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泣血呼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作文7大答题技巧
技巧点拨
1. 换标题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因此,作文换标题是最基本的方法。
若考试作文题目与平时训练的某篇优秀习作题目相近或平时训练的习作与考试作文主题吻合,材料也适宜,这样就无须“大动干戈”,只需将作文题目更换一下,将文内的词句稍作改动,与新标题相呼应即可。
若考试作文题的选材、主题等与平时训练的优秀习作相差甚远,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进行了。
2. 扣题改头法:“头”,即作文的开头,这个方法要求紧扣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开头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
让开头符合新作文的要求,这样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
3. 扣题换尾法:“尾”,即作文的结尾,就是根据文题,对平时优秀习作的结尾进行适当的修改,甚至重新写作,用简洁的语言扣题。
这样的结尾,才能呼应开头,才能确保作文不跑题。
4. 描写内容增删法:写同一件事,因为扣题的关系,需要表现的主旨不一样,语句描写的详略就有所不同。
要针对不同的作文题目,针对所要表达的文题的关键词,增加一些关键的描写内容,反之,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删减。
总之,一切要为表现作文的主题服务。
5.修改感悟法:叙事之后,一般要采用抒情或议论的方式结尾,从而深化作文的主题。
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感悟。
因此,作文的结尾要针对作文的主题适当调整,甚至重新写作。
这样才能更贴近主题,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6. 调整写作顺序法:一个好的材料,叙写的方式多种多样。
按时间发展顺序叙事,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如果采用倒叙,“精彩”开场,则越能吸引阅卷老师;如果将事情变得一波三折,则更能增添写作的生动性;如果巧设伏笔,则越能彰显叙事的技巧。
当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尽量不要采用这种方式,采用平时优秀习作的原有结构或许更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7. 题记揭示主旨法:题记是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
一篇文采飞扬的正文,再加上一段意蕴丰厚、精炼出彩的题记,可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必能使文章通篇生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注意:以上这些方法,有时只需使用其中一种,但更多时候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才能写成一篇佳作。
练习巩固
【例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能在不经意间带给你力量,给你鼓励。
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即使那些物,那些人,那些事随时间的流逝已不在,但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受却铸就了永恒。
其实,他们依然还在……
请以“依然还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第一步,细审题。
“依然”有“依旧”的意思,即经过时间的流逝,没有改变。
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命题人的意图,可以从亲情、友情、一件事情、一个物件或是一个场景出发去书写,重点表达这些东西带给我们的感受。
第二步,巧变式。
上面所给的平时习作是从一件课堂的小事出发,表达自己获得的教诲,这个教诲一定会一直影响着“我”。
此素材可直接使用,仅需将立意稍做调整,即可与“依然还在”的主题相契合。
第三步,列提纲。
开头:点题,由回忆的形式引出下文。
中间:具体讲述那份回忆,即语文课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与争论,以及最终“我”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结尾:照应开头,表明这份教诲依然还在。
【例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有一双双深情的眼睛一直关注着我们,他们引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陪伴我们寻找诗意的人生,鼓励我们坚定地向着梦想飞翔。
他们都在我们人生的风景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他们,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情。
在此,让我们在自己心灵深处的某一地方,给这群无私的老师们留下深情的一角!
请以“谢谢您,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第一步,细审题。
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他们引领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陪伴我们寻找诗意的人生,鼓励我们坚定地向着梦想飞翔”。
导语要求我们写关于老师的故事,表达对老师的爱。
我们可以写老师渊博的知识,也可以写对我们的教导,还可以写老师给予我们的鼓励,以此来抒发心中对老师的情。
第二步,巧变式。
平时习作正好是写与老师相关的故事,我们只需添加对老师的情感即可与此作文主题相契合。
第三步,列提纲。
开头:以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
中间: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最终明白答案,“我”也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结尾:总结全文,感谢老师,深化文章的主旨。
【例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第一步,细审题。
根据导语可知,“财富”并非指一个人有多少金钱,而是指温暖、帮助、关爱、迷茫、困难、挫折等。
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搜寻成长的过往,寻找那些影响自己行为、铸就自己品格的“东西”。
同时“值得珍藏”也限定了“财富”的性质,说明这种“财富”不仅要对人有价值,而且还要是值得珍藏的。
第二步,巧变式。
上面所给的平时习作是从一件课堂的小事出发,表达自己获得的启发和感悟,这在我们成长道路上也是一份“财富”。
因此平时习作与作文的主题相契合。
第三步,列提纲。
开头:老师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与讨论。
中间:写大家的惯性思维以及得知答案后大家的恍然大悟,借此表明自己收获的感悟。
结尾:总结全文,深化文章主旨。
比大熊猫还稀少,没土拨鼠有名气;原是草原上最美丽、最可爱的精灵,现今荒漠现身;食不果腹体质差,难逃恶狼追杀;佳人本已难求,抬眼相望,但那“羊”却在围栏另一处。
谁这么倒霉啊?真实可怜到家了。
它就是钻石级别的珍贵、命却“贱”如草根的――普氏原羚,白腹白臀黑嘴,怎么看怎么美,但却生活得如此凄惨!?真是想不到!
想不到的还有呢:普氏原羚明明是地道中国特产,为什么还叫一个“洋名”?原来这也有一个故事呢!1875年,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带队来到中国,他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羚羊,便带回了俄罗斯。
后来,就以发现者的名字,叫它为普氏原羚。
曾何几时,普氏原羚如繁星、似云朵,生活在我国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青海等省份无限的草原上,然而,在今天仅在青海湖周边地区被发现,少到不足300只,并分割在了几个互不能来往的区域!谈婚论嫁的季节,就只能近亲繁殖!悲剧呀!
羚羊是食草动物,可羚羊还是待在山丘上,原来,沙丘虽然“一贫如洗”,但却人迹罕至,也许是普氏原羚最后仅存于青海湖地区。
远处就是草场,它们不去吃草、撒欢是为什么呢?不是不想去,是因为这个时候的草场,已经被牧人挥动皮鞭驱赶来的牛羊群占领了。
只有等到夕阳西下,牛羊群归圈时,普氏原羚才会走出沙漠,抓紧时间捕到食物。
就是这样偷偷摸摸的日子,也许都要一去不复反了!因为家畜在膨胀,牧人们除在自豪有围栏的优质草场上放牧外,还时不时把荒漠草原作为放牧的场所。
而在青海湖东边地区,围栏仍在向草原深处扩展,这让普氏原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少,生活更加艰难。
曾经就有牧人看过饿死的普氏原羚。
而少数为了吃草而出去跨越高高的围栏的普氏原羚,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幸被围栏网住,饿死、痛死或是被狼来吃掉了。
普氏原羚属偶蹄目,身长1米左右,身体轻灵矫健,最高时速可达90千米,但因长期食物短缺,一些原羚身体变得娇弱,这让狼更容易得手。
那么,现在普氏原羚不到300只,我们为什么不解救它们呢?它们可就过人类呀!
在四十多年前的困难时期,青海湖人们为了度过饥荒,普氏原羚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填饱过人们的肚子,所以,普氏原羚与我们也是有脉脉温情的呀!可是,就是这样的一群羚羊面临天绝的危险,普氏原羚急需被拯救!你听到它们泣血的呼救了吗?
拯救普氏原羚,无异于打一场绝地反击战,会有多少胜算的把握?在上世纪70年代,朱鹮仅存7只,现在已恢复到400多只,国宝大熊猫在人类的保护下也达到了1000只,从这些榜样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普氏原羚的希望。
不过,我国野外的高鼻羚羊已灭绝了,谁又能保证在普氏原羚的身上发生呢?只有人类,请大家听听普氏原羚泣血的呼救吧!
指导教师:韩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