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虞美人》鹊桥仙知识点+专项练习(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高频考点
《虞美人》《鹊桥仙》知识点汇总+专顶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虞美人》
l、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五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译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3、课下注释: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阑,一作“栏"。

砌,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几多:多少。

4、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鹊桥仙》
1、原文: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逜逜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琅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缝练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镖纷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若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课下注释
纤云:轻盈的云彩。

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

逜逜: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

3、赏析: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递递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

宋代的欧阳修、张先、柳永、苏轼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杅,立意高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

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

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谣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_、专项练习
阅卷人得分题号
评分
《虞美人》《鹊桥仙》复习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竖吝(qian)矗苔(h6n)给巾(guan)喘息壅定c fu)四(jion)或
B.近发(b仓ng)璧哑(yin)歪离(sh的登然回首(m沁毯(shu)然
C.鱼袅Cfu)赵星(ju)脖经(jing)舞塑歌台(xi的炮竖(1的)
D.戍角(shu)苀麦(ji)澄泳(q沁n)魔美人c yu)芒(y6n)然
2.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凸/\.心」、刀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挛生雀桥仙开门揖盗摇摇欲坠
B.证券念奴娇事得其反再所难免
C.祖籍虞美人故伎重演虚左以待
D.既使雨霖铃科班出生尘埃落定
4.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C.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感叹,只是朱颜改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喻源源不断的愁绪像东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

D.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国家、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5.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之感。

C.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

D.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喻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6.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从对春花秋月等美好事物“何时了”的天问转向自问,通篇围绕“愁”字,笔法起伏失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上阅状眼前之景,下阅写回忆之景,将故国衰亡与天地变化,将人事无常与天地运行联系在一起,读来让人扼腕而叹息。

C.全词以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只是“二字的叹涴口气,既传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也可见词人之悔恨。

D.结句以汪洋恣肆的一江春水作喻,将个人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写出了愁之深广与无穷无尽。

7.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

B.词中通过几组意象的对比突出了往昔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

C.运用比喻将原本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之多与难以排遣。

D.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8.对《虞美人》这首宋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B.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C."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描写的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由反思而逐渐旷达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D.这首词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慨叹目前的境况。

按时间顺序,歌楼中少年写到客舟中壮年,再写到“鬓也星星”的老年,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

9.下列对李煜《虞美人》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词开头和结尾用设问的手法,把读者带入了对往事的猜想和对愁绪的体验中。

B.全词虚实结合,或写眼前之景,或忆故国往事,或抒内心愁绪,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徘徊于雕栏玉砌间怅然若失的形象。

C."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前后呼应,一脉相承,通过景色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巨变。

D."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的修辞将愁绪形象化,点明愁之多之长之深,又隐喻年华流逝,龙颜老去。

阅卷人
二、诗歌鉴赏
得分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逜逜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诗词今译
纤薄的云彩变幻着精妙的图案,飞驰的流星传递出相思的愁苦。

牛郎和织女悄然无言,各自横越过漫长的银汉。

秋风白露中的相会虽然短暂,却胜过人间无数寻常的白天夜晚。

缝缕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镖纷虚幻,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

两颗心只要永远相爱不变,又何必一定要每一天厮守相伴!
(1)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个精妙的比喻写尽牛郎、织女的相见之欢和离别之苦。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对男女主人公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振聋发聘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C.本词的内容是歌咏牛郎织女的神话。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写依依惜别之情。

D.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2)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3)简要分析这首词中体现出的爱情观。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逜逜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本词与《逜逜牵牛星》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2)本词与《逜逜牵牛星》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诘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的美好时光。

C."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2)《虞美人》有哪几个方面的对比?有何作用?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0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也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一江春水”“王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邧塞。

@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不道:不奈,不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

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下片的头两句细雨如烟,轻寒铡铡,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末尾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
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2)"乱山深处水潔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秦观心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句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碧桃:又名千叶桃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诗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但是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涴惜和无奈之情
D.本诗为一首咏物诗,仕途不顺的诗人以碧桃自喻,从中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2)"乱山深处水潔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A.苗苗hon间jian或C.脖颈g的g炮烙沁o D.潜qi6n泳俨y如然
2.【答案】B
【解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A、D两项用的是比喻,C项用的是对偶,只有B项是借代。

3.【答案】A
【解析】A.鹊桥仙;B. 适得其反,在所难免;D. 即使,科班出身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C项是考查《虞美人》的手法和情感,“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以水喻愁,是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并非是选项所说“一去不复返"。

故选C。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要求选出“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上阅状眼前之景,下阅写回忆之景”是错误的。

“春花秋月”“东风”“明月”这些并不是眼前之景,而只是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

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7.【答案】A
【解析】A项,“上片实写,下片虚写,由实入虚”分析错误,“春花秋月”是实,“往事”是虚;“小楼”、“东风”是实,“故国”是虚;“朱颜”是实,“雕栏玉砌”是虚,全词虚实结合,不落痕迹。

故选A。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的能力。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骸。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应从诗句的语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

即:手法+翻译+感情+生动形象,极强的感染力,即理解诗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语言美,并能做出一定的评述
9.【答案】B
【解析】“雕栏玉砌”是故国的雕栏玉砌,不是徘徊之处。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的运用的题目,注意艺术手法是否得当,分析的是否正确,还要注意诗歌的内容表述的是否正确。

10.【答案】
(1)D
(2)"忍”:怎忍,岂忍;全句意思是:怎么忍心回望由鹊桥回去的路。

“忍顾鹊桥归路”巧妙地表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3)词人在词中巧妙地利用牛郎、织女离合悲欢的故事,热情歌颂了诚挚不渝的爱情。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金石般的警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即“两情”“久长”。

只要两人有了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使天各一方,见难别易,爱情也会与日俱增。

历久弥深,远远胜过只追求朝夕不离的庸俗情爱。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D项,“这首词主要运用叙事、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这首词没有运用叙事的表达方式。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千一炉。

故选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词作。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呕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

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千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右地呕歌了美好的爱情。

前文,“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像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逜逜”,即景设喻,十分自然。

一夕佳期竟然像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

“忍顾鹊桥归路"'"忍”,怎忍,岂忍。

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

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现了牛郎织女临别时的依恋和怅惘。

(3)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金风玉露“化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句,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
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千极。

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

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1.【答案】
(1)叠词。

《逜逜牵牛星》全诗以叠音词入诗,以描写为主,情景交融,声情并茂,音律感强。

"逜逜"'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

"盈盈”写水之物貌;“脉脉”写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

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含情脉脉,隔河相望。

景情并生,哀怨动人。

《鹊桥仙》“逜逜”说明牛郎织女相距之远,同时也极尽摹写二人相思之苦。

“朝朝暮暮“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同时也增强了诗词的音律感。

(2)《逜逜牵牛星》和《鹊桥仙》同是取材千“牛郎织女”这一美丽的传说。

《逜逜牵牛星》塑造了一位饱含离愁的少妇形象,表达的是愁苦哀怨之情。

开头两句“逜逜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出了牵牛和织女夫妇相距之遥远。

然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四句正面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形象和她的悲痛情怀。

接下来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又写织女的内心独白,那阻隔了他们夫妇的银河既清且浅,相去也并不甚远,却偏偏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当织女回眸河汉时,强烈的相思再也无法抑制,情感达到了高潮。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两句生动地写出了凝视对岸、悄然无语、外表极平静而内心极凄苦的思妇形象,“此时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鹊桥仙》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

“金风玉露”两句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柔情似水”,形容牛郎织女缠绵之情,犹如天河中悠悠的流水。

“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

“两情若是“二句是对牛郎织女深情的慰勉,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解析】
(1)该题考核诗词的修辞格。

解题前应对《逜逜牵牛星》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两首词在修辞格上的相同点,从《逜逜牵牛星》中“逜逜";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从《鹊桥仙》中“逜逜"; "朝朝暮暮“中可以判断为叠词,联系词句具体分析即可。

(2)该题考核思想情感。

《鹊桥仙》,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

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进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

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逜逜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这首诗抓住银河、机杅这些和牛、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