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数学《第五章三角形》讲学稿(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习目标与要求:1.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2.初识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法指导(含时间安排)学习内容
精讲点拨
(整理归纳等)
1、回忆旧知识点。
2、仔细阅读
课本135至137,完成【自
主探究一】、【自主探究二】。
3、大胆尝试解答过程
(15分钟)
【生活中的数学】
1.分别写出下面三种三角形的名称:
【自主探究一】
2.自主完成135问题.
【自主探究二】
3.自主完成136“做一做”
【温馨提示】:
1.三角形任意两边
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
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表示方
法:例如三角形ABC
可记作△ABC,其中
点A、B、C分别表
示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
【等级评定】: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学习目标与要求: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法指导(含时间安排)研讨内容
精讲点拨
(整理归纳等)
1、组内互助互查并完成合作探究。
2、讨论并解决组内出现的问题。
(25分钟) 【合作探究一】
1. 讨论完成136“议一议”。
2.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单位:cm)
(1) 1, 3, 3 解: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 3, 4, 5 解:;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 5, 9, 13 解:;因为_________________
(4) 11, 12, 22 解:;因为_________________
(5) 14, 15, 30 解:;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 。
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三角形
有__________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三角形
又有_____________个。
【思维点拨】
三角形第三边的取
值范围同样是根据
“三角形三边关
系”来判断。
模块三:练习训练(独立完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目标与要求: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学法指导(含时间安排)训练内容
精讲点拨
(整理归纳等)
1、独自完成。
2、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大黑板或用小黑板展示成果。
试试看
(15分钟) 填空题:
1、一个木工师傅现有两根木条,它们长分别为50cm,70cm,他要选择第三根
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设第三根木条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4,且第三边是奇数,那么第三边长
为,如果第三边长为偶数,则次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3、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已知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此等腰三角形的
周长为。
4、已知五条线段长分别为1c m,2cm,3cm,4cm,5cm,以其中三条为边长可
以构成个不同的三角形。
选择题:
5、△ABC中,三边长为a,b,c,且a>b>c,若b=8,c=3,则a的取值范围
是()
A.3<a<8
B.5<a<11
C.8<a<11
D.6<a<10
解题依据: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
和大于第三边,三
角形任意两边之差
小于第三边
检测内容:5.1.1认识三角形(三边关系) (第 1课时)
一、基础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是小强用三根火柴组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2.下面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5,6,11 B.8,8,16 C.4,5,10 D.6,9,14
3.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a,8,且a为整数,则a的值为()
A.6 B.7 C.8 D.9
4.两根木棒长分别为5cm和7cm,要选择第三根,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如果第三根木棒长为偶数,则组成方法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它的两边长分别为8cm和3cm,则它的周长为()
A.19cm B.19cm和14cm C.11cm D.10cm
6.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9,则此三角形的周长L的取值范围是()
A.5<L<13 B.4<L<9 C.18<L<26 D.14<L<22
7.在建筑工地我们经常看见如图1所示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的情形,这种做法根据()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三角形的稳定性 D.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8.如图2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
9.如图3所示,以点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
10.如图4所示,以AE为边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
(1) (2) (3) (4)
二、拓展题(第1~4小题各4分,第5~6小题各7分,共30分)
1.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是2和9,则第三边长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在△ABC中,AB=AC=5,则BC边长度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3.•四条线段的长度分别为5cm,•6cm,•8cm,•13cm,•以其中任意三条为边可构成_____个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
4.用10根火柴摆一个三角形,能摆出_____种.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7cm,求三角形的周长.
6.若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a>b>c,且b=7cm,c=5cm,求a的取值范围.
三、探索发现(共10分)
某市政府为使四个小区(用A,B,C,D表示)(如图所示)的孩子能就近上学,•想在附近修建一所小学校H.问H•建在何处才能使四个小区的孩子上学走的路的总和最小?
四、提高题
1.小聪画了一个△ABC,用尽量得三边的长之后,他发现△ABC的周长是偶数,•且AB-AC=2,AB:AC=3:2,你能猜出小聪量得的第三边BC的长吗?
2.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A上一点,则AB+2CD>AC+BC成立吗?•说明你的理由.
中考演练
1.(2005·北京丰台)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2cm,则它的周长是_____cm.
课题:5.1.2认识三角形 (内角和定理) (第 2课时)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习目标与要求:1.复习旧知;2.初步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能证明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学法指导
(含时间安排)
学习内容
精讲点拨
(整理归纳等)1、回忆旧知识
点。
【生活中的数学】
1、组内互助互查并完成合作探究。
2、讨论并解决组内出现的问题。
(25分钟)
【合作探究一】
1. 判断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以都小于60°; ( )
(2)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或直角; ( )
2.填空题:
(1)在△ABC 中,∠C=70°,∠A=50°,则∠B= 度; (2)∠B=100°,∠A=∠C ,则∠C= 度; (3)2∠A=∠B+∠C ,则∠A= 度。
3.解答题:
如右图,在△ABC 中,∠A =x 3°∠B =x 2°∠C =x °求三个内角的度数。
解:∵∠A+∠B+∠C=180°,( ) ∴=++x x x 23
∴x 6=
∴x =
从而,∠A= ,∠B= ,∠C= 【合作探究二】
4.一个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如下,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1)30°和60° ( ) (2)40°和70° ( ) (3)50°和30° ( ) (4)45°和45° ( ) 【合作探究三】
5.观察下列的直角三角形,分别写出它们符号表示、直角边和斜边。
(1)图1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 ,直角边是 和 ,斜边是 。
(2)图2中的直角三角形用符号写成 ,直角边是 和 ,斜边是 。
6.如右图3,在 Rt △CDE,∠C 和∠E 的关系是 ,其中∠C=55°,则∠E= 度。
7.如右图4, 在Rt △ABC 中,∠A=2∠B ,∠A= 度,∠B= 度。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图1)
(图2)
(图3)
(图4)
模块三:练习训练(独立完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目标与要求: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学法指导 (含时间安排) 训练内容
精讲点拨 (整理归纳等) 1、独自完成。
2、各组派一名代表上大黑板或用小黑板展示成果。
试试看
(15分钟)
已知△ABC 中,∠A ∶∠B ∶∠C=1∶3∶5,求∠A 、∠B 和∠C 的度数, 它是什么三角形?
检测内容:5.1.2认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第2课时)
一、基础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α,α-1°,α+1°(α>1°),•则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
x 2x 3x A B
C
C
D
E A B
C B
C D E
F G
A.44°,45°,91° B.49°,59°,69°
C.59°,60°,61° D.30°,60°,90°
2.给定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 B.∠A:∠B:∠C=1:2:3
C.2∠A=3∠B=4∠C D.∠A-∠B=∠C
3.如图1所示,已知AB⊥BD,AC⊥CD,∠A=35°,则∠D的度数为()
A.35° B.65° C.55° D.45°
(1) (2) (3) (4)
4.如图2所示,AB∥CD,∠A=55°,∠C=80°,则∠M等于()
A.55° B.25° C.35° D.15°
5.在△ABC中,若∠A=78°36′,∠B=57°36′,则∠C=_______.
6.已知在Rt△ABC中,∠C=90°,∠BAC=30°,AB=10,那么BC=_______.
7.如图3所示,将一幅直角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使∠AOB+∠DOC=_______.8.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______个锐角,有______个直角,有_______个钝角.
9.•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另一个锐角2•倍,•则这两个锐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10.在△ABC中,∠A:∠B=5:7,∠C-∠A=10°,则∠C=________.
二、拓展题(第1~6小题各5分,第7小题10分,共40分)
1.如图4所示,∠1+∠2+∠3+∠4+∠5的度数为()
A.180° B.360° C.220° D.300°
2.如图5所示,△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与∠1互余的角有()
A.∠B B.∠A C.∠BCD和∠A D.∠BCD
(5) (6) (7) (8)
3.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不能小于()
A.30° B.60° C.90° D.45°
4.如图6所示,以∠1为内角的三角形有_______.
5.如图7所示,AB∥CD,∠E=130°,∠F=70°,则∠1+∠2=_______,∠3+•∠4=_______.
6.如图8所示,平面上放着等距离的10个点,把这些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可作_____个等边三角形.7.如图所示,AB∥CD,AD∥BC,∠1=65°,∠2=55°,求∠C的度数.
三、探索发现(共10分)
如图所示,按规定,一块模板中AB,CD的延长线应相交成85°的角,因交点不在板上,不便测量,工人师傅连接AC,测得∠BAC=32°,∠DCA=65°,此时AB,CD的延长线相交成的角是否符合规定?为什么?
四、提高题
如图所示,AB⊥BC,DC⊥BC,若∠DBC=45°,∠A=70°,求∠D,∠AED,∠BFE的度数.
中考演练
(中考预测题)已知△ABC有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7,另一边长是关于x的方程2x-1=4x-k+3的解,求k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