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反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反射》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全反射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半圆柱体,一束单色细光束由真空沿着径向与AB成θ角射入,对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强度随θ角的变化进行记录,得到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丙是这种材料制成的透明体,左侧是半径为R的半圆柱体,右侧是长为8R,高为2R的长方体,一束该单色光从左侧'A点沿半径方向,且与长方体的长边成37︒角射入透明体.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透明材料的临界角是37︒
B.该透明材料的临界角是53︒
C.光线在透明长方体中运动的总时间为25 2 R c
D.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为5 3
2.很多公园的水池底都装有彩灯,当一细束由红、蓝两色组成的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关于光在水面可能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A.B.
C.D.
3.如图,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照在光屏上,a、b为折射光的上下边界,c为反射光,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可以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在光带完全消失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光逐渐变暗
B.ab光带逐渐变亮
C.a光与b光相比,a光先消失
D.单色光a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b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
4.如图所示,在等边三棱镜截面ABC内,有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其边界上的E点,已知该单色光入射方向与三棱镜边界AB的夹角为θ=30º,该三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单色光在AB边界发生全反射
B.该单色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长
C.该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光线与底边BC平行
D.该单色光在AC边界发生全反射
5.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a、b两束单色光射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B.光束a在空气中的波长较大
C.出射光束a、b一定相互平行
D.a、b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
6.右图是一个1
4
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E、F、G、H将半径OM分成5等份,虚线EE1、FF1、
GG1、HH1平行于半径O N,O N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n=5
3
,若平
行光束垂直入射并覆盖OM,则光线( )
A .不能从圆弧NF 1射出
B .只能从圆弧NG 1
射出 C .能从圆弧G H 11射出 D .能从圆弧1H M 射出
7.如图将某种透明材质的三棱镜置于水中,ABC ∆为其截面,其中72A B ∠=∠=,一束由a 、b 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水中以角度i 入射三棱镜再从三棱镜射出,光路如图所示,则( )
A .该材质相对水是光密介质
B .a 单色光在该材质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传播速度
C .增大入射角i ,AC 界面出射时a 光先消失
D .减小入射角i ,AC 界面出射时b 光先消失
8.如图所示,将透明长方体放在空气中,矩形ABCD 是它的一个截面,将a 、b 两种单色细光束射入到P 点,入射角为45θ︒=,12
AP AD =
,若a 光折射后恰好射至AD 面上,b 光从CD 面射出,则( )
A .在介质中b 光比a 光速度大
B .a 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52
n = C .若要a 光束在AD 面上发生全反射,角θ的范围应满足
42ππθ<≤
D .改变入射角θ的大小,b 光一定可以从AD 面射出 9.如图为一玻璃球过球心的横截面,玻璃球的半径为R ,O 为球心,AB 为直径,来自B 点的光线BM 在M 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 。

另一光线BN 恰好在N 点发生全反射,已知30ABM ∠=︒,则( )
A .光在玻璃球中的传播速度3v c =,c 为光速
B .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60
C =︒
C .球心到BN 的距离为3d R =
D .球心到BN 的距离为3d R =
10.两束单色光a 和b 沿如图所示方向射向等腰三棱镜的同一点O ,已知b 光在底边界处发生全反射,两束光沿相同方向射出,则( )
A .在棱镜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
B .用a 光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度时,呈现的明暗相间条纹比b 光呈现的条纹要密
C .若a 、b 两种色光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 光侧移量大
D .用a 、b 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时,b 光衍射条纹宽度更大
11.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 、b 、c 、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 .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 .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 .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 .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12.如图所示。

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横截面ABC 的红光从空气射向E 点,并偏折到F 点。

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 的夹角45θ︒=,E .F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则( )
A .该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为2
B .光在F 点发生全反射
C .从F 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 点的光束的夹角为30︒
D .若改用紫光沿相同角度从
E 点入射,则出射点在
F 点左侧
13.如图所示,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柱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 、b 两束光线.则
A .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B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
C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 光的折射率
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 首先消失
14.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平行玻璃砖厚度为d ,底面镀有反光膜CD ,反光膜厚度不计,一
束光线以45°的入射角由A点入射,经底面反光膜反射后,从顶面B点射出(B点图中未画
出).已知该光线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为
2
2
c,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则()
A.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为2
B.入射点A与出射点B之间的距离为23 3
d
C.平行玻璃砖的全反射临界角为30°
D.为了使从A点以各种角度入射的光线都能从顶面射出,则底面反光膜CD长度至少2d 15.如图所示为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半球形的玻璃体。

光源产生的单色平行光投射到玻璃体的平面上,经半球形镜头折射后在光屏MN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

已知镜头半径为R,光屏MN到球心O的距离为d(d>3R),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为n(n>1.5),则()
A.平行光从玻璃体左侧平面入射时没有反射
B.进入玻璃体的光线可能在右侧球面发生全反射
C.光屏上被照亮的圆形半径为21
d n nR
--
D.若继续增大d,则光屏上的光斑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16.虹和霓是太阳光在水柱内分别经过一次和两次反射后出射形成的,可用白光照射玻璃球来说明,两束平行白光照射到透明玻璃球后,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会形成MN和PQ两条彩色光带,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点的颜色分别为紫、红
B.M、N点的颜色分别为红、紫
C.P、Q点的颜色分别为紫、红
D.P、Q点的颜色分别为红、紫
17.如图所示,a、b和c都是厚度均匀的平行玻璃板,a和b、b和c之间的夹角都为β,一细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以入射角θ从O点射入a板,且射出c板后的两束单色光射在地面上P、Q两点,由此可知()
A.射出c板后的两束单色光与入射光平行
B.射到P点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较大
C.若稍微增大入射角θ,光从b板上表面射入到其下表面时,在该界面上有可能发生全反射
D.若射到P、Q两点的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发生干涉现象,则射到P点的光形成干涉条纹的间距小,这束光为蓝光
18.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光平行于横截面,以入射角θ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
A.若45
θ=︒,则AB面上最大的入射角为45︒
B.若45
θ=︒,则AB面上最大的入射角大于45︒
C.若增大θ,则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强长不变
D.若增大θ,则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变长
19.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检测油深度的油量计,如图1所示油量计固定在油桶盖上并将油量计竖直插入油桶,通过油箱盖的矩形窗口可看见油量计的上端面明暗相间的区域。

图2是油量计的正视图,它是一块锯齿形的透明塑料,锯齿形的底部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
形,腰长为
2
2
d,相邻两个锯齿连接的竖直短线长度为
2
d
,最右边的锯齿刚接触到油桶
的底部,塑料的折射率小于油的折射率。

若油面不会超过图2中的虚线Ⅰ,不计油量计对油面变化的影响,则()
A .窗口竖直向下射入的光线在塑料和油的界面处发生折射进入油中,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垂直,形成暗区
B .窗口竖直向下射入的光线在塑料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返回油量计的上端面并射出,形成亮区
C .透明塑料的折射率至少要大于2
D .油的深度h 与明线长度L 满足的关系式为52
L h d =- 20.如图所示,一光束包含两种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两面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下表面有反射层,光束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从玻璃砖上表面分为两束单色光射出, a 、b 分别为两束单色光的出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光的频率小于 b 光的频率
B .在空气中 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

C .出射光束 a 、b 一定相互平行
D .a 、b 两色光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时,a 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大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全反射 选择题
1.BC
【解析】
由图乙可知,时,折射光线开始出现,说明此时对应的入射角应是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即得:.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得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故D 错误.因为临界角是,光线
解析:BC
【解析】
由图乙可知,37θ=︒时,折射光线开始出现,说明此时对应的入射角应是发生全反射的
临界角C ,即得:903753C =︒-︒=︒.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
1sinC n
=
,得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54n =,故D 错误.因为临界角是53︒,光线在玻璃砖中刚好发生3次全反射,光路图如图所示
则光程为:L=10R ,光在该透明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为:c v n =
,光线在透明长方体中运动的总时间:252L R t v c
==,故C 正确;故选BC . 【点睛】由图象能读出此透明材料的临界角,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1sinC n =
求解折射率n ;根据光路图,结合光的全反射,确定光程,并根据c v n =
与s t v
=求解光线在透明长方体中运动的总时间.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蓝光折射率大于红光,故入射角首先达到蓝光的临界角,如果等于或大于这个临界角,蓝光发生全反射,出射光只剩红光,如果小于蓝光的临界角两束光都出射,但蓝光折射角将大于红光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蓝光折射率大于红光,故入射角首先达到蓝光的临界角,如果等于或大于这个临界角,蓝光发生全反射,出射光只剩红光,如果小于蓝光的临界角两束光都出射,但蓝光折射角将大于红光;因此AB 图错误,D 图错误的原因是红光也有反射光;只有C 图正确,故选C 。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入射点从A 向B 缓慢移动时,光线射到直边的入射角增大,越来越多的光发生全反射,故c 光逐渐变亮,ab 光带逐渐变暗,故AB 错误;
CD .根据偏折程度可知,单色光a 的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入射点从A 向B 缓慢移动时,光线射到直边的入射角增大,越来越多的光发生全反射,故c 光逐渐变亮,ab 光带逐渐变暗,故AB 错误;
CD .根据偏折程度可知,单色光a 的折射率小于单色光b 的折射率,光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时,b 光的折射角先达到90︒,先发生全反射,故a 光与b 光相比,b 光先消失,又由
c n v
=知,单色光a 在玻璃中的速率比b 的大,故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b 通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A
B 边界光由射入三棱镜,是由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故A 错误;
B .光从空气进入棱镜,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小,故B 错误;
C .由几何知识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A
B 边界光由射入三棱镜,是由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故A 错误;
B .光从空气进入棱镜,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小,故B 错误;
C .由几何知识得:光线在AB 面上入射角为 i =60°,棱镜的折射率为
sin
sin i n r
==故折射角为 r =30°,折射光线与AB 面的夹角是60°,所以该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光线与底边BC 平行,故C 正确;
D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AC 边界的入射角等于AB 面上的折射角,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知,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D 错误。

故选C 。

5.C
【解析】
【详解】
A.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 光的折射率较大,频率较大,故A错误;
B.a光的频率较大,则波长较小,故B错误;
C.因为a、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可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a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较大,频率较大,故A错误;
B.a光的频率较大,则波长较小,故B错误;
C.因为a、b两光在上表面的折射角与反射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分别相等,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出射光束一定相互平行,故C正确;
D.因为a光的折射率较大,由临界角公式
1
sin C
n
,则知a光的临界角小,故D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折射率n=知该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为C=37°(sinC=),刚好从G点入射的光线垂直进入棱镜后,在G1点恰全反射,则圆弧上所有入射光线均发生全反射,不会从中射出,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折射率n=5
3
知该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为C=37°(sinC=
3
5
),刚好从G点入射的光线垂直进入
棱镜后,在G1点恰全反射,则
1
G M圆弧上所有入射光线均发生全反射,不会从中射出,只有NG1圆弧上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射出棱镜.所以只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详解】
A.由光路图可知,光线在水中的入射角小于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可知该材质相对水是光疏介质,选项A错误;
B.因水相对该材料是光密介质,则a单色光在该材质中传播速度大于在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光路图可知,光线在水中的入射角小于在介质中的折射角,可知该材质相对水是光疏介质,选项A错误;
B.因水相对该材料是光密介质,则a单色光在该材质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速度,选项B错误;
CD.a光在界面AB上的折射角大于b光,可知a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sin C=1/n可知,a 光的临界角较小,则增大入射角i,AC界面出射时a光先消失,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A.光的折射角大于光的折射角,由折射定律知光的折射率大于光的折射率,由:
分析知在介质中光比光速度小,故A错误;
B.光折射后恰好射至面上点,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解析:C
【解析】
【详解】
A.a光的折射角大于b光的折射角,由折射定律知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由:
c
v
n
分析知在介质中b光比a光速度小,故A错误;
B.a光折射后恰好射至AD面上D点,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2
2
2
2
5sin (2)AP AD
AP AP α=
=
++
a 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为:
sin
sin 10
4sin 5
n π
θ
α
=
==故B 错误;
C .若要a 光束在A
D 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有:
1sin()2n
πα-> 得:10
cos α 215sin 1cos αα=->
由sin sin n θ
α
=
得: 62
sin θ>
>
可知:
4
2
π
π
θ
<
故C 正确;
D .b 光的折射率大于a 光的折射率,由1
sin C n
=
知b 光的临界角小于a 光的临界角,但不确定b 光临界角的范围,因此,改变入射角θ的大小,b 光不一定可以从AD 面射出,故D 错误。

故选C . 9.C
【解析】
【详解】
A .已知,由几何关系知入射角,折射角 ,则玻璃的折射率为
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 A 错误;
B .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因为 B 错误;
CD .因为光线BN 恰好在N 点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已知30ABM ∠=︒,由几何关系知入射角30α=︒,折射角 60β︒=,则玻璃的折射
率为
sin
sin n β
α
=
=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
c v n =
= A 错误;
B .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1sin 3
C n =
=
因为
sin 60︒=
B 错误;
CD .因为光线BN 恰好在N 点发生全反射,球心到光线BN 的距离为
sin 3
d R C R ==
D 错误C 正确。

10.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若两束单色光a 和b 都沿着出射光线方向入射,则b 光将发生全反射,而a 光发生折射,则知a 光的临界角大于b 光的临界角,由临界角公式得知,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小,由分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若两束单色光a 和b 都沿着出射光线方向入射,则b 光将发生全反射,而a 光发生折射,则知a 光的临界角大于b 光的临界角,由临界角公式1
sinC n
=得知,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小,由c
v n
=
分析得知,a 光的速度比b 光大,故A 正确; B .由于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小可以知道a 的波长大于b 的波长,若用同一装置进行干涉实验的时候,呈现的明暗相间条纹a 比b 光呈现的条纹要稀疏,故选项B 错误; C .由于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较小则若a 、b 两种色光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 光侧移量大,故选项C 正确;
D .用a 、b 光分别做单缝衍射实验时,a 光衍射条纹宽度更大,故选项D 错误. 故选AC 。

11.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折射图象可知a 光的偏折程度最大,说明水滴对a 的折射率最大,故a 的频率最大,由可知,a 的波长最小,abcd 偏折程度依次减小,故为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B 正确; 考点:考查了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折射图象可知a 光的偏折程度最大,说明水滴对a 的折射率最大,故a 的频率最大,由v f λ=可知,a 的波长最小,abcd 偏折程度依次减小,故为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B 正确; 考点:考查了光的折射
名师点睛:根据折射图象可得出各光的偏折程度,即可得出折射率的大小,则可得频率、波长等的大小时关系,即可判断各光可能的顺序.
12.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如图所示,作两界面法线相交于D 点,在A
B 界面,由几何知识知,入射角为,折射角为,所以
故A 正确;
B .光在B
C 界面上人射角为,则 即临界角
则在BC 面上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如图所示,作两界面法线相交于D 点,在A
B 界面,由几何知识知,入射角为45︒,折射角为30︒,所以
sin 45
sin 30
n ︒︒
==故A 正确;
B .光在B
C 界面上人射角为30︒,则
1sin 2
C n =
=
即临界角
45C ︒=
则在BC 面上不会发生全反射,故B 错误;
C .分析知BC 面上折射角为45︒,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相交于G 点,60BEF ︒∠=,
45BEG ︒∠=,则
15GEF ︒∠=,60BFE ︒∠=,45BFG ︒∠=

15GFE ︒∠=
所以从F 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 点的光束的夹角为30︒,故C 正确;
D .紫光频率比红光频率大,棱镜对紫光的折射率大,若改用紫光沿相同角度从
E 点人射,则出射点在
F 点右侧,D 错误。

故选AC。

13.BD
【解析】
从图中可知光线a的偏折程度大,根据折射定律公式,是入射角,r是折射角,可知a光的折射率大,故a光的频率大,波长小,根据公式可知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光的干涉条纹小于b光的干涉条
解析:BD
【解析】
从图中可知光线a的偏折程度大,根据折射定律公式1sin
sin
n r
θ
=,θ是入射角,r是折射
角,可知a光的折射率大,故a光的频率大,波长小,根据公式
L
x
d
λ
∆=可知用同一装置
做双缝干涉实验时a光的干涉条纹小于b光的干涉条件间距,AC错误;在真空中,根据公

c
f
λ=可得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B正确;根据全反射定律1
sin C
n
=可知折射率
越大,全反射角越小,最先消失,D正确.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干涉,关键是记住几个公式:折射率定义公

sin
sin
i
n
r
=、光速公式
c
v
n
=、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L
x
d
λ
∆=.要注意公式
sin
sin
i
n
r
=的条
件条件是光从真空射入介质折射.14.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故A正确;
B.由折射定律得
可得
因此入射点与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
故B正确;
C.设临界角为,则有
可得
故C错误;
D.为
解析: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砖的折射率为
c
n
v
===
故A正确;
B.由折射定律得
sinα
sinβ
n=
可得
30
β=︒
因此入射点A与出射点B之间的距离为
2anβ
3
AB
x dt
==
故B正确;
C.设临界角为C,则有
1
sinC
n
==
可得
45
C=︒
故C错误;
D.为了使从A点以各种角度入射的光线都能从顶面射出,反射光线不能在顶面发生全反射,则底面反光膜CD至少为
2tanC2
CD
L d d
==
故选ABD 。

15.BC 【解析】 【详解】
A.平行光从玻璃体左侧平面垂直入射,有反射也有折射,入射角为零,折射角、反射角也为零,故A 错误; BC.如图所示:
假设光线入射到D 点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则有: 根据几何
解析:BC 【解析】 【详解】
A.平行光从玻璃体左侧平面垂直入射,有反射也有折射,入射角为零,折射角、反射角也为零,故A 错误; BC.如图所示:
假设光线入射到D 点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则有:
1sinC n
=
根据几何关系有:
2
cos 1
R
OF C
n =
=-
又因为:
r
O F
tanC '=
,O F d OF '=- 联立解得:
21r n nR =-
D.如图所示,继续增大d,则光屏上的光斑会增大,故D错误。

16.AD
【解析】
七色光中白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故经玻璃球折射后红光的折射角较大;由玻璃球出来后将形成光带,而两端分别是红光和紫光;根据光路图可知说明M、Q点为紫光;N、P点为红光
解析:AD
【解析】
七色光中白光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故经玻璃球折射后红光的折射角较大;由玻璃球出来后将形成光带,而两端分别是红光和紫光;根据光路图可知说明
M、Q点为紫光;N、P点为红光;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折射定律的应用,只需明确一个点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即可以明确两光线的光路图,从而确定各点的颜色.
17.ABD
【解析】
A:光通过平行玻璃板后传播方向不变,则射出c板后的两束单色光与入射光平行.故A项正确.
B:光的折射率越大偏移量越大,可知射到P点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较大.故B项正确.
C:光从平
解析:ABD
【解析】
A:光通过平行玻璃板后传播方向不变,则射出c板后的两束单色光与入射光平行.故A项正确.
B:光的折射率越大偏移量越大,可知射到P点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较大.故B项正确.C:光从平行玻璃板b板上表面射入到其下表面时,下表面处的入射角等于上表面处的折射角,不可能在下表面上发生全反射.故C项错误.
D:光的折射率越大偏移量越大,可知射到P点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较大,射到P点的光是蓝光,波长较短;若射到P、Q两点的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发生干涉现象,则射到P 点的光形成干涉条纹的间距小.故D项正确.
18.BC
【解析】
根据折射定律有:可得光进入玻璃后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过O的光线垂直入射到AB界面上点C射出,C到B之间没有光线射出;越接近A的光线入射到AB界面上时的入射角越大,若AB
解析:BC
【解析】
根据折射定律有:45 2sin sinr
︒=可得光进入玻璃后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过O 的光线垂直入射到AB 界面上点C 射出,C 到B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越接近A 的光线入射到AB 界面上时的入射角越大,若AB 面上的入射角等于45°,则由图可知,
∠DOA=1800-450-1200=150,则设到AD 之间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450,即AB 面上最大的入射角大于45°,选项A 错误,B 正确;根据临界角公式:2
,得临界角为45°,如果AB 界面上的临界点为D ,此光线在AO 界面上点E 入射,在三角形ODE 中可求得OD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120°+45°)=15°,所以A 到D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由此可得没有光线射出的圆弧对应圆心角为90°-(30°+15°)=45°,所以有光透出的部分的弧长为 4
R π. 增大θ,则折射角也增大,根据几何关系,设折射角为α,则有光线射出的部分对应的圆心角为90°-α-(180°-135°-α)=45°,知对应的弧长不变.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BC .
点睛: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做光路图运用几何关系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基础;此题意在考查正确地作出光路图解决几何光学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9.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窗口竖直向下射入的光线在塑料和油的界面处发生折射进入油中,人看到的是暗区,但是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一定垂直,故A 错误;
B .窗口竖直向下射入的光线在塑料和空气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窗口竖直向下射入的光线在塑料和油的界面处发生折射进入油中,人看到的是暗区,但是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一定垂直,故A 错误;
B .窗口竖直向下射入的光线在塑料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全反射,从上端射出,进入人的眼睛,因此人看到的是亮区,故B 正确;
C .由于锯齿形的底部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故光线从塑料入射到空气时的临界角C 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