她不图名利,追求和平美好生活朴素高尚的品德㊂胜利后当战友们来看望木兰时才知道木兰是个女子,又惊又喜之时木兰向刘爽诉说着战场胜利之夜,木兰那几个 假如”,刘爽的 八抬大轿迎进门”终于成为现实,他们喜结连理㊂故事改编得真实感人,也正是这样的改编使这部歌剧获得了丰富的戏剧效果,也是获得成功的主要环节㊂剧作家以现代人的手法和思维叙述历史,用崭新的艺术方式充分展现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最为关注的命题,并以当代人的认知与追求,给这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注入新的内涵,发出了呼唤和平正义的心声,从而使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时代的光辉,也使得这部歌剧充满了浓烈的浪漫主义戏剧表达,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及美的艺术升华㊂2.独特的舞台设计舞台最初的功能是为演员提供表演场地,逐渐增加了灯光㊁银幕和可移动性等㊂‘木兰诗篇“融入了交响乐㊁戏剧㊁68音乐剧㊁美术㊁舞蹈㊁中国戏曲等艺术元素㊂歌剧主要是以音乐为支柱的,因此首次大胆地把交响乐队置于舞台之上,队员们身着现代服装演奏的是西洋乐器,合唱队员头戴盔甲身着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在灯光的映衬下舞台上中与西㊁远古与现代时光交错,古人与今人以音乐为媒介进行交流的强烈震撼之感油然而生㊂表演区可移动的舞台增加了多个表演区域,为演员的调度和戏剧表现拓展出空间㊂在视觉上交响乐队与演员所在不同平面形成了丰富的层次感,交响乐与戏剧情节相互融合成为一体㊂舞台的创新形式更新了过去舞台表演的观念,舞台上将乐队与合唱队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突出了乐队与合唱的重要性㊂演员的出场方式因这种舞台形式变得动感和新意㊂后面银幕的律动展现出各种画面,既真实又梦幻,带来视觉听觉的全新感受,这样的创意令我们耳目一新,并为今后歌剧舞台设计带来全新的启示㊂二㊁音乐特色之美作曲家关峡在‘木兰诗篇“音乐创作中显露出成熟的技巧和自如驾驭技术的才华㊂不仅在咏叹调和抒情情景的创作上成功地达到了戏剧构思和音乐构思的统一,而且突出了战争与和平两个色彩鲜明的音乐主题㊂哀婉的女生合唱,悲慨的男生合唱,主题旋律突出的咏叹调和不断变换色彩的重唱,丰富的创作技法和丰满的和声效果,使这部歌剧具有更加强烈的抒情性与震撼力,音乐带着剧情波澜壮阔,呈现着作曲家智慧的光芒与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宣泄㊂1.运用地方及民间的音乐元素歌剧㊁交响乐都是一种舶来艺术,作曲家让中国歌剧彰显出中国特色,必定在风格上做些创意,需要融入一些中国音乐元素,使音乐具有民族性这一主要特点㊂作曲家非常巧妙地借鉴河南豫剧的音乐特征,因为豫剧代表着河南的音乐文化㊂有了戏曲音乐元素的融入,使得这部歌剧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塑造角色时,中原地域曲风特征更加鲜明㊂2.运用音乐化韵白式的朗诵‘木兰诗篇“在第四乐章中加入了韵白式的朗诵,这韵白式的朗诵充满了音乐性,更有韵律感和节奏感㊂诗体韵白经过演员的艺术处理,具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语势,朗诵与曲调的连接对位十分融洽,背景合唱的衬托,乐队 安魂曲”的旋律协作,韵白式的话语与乐队相互呼应,加深了音乐的情感,战争与和平的音乐交汇情景交融,又一次穿越历史的时空,造成一种心灵呼声,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灵沟通㊂这种形式也使观众眼前一亮,给整个音乐剧情带来更有感染力的效果㊂花木兰本是山村田园女儿,是战争把她卷入了战场,离别时的不舍㊁十年的征战㊁思念亲人之痛㊁女儿身之苦㊁战争的残酷㊁取得胜利的艰辛,因此她深深懂得并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不能忘记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㊂木兰不图名利追求真善美㊁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将启示着我们㊂‘木兰诗篇“里的花木兰是我们呼唤和平正义的形象代言人㊂三㊁表演之美1.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几个版本中我还是喜欢彭丽媛演绎的版本㊂彭丽媛是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歌声堪称中国歌坛上的一座高峰,其因端庄大气的舞台形象备受赞誉㊂‘木兰诗篇“中她饰演的花木兰张弛有度雅俗共赏,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㊂在整部歌剧四个乐章中,她淋漓尽致地塑造了歌剧中的女主角㊂第一乐章中战争来临前柔肠百转的女儿情怀,第二乐章中征战的岁月对和平的向往和梦幻般对爱情的渴望,第三乐章中彰显了木兰屡建战功却淡泊名利㊁热爱和平与美好生活朴素的思想感情,第四乐章在幸福的时刻哀悼死去的战友呼唤和平㊂彭丽媛在剧中每个动作㊁每个神态拿捏得既得体又自然,演绎得丝丝入扣,塑造了饱满而温情典雅与质朴的木兰形象,可见她表演的功力㊂在这之前彭丽媛曾饰演过‘白毛女“‘党的女儿“等多部歌剧,并举行了歌剧选段独唱音乐会㊂她继承了郭兰英等老一辈歌唱家的表演风范,又不断在舞台上实践锻炼,使得在‘木兰诗篇“里的表演达到了中国歌剧史上的新高度㊂2.唱功一流㊁声情并茂彭丽媛的嗓音具有明亮的穿透力,音域广吐字清晰㊁声音个性鲜明㊁民族特点浓厚㊂‘木兰诗篇“采用交响乐形式,她需要对嗓音技术做调整,适当增加声音的戏剧效果和色彩,适应交响乐队和大气场之下人物的表现力㊂彭丽媛具有扎实的声音技术功底,在运用声音㊁嗓音技术为音乐内容服务方面可谓得心应手,但面对这样一部宏伟巨作也实属挑战㊂因为女主角在这部情景剧中占戏比重大,并且在第二㊁三乐章中身负很重的服饰,完成高难度的演唱和表演,没有过硬的功力难以胜任㊂在整个剧情里大幅度的音域㊁滑音㊁跳音㊁甩腔㊁豫剧曲风等她把握得十分精准㊁极具韵味㊂在‘木兰诗篇“中有几首难度大的咏叹调,彭丽媛演唱得优美动人极富光彩㊂并且在高音区上的字不容易发清楚,她巧妙地运用民美结合发音的技巧,解决了字正腔圆的问题㊂有了一流的声音技术做保障就有了充分塑造角色投入剧情的想象力,在‘木兰诗篇“中她的表演充满了激情与活力,声情并茂的演绎提升了这部歌剧的分量和演出效果,也提升了花木兰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的美好形象,是中国妇女及中国人民品格力量集中美的呈现㊂彭丽媛不愧为杰出的艺术家㊂(下转92页)78张 莉:和平的颂歌 美的呈现 关于歌剧‘木兰诗篇“飞速发展, 大庆精神”也有了些许的变化㊂1981年末在‘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中做了第一次详尽的概括 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无所畏惧,勇挑重担,靠自己的双手创业的革命精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讲究科学,三老四严,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的求实精神等等”[3]㊂第二次是1990年初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大庆油田时总结为: 爱国㊁创业㊁求实㊁奉献,发愤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的奉献精神㊂”1996年胡锦涛接见油田负责同志时指出: 大庆的功绩不仅在于为国家解决了最重要的能源问题,支撑起了新中国的能源大厦,还为国家创造了一批能打硬仗的工人阶级队伍,输送了一批科技骨干领导骨干作为国家的中流砥柱㊂最重要的是在开发建造大庆油田的同时,孕育了铁人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㊂”2003年温家宝总理指出: 要将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踵事增华,将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传承下去,将铁人精神发扬光大㊂”随着中国经济的展翅腾飞,大庆精神也根据时代要求有了新内涵: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培养高效的发展意识,在以综合的科学理性为基础的前提下,发扬创新精神㊂大庆精神作为影响了几代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不仅局限于大庆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更是百折不挠的中国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㊂‘大荒的太阳“从现代的审美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地讴歌了石油大会战那段值得每位中国人铭记于心的历史,向我们再现了可歌可泣的 大庆精神”㊂大庆精神作为经过近60年历史积淀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会随着中国巨龙的腾飞而历久弥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㊂[参考文献][1]赵国政.喜看‘大荒的太阳“[J].舞蹈,1996(06).[2]北 方.美舞壮歌铸史诗 评舞蹈诗剧‘大荒的太阳“[J].大庆社会科学,1998(02).[3]李国俊.大庆精神的当代价值与时代意义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09(05).[4]章鲁洪.评论撷萃中国舞剧新篇[J].舞蹈,1992(05).[5]杨家玲.大庆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长江大学,2013.[6]胡仲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庆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责任编辑:刘申五)(上接87页)四㊁结语:和平的颂歌㊁传承的使命和平是我们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追求,这部歌剧结尾终曲 和平颂”以恢弘的气势,充满了对和平正义的呼唤与赞美㊂‘木兰诗篇“不同凡响的创作是典型意义上的创新和传承㊂中国是文化大国,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古老的文化和历史故事被人们淡忘㊂特别是这些年出生的孩子们,他们接触的是信息化娱乐化时代,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我们中国人追求和平的愿望传承下去,‘木兰诗篇“本身就已担当了这样的使命㊂它的艺术价值也表现为时代性与传承性㊂‘木兰辞“是初中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在中国家喻户晓,但如何把更多优秀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精神传播给下一代,‘木兰诗篇“的整体创作人员在民族性与创新性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并收到了丰硕的成果㊂‘木兰诗篇“在维也纳国家大剧院㊁在美国林肯艺术中心的演出大获成功,都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与好评,它的主题爱和平呼唤正义受到了世界人们的赞美㊂‘木兰辞“曾被改编成电影㊁动画㊁豫剧等形式,2014年距离首演相隔十年‘木兰诗篇“再一次上演,这正说明我们对和平的美好情感和传承的使命,也说明这部歌剧整体创作水准之高和艺术之美㊂‘木兰诗篇“从人性的视觉,站在时代的高点,充分带给我们精神食粮㊂[参考文献][1]张筠青.歌剧音乐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居其宏.歌剧综合美的当代呈现[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3]张 平.中国歌剧发展之脉络[J].黄河之声,1995.[4]应尚能.以字行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5]科尔曼(美).作为戏剧的歌剧[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6]韩德森(美).歌唱艺术[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1.[7]拉里㊃洛斯.音乐之爱[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刘申五)29当代音乐㊃2016年12月号(上)。
探析《木兰诗篇》舞台艺术的表现

了极 大的成就和重要的位置 。本文主要是从灯光 、舞 台设计 、情景与 现 出士兵 们奋 力 反击 的 图像 ;当木 兰与 刘爽 喜 结连 理时 , 以红色 交响 乐的 融 合 三 个 方 面 来探 析 其 舞 台 艺 术 的表 现 。 灯 光 来烘 托浓 厚 的喜庆 。最具 写意 的就 是用 巴克灯 将演 员们 映射 成 牡丹 花 ,使 整个 舞 台成 为一 片花 海 ,这样 的灯光 使用 极具 象征 关键词 : 《 木兰诗篇 》;舞台艺术;表 现 性 ,使观 众产 生 了强 烈 的想象 力 ,将舞 台场 景 中无 法实 现 的部分 《 木兰 诗篇 》 是根 据 《 木兰 辞 》所 改编 的大型 情景 交 响乐 , 合 成在 观 众 的 自我 意识 当中 ,使舞 台时空从 有 限性 转换 成无 限 的 不 但 呈 现 出中 国 民族 音 乐 的特 色 , 更将 民族 音 乐 与 交 响 乐 、 歌 抽 象性 。 剧 、 音 乐 剧 、传 统 戏 曲等 巧 妙 融合 于一 体 ,极 具 中国 艺 术 的特 3 、情 景 与交 响乐 的融合 色。 《 木兰 诗篇 》 因其 盛大 的场 面 、众 多 的演 出人 员 、独特 的舞 情 景 交 响 乐 是 将 “ 剧情 景 ”与 “ 响 音 乐 ”紧密 结合 起 戏 交 木 台设计 、情 景与 交 响乐 的融 合等 特 点 ,在 中 国情 景 交响 乐 中拥有 来 ,二者在 作 品 中都具 有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 《 兰 诗篇 》正 是充 情 了极大 的成 就和 重 要 的位置 。而 一 部作 品要 想获 得 成功 ,需要很 分 利用 “ 景 ” 的表现 力 ,通 过舞 台将 历史 中 的情 景与 戏剧冲 突 多 方面 ,不 仅仅 是 音乐 的独 特 ,故 事情 节 的感人 ,还有 不可 或缺 有 机 结合起 来 ,将 作 品 的主题 思想 通过 舞 台艺 术和 民族 音乐 形式 的就是 其演 员 的优 秀阵 容和 大胆 创 新 的舞 台表现 形 式 。 《 兰 诗 展 现给 观众 ,情 景交 融 ,浑 然 一体 。 木 篇 》 以西方 交 响乐 的音 乐形 式 为基 本载 体 、融入 各 种舞 台 艺术 的 在 序 曲 刚开 始 , 作 者 用 小 号和 圆号 的音 色 来 表 现 战 争 ,尤 优 秀之 处 、充分 融 合情 景表 现元 素 ,使 其具 有 了浓 厚 的 民族 特色 其 是 圆号 独特 的音 色更 是 作用 非凡 ,仅 此几 段 音乐 就生 动 的勾 画 出战 争 的场面 ,加 剧 了戏 剧 的冲突 。烽 烟满 布 的舞 台背 景和 浑厚 和 中华 神韵 。 音 乐一 直 以来 都是歌 剧 、音 乐剧 、戏 曲等各 种 音乐 作 品里 的 低 沉 的男音 展 现 了战争 的惨 烈 ;暗 蓝色 的灯 光转 变加 上长 笛 、单
《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

《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读《木兰辞》,你更能了解“乐府诗”的美妙。
读《木兰辞》,你会深深地欣赏“乐府诗”的精彩。
深入剖析《木兰辞》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君千里驼,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乐府诗中的《木兰辞》,一首在中国民间流传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一首古诗。
诗中,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年,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南歌,即南朝民歌,注重抒情,语言浮华,用词细腻,风格委婉。
北歌,即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论歌剧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论歌剧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歌剧——主要是以歌唱,并配有舞蹈等其它形式的戏剧,《木兰诗篇》风格新颖、独特,向世界人民传递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千古传颂的民族英雄美德。
该作品一经问世,在世界范围内都获得关注,扩大了中国歌剧在世界艺术领域中的影响力,同时,此次改编也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歌剧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走向国际化戏剧舞台的象征。
在音乐技巧方面,《木兰诗篇》音乐语言的运用灵活多样,音乐素材有较为鲜明的民族性,同时还运用了情景与交响音乐结合的全新舞台艺术形式;在文化理念方面,该剧选择了我国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勾勒出中华儿女追求真善美,热爱和平、呼唤和平的思想境界,对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意义重大。
追根溯源,歌剧本是西方艺术。
但由作曲家关峡创作改编的《木兰诗篇》以中国歌剧的表演形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观众认可,这也印证体现了“音乐确是没有国界的一种语言”。
歌剧《木兰诗篇》的创作为中国歌剧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运用西方歌剧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国故事的典型成功案例。
本文以中国歌剧咏叹调《木兰诗篇》中的选段《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主要分析对该唱段的音乐表达,尤其是掌握好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情感表现方面的论述,并针对该段特别注意的问题及难点着重分析,以便更好地诠释其它歌剧作品。
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以《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

2020-08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特色与演唱分析———以《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为例班玉玲(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0)摘要:音乐作品《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是我国大型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中花木兰的经典唱段,歌曲作为新时期民歌音乐作品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歌剧相融合,深深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本文以个人实践演唱为基础,通过对歌剧的创作背景以及《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演唱技巧等艺术特色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广大声乐爱好者提供理论依据,使歌者能够更准确的对作品进行诠释。
关键词:《木兰诗篇》;音乐风格;艺术特色;演唱分析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4-013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4.100一、《木兰诗篇》的创作背景歌剧是一种能够把戏剧、音乐、文学、舞蹈、美术等集于一身的一门综合性艺术创作形式。
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在传入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融入中国的民族特色,从而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化风格。
随着民族歌剧的兴起与发展,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提升,使得歌剧创作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木兰诗篇》是中国新时期出现的一部大型情景交响歌剧,取材于宋朝时期郭茂倩所撰的《木兰辞》,由关峡作曲高牧坤执导,吸收并融入了大部分河南戏曲的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国故事与西方歌剧的融合,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中华文化艺术的创新。
它昭示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达了全人类呼吁和平与正义的心愿。
完整的呈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汇,用优美的音乐语言演绎出中国古老的故事。
民族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伴随着诸多的争议,歌剧《木兰诗篇》的产生,使民族歌剧有了新的希望,其中彭丽媛饰演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报效祖国的英勇形象深入人心,而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形象也被全世界熟知。
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审美探究

Appreciation and appreciation 品鉴与欣赏民族歌剧《木兰诗篇》的艺术审美探究赵晶晶(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摘要】中国民族歌剧《木兰诗篇》是国内第一个把古代的诗歌和现代的歌剧融合在一起的新型歌剧,在我国歌剧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由著名编剧家刘麟、作曲家关峡创作而成。
以我国传统民间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并融入了歌舞形式和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歌剧,在音乐、人物、表演和演唱等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音乐美感,歌颂了中华民族女性的传统美德,表达了人们呼唤和平的愿望。
通过对这部歌剧的探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属性、精神实质与审美特质。
【关键词】民族歌剧;《木兰诗篇》;审美探究【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一、歌剧《木兰诗篇》的概述中国歌剧是在20世纪20-30年代早期开始发展起来的,文化作为国家的一种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政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除了对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之外,更重要的是把人们的精神食粮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列为重中之重,使人民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并随之提高。
因此,为了顺应国家的发展趋势,《木兰诗篇》以其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独特的音乐魅力、表演阵容和舞台表现形式应运而生,使中国歌剧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促进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并使中国的民族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歌剧《木兰诗篇》是以我国北朝时期的一首叙事诗歌《木兰辞》为主要框架而进行改编和丰富的,整场都是围绕“替父从军”的这个主题,十分巧妙地编排了木兰一生的经历,主要分为序曲和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替父出征,第二乐章为塞上风云,第三乐章为巾帼情怀,第四乐章为和平礼赞,这部作品讴歌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弘扬了传统美德,表达了呼吁和平的主题。
二、歌剧《木兰诗篇》人物角色的内在审美分析在一部歌剧中,人物很多,可是真正的主要人物只有几个,在《木兰诗篇》中主要是女主人公花木兰和男主人公刘爽。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木兰诗》中的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
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谈《木兰诗篇》的美学特征摘要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它以全新的手法完美演绎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古老体裁,把交响乐与合唱队搬上舞台,并使舞台情境与丰富的音乐表现水乳交融,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成功实践,具有别具风格的艺术美,闪耀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木兰诗篇》情境音乐歌剧美学特征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是由关峡作曲、刘麟编剧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作为一部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创新型艺术产品,为中国歌剧舞台注入了新鲜血液。
《木兰诗篇》以《木兰辞》为依托,以西方的交响乐为音乐主体,以最新的舞美形式,从人性的视角,以现代的视点,演释了一个古老东方的动人故事,凸显了木兰的淡泊名利、热爱和平、机智勇敢、追求幸福的时代特征。
《木兰诗篇》实现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与突破,以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创作要求。
近年来,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不仅在中国,而且在美国、维也纳、俄罗斯、日本等多个国家或城市的世界级艺术殿堂演出,每场的演出均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情景交响乐作为“中国式歌剧”这一崭新的歌剧模式赢得了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成为中国歌剧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木兰诗篇》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该剧以情景歌剧和交响乐相互融合的崭新艺术形式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集英雄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优秀妇女形象,弘扬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华儿女追求真善美、热爱生活、呼唤和平的思想境界。
该剧是中国歌剧走国际化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具有别具风格的艺术特色,闪耀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木兰诗篇》的结构设置和艺术特征-戏剧论文-艺术论文

《木兰诗篇》的结构设置和艺术特征-戏剧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由河南省文化厅推出的大型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由关峡作曲、刘麟对文本《木兰辞》的情节进行扩充和改编,该剧是我国当代歌剧创作的成功范例,《木兰诗篇》是情景交响歌剧,在形式上更类似创作手法自由、舞台美术讲究的抒情歌剧。
一、文本《木兰辞》花木兰故事最早出现于宋代郭茂倩主编的《》中的《木兰辞》。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这一文本被很多艺术形式吸纳改编,例如根据京剧改编的豫剧《花木兰》,1998 年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花木兰》以及2009 年星光国际传媒的电影《花木兰》等。
迄今上演过木兰戏的除了京、豫、越、粤、桂、黄梅戏外,还有昆曲、秦腔、平剧、川剧等20 多个剧种。
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以《木兰辞》为主要框架,在古辞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引申,以现代人的视角和思维叙述历史,充分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主题,表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境界,表达了爱好和平的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和平宣言,从而使古老的故事放射出时代的光彩。
二、《木兰诗篇》的结构设置全曲由序曲、第一乐章替父出征、第二乐章塞上风云、第三乐章巾帼情怀、第四乐章和平礼赞五个部分构成。
第一乐章柔板与叙事歌,以柔板的音乐展示了木兰在战争即将来临时柔肠百转的女儿情怀;第二乐章快板与梦幻曲,塞上风云以急速的快板音乐表达木兰与奔赴疆场的将士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情景;第三乐章酒歌与思乡曲则以膘悍而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声酒歌合唱表达三军将士胜利后的喜悦,以深情的思乡曲抒发木兰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女儿情怀;第四乐章俚歌、安魂曲与终曲以颇具乡土气息的音乐表现乡亲们迎接木兰凯旋时的喜悦自豪心情,同时也表现了木兰以女儿装扮与战友们重逢时谐谑生动的情景和盛大的婚礼场面,一曲充满对和平的向往与赞美人类之爱的终曲《和平颂》以恢宏的气势将全剧推向高潮。
三、《木兰诗篇》的艺术特征(一)强烈震撼的戏剧冲突《木兰诗篇》戏剧冲突的来源是文本《木兰辞》。
《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分析

《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分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分析《木兰诗》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它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女英雄形象。
作品着力歌颂了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热爱家乡的平民愿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可以从艺术形象、创作手法、文章详略、修辞手法、民歌语言等来欣赏其艺术特色。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分,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它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作为北方民歌的不朽杰作,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
1 刻画“神奇”人物,塑造不朽艺术形象《木兰诗》是一首英雄的赞歌,它成功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女英雄形象。
作品着力歌颂了花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不慕功名的高贵品质,热爱家乡的平民愿望。
从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德。
木兰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平民女子,为了保存父老,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在两千年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她这一行为是何等大胆,她抛弃儿女情长,越过重重关山,勇敢地来到前线,这与中国古代女子“绣花楼上,足不出户”形成鲜明对比,她身经百战,历时十年,打败敌人凯旋归来,直到这时同伴才发现她是女郎,经过战争的磨练,从一个普通姑娘成为一个坚强无畏的将军。
但她功成不求赏赐,只愿回家与亲人团聚,恢复她当年“当户织”的劳动生活。
文章通过木兰织布时“唯闻女叹息”的异乎寻常的情态描写;通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的旅途思亲的刻画;通过还乡后“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一系列行动,细腻而真实地揭示了木兰丰富的内心世界。
歌剧 木兰诗篇

歌剧木兰诗篇
《木兰诗篇》是中国歌剧史上第一部以民族唱法为声腔的歌剧,也是第一部以地方戏曲为唱腔的歌剧。
这部歌剧由著名作曲家关峡作曲,著名剧作家冯柏铭编剧,国家一级导演黄定山执导,历时10年精心打造,集合了国内最优秀的艺术家团队,如指挥家余峰、歌唱家雷佳、孙丽英、薛皓垠、王庆爽、王丽达等。
《木兰诗篇》的主题是女性在社会中展现出坚强、勇敢、担当的品质,歌剧将中国传统的木兰传说与现代社会观念相结合,展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和自信。
这部歌剧在2009年首演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被誉为“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
音乐欣赏期末论文——歌剧木兰诗篇赏析

歌剧《木兰诗篇》音乐特点与文化理念【摘要】: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
歌剧《木兰诗篇》以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本土原创的民族英雄精神以及民族传统美德。
在音乐技巧方面,《木兰诗篇》音乐语言的运用灵活多样,音乐素材有鲜明的民族性,同时还运用了情景与交响音乐结合的全新舞台艺术形式;在文化理念方面,选择了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体现了呼唤和平的主题,以及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木兰诗篇音乐特点文化理念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自公演以来,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肯定和赞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本文拟从音乐特点及文化理念来解读该作品。
一、音乐特点分析1).基本的音乐语言分析《木兰诗篇》的序曲,以一个极其简约但却具有浓郁中原色彩的主导音乐动机分别引入战争与和平两个色彩鲜明的主题,并运用了交错发展的音乐织体展现着作曲家起伏迭宕、纷繁变化的乐思。
接着一段悲壮的男声合唱回荡在激战后古战场的血色残阳之中,加剧了战争的阴霾与凄惨。
突然一组不协和和弦的演奏,哀婉的女声合唱缓缓进入,画面从战场上转到了家中,扶老携幼的她们诉说着战争中失去亲人的痛楚与无助,从两个侧面折射出作曲家智慧的光芒和理性的思索。
第一乐章“柔板与叙事板”,以柔板的音乐展示了木兰在战争即将来临时头长百转的女儿情怀,用叙事歌的形式讲述木兰女扮男装奔赴疆场的故事情节。
剧中以斗志昂扬的小号为音乐背景,表现木兰之父在接到军帖后的志气,以及无奈。
而木兰的内心情绪则是以弦乐为背景,表达她细腻的心理活动。
小军鼓的始终贯穿,说明战场局势的紧张,催促着木兰快奔赴战场,随后通过长笛、短笛的呼啸奏响代表了战马嘶叫和尘土飞扬的征战场面。
音乐不是图解,但这一段音乐的画面感却很强,它有效的调动了观众的形象思维,使观众能够进入作品规定的特定情境之中,非常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思维。
第二乐章“快版与梦幻曲”,以急速的快板音乐表达木兰与奔赴疆场的将士们“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情景,“战争四季”以适宜于音乐发挥的写意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漫长的征战岁月,以梦幻曲抒发木兰负伤后在梦幻中的心态,如梦似幻的小提琴爱情主题与木兰的唱段交相辉映,释放出一个被战争扭曲的女性心灵对爱情的渴望、对和平生活得向往,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淳朴浑厚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

淳朴浑厚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淳朴浑厚简劲粗犷——《木兰诗》的艺术美《木兰诗》是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
北朝民歌因战乱和少数民族风俗的渗入,而展现了一种特异风貌,《木兰诗》是一首淳朴浑厚、简劲粗犷的歌。
木兰这一中国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词,可见《木兰诗》影响之深远。
《木兰诗》的艺术美表现于多方面,笔者以为最为突出的是:承传与创新,简劲与细腻,叙忧与状乐。
一、承传与创新《木兰诗》带有鲜明的民歌风,又具有其创新之处。
北朝民歌《折杨柳枝歌》中有这么两首:“敕敕何力力,女子临窗织。
不闻机杼声,只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阿婆许嫁女,今年无消息。
”两首诗以女子的叹息声和问答体的形式,将女子内心的隐忧和一种急不可耐的心情表现得毫不掩饰。
《木兰诗》的前四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与上引《折杨柳枝歌》前一首形式完全相同,而《木兰诗》紧接着的两句:“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又与上引后一首的前两句完全相同,这可明显看到《木兰诗》承传了北朝民歌中的一种流行语式,但《木兰诗》中的这六句又一反前诗中的“女子”那个人之幽怨,而是有着强烈的对家事的关切以及自动为家庭承担责任的自觉意识。
虽然《木兰诗》同样落笔于儿女之思,然而形象地概括了木兰所处的战争环境,从而衬托出木兰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
“将军”二句,则以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木兰十年不平凡的戎马生涯。
这些简劲之笔,以少胜多,不仅写出了木兰的出生入死、终于凯旋的经历,而且写出了木兰的英雄形象。
诗的结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比拟手法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木兰女扮男装的巧妙与代父从军的勇气,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她内心的自豪感、自信力。
《木兰诗》更不乏细腻的铺叙之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不吝惜笔墨,巧妙地写出了木兰匆忙而主动地准备行装的过程,对于惨烈的战争,字里行间毫无沉滞之情,笔调相当轻快,显示了木兰代父从军意志之坚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7 6 8 2 6 )
关键词 : 木 兰诗篇 ; 艺术特 色; 文化理念
2 0 0 5年 9月 l 8日, 由河南省歌舞剧 院精心打造 的中国大型 情景交响音乐 剧《 木 兰诗篇》 在 世界 著名艺术 中心——纽 约林 肯艺术中心隆重登场 , 这是 继 2 0世纪 4 0年代我 国艺术大 师梅 兰芳先生之后 , 又一个登上林肯艺术 中心的中国艺术 演出 , 其创 作和演 出集 中了一批在音 乐和舞台艺术方面 比较著名的艺术家 和专家 , 剧中吸纳 了歌剧 、 音乐剧 、 戏剧 、 舞 剧等艺术 形式 , 演绎 了我国古代木兰替父从军这 经典 故事 , 这部 作品一经 面世就 引起 艺术界 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 1 《 木兰诗篇》 的艺术特色 《 木兰诗篇》 以一种全新 的思维 , 从歌 剧的思想 内容 和音乐 的表述方式 , 在音乐演奏和演 唱方面对歌剧艺 术的民族化 进行 了深 入地探索 , 以交响乐 为主体 , 吸纳 了歌 剧、 音乐 剧 、 戏曲、 清 唱剧 、 舞蹈等元素 , 形成 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 1 ) 别 出心裁 的舞 台设 计。音乐是 流动 的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建筑 是凝 固的音乐 。《 木兰诗篇》 的演出舞 台仿佛一个立 体建筑 : 交响乐 队在建筑 的最底层 , 作为根基支撑着整个建筑 ; 合唱队在 T型 台 的两侧半腰处 。台上是三军将士 : 建 筑的最上端是 苍穹般 的屋 顶, 墙壁上美丽 的木兰花象征着花木兰的美 丽和坚强 , 建筑上一 个个美丽 的舞者仿佛是一尊尊塑像 , 音乐响起 时 , 这一尊 尊“ 雕 塑”在灯光的切合 、 间离及色彩变幻中翩翩起舞 , 而丁型台两侧 的双臂在伸缩 中演绎人间的悲欢离合。交响乐队与合 唱队 由乐 池和幕后来到舞台 , 这是一 种全新的改革与突破 , 这种 形式带给 我们来崭新 的视听效果 。如诗如 画的舞美设计 营造艺术 氛围 , 为其 注入新的 内涵 , 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演奏 , 使 得作品情 景交融 、 声乐 、 器乐 、 舞蹈三者相互交叉 , 发挥彼此 的优势 。 ( 2 ) 音乐素材的民族性 。《 木兰诗篇》 不仅融 入了民族 民间 音乐元素 , 而且成功借鉴了河南豫剧的音乐特征 , 使音乐表现更 加多样化 , 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下行 的小六度音程是豫 剧特有的 音程 色彩 , 把 木兰的俏皮形象刻 画得栩栩如生 , 五声音 阶具有浓 郁的豫剧音乐特征 , 明亮的大调色简约而具有中原 色彩 , 不但有 浓郁 的民族音乐个性 , 又有清新 的现代气息 ; 在配器上 , 《 木兰诗 篇》 也创新使用 了民族 因素 , 用交响乐进行伴奏 , 同时还加 入 了 琵琶 、 二胡等中国民族乐器 , 充分发挥 了不 同乐器的声音色彩效 果; 《 木兰诗篇》 大多 采用 的是 散文诗 的语言风 格 , 在一些抒 情 唱段 中还融入 了中国古典诗词元 素, 充分运 用 了对 比 , 比喻 , 比 兴等修辞手法 , 既达到了一种均匀平衡和颇具方 正感 的效 果 , 更 为词句增添 了不少韵味 , 地 方音乐的融入使作 品的音乐性 格呼 应了北方 民族人们性格豪爽 、 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 使 作品更具 有民族意义 。 ( 3 ) 情景与 交响音乐 的完美结 合。之所 以说 “ 情景交 响音 乐” 是一种全新 的舞 台艺术形式 , 皆因它在新的艺术理念指导下 而诞生 。这种理念“ 优” 则在于: 作 曲家 以“ 木 兰从 军” 这 一 中国 传统文化 的精神家园为基础进行创 新 , 与 西方艺术形式 的有机 结合 , 创造了优美 的中国旋律 , 达到了戏剧与西洋的功能和声相 结合 的效果 , 音乐 听来 刚柔 相济 , 华美 与朴 实 同在 , 既有鲜 明 的 东方 色彩 又具清新的现代风格 , 表达 了当今 中国人 民的思想情 感, 真正达到了“ 情 景” 与“ 交 响音乐” 的完美 结合 , “ 乐” 为“ 情” 而生 , “ 情” 为“ 乐” 而动 , 形成互动互感 的美学效应 , 这是在艺术 形式 上勇敢且伟大的创新 。 2 《 木兰诗篇》 的文化理念 : 《 木兰诗篇》 的创作 并非作 曲家 的心 血来 潮。它 是在 河南 文化 面临来 自国外文化冲击之后 的突围和 自救 的产 物。《 木兰
诗篇》 自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及其产生 的国际影响通过新 的艺 术样式打造新河南的文化名片提高 中原地 区的文化软实力 。它 是在全新 文化理念指导下产生 的艺术产品 , 这种理 念主要从两 个 方 面得 以体 现 : ( 1 ) 题 材的选择 。由中国古代《 木兰辞》 引 出的一段替父从 军的传奇故事 , 在 中国可谓家喻户 晓, 一直以来都是文艺舞 台上 备受关注的题 材之一 , 以此作为题 材而创作 的《 木 兰诗篇》, 显 示 出创作 者“ 利用与整合 文化 资源 ” 的新 理念 , 从 当初 的戏 曲, 到后来的电视剧和美国动画片, 还有音乐剧、 歌剧等等形式 , “ 花 木兰” 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 的内涵在多种 不同风格的演绎 中逐 渐获得丰富和提升 , 已然成为国际性 的题材。因此 , 采用这个题 材进行创作 , 从起点上讲无疑将 面向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 , 这 与 历史文化即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是不谋而合 的, 这个 出发点也 决定了它能够成功吸纳“ 交响乐 ” 这一源 自西方 的艺 术形式 , 这
◎艺术研究 ◎
戏 曲艺术
歌剧 《 木 兰诗 篇 》 艺 术 特 色 与 文化 理 念
张 瑾
(日照职业技术 学院 , 山东 日照 摘 要: 情景 交响音 乐《 木 兰诗篇 》 艺术 形式新颖 、 独特, 自 公演 以来 , 得到国 内外音 乐界的肯定和赞 同, 产生 了广泛的社会 影响 , 是一部具有里程碑 意义的作品 。本 文拟从 该作 品产 生的 文 化 背 景及 艺 术形 态分 析 入 手 , 对 其 艺术 特 色和 文 化 理 念 进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