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十年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的艺术r——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学组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十年背景下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的艺术r——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学组为例
包婷
【摘要】导入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能够起到课程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程内容的浓厚兴趣,能够迅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十年有余,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体现出改革的成果及存在问题.此次比赛中,中学组音乐课程导入的形式主要以欣赏导入、表演导入、活动导入等方式为主,选择以欣赏导入和表演导入的优质课例较多,以活动导入较少,而导入部分以活动方式进行现场课堂气氛最为活跃.音乐课程导入过程中应注意由易导难、简洁性及新颖性等.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6(000)018
【总页数】2页(P146-147)
【关键词】中学音乐课程;导入;新课改
【作者】包婷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2011年11月30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盛世,是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十年的一次成果展示与总结,中学音乐课程共展示20节,示范课程1节,比赛课程19节。

导入是课程的开始部分,是导入
新课的重要环节,导入环节尤其引起观者的注意和第一印象。

关于中学音乐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课标下的课程改革、课程有效设计、资源共享和评估等方面,课程导入的研究文献较少,且主要关注小学音乐课程导入的方法,如在《探析音乐课程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运用》中作者主要是以小学音乐课程为范例探讨音乐课程导入的不同方式,未涉及中学音乐课程的范例。

本文以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中学组音乐课程导入入手对此环节进行总结并予以反思,以探讨中学音乐课程导入环节如何能做的更好。

(一)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部分,音乐课程中好的导入能够迅速将学生注意力从课堂之外引入课内,并对本节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中所授的初中一年级课程《永远的莫扎特》一课,教师在导入中运用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歌曲《不想长大》导入,在欣赏与演唱等实践活动中迅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并引出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进行对比以引出本课主题莫扎特,起到了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好的导入能够对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在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教师的层层引导逐步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新课教学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的优质课例《非洲音乐》,教师通过演唱短小的非洲歌曲《阿非利加》,引出非洲之-地域词汇,同时
为新课教学创设了情境,以顺利进入本节课关于非洲音乐的学习。

(三)好的导入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课程导入是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第一印象,而对于借班上课的全国性音乐课比赛而言,导入甚至是学生对教师的第一印象,好
的导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师生双方有一个初步的接触与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中优质课例《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师通过穿上戏服演唱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展示了自己深厚的京剧演唱功底,让学生在心理上对任课教师有所认可,快速融入本节课京剧的学习。

(一)欣赏导入。

欣赏导入是音乐课程中最为常见的导入方式,主要是通过欣赏音频、图片、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第六届中小学全国音乐课评比》初中组课程中采用欣赏导入的课程共有十节,占据近一半的比例,较为普遍。

初中一年级音乐课程《走向世界的中国牧童》通过欣赏中外钢琴曲进行比较,导入采用中国素材和西方复调手法相结合的钢琴作品;《海顿老爹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课程则通过欣赏《卡门序曲》,其曲式结构为不同情绪的变化采用不同旋律所形成的回旋曲式,导入本节课新课内容第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其曲式结构是通过相同旋律的变奏而组成的变奏曲式;《迎春谣》通过欣赏不同情绪朝鲜族民歌《道拉基》与《阿里郎》对其进行对比,进而引出本节课所学歌曲《迎春谣》;《非洲的灵感》一课教师通过让学生所熟悉的带有非洲音乐特色的南非世界杯歌曲《飘扬的旗帜》,导入非洲。

初中二年级唱歌课《青春舞曲》先通过欣赏介绍新疆地区的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新疆的了解及自己熟悉并喜爱的新疆民歌,再通过学生演唱《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等作品,引出《青春舞曲》。

《八音之乐》通过让学生欣赏由民族管弦乐团演奏的《春节序曲》辨别所出现乐器,由此引出民族制作乐器的材料之分八音。

高中一年级《华夏音乐之光》通过让学生欣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引出中国古代乐器及古代音乐;《走进非洲——非洲鼓乐》通过播放《走进非洲》的视频,让学生对非洲留下初步印象进而引出课题;《欢乐颂》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找出熟悉的旋律,从而引出《欢乐颂》主题。

高中二年级课程
《中国古典舞》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欣赏喜闻乐见的街舞引出舞蹈种类的划分,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民族民间舞蹈并用舞蹈动作来展现,充分调动了课堂气氛。

(二)实践(表演)导入。

实践导入是通过教师表演与本节课程相关的舞蹈或戏曲曲艺片段、演唱歌曲、吹奏器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上感受音乐作品,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第六届中小学全国音乐课评比》初中组课程中六节课程采用此方式导入,所占比例在30%以上,它能够展示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
的地位,快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初中一年级欣赏课程《瓷乐飘香》中教师用陶笛吹奏江西民歌《映山红》,让学生对瓷乐器从听觉和视觉上有所认识和好奇,由江西民歌引出江西瓷乐器和代表作品。

初中三年级《京腔京韵自有情》中教师通过演唱学生所在地重庆地方曲艺盘子引起学生对地方曲艺的兴趣,演唱京韵大鼓片段《丑末寅初》片段,建立学生对京韵大鼓的初步认知。

高中一年级《辽阔的草原——独特的民族风》中教师播放《天堂》即兴为学生表
演蒙古舞蹈,让学生体会蒙古音乐和舞蹈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洲鼓乐》当中,教师通过在非洲鼓乐的伴奏下进行即兴舞蹈表演,引发学生对非洲音乐情绪的初步感知和兴趣。

高中二年级课程《走进维吾尔族舞蹈》中教师在欢快的音乐中表演维吾尔族舞蹈,学生初步感知维吾尔族舞蹈热情欢快的情绪及基本体态。

《中国汉族民间舞蹈》教师分别表演藏族舞、蒙古族舞蹈和汉族秧歌,让学生辨别属于哪个民族,进而引出汉族民间舞蹈的课题。

(三)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指通过游戏、律动等方式让学生融入课堂氛围,调动课堂气氛,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快速的融入课堂。

在《第六届中小学全国音乐课评比》初中组课程中三节课采用此方式导入,形式较为独特新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中一年级欣赏课程《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通过教师与学生接唱民歌的形式进行
导入,师生共同演唱《编花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歌曲。

《悍牛与牧童》通过教师用沙锤发出沙沙的声音,运用不同场景的描绘,使学生想象成不同形象;同学通过声势活动为教师所表演的场景敲门声音做配音,随着教师动作幅度的变化,学生与之配合的跺脚声有所渐强。

高中一年级课程《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
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在导入时请三位同学分别戴三顶不同风格的帽子出场,分别是印第安部落帽子、加勒比海盗帽子和墨西哥草帽,教师则扮演导游的身份,通过与学生交流帽子所代表的地区,引出本节课所要了解的世界音乐。

(一)音乐课程导入应由易导难。

音乐课程的导入过程应直接有效,由易到难。

《海顿老爹和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通过欣赏《卡门序曲》导入《九十四交响曲》第二乐章,《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是不同主题的对比和重复所构成的曲式结构,此作品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二年级教材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之内很难对如此庞大的作品全面把握,而且会抓不住重点,达不到教师预设的效果。

而《京腔京韵自有情》中教师先从表演重庆学生较为亲切的地方曲艺盘子开始,引起学生对曲艺的兴趣,继而演唱京韵大鼓片段《子丑寅卯》,很好的导入本节课程主题。

(二)音乐课程导入应具有新颖性。

音乐课程的导入设计应尽量有所创新,才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悍牛与牧童》中教师通过沙锤发出音响与教师所描绘的场景相结合,使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了解不同场景中声响的不同意义,此种方式能让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情境,充满新鲜感。

高中一年级课程《拉丁美洲音乐——
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在导入时通过形态各异的帽子,导入授课内容所在世界的地域,极为新颖。

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音乐教师的导入方式以语言导入或欣赏导入为主,如《青春舞曲》大部分采用欣赏新疆的舞蹈或者图片,进而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导入歌曲,较为普遍、缺乏新意。

(三)音乐课程导入应具有趣味性。

音乐课程导入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
开始课程之前就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从课外快速的拉入课堂之中,且能够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初中一年级欣赏课程《长江两岸的汉族民歌》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民歌对唱的方式进行导入,让学生不但复习了所熟悉的各族民歌,而且明了了本节课主题,并烘托了课堂气氛,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

高中二年级课程《中国古典舞》中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知道的舞种的姿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课堂气氛顿时变得轻松愉悦。

结语: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活动已经结束,但对中学音乐课程中所反映出的课程设计及理念的反思仍应继续。

音乐课程中课堂导入极为重要,好的导入能起到很好的课程导引的作用,反之则会让学生不知所云,课堂中导入的环节应引起广大中学教师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献】
[1]黄雪萍.探析音乐课程教学中导入方法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0,(18).
[2]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评比教案选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大赛资料).
[3]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