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别海参崴》教学设计(柏)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泪别海参崴》教学设计
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柏玉梅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参崴的特色及历史。

2、学习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目标2、3为重点,其中目标2为难点。

教学策略:
1、查阅资料,诵读课文,了解海参崴的独特魅力及惨痛历史,深切体悟作者的复杂情感。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考、感悟、表达、讨论、交流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2—3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查阅资料,了解海参崴的历史。

要求:
①大声朗读,以培养语感。

②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并加以积累。

③找出生动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加以品味。

(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词语积累:
(课前由科代表投影,学生自行检测,未掌握的补充积累。


海参崴.(wǎi)沁.凉(qìn)庇.护(bì)跋涉
..(báshè)濒.临(bìn)
波澜起伏淮水安澜五彩斑斓灯火阑珊
龙盘虎踞.: 蹲坐前倨.后恭: 傲慢据.理力争: 依据
(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夯实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心目中的海参崴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提示:可以从它的自然风光、经济军事上的价值、历史由来等方面来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随机点评、适时引导,对海参崴的历史可作些补充或强调。

)海参崴(中名):海边的小渔村。

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名):统治东方。

位于俄罗斯、中国、朝鲜三国交界处,集军港、海港、商港于一身。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时称为永明城,清时归属吉林。

清康熙年间,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海参崴是清朝领土。

1856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海参崴为中俄共管。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海参崴沦为俄国领土。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发思考,为体悟作者的情感蓄势。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
(1)以段为单位,自由选读。

(2)师生点评,注重鼓励。

(设计意图:培养朗读习惯,调动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2、作者笔下的海参崴有哪些特色?请试作概括。

提示:找关键段,抓关键词,简要概括。

(1)风景迷人(第2、6段)
(2)天然军港(第3段)
(3)商贸中心(第4段)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内容,提炼重要信息,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3、作者离别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提示:找关键句,扣关键词,简要概括。

(1)复杂(“失眠”)(第1段)
(2)留恋、感伤(所写景物)(第6段)
(3)沉重、心酸、沉痛(第7段)
国土沦丧,情何以堪!(第5段)
(设计意图:依据文章内容,品味思想情感,并用适当词语予以概括。


三研讨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
2、
3、6段,海参崴的景色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结合具体语句,自行批注,行之成文。

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班级汇报展示。

教师:适时引导,随机点评,并强调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默读、速读及读书动笔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海参崴的迷人景色及军港、商港的重要地位?
提示:联系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随机点评,并强调重点内容。

说明海参崴魅力无穷,价值无限,曾经的中国领土如今却是他人手中之宝,为下文抒发作者的复杂情感做铺垫。

同时又以乐景衬哀情,使感情表达更为真切、深厚、绵长。

(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泪别海参崴”,文中哪些语句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心酸、悲痛之情?
找出相关语句,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悲痛及强烈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思想脉搏,体悟作者的独特情感。


四品味语言魅力
找出文中生动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反复诵读并加以品味。

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注意读、赏二者结合,并作简要标注。

学生朗读令人感动的语句并谈谈感动的原因,好的语句可集体朗读,共同感受,教师引导、点评,也可示范:
1、“应该说,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雄性的一片岛屿,作为天然军港,海参崴是得天独厚的了。

”如何理解“最雄性”?
岛屿如同古城墙般庇护着舰队,雄伟无比,坚不可摧。

(设计意图:学习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


2、“我曾想在海参崴找到一些关于城市的历史资料,但一无所获,海参崴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海参崴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它的史料在中国;它是近代才被沙俄侵占的,作为俄国的海港,它的历史很短。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魅力、感受语句的深刻含义,体悟作者的特殊情感。


3、“一个好端端养在自己家里的孩子,怎么说走就走,就成了别人家的财富了呢?”此句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把被掠夺的海参崴比作远离父母怀抱的孩子,用形象的比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心酸、悲痛与愤慨;对腐败无能的统治者的厌弃与鞭挞;对侵占他国领土的强盗行径的嘲讽与谴责。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魅力、感受语句的深刻含义,体悟作者的特殊情感。


五交流阅读感受
读了这篇文章,感受了作者的心痛,你有何感想?
提示:可结合目前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来谈。

讲真话、抒真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国弱被人欺,弱国无外交。

主权不可侵犯,悲剧不能重演。

到了该收回黄岩岛、钓鱼岛的时候了!
……
(设计意图:了解历史,正视现实,激发爱国之情,弘扬报国之志。


教学重点内容阅读分析
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柏玉梅
教学内容节录:
在了解海参崴历史,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悟作者的独特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阅读分析表述:
语言的品味、情感的体验离不开特定的文本,离不开特殊的背景,而海参崴的现状与历史则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漠视的关键环节。

为此,本人在预习中就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海参崴的历史,在导入新课时进一步予以明确,(中国的固有领土如今却在他人之手)从而为下文体验作者的复杂情感铺垫、蓄势。

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相关问题。

如:为什么要写海参崴迷人的风光和军港、商港的独特地位?(说明海参崴魅力无穷,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又以乐景衬哀情,景愈美,痛愈深。

)并抓住耐人寻味的语言进行深入挖掘。

如:①“海参崴就是一座年轻的城市。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海参崴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近代才被沙俄侵占的,作为俄国的海港,它的历史很短。

)②“一个好端端养在自己家里的孩子,怎么说走就走,就成了别人家的财富了呢?”此句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把被掠夺的海参崴比作远离父母怀抱的孩子,用形象的比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心酸、悲痛与愤慨。

)……
通过以上教学,我们能够深切体悟作者离别海参崴时的心痛与沉重,深刻感受国弱被人欺,弱国无外交的惨痛教训,进而意识到作为年轻学子责任的重大与神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梦。

教学设计思路与依据
江苏省金湖县外国语学校柏玉梅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情感的熏陶、精神世界的充实。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本文是一篇令人感慨,惹人唏嘘的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海参崴的迷人风光,作为军港、商港的独特地位,以及它被掠夺的惨痛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心酸与悲痛,带给我们无限的感慨、不尽的启迪。

为此,本人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了解海参崴的特色及历史;二学习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方法;三感受作者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并将其中二、三两个目标视为重点。

为了较好地达成这些目标,本人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语言的品味和对作者情感的真切感受上。

并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如①作者为什么着力描写海参崴的迷人风光及军港、商港的重要地位?(说明海参崴魅力无穷,中国的固有领土如今却是他人手中之宝,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

又以乐景衬哀情,景愈美,位愈高,失之则悲愈切,痛愈深。

)②海参崴的悲剧给国人怎样的警示?(国弱被人欺,弱国无外交;主权不可侵犯,悲剧不能重演。

到了该强化黄岩岛、钓鱼岛主权的时候了!)……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交流,从而走进海参崴,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而深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无奈与沉重,作为年轻学子责任的重大与神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梦。

我想通过这样深入的挖掘,深切的感受,学生对以乐景衬哀情的写法会有较深的印象,学生的爱国热情自会油然而生,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也会自然而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