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乙肝病毒及其携带者_海口乙肝携带者医院

合集下载

乙肝病毒感染知识讲解PPT课件

乙肝病毒感染知识讲解PPT课件
乙肝病毒感染 知识讲解PPT课

目录 引言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并发症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结语
引言
引言
乙肝病毒感染知识讲解 乙肝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病 毒
引言
本课件将为您介绍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 知识
什么是乙肝病 毒?
乙肝病毒感染 的症状与并发

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并 发症
急性感染症状:疲劳、食欲不 振、黄疸等 慢性感染症状:无明显症状或 轻度疲劳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症状与并 发症
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等
乙肝病毒感染 的预防与控制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
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 肝的有效手段 避免血液传播:拒绝共用针具 、安全注射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 制
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措施、减少 性伴数等 垂直传播防控:孕前筛查、新生儿疫苗 接种等
乙肝病毒感染 的治疗与护理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与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定期复查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 理
支持性治疗:饮食调理、避免酒精等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性接 触传播
什么是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感染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
乙肝病毒感染 的传播途径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注射毒品、 医疗器械污染等 性传播:不安全性行为、性伴 感染等
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感染妇女分娩时传给新生儿 其他途径:共用针具、美容美发器具等
结语
结语
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 病 通过预防、控制和治疗,我们 可以减少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

乙肝病毒携带者标准

乙肝病毒携带者标准

乙肝病毒携带者标准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患者血清HBsAg阳性,而无乙肝病毒激活的临床表现。

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人口中的感染率较高,因此对其进行标准化管理十分重要。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有了更为明确的标准。

首先,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要求,应当通过两次检测间隔6个月以上的HBsAg阳性结果来确认。

同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HBsAg阳性,如自限性乙肝病毒感染、假阳性等。

确诊后,应当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病毒载量、肝脏病变情况等。

其次,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分型标准也是管理的重要内容。

根据病毒载量和肝功能状况,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种类型。

HBeAg阳性患者通常病毒复制活跃,肝功能损害程度较轻;而HBeAg阴性患者则病毒复制较低,但肝功能损害较重。

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包括治疗和随访等。

此外,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随访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分型,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定期检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评估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其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避免肝损害因素的暴露。

最后,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标准也是管理的关键环节。

根据患者的分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治疗方案,控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损害,预防疾病的进展。

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需要遵循明确的标准和规范,包括诊断、分型、随访和治疗等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医护人员和患者本人都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标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抗击乙肝病毒,促进健康。

浅谈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辨体施治”

浅谈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辨体施治”

乙肝病毒携带者 ( C)在 我国约有 9 0 AS 30多万人 , 约 占我 国人 口的 7 约 占全世界 AS %, C的三 分之一 以上 , 而这 部分人并非都不存在进展性的肝损害 ,其发生发展 机制 目前还 不能完全 阐明 ,临床情况复杂 ,转归不一 。 近年来 , A C肝组织学检查 中均 已发现 大多数都存在 在 S 着 不同程度 的炎症 改变 。据统计[ , C肝 组织 学检查 卜 AS 正常者仅 占 1%以下 ,其余均存在不 同程度 的炎症及纤 0 维化表 现,甚 至个别 已是肝硬化 。
我 国最新 《 性 乙型肝 炎防治指 南》[ 旨 慢 3 出:慢性 峙 HB 携带者 暂时不需 抗病毒 治疗 。 V 但应 每 3- " 6个月进 - ' 行 生化学 、病 毒学 、 甲胎 蛋 白和影 像 学检查 ,若 符合 抗病毒 治疗适应 证 ,可 用 IN 或核苷 ( )类 似物治 F. 酸 疗 ( I2 。对年龄 >4 I。) 0岁 ,特 别是男性 或有 HC C家 族史者 , 即使 AL T正常或轻 度升 高,也强烈建 议做肝 组织 学检 查确 定其 是否 抗病 毒治 疗 。如肝 组织 学显示 K o eH n d l A≥4 l ,或 炎症坏死 ≥G ,需进行抗 病毒治疗 , 2 如 肝炎 不 明显或未 做肝 组织 学检 查者 ,建议 暂 不进行 治疗 。非活 动性 HB Ag携带者 一般不 需抗病毒 治疗 , s 但应 每 6个 月进行 一次生化 、HB N VD A、A P及肝脏 F 超 声显 像检 查 。然而 ,在 我 国 目前 的实 际情况 中,对 A C 普遍 进行肝 穿组织学检 查 比较 困难 ,① 患者难 以 S 接 受 ;② 能够 开 展 的医 院亦 较 少 。而 随着 人们 的健康 防病意识的不断提高, S A C的就诊人数又在逐渐增多, 对这 部分 人是 否治疗 和如 何 治疗 已成 医学界研 究 的重 要课题 。中医药 治疗 A C的临床 与实验研究 已经进行 S 了多年 ,虽然 总 结 了一 些经 验 ,但 迄 今 尚缺 乏严 格 的 多 中心 、双 盲设 计 、对照研 究 ,而 且方药 的可 重复 性 较 低 ,影 响疗 效 的可 行 性 。实 验研 究也 发现 了一批 体

不恐慌、不漠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正确面对疾病

不恐慌、不漠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正确面对疾病

不恐慌、不漠视,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正确面对疾病作者:段雪飞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45期我国目前大约有乙肝病毒携带者9300万人,合理而适当的管理乙肝病毒携带者已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如果社区医生面对一位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教育其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既不去相信五花八门的“转阴”广告,也不是讳疾忌医,逃避现实。

以下笔者就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定义、认识误区、管理方法等进行简要阐述。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定义20多年前,乙肝病毒携带者被称为“健康携带者”,后来又曾更名为“无症状携带者”。

在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分为两大类,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DNA(HBV-DNA)阳性,乙肝e抗原(HBeAg)或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但1年内连续随访,>3次,血清谷草转氨酶(ALT)和谷丙转氨酶(AST)均在正常范围者,为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检测不到(PCR法)或低于最低检测限。

1年内连续随访>3次,ALT均在正常范围者,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也就是说,区别这两类携带者最根本的指标就是HBV-DNA。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并非完全健康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但也有部分肝组织存在明显病变。

自2006年4月以来,北京地坛医院开展了乙肝病毒携带者门诊,行肝穿300余人次。

前期65例肝功正常的携带者肝穿结果:炎症分级G≥2者25例(38.5%);纤维化分期s≥2者18例,(27.7%)。

13例有乙肝家族史的携带者肝脏病理情况:G≥2者8例(61.5%),s≥2者5例(38.5%)。

由此可见,部分乙肝携带者的肝脏并非完全健康,而是存在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尤其是有乙肝家族史的患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2种常见认识误区在临床实践中,人们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识往往存在着两大误区。

乙肝病毒携带者管理策略

乙肝病毒携带者管理策略

乙肝病毒携带者管理策略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管理概述
1.乙肝病毒携带者常常面临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这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2.有效的心理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乙肝病毒携带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3.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
药物治疗与管理
1.抗病毒药物是乙肝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类。 2.药物的选择、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 3.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与监测
非药物治疗与干预
1.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调整、休息、锻炼、心理支持等,对乙 肝患者的康复同样重要。 2.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避免过度油腻、辛 辣、刺激性食物。 3.适当的休息和锻炼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肝脏负担, 促进病情恢复。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疾病进展风险
▪ 生活方式干预与疾病进展风险
1.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针对不同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提高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生活方式 干预的认识和重视。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乙肝病毒携带者管理策略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调整建议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生活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
1.保持均衡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 强免疫系统功能。 2.避免过度饮酒,以减少对肝脏的负担。 3.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以降低脂肪肝的风险。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防治科普知识——乙肝篇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乙肝是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为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乙肝,增强防治意识,本文将介绍相关知识。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已经被列为我国乙类传染病之一。

它通常具有3—6个月的疾病潜伏期。

超过6个月以上的乙肝病毒感染又被称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母婴传播。

包括分娩时的垂直传播与生活中与宝宝密切接触引起的水平传播。

第二种,血液传播。

主要出现在医院医生、护士等暴露职业人群和使用了未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的人群。

第三种,性传播。

常见于存在多个性伴侣与高危性行为的人群。

乙肝有哪些危害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感染乙肝后,患者经常会感觉全身乏力,并伴有轻度低热。

同时逐渐出现食欲不佳、厌食油腻、肚子胀和恶心、消化功能不好以及呕吐等多种症状。

随着乙肝病情的延长与加重,患者的肝脏功能会严重受损,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出现肝掌、蜘蛛症和黄疸症状。

2.对他人的危害乙肝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会传染他人,损害他人健康。

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与性接触传播,损害孩子与伴侣健康。

如何科学治疗乙肝确诊乙肝后,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正规治疗。

虽然目前尚未研究出能够彻底治愈乙肝的药物,但积极正规的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消灭与抑制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有效延缓肝细胞纤维化,避免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危及患者生命。

现阶段医学上对乙肝的治疗主要采用一些抗病毒措施,建议患者通过正规医院医生的科学评估,选择适宜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与随诊。

如何有效预防乙肝乙肝的预防目前主要分成三级,各级具体预防措施如下:1.一级预防(1)接种乙肝疫苗。

这也是目前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

(2)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指甲刀等私人物品。

尽量少接触公用生活用品。

(3)切断血源传播。

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

2.二级预防家庭中存在乙肝患者、需要经常接触他人血液、免疫功能较差、出现疑似肝炎症状的乙肝易感人群,存在多个性伴侣、不洁性行为以及男同性恋等高风险人群,都需要主动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避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乙肝病的认识误区,你踩了没

乙肝病的认识误区,你踩了没

乙肝病的认识误区,你踩了没发布时间:2022-07-25T06:22:12.70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6期作者:陈英[导读]陈英(筠连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5250)在日常交际中,大家最担心的就是一起吃饭的人中有没有乙肝,更加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传染,但是现在可以不用担心了,因为乙肝的传播方法是通过血液、母婴及性传播,一般情况下只是吃饭是不会传染乙肝的。

其实大家只要做好预防工作,能提前注射乙肝疫苗,对乙肝有抗体,就能很好的避免乙肝病的传染。

乙肝患者要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才能降低自己身体的伤害,避免对他人健康的造成威胁。

乙肝在生活中算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患有乙肝的人数大约有一点四亿人,但是仍然有很多的人对乙肝的认识不全面,存在很多误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乙肝的误区都有哪些。

一、什么是乙肝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简称,人体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则确诊患者已被传染,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感染的病毒数量以及受到的毒性也各有差异,乙肝病毒在人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是六周到六个月之间,乙肝患者经常感觉身体疲惫,四肢无力的现象,并且还会有失眠、多梦以及发热的情况。

乙肝患者的肝脏功能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体内胆汁分泌会减少,患者会出现肚子痛、恶心、没有胃口等症状,病情更加严重的患者肝脏都会受到伤害,在乙肝初期时患者尿液会变黄,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引起皮肤、眼睛发黄,以及其他病症。

二、乙肝的病因慢性乙型肝炎是人体被乙肝病毒入侵后,在体内发生病变感染后患病。

乙型肝炎病毒一般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进行传播,人体在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自身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不同,发病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感染病毒后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家族性传播,其中大多数都是通过母体直接传播,母亲在进行乙肝病毒检测后结果为阳性,那么新生儿大多数是携带乙肝病毒的,必须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才能有效防止病毒传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与认识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与认识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与认识从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大约有3亿5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我国占世界总数的1/3即1亿2千万。

按我国人口平均算来大约是每100个人中就有9.7个携带者即9.7%。

世界上流行比较高的地方:中国、东南亚(泰国、印度)、非洲等,日本、欧美国家所占比例很低,大约1.5%~2%。

近五年统计表明,我国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的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7%左右,实际成为携带者仅为9.7%。

这意味着人群中每10人就有1人是asc,这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医疗问题,他同时会带给我们诸多的社会问题。

1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定义hbsag,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如果人体血液经免疫学检查hbsag 为阳性,而没有任何肝炎的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也属正常,并经过半年医学观察未发现异常者,医学上称这种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asc)。

携带者有无传染性:“两对半”就是五项乙肝化验指标的俗称,是检测乙型肝炎最常用的血清指标。

化验单上常可见到这五个项目: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检测血清五项指标,最常见的模式有:hbsag(+)→hbeag(+)→抗-hbc(+) →病毒高复制型[病毒在体内复制迅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既“大三阳”]。

-hbs(+)和/或抗-hbc(+)为不传染型,说明病毒在体内基本被消灭,人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近期可不被乙肝病毒所传染。

hbeag、抗-hbe、抗-hbc中一项或几项阳性,为低复制型,说明病毒存在体内较少,复制繁殖较低。

必须明确:asc不等于乙肝病人如何判断和鉴别asc:真正的asc 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从未有过肝炎发病史(如急性黄疸性肝炎等),一直没有临床症状(如容易疲乏、食欲不振、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等)和体征(肝掌、蜘蛛痣、面色灰暗、脾大)。

②血清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但肝功能系列始终正常(如血清转氨酶、胆红素、蛋白比值等等)。

正确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

正确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

没 有大 流 行
0 5 0

卫 生 部 的 目标 是
为 乙 肝 并 不 向社 会 宣 传 的 那 样




乙 肝患者配 偶很少得乙
到2
年 中国 乙 肝 病毒 携 带率 降

事情

定 要 实事 求 是


切 身体 会 才

但 是 他 们 对 乙 肝 病毒 的 既 往 感

到 1 % 以下
2 0

有 发 言权
机构去看牙 能 的使 用

而且 尽可

解除恐惧
次 性器 械
乙 肝 病 毒 感染 后 会 有 对 乙 肝 的恐 惧 实际 上 毫无 必


什 么样 的结局
当然

每 个 人 都 有 恐 瞑的权



如 果 您 在 了 解 了 乙 肝 的传 播 常

乙 肝病毒携带是 不 是
识 之 后 仍 然恐 惧
那么

怎 样 才能
年 代 以后 出
的机 会 很 多
但 是 乙 肝 病人 配 偶 的

生 的人
多半 就 是 在 这

乙 肝 发 病 率 却极 低
这 是 为什 么 ?
种 危 险 中长 大 的
因 为成 人 往 往具 备健全 的免疫体
还 要 提 醒 朋 友们注


体 内具 有 正 常 的免 疫 监 视 和 免

意 的是

消毒 不 严 的 牙
维普资讯
_

H

硝 …
目圜

了解乙肝,重于求医问药——对健康易感人群、乙肝携带者和患者的忠告

了解乙肝,重于求医问药——对健康易感人群、乙肝携带者和患者的忠告
肝 降 酶 这 种 指 标 不 治 本 的 ” 慰 性 安
即会 展 开 对 外 来 生 物 的 正 义 之 战 ,
完 全 清 除 入 侵 者 。 要 免 疫 功 能 健 只 全 或注射 乙肝疫 苗并产 生抗体 者 ,
治疗 , 少 患 者 在 治 疗 过 程 中单 纯 不 关注 专 氨 酶 指标 , 之 则 喜 , 之则 降 反
帽 子 已 为 时不 远 。
乙释病毒携带者 : 清除乙 病毒复
免 疫 功 能 不 健 全 者 , 能 识 别 不 乙肝 病 毒 , 然也 就 不能 加 以清 除 , 自 以至 于 乙肝 病 毒 与 体 内 免 疫 细 胞 和 平 相 处 , 就 是 乙 肝 久 治 不 愈 的 原 这 因所 在 。 从 根 本 上 治 愈 乙 肝 , 然 要 必 从 提 高 机 体 免 疫 功 能 入 手 。 进 入 已
都 可 以依 靠 免 疫 系 统 而 清 除 病 毒 ,
乙 肝 的 重 灾 区 广 东 , 肝 病 毒 携 带 乙
济损 失达 1 0 亿元 之 巨。 管国家 出 0 0 尽
台相 关消 除 乙 肝歧 视政 策 , 多 乙肝 许
受经 济 利 益 驱 动 , 些 医 疗 广 某
告 尤 其 是 乙 肝 广 告 不 顾 国家 相 关部 门 的禁令 。 乙肝 虚假 广 告存 在 的根 本 原 因 在 于 人 们 对 乙肝 的 无 知 。 方 一 面 , 们 孜 孜 以求 所 谓 的 转 阴治 疗 人 花费 无数 血 汗钱 而 大 小三 阳 依 旧 : 另
然 而 . 于 我 国 乙 肝 病 毒 携 带 由
者发 展成慢性 乙肝约3 0 万 。 5 0 0 有3 万
病 人 死于 慢 性 乙肝 相 关疾 病 , 成 经 造

乙肝病毒携带者管理制度

乙肝病毒携带者管理制度

乙肝病毒携带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保障水平。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科室、病区和门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实施。

第三条定义1.乙肝病毒携带者:指血清HBsAg呈阳性,但肝功能正常并无乙肝病症状的人群。

2.医务人员:指我院的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从事医疗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员工。

第二章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管理第四条登记和管理1.我院全部乙肝病毒携带者必需在入院、就诊时向医务人员如实声明携带乙肝病毒的情况,并供应相关证明文件。

2.医院将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完善的信息库,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保密性。

3.医务人员应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对乙肝的认得和防控意识。

第五条隔离和防护措施1.医院将依据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病情和传播风险,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确保病人、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

2.乙肝病毒携带者应搭配医务人员的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开与其他患者直接接触。

第六条诊疗和手术操作1.乙肝病毒携带者在就诊时应向医生如实告知携带乙肝病毒的情况,并供应相关病历和检查资料。

2.医务人员在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诊疗和手术操作时,应依照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第七条医务人员的职责1.医务人员应提高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识别本领,自动询问病人的乙肝病史,并严格遵守患者信息保密制度。

2.医务人员在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时,应遵守洗手消毒的规定,并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自身安全。

3.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乙肝病毒培训和防护演练,提高对乙肝病毒的了解和应对本领。

第八条惩罚与嘉奖1.对于不按规定登记和如实供应乙肝病毒携带者相关信息的患者,医院将予以相应的惩罚。

2.对于乐观搭配治疗和遵守医院管理制度的患者,医院将予以相应的嘉奖和关注。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大三阳”,“小三阳”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大三阳”,“小三阳”

1乙蛰用炎病毒血清学有啊几项主要检童项目7每项试验阳 酶升高 ,诊断肝炎后才考虑治疗 。因为在当前用于临床的药 【:
性说 明了什么7
急慢性乙型肝炎或健康携带者 ,②抗 - s乙型肝炎表 面抗 HB ( 答 ;① HB 澳抗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阳性见于 4 “ s ,其 小三阳”是否需要治疗?
肝炎病毒感染, H e  ̄e ④ B A 抗原)其 阳性 为乙型肝炎病毒复 在发展。对于e , 抗原 阴性 的患者 , 也有转变为肝硬化和肝癌 的 制的标志 ,传染性 强 ,⑦抗 一 e HB 抗 体) 阳性表示相对 风险 。 ,其
部分 。 小三阳”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 ,其原因可能是感 低的传染性,④H V D ( B — NA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其阳 性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最敏感指标,传染性强。患者感染 染 了一种 C区变异的 乙肝病毒。这样 的 。 小三 阳”患者尽管
乙肝病毒常常会有一项或多项阳性表现 ,因此要 由专业临床 血 中的e 抗原阴性 , 但体 内的病毒没有 。 眠” 它们 也像 。 冬 , 大 医生进行综合判断 ,分析其临 床意义 . 2 什么是 “ 大三阳”和 “ 小三阳”7
乙肝五项, 即HI g、 一 s HB Ag 抗 一 B 、 HB 。 MA 抗 HB 、 e 、 H e 抗- c
维普资讯
中国乡村 医药杂志 2 0 0 7年 2月第 l 4卷第 2期
& ≤ n _ r ≥
≥ 《
任 医师答疑 ・
孪 = “ 学 乏
’ 一‘I— ' 、 1 J阳 l 、 ’ 正 确 认 识 乙 肝 病 毒 “ 三 阳 , ‘4 三 ' 大
乙型肝炎对人类的危害很大。我国是乙肝感染的高发区 , 性或 。 大三阳” ,思想上非常恐惧 ,认为病 情严重 ,看病 找专 般人群乙肝表面抗 原阳性率 为90o, .9o在我 国约有 12 / .亿人 家 ,滥用药的现象 也比较普遍 。实际上这部分 人中有 的只是

转载乙肝病毒携带者定义(完整版)

转载乙肝病毒携带者定义(完整版)

一、关于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问题1、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能不能怀孕?目前的看法是只要在肝功正常时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患者都可怀孕,但要注意阻断。

2、怀孕期打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有帮助吗?这是最具争论的问题,各种临床研究都没有统一结果,有说有帮助,有说没帮助。

非商业机构是不支持注射的,支持注射的多是地方医院,也许是利润所致。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反对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3、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在哪?阻断环节中最关键也最无争论的是宝宝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宝宝出生后强烈建议在2小时内注射完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大三阳母亲的宝宝建议在15-30天内注射第二针球蛋白,乙肝小三阳DNA阴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可不注射第二针。

乙肝疫苗的打法有两种选择:一是出生24小时内打第一针,然后是1月和6月各一针;二是第一针疫苗在第一针球蛋白注射后15天或30天注射,第二和第三针疫苗按国家计划规则延迟,如第一针疫苗在15天注射,第二针疫苗就在45天,第三针疫苗在半岁后第15天。

4、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成功率是多少?总计平均是95-97%左右的阻断率,这是国家公认的机率。

5、乙肝病毒携带者能母乳吗?乙肝大三阳,在进行了阻断后(孩子出生后打了球蛋白和疫苗)的情况之下,可以母乳。

乙肝小三阳DNA阴者更是放心,但注意乳头有损时要避免。

如果乙肝大三阳确实觉得不放心,可以人工进行,一样是聪明可爱的宝宝。

6、顺产和剖产哪个利于阻断母婴传播?都一样,不存在哪个更好。

乙肝病毒不是决定生产方式的因素,应按临产时的自身状况由医生来决定生产方式。

7、出生后母婴间要如何接触?血液、唾液不要直接接触,如大家的伤口、母亲的血污等。

其他可正常接触,如吻脸头脚等。

请不要为了接触而神经质。

就算接触到体液,传染上的机率也极底的。

只是我们能细心一些当然万无一失了。

说实在,和子女接触中,无论如何小心,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断绝这些体液的接触的。

&乙肝免疫球蛋白安全吗?有副作用吗?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都是安全的。

对本社区166例HBV携带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情况分析

对本社区166例HBV携带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情况分析

对本社区166例HBV携带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情况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阜宁县阜城镇社区166例hbv携带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情况调查,为积极强化宣教力度及选择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进行前瞻的研究。

方法:对我社区166例例hbv携带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或提问。

结果:166例hbv携带者均能积极配合问卷调查或提问,对hbv认知综合知晓率较好的41例,占41.24%;一般51例,占30.72%,差74.58%。

认知程度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均存在一定的影响。

结论:本社区hbv携带者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总体认知程度不理想,与多种因素有关,所以,应加大对本社区内例hbv携带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宣教力度,充分使用现有的卫生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把hbv携带者疾病防控工作落实到实处。

【关键词】社区疾病控制;调查分析;hbv携带者;认知程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疾病。

乙肝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

但随着我国近十多年来对乙型肝炎疫苗的不断推广和逐渐实施对新生儿免费接种,新发乙型肝炎已经明显减少。

而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和管理不容乐观,不少患者由于没有及时的做好防控工作,最终都按期进入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程序[1]。

已成为一个危害人民健康较为突出的社会卫生一重要课题。

特别是对现症病人的管理,和与其密切接触人群的宣传教育和疾病控制等方面的内容逐渐被公众接纳,但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hbv携带者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认知仍然存在不平衡现象[2]。

所以,对这一类人群应采取积极宣教和防控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对此,笔者有意利用对社区内166例hbv携带者进行认知程度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本组被调查对象均为阜宁县阜城镇社区hbv携带者居民,男性98例,女性68例,年龄为21-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1±1.23岁。

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认知和态度的调查

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认知和态度的调查

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认知和态度的调查【摘要】本文通过对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了他们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水平较低,对携带病毒的人存在偏见和歧视。

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是影响学生对乙肝携带者态度的关键因素。

主要发现包括学生普遍存在认知误区和偏见,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缺乏理解和支持。

本研究对提高大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水平和改善态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影响学生态度的相关因素,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认知、态度、调查、方法、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发现、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全球范围内有数十亿人感染乙肝病毒,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是慢性感染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健康风险,还有可能传播给他人,造成乙肝疫情的扩散。

在学校这个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尤其需要关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和态度,以保障全体师生的健康安全。

目前关于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和态度研究相对较少,有必要深入了解学生对乙肝病毒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对乙肝患者的态度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研究,可以为学校加强乙肝病毒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参考,促进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健康管理和社会融合,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健康意识和风险意识。

本研究旨在对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和态度进行调查,旨在为乙肝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了解西部某重点大学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认知和态度情况,探讨相关因素对其认知和态度的影响。

通过该研究,可以帮助学校和卫生部门更好地制定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宣传教育和支持政策,提高学生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理解和包容度,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排斥,为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健康的校园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正确认识乙肝-V1

正确认识乙肝-V1

正确认识乙肝-V1正确认识乙肝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炎,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在正确的认识和治疗下,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得以有效控制和治愈。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乙肝的相关知识。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1.肝炎病毒同时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尿液、粪便、乳汁、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

2.血液传播是目前乙肝感染最为常见的途径,如输血、注射毒品、人体刺青、纹身等不规范操作。

3.母婴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乙肝传播途径,如受孕前或孕期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可将其病毒通过妊娠期的胎盘传给胎儿或产生乙肝的母乳喂养。

二、乙肝的预防与控制1.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措施,为了确保疫苗的效果,应接种完整疫苗程序,并进行抗体检测。

2.了解乙肝传播途径,加强个人卫生,与前往无处方药店、娱乐场所、美容美发院等场所的卫生管理人员保持距离,减少性伴侣,避免非正规医疗机构操作。

3.针对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应定期接受肝功能检查,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

三、对乙肝的正确认识1.乙肝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大部分感染者可在治疗后痊愈,不应因为乙肝的感染而产生恐惧心理。

2.不应将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一律视为“传染源”或“病人”,应充分了解乙肝的病理特点,做到公正、宽容地对待乙肝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

3.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上学、工作、生活时应充分了解自身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规律,积极控制病情发展,遵守医生建议,从而令其家庭和社会更加宽容和包容。

结语:乙肝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乙肝,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消除对乙肝感染者或病毒携带者的歧视和偏见,在学校、工作、社交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护和关怀,建立一个公平、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乙肝的科普知识课件

乙肝的科普知识课件

结论
希望通过这份科普知识课件, 提高大家对乙肝的认识和防范 意识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乙肝的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从感染母亲到婴儿 传播
乙肝的症状
乙肝的症状
大多数乙肝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可 能感觉疲劳、食欲不振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黄疸、恶心、呕 吐等肝炎症状
乙肝的症状
长期患病者可能出现肝硬化、 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预防和 控制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
接种乙肝疫苗:婴儿出生后及 时接种乙肝疫苗,成人也可接 种 戴避孕套:减少性传播的风险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避免共用注来自器:注射器应使 用一次性产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共 用个人物品
乙肝的治疗
乙肝的治疗
治愈乙肝是困难的,但可以通过抗 病毒治疗控制病情 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水平
乙肝的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饮 酒和吸烟
患者要定期就医,按医生建议 进行治疗
结论
结论
乙肝是一种可预防和控制的疾 病 接种疫苗、避免传播途径、早 期治疗都是关键
乙肝的科普知 识课件
目录 引言 乙肝的传播途径 乙肝的症状 乙肝的预防和控制 乙肝的治疗 结论
引言
引言
乙肝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世界上 约有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行为和 母婴传播
引言
乙肝会导致肝炎、肝硬化和肝 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传播途 径
乙肝的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共用注射器、输血 、手术等 性传播:性行为时无保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胆红素(TBILI) 直接胆红素(DBILI) 间接胆红素 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
项目三:反映肝脏的贮备能力指标。

白蛋白(ALB):减少预示肝病严重 球蛋白(GLO):增加预示肝病严重 总蛋白(TP):
肝炎患者?
15%-25%无症状携带者 1、体内含有 乙肝病毒 2、肝功能异常,有肝 炎症状和体征


•你有乙肝 —— 谈乙色变 歧视吗?
乙肝歧视 社会歧视

入学歧视 工作歧视
交友歧视
我国对乙肝措施

☠1988 :上海因食用毛蚶爆发甲肝流行,从此谈 乙肝色变

☺2004年,修订《传染病防治法》增加了“保护疾
病人群的个人隐私”;“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 病 原 携 带 者 及 疑 似 传 染 病 病 人 ”
传染性血液试验喂养的蚊虫中 48h内HBV 被消化,短于其吸血间隔期, 似非传播媒介 --- 骆抗先 .《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 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1,第二版:211) Correlation or Linkage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of malaria and acute hepatitis B could not be documented to suggest that mosquito bite may be responsible for HBV transmission. ----Ghoda MK, Shah RA.A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y to see if mosquito bite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spread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Trop Gastroenterol. 2005;26:29-30.

☺ 2005年,修改《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 “携带乙肝病毒、但肝功能正常则视为合格”


2007 年,卫生部与劳动保障部《关于维护乙肝表面抗 原携带者就业权利的意见》,特别说明“乙肝病毒携带者 在 工 作 和 生 活 能 力 上 同 健 康 人 没 有 区 别 ”


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就业服务与 就业管理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乙肝病 原携带者从事的工作外,不得强行将乙肝病毒血 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 ( 不能献血和直接接 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外 )


2010年,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 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 的通知》正式在高招录取体检中取消乙肝项目检 测 。
2005年湖南常路诉国税局案旁听战友
2010年《食品安全法 实施条例》取消对乙 肝的限制,雷闯成 为第一个拿到食品卫 生类健康证明的乙肝 携带者
你还在意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吗?

肝功能

HBV DNA
乙肝:小三阳

HBsAg (表面抗原):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 染。

抗 -HBs (表面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10mIU)是感染 乙肝后获得免疫的标志。
HBeAg(e抗原):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抗 HBe ( e 抗体):IgM,IgG型,慢性乙肝出现 e抗体阳性 是好事,说明病毒复制不活跃。 抗HBc(核心抗体):IgG型。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标 志 。

乙 肝 “ 两 对 半 ” 检 查 ( 乙 肝 ) : HBsAg/Ab,HBcAb,HBeAg/Ab 肝功能 HBV DNA

无症状携带者?
1、体内含有乙肝病毒
2、肝功能正常,无肝炎症状和体征
检测指标-血液

乙 肝 “ 两 对 半 ” 检 查 ( 乙 肝 ) : HBsAg/Ab,HBcAb,HBeAg/Ab
肝炎患者
乙肝病毒传染途径?
传播途径: (1)血液:输血、牙科、修眉、打耳洞、伤口
(2)不安全性行为:
感染率 不安全性行为:39%:同性恋 夫妻性生活:12.4%(孙刚.乙肝病毒传播途径调查 分析.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1,10) (3)母婴传播:45% 注: 我国:70%乙肝垂直传播 欧 美 : 如 注 射 、 吸 毒 、 同 性 恋



病毒复制基本停止
乙肝:大三阳

HBsAg (表面抗原):仅表示有过或正存在乙肝病毒的感 大三阳,小三阳, 染。

病毒复制的情况, 抗 -HBs (表面抗体):属于保护性抗体( 不能确定肝细胞的 10mIU)是感染 乙肝后获得免疫的标志。 损伤情况
HBeAg(e抗原):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 抗 HBe ( e 抗体):IgM,IgG型,慢性乙肝出现 e抗体阳性 是好事,说明病毒复制不活跃。 抗HBc(核心抗体):IgG型。以往或现在感染乙肝病毒标 志 。



病毒复制活跃
肝功检测
项目一: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谷丙转氨酶(ALT):肝细胞损伤程度。损伤:从肝细胞浆释放入血 谷草转氨酶(AST):肝细胞坏死。坏死:从线粒体释放入血
碱性磷酸酶(ALP):骨、肝、肠等可能存在问题
谷氨酰转肽酶(GGT):肝功能严重损伤
项目二: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指标。蚊子不会传播HBV
有人认为某些吸血蚊种有传播乙型肝炎之可能,但国内外某些地区的 流行病学调查尚不能证实这一点。---王季午.《传染病学》.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79(2): 44

吸血昆虫传播乙型肝炎虽有可能,但缺乏充分的证据。 --- 彭文伟 . 《传染病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1980(1)
☆死亡率:携带者中15%-25%死于肝硬化或者肝癌。
慢性HBV感染者的全球分布
HBsAg 的流行率
8% - 高度流行 2-7% - 中度流行 <2% - 低流行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以及携带者
我国的乙肝疫苗接种
你感染乙肝病毒了吗?
1、分类: 无症状携带者 乙肝患者:肝炎,肝硬化,肝癌 2、检测指标?
乙肝病毒感染途径
我会被感染吗?

握手?拥抱?

共餐?
宿舍?(雌性蚊子传播、公用东西) 接吻? 性行为



雌性蚊子不能传播乙肝病毒

肠道内的消化酶

时间:吸血间隔72h。14h内消化

方式:只进不出。叮咬人时,蚊子从一个管道注射唾液润 滑口器助吸血。它吮吸的血液进入另一个独立的管道(疟 疾和黄热病)






表面抗原
核心抗原
e抗原
DNA
嗜肝DNA病毒
存在?

肝脏(主要)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脾、骨髓、淋巴结、小肠、胰腺、肾 上腺、睾丸、卵巢 、唾液

现状?
☆人数: 世界: 1996 年,3.5亿人携带(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我国:2009年,7.18%携带,其中1/3人为慢性乙肝患者 南欧,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及其携 带者
海南中医药研究所附属琼*岛医院肝病中心
安徽涡阳县丙肝疫情
• 河南马桥 镇的破诊 所

大家知道哪些病毒?

你怎么认识乙肝病毒?

什么是乙肝?乙肝会传染吗?怎么传染?

什么是乙肝病毒携带着?

我们应该怎么做?
你知道那些病毒?

HBV(乙型肝炎病毒) HCV(丙型肝炎病毒) HIV-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和2型) 梅毒螺旋体 HTLV-I/II(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和II型) WNV(西尼罗病毒) HAV甲肝病毒
平时注意问题: 1、剃须刀、牙科、牙刷、纹身、穿耳洞

无抗体——打疫苗

安全的性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