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主检测与反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自主检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若臧武仲之知
B.闻义不能徙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D.富而可求也
答案B
解析A项“知”通“智”。
C项“要”通“约”。
D项“而”通“如”。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B.饭疏食饮水
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D.无適也,无莫也
答案B
解析“饭”,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饭,可译为“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富而可求也,虽执鞕之士,吾亦为之
A ,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以告者过也
B「.
文之以礼乐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m •
答案D
解析D项代词,它。
A项通“如”,如果/连词,并且。
B项介词,把/介词,用。
C项代词, 他/代词,自己的。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前言戏之耳
B.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C.君子之于天下也
D.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答案C
解析A项古义为前面的话,今义为写在书前或文章前面类似序言或导言的短文。
B项古义
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为岳父。
D项古义为完美无缺的人,今义为成年的人。
5.下列各句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见义不为,无勇也
B.文之以礼乐
C.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D.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案A
解析A项为判断句,其他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
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
由
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
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
赐着
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
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
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
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
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注①聝(g u o ):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
②熏:香草。
莸:臭草。
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
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
C.挺刃交兵. 兵:士兵
D.导之以礼乐导:教导
答案C
解析兵:兵器。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B.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C.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D.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答案A
解析“子路抗手而对曰”意思是“子路举起手来问道”,显然中间不能再断开,排除B、
D两项。
“孔子曰”后面应断开,“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为三个短句,应断开,排除C项。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B.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C.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 “害民”“繁词”。
D.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答案C
解析结合原文最后一段的内容,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 可知孔子肯定的是颜回,而不赞同子路和子贡的观点。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只有我子由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人跟着我吧。
(2)我子贡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
(3)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参考译文
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
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
你们几个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
”
子路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
在这种情况下,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
只有我子由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人跟着我吧。
”孔子说:“多么勇猛啊!”
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上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子贡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述利害关系,消除两国的灾难。
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
颜渊退后不说话。
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
”颜回回答说:“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这是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
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安定,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地方施展他的勇力,子贡也没地方用他的辩才了。
”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费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
三、语言表达
10.假如你碰上一名外国游客,向他介绍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孔子,要介绍他的主要成就。
80 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了鲁史《春秋》,其弟子所辑《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几千年来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
11.下面是摘自《环球时报》之《汉语推广也是强国战略》中的一段文字,请给它写一个结论句。
(不超过50 字)与中国对外投资、援助、收购等日益增强的硬实力相比,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程度和投入
力度都明显不足。
相比之下,过去30年中,英国政府在其海外英语教学机构的投入为数百
亿英镑,最大的年投入超过20亿英镑;法国政府在130多个国家开设近1 000个法语教学
基地、近100所“法兰西学院”。
虽说中国政府在海外已建立200多所孔子学院,但全世界
学汉语的人加在一起也只有 5 000万人,不到学英语人数的5%汉语在国外的热门外语中
排在阿拉伯语和韩语的后面。
而国人自掏腰包学外语的人数却超过3亿人!难怪有人担心
“中国将被英语塑造”。
由此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国际语言文化竞争已到了空前白热化程度,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
推广,这也是一项强国战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论语蚜六有教无类练习新人教版选修先秦
诸子蚜
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的理论。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
远也。
“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
正
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 温馨晨读自主学习——
我读孔子,感受到的是他的率真。
在无数个深夜,我坐在桌前捧读《论语》,感觉这个中国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就坐在我的面前。
他的深邃目光,穿越2
500多年的沧桑岁月,慈祥地注视着我。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站起身来,慢慢
地走向不可知的远方。
我的眼前,顿时幻化
出一片烂漫的充满书香气息的杏林。
我的思绪在漫长的时间隧道里穿梭,眼前的场景在变换,仿佛又回到了2
500多年前的某一天。
那一天,孔子把他的弟子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召集
到身边,让他们尽情地抒发自己的人生理想。
子路说完,他只是微笑了一下;
写作延伸能力提升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本课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育观,是儒家以“仁”为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
类”的思想内涵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孔子 的“有教无类”的“类”,不只是表现在贵贱这一个方面,还包括许多其他方面。
各种类别的人, 分地域、贫富、老少、贤愚,都是孔子施教的对象。
孔子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诸侯国,如曾子是鲁人, 子张是陈人,子长是齐人,子游是吴人。
颜路与颜回,曾点与曾参,父子都同时是孔子的学生。
孔 门弟子各有性格上的毛病,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但经过孔子的循循诱导,曾子虽迟 钝,但以勤补拙,成为儒家之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子路虽鲁莽,也成为孔门弟子 中的大贤人,这不能不说是孔子有教无类的功劳。
在现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需要和共享的权利,教育的全民性要求教育者更应 该具有“有教无类”的教育观,注意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切磋琢磨。
运用角度
“有教
无
【课外应用】
孔子所创立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为历代教育家继承和发展。
这一原则对于当今实施的素质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是大一统教育模式,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统一的课程授课制。
这种教育模式就像全国的儿童不管高矮、胖瘦都穿同一型号的衣服。
在培养学生方面,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不够,没有充分遵循多元化的学生个性特点及发展,“千人一面”,学生的兴趣、专长和潜能得不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与孔子教育思想相一致的地方。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教育情况等因素各不相同,其身心发展的快慢和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表现在学习上,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
要教育好他们,这就需要教师认真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现他们的个体差异,找出他们的共性,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心理和原有的知识点出发,在教育活动中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而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课后巩固知能强化-
一、基础达标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语(y u )上愠色(y u n) 令尹(y 1 n)
B.弑(sh i )君十乘(ch e n g ) 不吗(f e i)
C.一隅(y u )则罔(w d n g )则殆d d i)
D.无谄(ch d n)切磋(chu o )笑倩(qi d n)
解析:A项,语(y u )。
B项,乘(sh e n g。
D项,蹉(cu o )。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斯(就)行诸赤也惑(糊涂)
愠(怨恨,生气)色
B.忠(尽心竭力)矣违(违背)之不愤.(郁结)
C.不悱(想说而说不出来)一隅(角落)
无益(好处)
D 不思则罔(欺骗)不学则殆(危险)
美目盼(转动眼睛的样子)
解析:B 项,违:离开。
答案:B
3 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B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 素以为绚兮
D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解析:A C两项,介词,把。
B项,连词,用来。
D项,介词,用。
答案:AC
4•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起予者商也
B.其斯之谓与
C.其“恕”乎
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解析:B D两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A项为判断句。
C项为祈使句。
答案:B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 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①。
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
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渊退而不对。
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
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②,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
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
(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篇》)注:①馘(g u o ):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
②五教:指父义、母慈、兄
友、弟恭、子孝。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
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
C.挺刃
解析:辩:善于言辞。
答案:D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B.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C.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D.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
解析:断句时要注意动词、表原因的连词等关键词语。
本句中,动词“藏”“治”后面都要停顿,“以”引出后文对原因的解说,所以在它的前面也需要停顿。
答案:A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 “害民”“繁词”。
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解析:孔子只是用“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来肯定颜回,并没有批评子路。
答案:B
8.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翻译时要注意对词语“二三子”“择”“焉”的对应翻译,以直译为主。
(2) 翻译时要注意对词语“着”“陈说”“释”的对应翻译。
答案:(1) 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
(2) 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诉利害关系,消除国家面临的灾难。
参考译文:
孔子向北游览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在身边陪侍。
孔子四处看了看,然后深深地感叹说:“在这儿凝神思虑,思绪万千。
你们几个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我从中进行选择。
”
子路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得到一个机会) :将帅的白色指挥旗像月亮,红色的战旗似太阳,钟鼓的声音响彻云霄,繁多的旌旗在地面盘旋飞舞。
(在这种情况下,) 我率领一队人马打击敌人,一定能夺得上千里的土地,夺取敌人的战旗,手执割下的敌人的左耳。
只有我能干这些事,让他们两个跟着我吧。
”孔子说:“多么勇猛啊!”
子贡也走上前去说道:“我希望当齐楚两个大国在广阔的田野上交战,两军对垒相望,战场扬起的灰尘连成一片,士兵就要拿起武器交手时,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陈诉利害关系,消除国家面临的灾难。
( 这样的事)只有我能够做得到,就让子路、颜渊跟着我吧。
”孔子说:“多么有口才啊!”
颜渊退后不说话。
孔子说:“颜回,向前来,为什么只有你不谈谈心愿?”颜回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孔子说:“即使这样,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你说说看。
”颜回回答说:“我听说薰草和莸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尧和桀不能共同治理一个国家,因为他们不是同类的,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让人民不用加固城墙,不用越过护城河,把剑、戟这些兵器销铸成农具来使用,在平原、湖泽上放养成群的牛马,家家没有离别相思之苦,千年没有战争的忧患,那么,子路就没有地方施展他的勇气,子贡也没有地方用他的辩才了。
”孔子神情肃穆地说:“多么美好的德行啊!”
子路举起手来问道:“老师会选择谁呢?”孔子说:“不耗费钱财,不伤害百姓,不废太多的口舌,颜回都具备了。
”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客观地说,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的确走了不少的弯路,也
有很多值得当下吸取的教训和学习的经验。
可遗憾的是,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出台后的这些日子里,一些
学校并没有将此前的这些经验或教训记在心中,反倒以另外的形式将足球项目和其他体育活动对立起来,② ,不但误读了国家发展足球的真正本
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首先准确把握这段材料的中心议题:一些学校对待足球的错误认识。
再分析横线处的语境,第①处后面是说走过的弯路,前面肯定是指过去的一段时间;第②处要联系前后语境,确定这里所说的是种错误的做法;第③处紧承“不但”而来,指出这种做法的实质即可。
答案:①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②这种违背常识的推进方式③也在很大程度上亵渎了体
育精神的实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