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习题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精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第十八页,共21页。
3.爷爷说:“在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只能看到《红灯 记》《沙家浜》《红色(hóngsè)娘子军》等样板戏,哪像你
C 们现在看美国大片,看韩剧。”“那段日子”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十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十九页,共21页。
没有人会只因年龄(niánlíng)而衰老,我们是因 放弃理想而衰老。年龄(niánlíng)会使皮肤老化, 而放弃理想却会使灵魂老化。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 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 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 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
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题 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毛泽
国毛宪泽法东范会围见内参,加各种全学国术专思想, 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红灯记》
第十一页,共21页。
《智取(zhì qǔ)威虎山》
交响乐《沙家浜》
《红色(hóngsè) 娘子军》
芭蕾舞剧《白毛女》
第十二页,共21页。
三、文化事业(shìyè)的繁 荣1.原因
((y1u)á十ny一īn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 到来(dàolái)。 (2)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 开,邓小平提出要恢复“双百”方针。 (3)“二为”方向(“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提出。 2.表现: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让业他团们体(t音ā 乐me会n)演去说的,演不员去 (kuòdà)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3

2017年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3

3.1957 年,艾青写了一篇寓言诗,一只蝉从早 到晩在树上叫的都是一个调子, 而它自豪的正是“一 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然而, 八哥却忍无可忍了: “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因 为这首诗他被错划为“右派”。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 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 一些文艺作品受到错误批判, 许多知识分 子受到伤害。“双百”方针未能贯彻。原因:“左” 倾错误发展到学术和文学艺术领域。
解析:注意题干给出的时间“文化大革命”时 期,并联系所学知识,“文革”时期在“左”倾错 误思想指导下, “ 双百 ” 方针遭到破坏, “ 样板 戏”一统天下。故选 D。
答案:D
主题二
“双百”方针的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
着。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 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 年 6 月 27 日毛泽东在文艺界 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提示:(1)材料一说明国家主要领导人给文艺创作贴阶级 斗争标签,造成严重后果。同时反映出此时 “双百”方针不 能坚持贯彻,文艺政策已背离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原则。 (2)文艺工作方针的制定,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当 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服务于社会的需要,反映时代的要求; 正确的文艺工作方针能够促进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2 .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鸣”有何不同? 战国时期的 “ 百家争鸣 ” 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 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 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是在社 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 内允许在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繁荣 发展。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 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 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 《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 《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 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东方红》 艺术精品 《洪湖赤卫队》 《红色娘子军》
建国初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双百方针”的提 出 2、社会环境的变化:
(1)新中国的成立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3、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创新;
二、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凋零:
1、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1)、导火线::1965年《文汇报》《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出笼,政治色彩变浓,批判范围扩大。 (2)、1966年2月的上海“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江青鼓噪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 ——文学艺术开始惨遭摧残。
(2)国内因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初步确立,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 中国需要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 任务(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义)。
百花齐放,百家争 “ 百花齐放”是指 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 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 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 式和风格,可以自由 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 发展; 百家争鸣。
A
B
7.下列哪一措施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的 提出、 C.“二月提纲”的起草 D.破除“四旧” 8.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A.建国后 B.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 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D.文革结束后 9.“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有 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②有 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③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 告》,宣布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④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目标导航1.历史背景________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________的新时期。

2.主要原因(1)________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________举行,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2)“________”“________”“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

3.发展状况在________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

答案:一、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文学艺术政治觉悟(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经济建设社会主义2.195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3.科学文化事业文化界4.(1)红岩红旗谱林海雪原雷锋之歌(2)南征北战青春之歌五朵金花(3)龙须沟蔡文姬文成公主(4)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色娘子军二、1.1965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2.(1)红卫兵四旧知识分子民主人士(2)文化艺术成就文化界知名人士(3)封、资、修文艺工作者(4)样板戏八亿人口八个戏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现代化建设2.(1)1979 北京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3.“双百”方针课堂作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1.“到1956年初……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

”对此,毛泽东提出(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1956年”“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可判断。

B项符合题意;A项是“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的“二为”方向;C、D是“文革”期间极“左”思想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冲击。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5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事业的繁荣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万象更新,文化艺术工作者激情澎湃。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展开。

(3)国家面临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的迫切任务。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果(1)文学:涌现出《红岩》《红日》《红旗谱》等作品。

(2)电影和戏剧创作:《上甘岭》《李双双》《五朵金花》《茶馆》《蔡文姬》等。

(3)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成为这一时期的艺术精品。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83“学习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在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峰。

教材整理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原因(1)红卫兵破除“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2)在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抹杀、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政治批判。

2.表现(1)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

(2)许多文艺界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到批斗。

(3)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封、资、修”的标签。

(4)“样板戏”一枝独秀,“八亿人口八个戏”是当时文艺状况的真实写照。

(5)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3.后果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84“学习思考”:“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遭到怎样的摧残?原因是什么?【提示】“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文艺事业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劳动,遭到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能手示范课课件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教学能手示范课课件人民版必修3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2.文化事业繁荣
(1)出现了以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 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 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 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2)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3)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 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为什么建国后的不同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 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景象?
生机勃勃 百花凋零
欣欣向荣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年份
新中国成 立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专题五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2)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文化事业 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破除。 (4)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世界科技的发 展日新月异,中国也面临挑战。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二)表现: 1.传统文化方面: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 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2.知识分子方面: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 的政治批判。 3.学术问题方面: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4.文艺作品方面: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勒令 停止上演;戏曲电影中的“样板戏”一枝独秀。 5.文艺创作方面: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 百花凋零。
1.文学创作上出现繁荣盛况。 2.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1956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提升作业人民版必修3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5.1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后提升作业人民版必修3

课后提升作业十四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6·遂宁高二检测)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选A。

“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说明毛泽东鼓励学术争论,符合“百家争鸣”的方针,故A正确;“百花齐放”是针对艺术问题的,而材料反映的是学术问题,故B错误;“文化革命”时期思想受到束缚,不会鼓励争论,故C错误;“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文艺发展的目的,但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

【补偿训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错误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D.不能宣传资产阶级倾向观点【解析】选C。

“双百”方针的提出,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2.(2016·平顶山高二检测)“双百”方针提出后,在历史剧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解析】选B。

由“‘双百’方针提出后”和“历史剧”等信息可知B正确;A、C、D不属于历史剧。

3.(2016·潮州高二检测)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高潮。

……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解析】选A。

把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可,B、C均不利于文化建设,D于1979年提出。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习

【小初高学习]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习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20世纪50年代,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局面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者的性质有本质区别②涉及的领域相一致③都是社会自发形成的④都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答案:D2.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3.如图是1957年周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双百”方针的推动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答案:C4.张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你据此判断这三幅图片展示的内容最有可能发生于(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C.“十年动乱”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答案:C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和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主要归功于( )A.新中国的成立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遭受挫折的原因。

解析:第(1)问结合“双百方针”的背景即可;第(2)问注意从“文化大革命”方面及其原因,学术问题政治化等角度作答。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时自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时自测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高二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5.1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时自测人民版必修3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 )A.推进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B.揭示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C.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D.以歌颂社会主义题材为主【解析】选C。

新中国成立后,在“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下,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以澎湃的激情,讴歌人民共和国,讴歌祖国的革命与建设,故C与题意相符。

【特别提醒】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主要呈现出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第一次高潮。

2.(2015·重庆高二检测)下图为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题词。

该方针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 )A.中共“七大”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析】选C。

“双百”方针是1956年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故选C。

【补偿训练】为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繁荣,1956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 )A.“八字”方针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教育革命”路线【解析】选B。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2015·武汉高二检测)1959年文化部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

这一盛况的出现直接得益于( )A.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B.人民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C.“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D.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1959年能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新片展中展出大量优秀影片的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贯彻的“双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而A、B、D不如C与题目现象关系密切,故选C。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知能演练学业达标 人民版必修3-人民版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知能演练学业达标人民版必修3[随堂巩固]1.(2015·某某学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百花齐放”主要针对的是( )A.艺术领域B.政治领域C.经济领域D.学术领域解析:选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2015·某某学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学术、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这得益于( )A.“星火计划”的制定B.“双百”方针的重新贯彻C.“向科学进军”的号召D.“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解析:选B。

根据所学可知,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把“双百”方针当做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故本题选B项。

3.(2016·某某某某高二期末)1965年6月,某某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主XB.“百花齐放”的主X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选A。

据“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表态,说明主X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

4.(2015·某某学考)当有人报告一位在华讲学的苏联学者不同意《新某某主义论》中的一些观点时,说:“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的这番话符合( ) A.“一边倒”政策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C.“双百”方针D.新某某主义革命理论解析:选C。

依据材料“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信息可知,认为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可以自由谈论,自由争论,不应该限制,结合所学可知,这番话符合“双百”方针,选择C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背景(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规定:“提倡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启发人民的政治觉悟,鼓励人民的劳动热情。

”(2)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意义: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1.文化典籍遭毁灭:“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四旧”的声浪中,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2.文化名人受迫害:“文化大革命”中,在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

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剧种、剧目和文艺形式被勒令停止上演。

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到农场、干校“改造”,接受“再教育”。

3.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的“样板戏”一枝独秀。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1.方向: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措施: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如“鲁迅文学奖”和“____________”,“五个一工程”奖,以及电影、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1.20世纪50年代,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局面相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者的性质有本质区别②涉及的领域相一致③都是社会自发形成的④都有利于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答案:D
2.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答案:D
3.如图是1957年周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答案:C
4.张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以下三幅图片,请你据此判断这三幅图片展示的内容最有可能发生于(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C.“十年动乱”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答案:C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学和文艺工作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主要归功于( )
A.新中国的成立
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
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答案:C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
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

”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双百”方针遭受挫折的原因。

解析:第(1)问结合“双百方针”的背景即可;第(2)问注意从“文化大革命”方面及其原因,学术问题政治化等角度作答。

答案:(1)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事件的接连出现,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来批判,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被错误批判,严重妨碍了科学文化的正常发展。

[基础巩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学创作出现了繁荣盛况,涌现了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下列作品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有( )
①《红岩》②《红旗谱》③《创业史》④《白毛女》
⑤《雷锋之歌》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白毛女》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作品,排除④,故选A。

答案:A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解析:“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遭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答案:D
[能力提升]
3.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时说:“……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这一发言应该是在 (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到的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
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
D.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艺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D
4.观察如图(《曲阜孔庙的塑像被砸毁》),图中现象的发生表明( )
A.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破旧立新
B.儒家思想已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C.“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文物惨遭洗劫
D.新时代需要对孔子的形象重新进行定位
解析:图片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物的巨大破坏。

答案:C
4.观察右图(《曲阜孔庙的塑像被砸毁》),图中现象的发生表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破旧立新
B.儒家思想已失去了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C.“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批文物惨遭洗劫
D.新时代需要对孔子的形象重新进行定位
解析:图片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文物的巨大破坏。

答案:C
5.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解析:把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即可,B、C项均不利于文化建设;D项出现于新时期以
来;“双百”方针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建设,故选A项。

答案:A
6.“它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

”这一文艺形式( )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落实
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C.是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
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
解析:从材料中关键词“中央文革小组”可联想到这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样板戏,这使1956年底提出的“双百”方针遭到了破坏,阻碍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因此A、B两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
7.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

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
A.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B.出现了《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出色作品
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
D.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解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

B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作品。

答案:B
8.下列历史现象与“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和“二为”方向的提出具有密切联系的是( )
①“五个一工程”奖的设立②“八亿人口八个戏”状况的出现③“茅盾文学奖”的颁发④曲阜孔庙的塑像被砸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的关键时间是属于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的恢复和“二为”方向提出,故排除②④,因这两项同为“文化大革命”期间,故选B。

答案:B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9年文化部在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影片展览月”活动。

35部优秀影片一齐展出,故事片就有17部,不到一个月,观众达1.2亿人次。

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

材料二1969年建国20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等八个“样板戏”。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中,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认识?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电影界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其原因主要是“双百方针”得到贯彻;材料二反映文艺舞台“样板戏”一花独放、百花凋零的局面,原因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一伙对文化事业的破坏,“双百方针”被抛弃。

(2)认识:正确的文艺方针政策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妨碍文化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