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股份现金舞弊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分析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分析引言概述:金亚科技是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然而最近,有关该公司财务舞弊的指控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金亚科技的财务舞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财务报表不准确1.1 虚假销售额金亚科技的财务报表显示了高额的销售额,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
可能存在虚假销售额的情况,为了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可能会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计入报表中。
1.2 虚增利润为了掩盖实际的财务问题,金亚科技可能会虚增利润。
这可以通过将非实际的收入计入财务报表,或通过高估资产价值等方式实现。
这种做法可能会误导投资者和股东,对公司的整体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1.3 不合理的成本分配金亚科技可能会将一些实际上与公司业务无关的费用计入成本,从而虚增成本。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利润,以逃避税务监管或转移资金。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2.1 缺乏独立审计委员会金亚科技可能缺乏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导致内部控制不够严格。
没有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可能会导致财务报表审核不彻底,从而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2.2 信息不透明金亚科技的财务信息可能不够透明,投资者和股东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数据和报表。
这种信息不透明可能会给财务舞弊提供了便利,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2.3 控制环境不健康金亚科技的控制环境可能存在问题,比如缺乏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这可能导致员工有机会进行财务舞弊,而不受到有效的制约和惩罚。
三、外部监管不到位3.1 审计监管不力金亚科技的审计监管可能存在不力的情况。
监管机构对公司的审计工作可能不够严格,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舞弊问题。
这给了金亚科技进行财务舞弊的机会。
3.2 法律法规不完善金亚科技可能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进行财务舞弊。
如果法律法规不完善,对公司的财务行为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那么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进行不当行为。
3.3 监管机构的监督不到位监管机构可能没有对金亚科技的财务报表进行充分的监督和审查。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其治理研究系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姓名安荻学号 013130422指导教师高祥晓职称讲师2017 年 4 月 30 日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承诺书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课题信息:课题性质:设计□论文√课题来源:教学√科研□生产□其它□发出任务书日期: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系别:经济学院专业:会计学姓名:安荻学号: 0131304222017年 4 月 30 日Lajos Zager等人在The Role and Responsibility of Auditors in Prevention and Detect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2015)中提出审计人员在预防关键利益相关者的财务报告的预防和检测欺诈中的作用及责任。
金晓伟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公司治理的关系》(2015)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进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财务舞弊的行为,这些财务舞弊的现象变得更加复杂和隐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更应当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治理,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展。
通过从公司治理层面对财务监督行为方面进行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理论分析和初步研究。
得出了以下结论:(1)提高股东大会出席率可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2)董事会持股和实际控制人为政府可能可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3)董事会会议次数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增加董事持股,提高股东大会出席率以及政府更多的介入上市公司。
这些措施可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另外提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例如样本和模型的问题。
最终总结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崔亮亮在《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及防范》(2015)中提出自从证券市场出现以来,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就不断有出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及10个潜在案例(doc 9页)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及10个潜在案例(doc 9页)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利用自己的有利位置,利用种种手法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和利润,长期为自己牟利,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
对此,监管部门一直是严肃查处和严厉打击的。
作为媒体,提醒市场参与者防范此类财务风险,是起到舆论监督的职责之所在。
从本期开始,《新财经》将邀请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舞弊研究中心的财务专家,开设“财务舞弊”专栏,探讨如何有效识别各种类型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以帮助投资者避开那些不诚信的公司和它们挖掘的财务陷阱,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该专栏上发表的文章只代表作者的观点,文责自负,本刊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下面是专业人士揭示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四种方式以及10个潜在案例。
凯撒的归凯撒人民的归人民最近,国务院转发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中明确要求有关方面要督促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加快偿还侵占上市公司的资金,显然,掏空上市公司已成为损害上市公司质量的第一杀手。
现金(本文指货币资金)本来被人们认为最可靠的资产,如今却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有利工具。
现金舞弊可能表现为上市公司虚构货币资金,隐藏账外资金,隐藏货币资金受限制的事实而不披露等,使财务报表反映的货币资金或者不存在,或者不完整,或者货币资金所有者的权利受限制,或者货币资金的分类不合理,使投资者产生重大误解,甚至被欺骗。
众所周知,从2001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迈入了调整下降的周期,证券市场的融资再融资功能极度萎缩,市场极度低迷,而与此同时,相当一批上市公司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惯性思维上,视证券市场为“圈钱”的跑马场,但显然,证券市场情况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通过虚增收入、虚减成本、编制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制造虚假盈利、净资产收益率,骗取CPA签字,继而增发、配股的圈钱老路已走不通了,为了填补报表和经营的黑洞,一些上市公司就在如何骗钱、圈钱、掏空上市公司上进行了“创新”,这一“创新”,就是在现金领域疯狂舞弊。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防范措施-以华晨集团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其防范措施-以华晨集团为例1财务舞弊概的内涵在我国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中,舞弊被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者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同时借鉴袁晓勇在《企业舞弊防范与对策》中对财务舞弊的解释,认为财务舞弊是指企业集团或个人故意利用欺骗手段和违法、违规行为,来达到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由于财务舞弊具有隐藏性和危害性,其行为会使其他人的利益受损,危害经济和社会的健康稳定的同时,不易被人察觉,它的发现具有延后性。
2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常用手段财务舞弊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类:2.1篡改收入确认时间,将非营业收入转变为营业收入上市公司通过篡改收入确认时间,将非营业化收入转为营业化收入,从而虚增收入,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很好,从而误导投资者,使投资者相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达到轻松融资的目的,同时减轻退市的压力。
比如昆明机床存在将2014年实际履行合同取得的3笔收入调整确认至2015年度的情况。
公司2013年跨期确认收入56笔,共计7626.81万元;2014年跨期确认收入59笔,共计4122.96万元;2015年跨期确认收入107笔,共计1.41亿元。
2.2滥用会计政策,运用会计估计差错进行舞弊随着会计政策的变化,会计人员利用会计估计的地方有很多,如壞账;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与净残值;存货遭受损毁、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有损失等。
而会计估计是指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这完全是会计人员的主观想法。
会计估计已成为他们进行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不管是由于融资动机还是由于规避退市、平滑利润动机。
2.3虚构销售上市公司为了粉饰报表,以达到掩盖业绩不良或者融资的需求,虚构销售是常用手段。
利润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而销售又是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上市公司会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的方式以增加当期销售收入,虚增利润。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或者其他目的,通过人为操纵财务报表,对外界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整个市场的信任,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也会造成严重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财务造假的经典案例,以警示人们警惕财务造假的风险。
Enron公司。
Enron公司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但却因为财务造假而在2001年破产。
Enron公司通过虚构交易、隐瞒债务等手段,制造了大量虚假的利润,从而掩盖了公司实际的亏损情况。
最终,Enron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导致了公司的破产,数千名员工失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WorldCom公司。
WorldCom公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是因为财务造假而声名狼藉。
WorldCom公司通过虚构营收、操纵财务报表等手段,虚增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欺骗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当公司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后,WorldCom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中兴通讯。
中兴通讯曾因为财务造假问题而陷入危机。
2018年,中兴通讯因为违反美国制裁令而被美国制裁,公司的股价暴跌。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中兴通讯存在财务造假的问题,公司虚构了数百亿元的营收,虚增了数十亿元的利润。
这一丑闻使得中兴通讯陷入信任危机,公司股价再度暴跌,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了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巨大危害。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破坏市场秩序,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避免财务造假的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监管,及时发现并惩处财务造假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企业和社会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企业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舞弊审计经典案例利润,计算出天津广厦需要多大的产量、多少的销售量以及购多少原材料等数据。
1999年的财务造假从购入原材料开始。
董博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厦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厦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
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董博伪造了总价值5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400万元出口产品货物银行进账单三份。
为完善造假过程,董博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厦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厦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898.60万元。
后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厦公司年报。
当年,银广厦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778.66万元。
银广厦虚构了巨额的出口销售,主要客户是德国诚信公司,而德国诚信公司的货款进账单都是伪造的。
次年,财务造假行动继续进行,只是此次已不再需要虚构原材料供货方。
据董博称,依旧是接受丁功民的指示,伪造了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及德国诚信贸易公司支付的货款进账单,同时同样指使天津广厦职工伪造了虚假财务凭据。
结果,2000年天津广厦共虚造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00万元,虚假年度财务报表由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注册会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签署无保留意见后,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764.6431万元。
2001年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造假程序,董博虚报销售收入,从天津市北辰区国税局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500份。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厦公司职员傅树通以天津广厦公司名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厦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290增值税专用发票份,价税合计22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缴纳“税款”500万元。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下面就选取蓝田股份及东方电子等会计舞弊事件做具体的描述。
一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分析(一) 蓝田股份公司会计舞弊案概述1 蓝田股份简介蓝田股份股票(600709)1996年发行上市,后改名为生态农业,以销售农副水产品和饮料为主营业务。
一直以来以“老牌绩优股”的形象出现在证劵市场。
公司总资产规模五年间增长了近十倍,上市后资产收益率始终位于上市公司的最前列,也曾以股本扩张了360%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
然而,在2002年1月12日,该公司管理人员却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被拘传。
2 蓝田股份优秀业绩引发疑问(1)应收账款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其公司2000年及2001年中期的应收账款均不足其上亿元销售的0.5%,这使人怀疑其巨额销售收入的真实性。
因为无论是其水产品还是饮料的销售都不可能是直接与每一个消费者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完成的。
(2)产品毛利率与同行相比高得异常。
2001年年报以及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与同一行业相比毛利率高出很多。
而一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产品市场被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公司完全控制或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优势的情况才会有如此高的毛利率。
(3)融资行为与现金流量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增大了对银行的资金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符合。
(4)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
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了5亿多元,而其中仅有3590万元是通过销售网点销售,而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在报表中找不到支出,使其存在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嫌疑。
(5)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如此廉价的收入水平,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是不合理的。
(二) 蓝田股份产生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分析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分析一、背景介绍金亚科技是一家在中国上市的科技公司,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然而,最近有关金亚科技的财务舞弊的指控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本文将对金亚科技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是否存在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二、财务指标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通过对金亚科技过去几年的营业收入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情况:- 过去三年,金亚科技的营业收入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0%。
- 然而,在最近一年,金亚科技的营业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20%。
- 进一步分析发现,金亚科技的主要产品线中,某一产品的销售额占比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导致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2. 利润分析利润是衡量一家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金亚科技的利润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过去几年,金亚科技的净利润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5%。
- 然而,在最近一年,金亚科技的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达到30%。
- 进一步分析发现,金亚科技的净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成本增加和销售额下降所导致。
3. 资产负债表分析资产负债表是评估一家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金亚科技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情况:- 过去几年,金亚科技的总资产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8%。
- 然而,在最近一年,金亚科技的总资产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达到10%。
- 进一步分析发现,金亚科技的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均出现下降,这可能是导致总资产下降的原因之一。
4. 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是评估一家公司经营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金亚科技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过去几年,金亚科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12%。
- 然而,在最近一年,金亚科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出现了下降,下降幅度达到15%。
- 进一步分析发现,金亚科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下降主要是由于销售收入下降和成本增加所导致。
会计经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及案例解析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及案例解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点及案例解析欣泰电气或因欺诈发行退市成为A股市场的热门话题之一,该公司因涉嫌欺诈发行和上市后会计造假等触发暂停上市相关条款,又一财务造假事件浮出水面.对投资者来说,财务报表是其了解上市公司的指南针.透过财报了解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结构和现金流等情况,是投资者选择投资标的、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然而,A股上市公司不断上演的财务造假事件,给价值投资蒙上了阴影.原本价值投资在以散户主导的A股市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财务造假事件将它置于更尴尬的境地.纵观国内外,财务造假事件充斥于所有的资本市场,即便是资本规模庞大且相对成熟的美国也不可避免.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尚不成熟,正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尽管相关部门针对企业上市初、上市后不同阶段的财务状况建立了相应的配套监管机制,进行严格把关,但还是有不少企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成为监管下的漏网之鱼.对投资者来说,了解财务造假发生的原因、造假企业的相关特点,学会利用财报分析规避造假标的将更有价值.财务造假顽疾难治以欣泰电气收到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来看(暂不考虑其退市与否),其造假收益远高于行政处罚.欣泰电气通过财务造假成功上市,首次公开募得资金总额达 2.57亿元.针对此次造假事件,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拟对欣泰电气及相关责任人做出共计1907万元的罚款,占首次募资金额不到8%.追溯历史,南纺股份、海联讯、万福生科、云投生态均涉及造假上市,不考虑上市后的其他融资情况,其首发募集金额均远远高于行政处罚.从这一层面上来看,造假受到的行政处罚远远小于违法所得.而企业上市后又可通过定向增发、配股等再融资,继续利用资本市场圈钱.上市融资原本是为了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活力、发展优质企业,从而达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严重扰乱了市场的秩序,破坏了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从监管层面上看,监管机构的执法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的,但相关制度设计导致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尚难以发挥出法律震慑作用.处罚金额与违法金额的巨大反差又导致企业造假可以获取巨大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造假事件轮番上演的推手.财务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立法缺失、执法不足的现状,由此导致监管效力严重削弱、处罚力度明显达不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追溯根源,这与我国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有关.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较,我国打击财务舞弊更多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而成熟的海外资本市场高度重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由投资者发起的巨额民事赔偿诉讼,足以形成遏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效力.可见,在现行市场制度和环境下,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财务造假成A股一大顽疾,在一定时期内很难消除.造假手法万变不离其宗企业财务造假手法千变万化,但主要是围绕收入、费用和现金流这三方面展开,构造业绩美丽曲线.从重大财务造假事件来看,上市公司主要造假手法有虚增收入、虚增利润、虚增或减应收账款等.由于上市和退市机制中重点考察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情况,美化利润是财务造假的最终目的.但对投资者来说,最直观的业绩指标莫过于净利润.由于权责发生制并不考虑本期实际是否收到或付出资金,而是以权力或责任的发生来确定应收和应付,使得利润表成为财报中最容易造假的区域.通过分析2014年、2015年证监会行政处罚部分造假案例发现,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通过关联方或子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最为常见.1、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违规确认收入,少计提或不计提坏账准备商誉等,或将政府补助等营业外收入直接冲减成本等方式操纵利润,违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如食品饮料业的莲花健康,将本应作为政府补助的营业外收入直接冲减生产成本,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中科云网、*ST生物通过违规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营业收入,操纵利润.2、利用关联方或关联交易还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和关联交易造假,如康欣新材(旧称青鸟华光)、紫鑫药业等.康欣新材因未按规定披露相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导致利润总额虚增;此外其还利用子公司实施并无商业实质的购销交易,虚增年度营业收入.再如中基健康(旧称新中基)通过自己设立的隐形空壳公司与非关联的中转过账公司,连续多年虚构购销业务,虚增业务收入与成本,虚增或者虚减利润导致公司2006年至2011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及重大遗漏.不管是虚构交易还是直接虚构收入、利润,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仅仅依靠上市公司本身是无法实现的,相关中介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中,由于造假公司与相关群体互通一气,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投资者很难获取真实信息.造假标的三大特点造假上市公司在被揭穿之前,经营业绩或股价往往表现靓丽.造假事件公开后,上市公司形象严重受损、短期内股价或大幅缩水,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秩序,影响了投资者利益.通过整理证监会2010以来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统计显示涉及财务造假的企业共44家,其中广州新大地、山西天能科技、河南天丰节能为IPO造假,广西康华农业为借壳上市造假,均未能成功上市;其他39家为上市公司.本文主要以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行业、业绩表现、市场表现的分析,发现造假标的存在一定的特点:1、传统行业成造假重灾区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起始年份(证监会披露的年报虚假信息起始年)所属行业分布来看,传统行业为造假高发区,其中以化工、农林牧渔业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成财务造假多发行业(见图1).传统行业周期短,尤其是近年来互联网迅速崛起,化工、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相关上市公司很难摆脱业绩快速下滑的命运,为保业绩长青不少上市公司产生舞弊动机.此外,传统行业中的不少行业具有特殊性,财务报表的收入、利润、坏账准备等科目比较容易被虚构.如传统行业中的农业上市公司,历年来其财务造假高发率已饱受诟病.这主要与农业企业存在一些特殊特点有关,如经营状况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现金买卖营业占比大、对生物物资的审计盘点难度大等,企业利用这些特点捏造利润的空间很大,由此导致农业成造假多发行业,如云投生态(旧称绿大地)、新大地、万福生科等,堪称农业造假经典案例.另外,传统行业的兴衰更替快,行业发展对业绩冲击大,导致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财务造假提供了便利.很多时候,由于行业政策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业绩下滑,上市公司为粉饰业绩走向造假之路.如华锐风电,受风电行业政策的影响,2011年全行业业绩急剧下滑,为粉饰上市首年业绩不惜铤而走险.2、IPO当年成利润转折点由于IPO对企业财务状况有明确的要求,一部分谋求上市的企业千方百计美化利润满足条件以实现上市.往往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要求,容易过分美化财报,导致上市后业绩表现很难超过上市之前.通过对比万福生科、海联讯等上市公司IPO前三年与后三年的净利润,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事实上,以万福生科、海联讯、云投生态IPO当年至今的净利润来看,极少年份能超过IPO当年利润.造假上市的上市公司,以IPO当年为转折点,利润呈现了明显的下滑.作为投资者,我们要对上市后利润明显下滑的企业提高警惕,可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合理判断,防止踩雷.3、造假前盈利能力下降以上市公司造假的起始年份(证监会披露的年报虚假信息起始年)为基础.通过分析上市公司造假前的的净资产收益率,发现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造假前普遍存在获利能力下降的趋势.39家上市公司造假前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5.05%,获利能力有限.其中中科云网、华锐风电、*ST生物、康欣新材等半数以上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在造假前三年出现连续下滑.造假前盈利能力下滑是造假标的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主导造假行为产生的最直接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一种预警.规避造假标的陷阱在现行市场制度下,由于造假成本低,上市公司为上市圈钱、保壳等,不惜利用各种手法进行财务造假.加之,相关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结为共谋,导致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通过对造假上市公司的分析,不难发现造假标的一些共性因素,为规避造假标的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行业上来看,由于行业存在的特殊特点,化工业、农林牧渔业等传统行业往往是财务造假多发行业.上市后业绩变脸成财务造假上市公司的标配,尤其是造假上市的企业,以IPO当年利润为转折点,造假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呈下滑之势,IPO当年利润成不少造假上市公司利润峰值.从造假标的盈利能力来看,大部分造假标的因盈利能力不足,业绩面临严重挑战被迫进行财务舞弊.盈利能力的连续下降是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一种预告.从市场表现来看,造假上市公司在造假期间股价振幅大,投机资本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而主力资金投资行为受造假影响并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广大投资者的风向标.以证监会公布的造假起始年份至终止年份计算股价的涨跌幅,研究对象为39家财务造假上市公司,通过与同期的上证综指涨跌对比,发现财务造假对股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80%以上的个股期间涨幅偏离大盘指数绝对值超过10%.此外,约53%的个股股价与大盘呈负偏离,从概率的角度上来看,投资者账面收益缩水的概率相对大.整体上看,39家上市公司期间相对大盘涨幅均值约4.94%,表明上市公司通过粉饰业绩对股价起到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从振幅来看,39只个股平均振幅达193.21%.股价波幅大,给投机资本提供了巨大的盈利空间.毫无疑问,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股价,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由于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对造假主体来说,股价波幅越大,盈利空间越大.以造假期间的资金流向占比(区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占流通股本的比率)来看,39只个股资金流向占比平均值为-14.76%.主力资金整体现净流出,表明并不看好造假标的,投资行为受造假的影响并不大,侧面反映了普通投资者才是造假最大的买单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回顾造假手法、造假的主客观因素、造假标的呈现的特点让投资者窥视财务造假事件,对财务造假深入了解,可以有效避免踩中造假股.由于资本市场具有在天然的逐利性,财务造假事件很难避免.随着监管不断趋严,财务造假事件不断被揭露,由此带来的风险不可估量.尤其是广大投资者,受到的损失谁来买单?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利用基本面分析规避造假标的比选择投资标的更有意义.1、行业对比分析.利用财报进行行业分析,将行业均值与上市公司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并结合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找出疑点、客观分析.2、横纵比较分析.通过纵向分析追踪个股多年的业绩情况可以了解其成长性、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通过横向对比了解标的的行业地位、市场占有率等可以有效对其财务指标合理性进行辨别.3、把握主营业务分析,注重利润产生的来源.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副业或政府补贴等方式获得收益,这些获益不具备持续性,对公司的成长性并无实质性的意义.相比净利润,投资者更应聚焦于有利于公司获得持续盈利的主营业务能力.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案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一、现金(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1.虚假现金陷阱(1)隐瞒巨额的银行贷款;(2)高现金与高负债并存。
“双高公司”坐拥大量现金并且资本开支不大,派息极低或者根本不派,但资产负债率却居高不下。
2.受限现金陷阱(1)隐瞒定期存单质押事实;(2)隐瞒保证金等货币资金受限事实;(3)隐瞒外埠存款的真实用途。
3.现金流水陷阱(1)通过“倒贷”方式掩盖大股东占用资金或帮助关联方偿还贷款1)大股东平时占用资金,期末通过倒贷方式偿还(即大股东贷款偿还上市公司欠款,上市公司过账之后立即替大股东偿还贷款),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大股东占用余额;2)关联方无力偿还期末到期贷款,由上市公司通过倒贷方式垫付,之后由各关联方及时偿还,这样期末报表不体现借款余额。
(2)通过“封闭贷款”制造上市公司虚假现金流或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1)通过银行提供回购业务,即由A公司开出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经过质押贷出款项在银行内部封闭运行,款项的流程为A-B,B-C,C-D,D-A,并由A将汇票贴现归还贷款,同时支付贴现利息;2)上市公司向A、B公司分别开具银行本票,A、B公司再将本票直接背书给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股东用此款归还资金被占用的上市公司。
(3)通过制造现金流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总额上市公司委托关联方A贷款,A再将款项汇给与上市公司形式上无关联关系的B,由B购买上市公司已存在减值的资产,待上市公司收妥款项后再归还关联方A。
这样上市公司既达到避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虚增利润,又回避了关联交易。
4.募集资金使用陷阱将募股资金转移至账外买卖股票,为隐瞒事情真相,伪造或变造银行对账单。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600080)2005年10月14日公告,近期,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00万元。
公告称,公司自2004年11月起,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雅百特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雅百特公司是一家知名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然而,最近该公司卷入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本文将对该案件进行详细分析,以揭示财务舞弊的原因和影响。
二、案件描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雅百特公司的财务部门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操纵财务数据和账目,进行了一系列的财务舞弊行为。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销售收入虚增: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虚构销售订单和客户,将实际未实现的销售收入计入财务报表,从而虚增公司的业绩。
2. 资产减值准备不足:为了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高层管理人员故意低估资产减值准备,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良好的财务状况。
3. 虚假报销: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虚构报销单据,将个人开支伪装成公司费用,从而非法获取公司的资金。
4. 虚构成本支出:为了掩盖公司实际的利润状况,高层管理人员虚构了一系列的成本支出,使得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低,以逃避税收的监管。
三、案件原因分析1. 贪婪与权力欲望:高层管理人员由于贪婪和权力欲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来获取非法利益。
2. 缺乏内部控制: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监督和审计机制不完善,导致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较为轻易地操纵财务数据。
3. 绩效考核压力:公司高层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绩效考核压力,为了达到预定的业绩目标,他们不惜采取财务舞弊手段来虚增公司的业绩。
四、案件影响分析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公司的财务报表失真,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受到损害,公司的市值大幅下滑,信誉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融资和发展。
2. 法律风险:财务舞弊属于违法行为,一旦被发现,高层管理人员将面临法律责任,可能受到刑事诉讼的追究。
3. 员工士气下降: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将对公司员工的士气和信任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员工流失和团队合作的破裂。
五、应对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审计、风险管理和内部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以防止类似的财务舞弊行为再次发生。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沈某舞弊动因

国有企业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沈某舞弊动因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以及我国国际化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国有上市企业的数量也在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影响中不断增长。
但是,在享受着资本市场的优越条件同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屡有发生。
上市国有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让我国的经济市场陷入了信任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近几年的会计舞弊问题已经上升为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社会重要经济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舞弊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很多案例都让投资者和国家遭受到重大的损失。
樟子岛财务诈骗案是一起上市公司“寅吃卯粮”调节利润的恶性诈骗案[1]。
国有企业的财务造假事件的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导致相关会计的数据不够真实,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已经严重危害到国家的利益,使得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对于投资者来说,财务报表的错误、虚构的市场信息欺骗了大多数投资者,他们对于投资的判断错误,严重危害到了投资者甚至国家的的利益。
财务舞弊事件,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和相关违法行为的滋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任和价值危机。
1.1.2 研究意义国企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各项财务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从我国“广州浪奇”、河南“永煤控股”、东北“抚顺特钢”等国企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的典型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其负面影响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因此这值得我们对国有上市公司目前舞弊现状例如动因、手段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防治手段。
所以分析和预防国有上市企业财务舞弊仍然是我国证券监管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也是论文的选题意义所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关于财务舞弊发生原因的的研究: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1895年提出了冰山理论之后,波罗格纳和林德奎斯特又在冰山理论中引入管理学,进行补充完善。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无报表但案例很多二、托付理财(一)常见的舞弊手段或陷阱利用银行贷款或募股资金进行托付理财业务,为隐瞒托付理财造成的窟窿,用支付股权转让款、购置不动产、受让非专利技术以及定期存单质押的方式填补,资金一进一出,不留痕迹地掩饰了托付理财资金的亏损。
(二)具体案例案例一:金花股份2000年年报披露,将公司临时闲置的资金24,400万元托付西安金业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投资治理,协议约定年收益率为6%,现在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还有5,871万元,其它他应收款显示大股东现在已占用资金3,5 35万元;2001年年报披露,该(托付理财)合同已到期,本金24,400万元,收益1,464万元已全部收回,现在账面货币资金有11,430万元,报表附注称有8,000万元是3个月定期存款(2001.12.30-2002.03.30),其它应收款显示大股东现在还占用资金3,292万元。
金花股份在最新的公告中如此讲明巨额资金被占用的来龙去脉:2001年12月28日,经公司临时股东大会批准收购金花投资持有的金花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下称“酒店公司”)97.14%的股权议案,支付股权转让金1 6,979万元,上述股权转让协议差不多履行完毕。
2002年2月6日,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司借款给酒店公司28,000万元,全部用于金花大酒店开业前的装修和设备、设施购置。
2002年10月,按照有关方面建议,公司与金花投资协商,解除上述股权转让协议,金花投资归还股权转让款及酒店借款。
鉴于金花投资已将股权转让款用作其他项目投资,因此只能通过增加银行借款的方式归还上述款项。
2002年12月23日,金花投资归还了酒店公司借款28,000万元。
2002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金花投资分期归还了股权转让款16,979万元。
自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后,银行信贷政策发生调整,贷款规模大幅度压缩,经与借款银行协商,将金花投资部分贷款到期后,以公司名义再转贷,共计31,700万元。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屡见不鲜,这些案例不仅对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舞弊行为的出现,不仅仅是公司内部管理不善,更是对监管制度的漏洞和监管部门的不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上市公司舞弊案例。
第一,中潜股份公司。
中潜股份公司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曾经是国内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中潜股份公司在年报中虚增了销售额和利润,对外发布的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差异。
这些虚假的财务数据误导了投资者,导致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第二,康美药业。
康美药业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医药制造企业。
然而,2019年,康美药业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康美药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了营业收入和利润,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严重出入。
这些虚假的财务数据给投资者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第三,山东华鹏玻璃。
山东华鹏玻璃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玻璃制造企业。
然而,2018年,山东华鹏玻璃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调查发现,山东华鹏玻璃在信息披露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伤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这些上市公司舞弊案例表明,舞弊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大对舞弊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同时,上市公司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高公司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风险警示:麦趣尔、S新光、金花股份

2018年第47期金花股份600080联创互联300343麦趣尔002719ST 新光002147风险警示行业·公司Industry ·Company公司为一家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立足食品行业中高端领域,以乳制品、烘培食品制造、分销及烘培连锁门店为核心业态,并辅以节日食品、冷冻饮品等产品的研发、加工与销售。
近期发布关于公司股票复牌的提示性公告称,目前公司及各家中介机构就《关于对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回复工作已基本完成,各中介机构均进入内核程序,公司股票复牌后将继续积极推进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涉及的各项工作,督促公司聘请的相关中介机构加快工作,公司将根据事项进展情况,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二级市场上,该股今年走势较差,股价长期低位徘徊,加上停牌期间股市大幅下跌,补跌明显,后市注意风险。
新光圆成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为主,回转支承等精密机械制造为辅的双主业经营的公司。
近期发布关于公司股东股份新增轮候冻结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新光集团及实际控制人虞云新所持有公司的股份新增轮候冻结,上述股东持有的公司股份被冻结的情况暂未对本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但若上述股东被冻结的股份之后被司法处置,则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
2015年公司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并与新光集团、虞云新签署了《业绩承诺补偿协议》。
本次被冻结的股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股份补偿,有可能出现冻结股份影响业绩补偿的潜在风险。
二级市场上,该股近期出现了“闪崩”走势,股价连续下跌,后市注意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主要业务为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线涵盖化学药品、中成药、原料药和保健品等一百多个品种,产品为骨科类、免疫类、儿童类和普药类等四个系列。
近期公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称,2018年12月4日公告,公司股票于2018年11月29日、11月30日、12月3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长期股权投资造假舞弊的真实案例

长期股权投资造假舞弊的真实案例2005年,在业内人士的质疑声中,金花股份现金舞弊案东窗事发。
当年10月14日,金花股份公告称,公司在应上交所要求进行自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占用公司资金问题,合计6.02亿元。
其中2.85亿以存单质押的方式替控股股东金花投资及关联方担保,因金花投资及关联方无力偿还被银行划扣;另外3.17亿资金是以金花股份的名义借贷,但是实际使用方是金花投资,金花股份既没有入账也没有披露。
6.02亿是个什么概念呢?截至2004年底,金花股份净资产规模为8.75亿,舞弊金额占净资产比例为68.8%。
事发之后金花投资偿还了金花股份3,000万元,另有5.72亿无力偿还,于是用一座五星级酒店金花大酒店99.05%的股权,作价5.72亿元抵债。
本来这出戏到这里应该就闭幕了,不过虎哥研究发现,紧随现金舞弊案之后,金花股份又开始了另一场轰轰烈烈的财务舞弊,并且持续舞弊时间已长达13年之久。
金花股份现金舞弊

金花股份近几年年报以及2005年半年报的货币资金一直都保持在3.5亿元左右,不仅金额巨大,而且几年下来几无变化,问题或现端倪。
我们曾经撰文质疑,这些货币资金很可能已经被质押或被占用。
直至2005年10月14日,因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未能履约,银行存款被强制划走,金花股份的“假现金”才被揭开面纱。
其实自2004年11月以来,金花股份就已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控股股东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
如今,质押期满,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却无力偿还,导致公司存款28500万元已被银行扣除;同时以公司名义借贷,由金花投资保证以其资产抵押或第三方保证的共计31700万元的10笔银行借款也被金花投资占用。
以上占用资金合计60200万元,而金花股份从未就该银行存款质押做出披露,投资者还真以为这些都是公司能够支配的自由现金。
现在连忠心服务了八年的老搭档——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都明哲保身,宁可丢失客户也不愿意违背良心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还有谁能够救得了金花股份呢?
笔者发现金花股份现金余额异常有两点,最主要是余额三年多来变化很小,其次是现金余额明显超出其经营规模,且现金占资产总额比例过高。
上市公司存在四大现金陷阱:高现金陷阱,受限现金陷阱、流水陷阱以及募集资金使用陷阱。
《中国会计视野》2005-1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花股份近几年年报以及2005年半年报的货币资金一直都保持在3.5亿元左右,不仅金额巨大,而且几年下来几无变化,问题或现端倪。
我们曾经撰文质疑,这些货币资金很可能已经被质押或被占用。
直至2005年10月14日,因控股股东金花投资未能履约,银行存款被强制划走,金花股份的“假现金”才被揭开面纱。
其实自2004年11月以来,金花股份就已将28500万元以存单质押的方式为控股股东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提供全额银行承兑保证。
如今,质押期满,金花投资及其关联公司却无力偿还,导致公司存款28500万元已被银行扣除;同时以公司名义借贷,由金花投资保证以其资产抵押或第三方保证的共计31700万元的10笔银行借款也被金花投资占用。
以上占用资金合计60200万元,而金花股份从未就该银行存款质押做出披露,投资者还真以为这些都是公司能够支配的自由现金。
现在连忠心服务了八年的老搭档——岳华会计师事务所都明哲保身,宁可丢失客户也不愿意违背良心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还有谁能够救得了金花股份呢?
笔者发现金花股份现金余额异常有两点,最主要是余额三年多来变化很小,其次是现金余额明显超出其经营规模,且现金占资产总额比例过高。
上市公司存在四大现金陷阱:高现金陷阱,受限现金陷阱、流水陷阱以及募集资金使用陷阱。
《中国会计视野》200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