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期
作者:王海峰宋元祺
来源:《国企管理》 2017年第6期
“一带一路”是一项长期战略,需要不断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吸引国际社会广泛参与,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发展机制,让市场成为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决定性力量。

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三年来,得到域内外国家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全
球经济稳定和复苏不断注入新动力,为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要牢
牢抓住“一带一路”愿景带来的战略机遇期,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发展机制,全面提
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的综合能力。

“一带一路”发展空间巨大
“一带一路”愿景是一项宏伟的战略构想,建设周期长,跨度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不仅有助于延续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而且也会给相关国家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1.“ 一带一路”连接起相关国家的发展梦。

每个国家均有自己的发展梦,也有一个“世界梦”。

“一带一路”是中国发展梦的延伸,
是中国的世界梦。

同时,“一带一路”正成为一条被广泛接受的文明之路、合作之路、多彩之路,有助于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走出发展瓶颈,进行市场化改革,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自己
的发展梦,“一带一路”蕴藏巨大的发展机遇。

2.“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的一面发展旗帜。

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美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阴云密布,亚太、欧洲、北美经济
合作和一体化进程受到挫折,全球化陷入低谷期。

“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正成为亚太、欧洲、非洲等支持区域合作的国家和地区可以依托和信赖的新平台、新机制,是国际社会应对反全球
化挑战、参与国际合作的“中国方案”,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机构的期待和支持,发展前
景广阔。

3.“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我国对外投资正在由传统的能矿资源、商业服务转向金融、制造业、信息服务等新兴领域,跨国并购日益活跃。

一些承包工程转为境外投资经营项目,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数量
和金额均超越国有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我国企业
“走出去”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战略支撑。

4. 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为沿线国家铺平了发展道路。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的起飞。


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贸易成本很高,难以融入区域大市场。

“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
通项目,有助于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形成高效便捷、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网络,将
有助于沿线发展中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和区域市场,最终为这些国家经济起飞和发展铺平道路。

5. 国际产能合作助力相关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际产能合作有助于相关国家突破传统产业结构束缚,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同时,国际产能合作也成为我国中
西部省市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渠道,成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抓手。

6.“一带一路”撬动更多国际资本流向沿线国家。

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建立,撬动更多的资本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降低了投资风险,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有助于吸引私人和民间资本
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的持续注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

构建国际合作和发展机制“一带一路”蓝图提出三年来,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打下了基础,为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创造了
良好的外部条件,是我国“两个百年”目标的战略支撑。

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广阔,任重道远,需要尽快从制度化的角度建立组织保障机制。

1.2017-2020,“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 一带一路”战略的顶层设计基本完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机制化,建立起多层次政策沟通和对话机制,沿线自由贸易网络初步成型,部分重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比2015 年增长5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翻番,前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游客翻番,“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发展中国家经
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一面旗帜。

2.2020-2030 年,“ 一带一路”机制性建设取得突破。

“一带一路”由重大项目合作全面转向机制性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发展组织(BROICD)建立并开始发挥作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机制发展为BROICD 领导人峰会,是BROICD 的决策机构,建立起高效便捷的信息和交通运输网络,高水平自由贸易网络基本落地。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比2020 年翻番,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
再翻番,国际产能合作由制造转向技术合作,前往“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游客再翻番,“一
带一路”沿线经济体发展水平明显缩小,“一带一路”成为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

让市场成为决定性力量
“一带一路”是一项长期战略,需要不断的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金融创新,
吸引国际社会广泛参与,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发展组织,有效管理和防范风险,
让市场成为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决定性力量。

1. 深化战略研究,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发展组织。

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也要求“一带一路”的理念、机制和制度不断创新,要重
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长期跟踪研究,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一带一路”战略
效果的综合评估。

重点围绕构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发展组织,加大机制和制度创新力度,加强政策目标管理和协调,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2. 加强“一带一路”战略的多边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重在开放合作,需要“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也需
要域外国家的广泛参与支持。

要让沿线国家和人民充分理解到“一带一路”是个开放的合作平
台,自己是最大的利益相关方,自身努力越大受益越多。

要吸引东盟、上合组织、海合会以及其它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组织更加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3. 让市场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能否成功关键还得看市场,无论是贸易投资,还是资金融通,无论是基
础设施建设,还是旅游文化交流,没有市场的有效支撑,就很难有持续的生命力。

“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要把统一透明、开放竞争、互联互通的大市场建设放在首位,同时也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4. 让企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

“一带一路”建设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还得看一个个商业项目能否成功,国有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初期发挥了积极作用,承担了大多数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民营企业数量
庞大,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策和融资
方面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5. 积极构建多边国际产能合作机制。

国际产能合作是“ 一带一路”建设中产业合作的重大创新。

目前的国际产能合作还主要是双边性质的产业合作,主要面向我国企业,应尽快将其多边化。

一方面,可以考虑拓展现有的双边产能合作协议,吸引更多的发达经济体参与其中。

另一方面,依托现有境外各类产业园区,吸引更多其他国家的企业入驻。

同时,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融资、管理等方面也要尽可能
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

6. 建立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一带一路”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
是主力,项目投资和资金回笼存在很大隐患。

同时,“一带一路”部分国家经济发展仍面临很
多不确定因素,市场化改革措施不到位,内部也存在政权更迭隐患。

因此,要尽早建立重大项
目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宋元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辑/ 廖红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