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_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2024-2025学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试卷(答案在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代表了“分封制”的实施?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
2、以下哪个文献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A、《左传》
B、《尚书》
C、《礼记》
D、《汉律》
3、题干:古代中国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 行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府兵制
D. 郡县制
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政治措施?
A. 实行郡县制
B. 统一度量衡
C. 实行分封制
D. 实行皇帝制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本质上属于什么类型?
A、君主立宪制
B、三权分立共和制
C、总统制共和制
D、君主制共和混合制
6、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核心特点?
A、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权力
B、中央力量分散,地方自主性强
C、中央与地方权力均衡
D、地方完全自主,中央只需提供财政支持
7、下列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大宗伯职能和地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和册封事宜
B. 门下省负责审核各部门的奏章和决策
C. 尚书省是行政中枢机构,下设六部
D. 大宗伯负责礼部和户部的事务
8、南宋孝宗皇帝推行“官宣制”,其目的是:
A. 提高官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增加皇权的独立性
D. 提高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9、下列哪一项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A. 公民大会决策
B. 抽签选举官员
C. 财产资格限制参与政治活动
D. 所有居民都能参与政治 10、明朝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不包括:
A. 废除丞相制度
B. 建立锦衣卫
C. 实行八股取士
D. 设立军机处
11、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 实行三公九卿制
B. 设立郡县制,加强地方管理
C. 延续了西周的分封制
D. 皇帝总揽全国大权
1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
A.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 设立尚书省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C.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管中央政务
D.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中央决策、审议和执行
13、《战国策》中有“事一人之身,而四旺其主”之语,此处“事一人之身”借指以下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三省六部制
14、以下哪项措施体现了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政策?
A、行省制度的实施
B、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C、刺史制度的设立
D、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15、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以下 Regard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s, which statement is NOT accurate?
A.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saw the rise of several state-level thinkers proposing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B. The Qin Dynasty implemented the first unified centralized territory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C. The Han Dynasty used the system of “mandarinate” to recruit government officials throug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D. The Song Dynasty introduced the Three Destinies posthumous title system to declar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mperors.
16、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古希腊政治制度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鼎盛,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与政治。
B. 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权力的集中程度较高。
C. 雅典和斯巴达都拥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体系。
D. 雅典通过梭伦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背景材料: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各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的部落
联盟到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再到现代社会的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中,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两种典型的政体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目要求:
1.请简述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制的主要特点。
(6分)
2.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逐步确立的?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说明。
(8分)
3.比较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并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10分)
第二题
题目: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三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在政治制度上各有侧重和创新。
周朝实行分封制,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汉朝建立察举制和选官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确立二府三司制度,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材料二:
古代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可参与,所有决议都以投票的形式进行,决策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程序公正。
——根据《中国历史》、《历史(选择性必修1)》整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任选材料中提到的任意两个朝代,概括它们的政治制度改革带来的
主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与古希腊雅典在政治制度上的特点。
第四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明朝实行内阁制的目的及影响。
材料一:自永乐至宪宗,机务handles utilizing Temples and Palaces had become
too numerous for the Grand Secretariat to attend to, and the Chancellor was rarely consulted. As the arrears grew, so did the despotism of the Emperor go. ——《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的改革措施:严格考选制度,注重品德和才干;整顿
地方驿站,改善交通状况;裁撤冗员,减轻财政负担;推行一条鞭法。
分析:
(1)目的:为了加强皇帝对政务的管理,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影响:内阁制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帝的政务压力,提高了行政效率;
但同时也加剧了君主专制的程度,君主权力更加集中。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代表了“分封制”的实施?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D、西汉
答案:A
解析: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通过将国家的领土划分为诸侯国,赋予诸侯王一定的权力,以维护中央政府的稳定。
春秋时期正处于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是分封制的典型时期。
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诸侯国的兼并战争,秦朝和西汉则分别代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巩固阶段。
因此,正确答案是A、春秋时期。
2、以下哪个文献被认为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A、《左传》
B、《尚书》
C、《礼记》
D、《汉律》
答案:D
解析:《汉律》是西汉时期法律的总称,其中包括了汉律九章,是古代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侧重于记叙。
《尚书》是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汇编,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周朝的历史资料。
《礼记》则是古代一部记载礼制的典籍,主要讨论礼节仪式。
因此,正确答案是D、《汉律》。
3、题干:古代中国实行的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 行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府兵制
D. 郡县制
解析:A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项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行政组织形式;C项府兵制是唐朝时期的地方军事制度。
D项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一种以郡县为基本行政区划的地方行政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正式推广。
因此,正确答案为D。
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政治措施?
A. 实行郡县制
B. 统一度量衡
C. 实行分封制
D. 实行皇帝制
答案:C
解析:A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C项分封制是周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措施不符;D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皇帝制,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因此,正确答案为C。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本质上属于什么类型?
A、君主立宪制
B、三权分立共和制
C、总统制共和制
D、君主制共和混合制
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1912年中国颁布的施政纲领,其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为基础的共和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一部法典。
6、下列哪个选项最能体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核心特点?
A、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权力
B、中央力量分散,地方自主性强
C、中央与地方权力均衡
D、地方完全自主,中央只需提供财政支持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核心特点是中央集权,即削弱地方割据,加强中央力量,确保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集中于中央,防止地方独立势力形成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因此,选项A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7、下列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中,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大宗伯职能和地位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和册封事宜
B. 门下省负责审核各部门的奏章和决策
C. 尚书省是行政中枢机构,下设六部
D. 大宗伯负责礼部和户部的事务
答案:D
解析:大宗伯在唐代没有实际职能,其职责多由礼部和户部的官员兼任。
因此,D 选项描述不正确。
8、南宋孝宗皇帝推行“官宣制”,其目的是:
A. 提高官员的素质和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增加皇权的独立性
D. 提高皇帝的权威和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官宣制”是由皇帝直接委派官员到地方担任官职,这一制度以选拔优秀人
才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为目标,因此A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并不是“官宣制”的主要目的。
9、下列哪一项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A. 公民大会决策
B. 抽签选举官员
C. 财产资格限制参与政治活动
D. 所有居民都能参与政治
答案:D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虽然在当时被认为是较为先进的,但其民主范围有限,并非所有居民都能参与政治活动。
实际上,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资格参与政治决策过程,而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则被排除在外。
因此,D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目要求。
10、明朝初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朱元璋采取了多项措施,其中不包括:
A. 废除丞相制度
B. 建立锦衣卫
C. 实行八股取士
D. 设立军机处
答案:D
解析: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确实废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锦衣卫以及实行了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些措施都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但是,设立军机处并非朱元璋所为,而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事情,因此D选项不符合明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
11、题干:下列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 实行三公九卿制
B. 设立郡县制,加强地方管理
C. 延续了西周的分封制
D. 皇帝总揽全国大权
答案:C
解析:C项表述错误。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A、B、D三项均正确地描述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故选C。
1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
A.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B. 设立尚书省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C.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管中央政务
D. 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中央决策、审议和执行
答案:B
解析:B项不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是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中央决策、审议和执行,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A、C、D三项均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内容。
故选B。
13、《战国策》中有“事一人之身,而四旺其主”之语,此处“事一人之身”借指以下哪个时期的政治制度?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皇帝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事一人之身”是指在个人的身份下服务,反映了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特点。
在秦朝以后,尤其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确立了皇帝制度,将国家治理
的最高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因此,答案选C。
14、以下哪项措施体现了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的政策?
A、行省制度的实施
B、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C、刺史制度的设立
D、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答案:A
解析:行省制度的实施旨在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是明朝在废除行省后的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其他选项中,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刺史制度早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督,而郡国并行制则在汉初存在,但容易产生割据势力,无法完全加强中央集权。
因此,答案选A。
15、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以下 Regard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s, which statement is NOT accurate?
A.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saw the rise of several state-level thinkers proposing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s.
B. The Qin Dynasty implemented the first unified centralized territory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C. The Han Dynasty used the system of “mandarinate” to recruit government officials throug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D. The Song Dynasty introduced the Three Destinies posthumous title system to declare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mperors.
答案:D
解析:D项提到的“三公九卿”制度是汉代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度,而不是宋代的。
宋代并未引入这一制度,而是继续沿用了汉代的制度体系。
A、B、C三项均符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
16、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古希腊政治制度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雅典民主政治在公元前5世纪达到鼎盛,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与政治。
B. 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权力的集中程度较高。
C. 雅典和斯巴达都拥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体系。
D. 雅典通过梭伦改革,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答案:C
解析:C项描述不准确。
虽然古希腊的一些城邦如斯巴达确实有较为完善的法治体系,但并非所有城邦都如此。
特别是在雅典,虽然民主政治期间有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但并不是每个时期和城邦都拥有如此完善的法治。
A、B、D三项描述均符合古希腊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题目背景材料: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各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到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再到现代社会的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其中,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两种典型的政体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题目要求:
1.请简述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制的主要特点。
(6分)
2.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如何逐步确立的?请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说明。
(8分)
3.比较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并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
(10分)
答案:
1.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制的主要特点:
•公民大会(Ecclesia)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有资格参加并投票。
•五百人会议(Boule)负责日常行政管理,成员通过抽签选出,任期一年。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公民都可以提出法案或批评政府政策。
•实行轮换执政,官职不设终身制,多数职位每年选举一次。
•设有陪审法庭,由普通公民组成,处理司法案件。
•民众可以直接参与国家决策,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
•1215年,《大宪章》的签署标志着王权受到法律限制的开始,为后来的议会制度奠定了基础。
•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内战的爆发,最终导致查理一世被处决,共和国建立。
•1688年的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巩固了议会的权力,规定了王位继承的规则,确保了政局稳定。
•18世纪至19世纪期间,随着政党制度的发展,内阁逐渐成为政府的核心,首相作为内阁首脑实际上掌握了国家行政大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系列改革法案的出台扩大了选民基础,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
3.比较与分析:
•相同点:两者都是对传统绝对王权的一种挑战,旨在实现更广泛的民众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
•不同点: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强调所有成年男性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则是通过代议制的形式间接实现人民主权;雅典民主制下的权力集中在公民手中,而英国则形成了以议会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优势:雅典直接民主制能够迅速集中民意作出决策,但在大规模国家中难以实施;
英国君主立宪制有效平衡了国家治理和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发展。
•局限性:雅典民主制排除了妇女、奴隶等群体,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性别歧视;
英国君主立宪制早期阶段的选举权仍受限于财产条件,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逐步普及。
解析:
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典型政体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古希腊雅典直接民主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两个重要案例的掌握情况。
通过对比这两种政体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制度变迁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同时,题目还要求学生思考每种政体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题
题目: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
一、特点:
1.皇帝制:秦朝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
2.三公九卿制:设立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下设九卿(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匠、少府)负责具体政务。
3.郡县制: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法制统一:秦朝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以法家思想为基础,强调法律的普遍适用和严格执行。
二、影响:
1.强化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使得国家政权更加集中,有利于统一国家、加强国防。
2.促进社会发展: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3.稳定社会秩序: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秩序,减少了地方割据和战乱。
4.短命王朝:尽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有其积极影响,但由于过度集权和暴政,秦朝未能长久统治,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解题时,首先要明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制统一等。
接着,分析这些特点对秦
朝及后世的影响,如强化中央集权、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等。
同时,也要注意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过度集权和暴政导致秦朝短命。
通过对这些特点和分析的阐述,可以全面回答本题。
第三题
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在政治制度上各有侧重和创新。
周朝实行分封制,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汉朝建立察举制和选官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确立二府三司制度,元朝建立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材料二:
古代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可参与,所有决议都以投票的形式进行,决策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程序公正。
——根据《中国历史》、《历史(选择性必修1)》整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任选材料中提到的任意两个朝代,概括它们的政治制度改革带来的主要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古代与古希腊雅典在政治制度上的特点。
答案:
1.示例一:秦朝的皇帝制度和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
分封制度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到了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分封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示例二:清朝的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
相权制度的废除
意味着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说明:本题目旨在考查对不同朝代政治制度改革及其影响的理解。
学生可以从各
自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灵活多样,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中央集权,地方服从中央,皇权专制等;而古希腊
雅典则以直接民主制为特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并行使政治权利。
相比之下,中国更加强调等级制度和权力集中,而雅典则更加注重民主参与和公民权利。
解析:
此题要求考生对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的政治
制度以中央集权、丞相制度等为主要特点,而古希腊以直接民主为特色,公民大会是最
高权力机关。
通过对比可以明确,两者的差异体现在治理理念和方式上:中国以权力集
中和等级制度为核心,体现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特点;而古希腊则注重公民参与和直
接民主,体现了公民权利的平等。
这种题目要求考生不仅要概括相关内容,还需具有分
析和比较的能力。
第四题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明朝实行内阁制的目的及影响。
材料一:自永乐至宪宗,机务handles utilizing Temples and Palaces had become
too numerous for the Grand Secretariat to attend to, and the Chancellor was rarely consulted. As the arrears grew, so did the despotism of the Emperor go. ——《剑桥中国明代史》
材料二: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的改革措施:严格考选制度,注重品德和才干;整顿
地方驿站,改善交通状况;裁撤冗员,减轻财政负担;推行一条鞭法。
分析:
(1)目的:为了加强皇帝对政务的管理,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影响:内阁制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帝的政务压力,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同时也加剧了君主专制的程度,君主权力更加集中。
答案:
(1)目的:为了加强皇帝对政务的管理,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影响:内阁制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皇帝的政务压力,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同时也加剧了君主专制的程度,君主权力更加集中。
解析:
明朝内阁制的设立,旨在加强皇帝对政务的管理,使皇帝能够更好地掌握国家大政方针。
通过设立内阁,使皇帝能够及时了解到各方意见,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然而,内阁制的实行,实际上使皇帝的权力更加集中,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明朝后期,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但在君主专制体制下,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