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课《詹天佑》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詹天佑》教学课后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课文。
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
《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课文有不少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
其中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
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索学习,感悟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构建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值得探索。
教学中,我立足文本,注意发掘文本的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引导学生用心揣摩“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等这些词语,使得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共振,实现“文心”与“人心”的沟通。
在教学中,我还自始至终注意让学生自读、自悟,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与发现,训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我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创新的思维。
通过画图、演示课件,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
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
到渠成地解决了。
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揭示了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的难点也得到了突破。
教学本课,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还采用了围绕中心词,主动探索的学法;画一画,浅显明白;演一演,生动有趣等教学方法。
例如:课文写“勘测线路”这一段,由于内容长,我先让学生自学:这一段重点表现了詹天佑哪种品质?再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又如在开凿隧道时,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开凿方法的草图。
讲解“人字形”线路时,我在黑板上画出草图,用粉笔刷当火车,请学生示范开火车,讲述情形,然后让大家用橡皮当火车在文中插图上试开,边读边理解。
这样,学生对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设计心悦诚服,不住地称赞“詹天佑的确是个杰出的工程师”。
在教学中,我有点感觉学生不能完全体会詹天佑工作的辛苦。
这也许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养尊处优惯了生活经验少,阅历浅,,没吃过苦。
我有意让学生多读詹天佑亲自带领工作人员一丝不苟工作的那一段,并自己演示詹天佑辛苦工作的情景,尽量让学生能感动些。
在教学过程中,我忽视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动手与动嘴的机会太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