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一、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技能水平
为了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进展,应当鼓舞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培训。
通过培训,辅导员能够把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和技巧、开展系部心理活动方法、高校生人际交往力量策略提升、高校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识别和高校生心理危机觉察及干预等学问,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也有利于高校生身心健康进展支持体系的建立。
加强同学心理骨干培训提高朋辈指导力量。
应加强对班级心理联络员、宿舍长在内的心理骨干开展专题培训和主题班会。
分别对心理骨干的职责、工作技巧、重点同学的排查、特别状况的识别、如何更清晰熟悉自己、悦纳自己以及如何开展团体辅导做出具体讲解,同时,制作《班级心理状况晴雨表》,便利心理骨干对班里特别状况的月排查工作开展与具体记录。
二、完善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组建包括心理专干、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联络员以及宿舍长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坚持“三结合”工作原则,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询问相结合、传统教育与活动相结合。
构建并完善学院—班级—宿舍“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工作职责,建立相关同学心理健康档案,包括其基本状况、约谈记录、干预措施、跟踪关注等具体记录。
形成“重心下移、工作前移、重点突出”的运行机制,深化推动
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西南交通高校在这方面的胜利做法值得借鉴。
该校打造了“三级心理危机防备体系”,一级防备针对危机个体,实行24小时危机预警;二级防备针对问题人群,通过同学约谈等方式做好心理询问与督导;三级防备面对广阔同学,通过举办讲座、心力论坛等方式做好心理健康宣扬工作。
搭建“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心理询问与讨论中心和同学工作处、院系同学工作组以及楼栋、班级。
实施“三个一”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延长工程,实现每个院系有一个“心力支部”,每栋宿舍楼有一名“心力天使”,每个班级有一名“心理委员”,使心理教育深化院系、班级、园区。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线上活动和线下心理健康调查,使辅导员准时把握在校高校生心理状况的改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个体询问与团体辅导;通过主题团组织生活,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添心理健康观念,有助于建设同学的高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压力。
拓展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
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到同学生活中,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平台推出相应专题。
如中国矿业高校(北京校区)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加大心理委员培训力度;立足“525”,开展第六届高校生心理健康活动月,一是开展了主题为科学管理睡眠、春季心理疾病预防等宣扬活动;二是每月定期有心理询问中心的老师为全校同学举办一次大型讲座,三是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四是开展影
视艺术辅导心理健康五是进行心理排查工作,邀请心理专家进校内。
[1]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为了推动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发挥课堂教学在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高校生心理健康素养,教育部于2022年制定了《一般高等学校同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文件指出,高校心理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高校同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学问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学问、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国内高校间续开设了相关怀理健康教育课程,如西南交通高校为完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构建了以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视频公开课为核心,以通识教育课为骨干的30余门独特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年均开办近70个班次,选课同学年逾7000人。
构建以同学为主体的朋辈教育活动体系,开展校内心理剧表演、心理素养拓展、同学心理骨干系列培训讲座等活动,参加同学上万人次,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生课外生活的基本掩盖。
构建优质网络课程互动体系,开设多门心理健康教育MOOCs课程,“心力心理测评与询问网”供应心理健康学问学习、心理自测、在线询问等服务。
[2]
五、创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社会整体环境所存在的各种价值导向的`偏差对高校生成长过程具有根源性的影响。
在高校生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当自我认知与现
实协调时,个体就简单确定自己,形成主动的自我;反之,当个体所持的自我认知在现实中遭受否认和挫折时,往往会造成个体内心激烈的冲突,形成消极的自我,直接影响高校生心理健康状况。
当社会和和学校所提倡的主流核心价值观不能有效地、令人信服地说明社会现象的是非曲直时,高校生就就很简单受社会现实各种思潮和热点影响,造成精神的污染,诱发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此,对于高校生来说,学校环境是影响高校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它主要涉及到校内心理文化环境、详细的教学、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
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位优势,照看同学实际需求,献计献策,主动参加到校内制度建设与环境建设中去。
在班级中主动开展相关的文娱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关心同学更好地融入到高校集体生活中去。
实践中的胜利案例有:提倡“325善爱我”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阳光、感恩、坚韧、创新”的心理文化气氛。
通过宣扬画征集、校内现场心理询问、心理话剧、心理诗朗诵、新媒体平台推送等活动,吸引同学广泛参加,营造深厚的校内心理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