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新技术新应用发展及安全态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我国新技术新应用发展及安全态势
文/彭勇 谢丰 戴忠华 陈冬青 赵伟 张锐 高海辉
信息技术正在纵深发展并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云计算、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并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场新的技术、产业和社会革命。

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收官年、“十二五”的规划年——2010年度,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明确将云计算、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新技术新应用定位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新技术新应用已成为国家“十二五”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发展重点。

在新技术新应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和重视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问题:在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思路方面,仍然存在一拥而上、急于求成的趋向,仍然存在先热炒后应用、先发展后安全、先发展后治理的纯GDP发展而不是安全GDP的发展思路;在新技术新应用的理解方面,仍然存在将新技术新应用局限于信息技术产业范畴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新技术新
应用对现代产业体系、关键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支撑性、相互依赖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变革性理解和准备上仍然不足;在新技术新应用的技术和产业链方面,新技术新应用发展中的不成熟性仍然存在自身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在产业链上,美欧等发达国家仍然掌控新技术新应用的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关键环节。

因此,在大力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新技术新应用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变革、对国家安全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性领域,必须立足国情,高度重视新技术新应用发展中的安全问题,安全和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努力实现新技术新应用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快速发展。

2010年我国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态势(一)国家已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
年。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支持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2010年10月,
国务院办公室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
号),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
兴产业之一,提出要“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
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加快推
进三网融合进程”。

10月18日, 中国共
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
议通过《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指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
新兴产业,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
术”,“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
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
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
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当前,全球信息科技的密集创新
正驱动着产业结构的大变革,发达国家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都把加快
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深化信息网络应用
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我国
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
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仅可以推进产业结
构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而且能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
的主动权。

只有加强信息技术全方位、
多层次、广覆盖的应用,全面提升信息
技术产业的能力和水平,我国才能在
“十二五”期间及未来实现经济社会的
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速将新技
术新应用作为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大
举措
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
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作为产业转型
和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2010年以云计算、物联
网、三网融合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应用已经开始进
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1. 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启动云计算基础设施重
大工程项目,云计算应用开始蓬勃发展
近年来,全球信息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声势
浩大的云计算浪潮。

而在2010年,云计算开始真
正落地并逐渐显示全面深远的影响。

在政府领域,2010年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
一系列云计算政策性文件(见表1),将云计算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在北京、上海、深
圳、江苏、无锡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
范工作。

表1 2010年我国政府出台的云计算相关政策性文件
在行业领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重点行
业开始云计算相关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

2010年3
月,中国电信发布了“中国电信云计算技术白皮
书”,提出了电信发展云计算的思路,随后在广
东成立云计算研究院。

5月,中国移动发布“大
云”系统,规模达到约1000台服务器、5000个
CPU核、3000TB的存储规模。

“大云”的一些技
术和应用,也正在中国移动内部的上海、江苏、
天津、四川等分公司进行落地试点。

7月,国家广
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表示广电总局考虑将云计
算纳入“十二五”规划,并编制广电行业云计算
需求白皮书。

产业界是云计算的先锋。

2010年产业界不仅
增长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我国新技术新应用的发展仍然
存在一拥而上、急于求成的趋向,仍然存
在先发展后安全、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思

2010年,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推动下,
各地政府和各行业对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战略性新
兴产业积极性很高,都希望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
遇,新技术新应用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以
云计算、物联网为代表的
新技术新应用在我国取得
较大进展。

但在发展思
路上,仍然存在一拥而
上、急于求成的趋向,各
地政府和行业争先上马新
技术新应用项目,出现了
重复建设、盲目竞争的状
态,总体规划引导和统筹
协调仍有不足,仍然存在
先热炒后应用、先发展后
安全、先发展后治理的纯
GDP发展而不是安全GDP
的发展思路。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
贺铨指出“现在全国是一
片物联网热,一头是政府
热,各地政府纷纷上马物
联网项目,一头是小企业
热,趁机倒卖传感设备,
利用物联网的概念圈地圈钱。

但是我们要防止出
现泡沫,要防止重复。

这就要求政府做好规划,
不要盲目上马。

”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也认
为,“总体上我们国家还处在对物联网‘概念很
热,但仍不清楚该怎么办’的状态”。

工业和信
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陈英在2010年11月19
日召开的“中国云计算标准化研讨会”上指出,
“我国云计算发展方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首当
其冲的就是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布局,各地建
设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复建设情况。

全国各地政
府投资建设的云计算中心超过十个,这些云计算
中心多为国外的企业来主导建设,软硬件设施多
数采用国外的产品,利用率不是很高,部分云计
算中心还处于寻找业务模式的闲置状态。


(二)在新技术新应用对现代产业体
系、关键基础设施和国民经济的支撑性、
相互依赖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变革性理解
和准备上仍然不足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深入发展和应用,不仅带
来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变革,而且还将进一步对经
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和变革。

在新技
术新应用的理解方面,仍然存在将新技术新应用
局限于信息技术产业范畴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
新技术新应用对现代产业体
系、关键基础设施和国民
经济的支撑性、相互依赖
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变革
性理解和相关法律法规及
政策管理等方面准备上仍
然不足。

例如,对于云计
算,它不仅仅是传统技术
的综合和创新,它更是一
种全新的服务管理模式和
理念,它带来了云存储、
云处理的虚拟边界及相关
监管问题、用户隐私保护
问题等新的管理和政策法
律问题。

对于三网融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
端等技术的发展,各种新
应用和业务不断创新推
出,网络的界限将更加模
糊和平面化,这些都将对现
有的政策和管理体制带来新的挑战。

(三)新技术新应用自身仍然存在技
术不成熟性,大量新技术新应用的基础核
心技术掌握在国外手中,安全漏洞或将是
安全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并成为制约发展
的瓶颈
新技术新应用是新兴事物,仍然处在快速发
展和变动中,在很多技术方面目前仍然尚未完全
成熟,其自身存在安全隐患和问题,随着新技术
新应用的基础性和相互依赖性特点愈加突出,其
自身的安全问题也将愈加突出。

另外,尽管我国
已开始大力推动新技术新应用建设,但某些技术
环节处于弱势、大量核心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手
中,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下游。

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漏洞、特别是基础核心系统的安全漏洞或将是安全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并成为制约新技术新应用发展的瓶颈。

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利用模式,云计算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云计算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正在形成。

从技术上和产业链上看,云计算是跨越硬件、软件、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它涉及虚拟化、云平台、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云安全等大量核心技术;以Intel、谷歌、雅虎、微软、IBM和亚马逊等为首的少数IT巨头掌控了云计算硬件、虚拟化、云平台、云应用等核心技术,并凭借这些技术优势大肆推广应用,从而控制产业链的核心和基础。

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云计算技术起步较晚,虽然产业界对云计算热情很高,但在虚拟化等基础关键技术上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能力,产业整体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不健全,头重脚轻、集中在应用国外技术和产品进行集成应用等应用领域,长此以往,将会受控于人、成为空中楼阁,而存在于底层和基础技术系统的安全漏洞等将会为云计算带来更致命的安全隐患。

在物联网领域,当前国内物联网产业化发展仍存在一定瓶颈,如传感器、RFID等核心器件产品种类不全,且多为中低端产品,在高端产品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

以RFID芯片为例,我国RFID企业总数虽然超过上百家,但是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国内企业产品以低频为主,超高频UHF 频段RFID芯片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

此外,物联网相关标准体系也不完善,现有的RFID射频技术、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尚无统一标准。

(四)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迅猛,但安全问题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安全和发展之间的差距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国家安全隐患
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迅猛,各行各业、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其作为战略重点以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增长,一拥而上、急于求成的趋向凸现,其安全问题仍未得到充分重视,追求高速发展忽视安全的观点仍然大有市场。

在新技术新应用建设和试点工程中,国外公司纷纷凭借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应用,当前国内许多新技术新应用实施方案和试点工程很多都是通过和国外公司合作建立
的,例如,IBM、谷歌、微软等跨国公司都已在中国宣布了自己的云计算战略,其中IBM已分别和江苏省无锡市以及山东省东营市合作在当地推进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在新技术新应用建设和发展中,安全问题仍未得到充分重视,其中所存在安全和隐患问题缺乏充分的论证和预防,发展与安全并没有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安全和发展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将会带来更加深远的国家安全隐患。

新技术新应用安全对策与建议
为了应对新技术新应用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和隐患,需从战略协调、技术产业、政策法规、实践应用等方面全面综合考虑。

在战略协调方面,一是要在国家层面上加强新技术新应用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二是要科学合理协调资源,稳步推进新技术新应用在各行业的应用,促进各地新技术新应用的和谐发展;三是要制定研究规划和技术标准,以增强国家在国际新技术新应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四是要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安全的认识,制定相应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在技术产业方面,国外一直引领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始终处于跟跑状态。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为未来重要的战略发展领域,为了促进经济安全快速发展,我国需对新技术新应用本身加强创新性自主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在政策法规方面,需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设立市场准入制度,在保证安全可控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加强合作,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

在实践应用方面,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结合安全需求,对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灵活的政策和策略,逐步开展应用。

对于党政机关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应谨慎试点、加强风险评估,待相关技术和应用逐渐成熟后再分步骤有序部署。

对于商业领域应适度引导,鼓励创新。

总之,在新技术新应用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实现新技术新应用的健康发展和安全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