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读后感15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读后感1500字
作者通过大量新解密的史料及历史细节,对幸存下来的革命者及其后代的采访,真实再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地下党在重庆解放前夕艰苦卓绝的战斗,再现了国民党政权的白色恐怖与黑色屠杀、敌特的疯狂抓捕与叛徒的无耻出卖下,白公馆和渣滓洞中各位英烈的不屈斗争!作品通过“革命者”“普通群众”“革命的叛徒”和“敌人”等不同人物群像,生动而真实地诠释了“忠诚与背叛”的宏大命题,表现了革命志士巨大的人格魅力,弘扬先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引发读者对于“忠诚”与“背叛”的深度思考。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读后感
这是去年的11.27写的,又重温一遍发出来
写在十年后的11·27
写在69年后的11·27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走投无路的国民党在重庆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滓洞等地发动了惨绝人寰的“11·27”大屠杀。
今天是“大屠杀”69周年纪念日,恰逢重温完《忠诚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这本书,感觉要提笔写点什么,写给革命先烈,写给重庆,写给歌乐山,写给自己。
十年前,在重庆红岩村就读高中的我,跟随“红岩英烈班”的老师同学一起聆听第一届英烈班班主任邱时春老人讲创班艰辛、红岩精神和爱国情怀,一起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缅怀,感受战时烽火和革命气节,一起到南坪会展中心看小萝卜头话剧演出。
20XX年11月27日,班级在红岩魂广场参加缅怀活动,我第一次来到了白公馆渣滓洞,第一次近距离感受了狱中艰难、红岩精神和忠诚与背叛。
距今天刚好是十年。
我的17岁到27岁。
20XX年9月,初入大学进行军训时,我自告奋勇给大家唱了一首歌——《红岩英烈班班歌》,那首歌至今觉得荡气回荡、鼓舞人心。
20XX年4月,红岩革命陈列馆厉华馆长到大学开讲座,讲的就是《忠诚与背叛》,讲的就是红岩和歌乐山。
那之后第一次读完了这本书。
重庆这座城,经历了“6·5大轰炸”“11·27”大屠杀等破坏和白色恐怖的城市,和南京、上海、长沙等其他很多城市一样在战火烽烟中顽强不倒、最终涅槃重生,留给我们后人的是无尽的宝贵精神财富、精神传承和一面镜子。
紧接着,20XX年5月22日,远赴延安,来到“四八烈士陵园”,默哀,走到叶挺将军墓前缅怀哀思,这位曾经在歌乐山下被囚禁了4年多、写下“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的著名《囚歌》的一代名将。
算而今,红岩历史陈列馆、烈士墓、白公馆、渣滓洞已经去过五六次,有和同学朋友、有和家人、有独自前往,每一次去都有更加深刻的感受,那个依旧停留在49年模样的人间炼狱,是无数革命先烈曾经战斗、学习直至流血牺牲的地方。
歌乐山,是重庆西部的一条山脉,如今是登山俯瞰的好去处。
可很长一段时间内,面对歌乐山,我总不明白为什么这座埋葬了无数花一样青春谱写了那么多悲怆故事的山竟然会叫歌乐山?后来,我终于慢慢明白:那是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为创建人民共和国而牺牲后选择的一块天造的安魂之地。
过去,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片被汽油和弹药烧焦了的灰崖竟然会被看作“红岩”的象征之一?后来我也终于明白,那些冰冷的石头其实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将其染红了的岩体,或者说“红岩”就是革命先烈的化身。
歌乐山和红岩从此在我心里变得名副其实。
江姐、双枪老太婆、小萝卜头这些《红岩》小说里的角色依旧清晰可见,甫志高、徐鹏飞等叛徒嘴脸依旧可恨。
“狱中八条”是先辈用鲜血总结出的智慧结晶,到今天依旧让人警醒深思,仍然值得全党去遵循和警惕。
忠诚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一句空话,而忠诚则是源于内心坚定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
69年过去了,忠诚、意志、初心、信仰——显然值得考问。
一个个问号,让我有了这样一种无法挥去的沉重责任,以此来考问和检验自己的灵魂。
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才使我拿起笔,再次去追索和寻觅先辈们的生命行踪,写就新的“红岩”。
20XX年.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