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12.4波的衍射和干涉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3_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波的衍射和干涉
基础练习
1.关于波的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孔的尺寸比波长大时,一定不会发生衍射现象
B.只有孔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还小时才会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C.只有波才有衍射现象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下列属于明显衍射现象的是( )
A.隔墙有耳B.池中假山前有水波,假山后无水波
C.河中芦苇后面没有留下无波的区域D.在大山前喊话,多次听到自己的声音
3.关于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衍射就是波传到障碍物或孔的后面
B.发生衍射的同时把波源的能量传播到“衍射”区域
C.衍射只有波才能发生
D.只有孔才能发生衍射,一块挡板不可能发生波的衍射
4.水波通过小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衍射,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增大小孔尺寸B. 减小小孔尺寸
C.增大水波频率D.减小水波频率
5.在水波槽的衍射实验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的频率是 5 Hz,水波在水波槽中的传播速度是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
A.10 cm B.5 m C.d>1 cm D.d<1 cm
6.波长为60 m和17 m的两列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传播速度慢
B.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频率小
C.波长60 m的声波比波长17 m的声波易发生衍射
D.波长60 m的声波不能被反射
7.如下图所示是水波遇到小孔或障碍物后的图象,图中每两条实线间的距离约为一个波长,则其中可能出现的图象是( )
8.如图3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
图3
A.整个区域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D.上述答案均不对
9.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遇之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
B.相遇之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
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
10.波源在绳的左端发出半个波①,频率为f1,振幅为A1;同时另一波源在绳右端发出半个波②,频率为f2(f2>f1),振幅为A2,P为绳的中点,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两列波同时到达P点
B.两列波相遇时P点波峰值可达到A1+A2
C.两列波相遇再分开后,各自保持原波形传播
D.因频率不同,这两列波相遇不能叠加
11.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发生了干涉现象,则( )
A.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大
B.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总比振动减弱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大
C.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D.振动加强区域,介质质点的振幅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12.水槽中步调相反的波源S1、S2发出两列波长相等的水波,设某一时刻P点恰好是两波谷相遇,则( )
A.这两列波能干涉B.P点始终就在波谷
C.P是振动加强点D.P的位移有时可为零
13.如图所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振幅、频率均相同的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时刻质点O正处在平衡位置
B.P、N两质点始终处在平衡位置
C.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点M向O点处移动
D.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M到达平衡位置
14.甲、乙两人分乘两只小船在湖中钓鱼,两船相距24 m.有一列水波在湖面上传播,使每只船每分钟上下浮动20次,当甲船位于波峰时,乙船位于波谷,这时两船之间还有5个波峰.
(1)此水波的波长为多少?波速为多少?
(2)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电线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若该波经过一跨度为30 m的桥洞,桥墩直径为3 m,桥墩处能否看到明显衍射?
(4)若该桥为一3 m宽的涵洞,洞后能否发生明显衍射?
能力练习
1.一列水波通过某孔的实际情况如图(1)所示,现把孔的尺寸变小,或者把水波的波长变大,水波通过孔后的假想情况如图(2)四幅图所示,其假想错误的图示有( )
2.两列沿相反方向传播的振幅和波长都相同的半波[如图(甲)],在相遇的某一时刻[如图(乙)]两列波“消失”,此时图中a、b质点的振动方向是( )
A.a向上,b向下B.a向下,b向上 C.a、b都静止D.a、b都向上
3.下列关于两列波相遇时叠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后,振幅小的一列波将减弱,振幅大的一列波将加强
B.相遇后,两列波的振动情况与相遇前完全相同
C.在相遇区域,任一点的总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D.几个人在同一房间说话,相互间听得清楚,这说明声波在相遇时互不干扰
4.如图所示为两列分别沿绳传播的(虚线表示甲波,实线表示乙波)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列波可以发生干涉现象,x=0.1m处的质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B.这两列波可以发生干涉现象,x= 0.2m处的质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C.甲波的速度大小v1,等于乙波的速度大小v2
D.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甲波周期的1/4,M将位于波峰
E.在一个周期内甲波向右传播的距离为80cm
5.如图中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由它们发出的波相互叠加,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对a、b、c三点振动情况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b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B.a处永远是波峰与波峰相遇
C.b处在这时刻是波谷与波谷相遇D.c处的振动永远互相减弱
6.(2010·成都市高二调研)如图表示两列同频率相干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cm(且在图中所示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2m/s,
波长为0.4m,E点为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两点都是振动加强的 B.振动加强的点只有B、E、D
C.直线BD上的所有点都是振动加强的D.B、D两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8cm
7.在空旷的广场上有一堵较高大的墙MN,墙的一侧O点有一个正在播放男女声合唱歌曲的声源。

某人从图中A点走到墙后的B点,在此过程中,如果从声波的衍射来考虑,则会听到( )
A.声音变响,男声比女声更响 B.声音变响,女声比男声更响
C.声音变弱,男声比女声更弱 D.声音变弱,女声比男声更弱
8.如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地观察到衍射现象
9.如图是水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s1的振幅A1=4cm,S2的振幅A2=3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 B.质点A、D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14cm
C。

再过半个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点
D.质点C的振幅为1cm E.质点C此刻以后将向下振动
10.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同向的相干波源,相距4m,激起两列相干波的波长均为A=2 m,则在以S1、S2连线为半径,S2为圆心的圆周上共有______ 处振动最弱的点。

第四节 波的衍射和干涉
基础练习
1.BC 2.AC 3.ABC 4.BD 5.D 6.BC 7.AB 8.B 9.BCD10.BD11.BC 12.ACD13.BD
14.(1)4811 m 1611
m/s (2)会 (3)能 (4)能 解析 (1)由题意知:周期T =6020 s =3 s. 设波长为λ,则5λ+λ2=24 m ,λ=4811
m. 由v =λT 得,v =4811×3 m/s =1611
m/s. (2)由于λ=4811
m ,大于竖立电线杆的直径,所以此波通过竖立的电线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4)由于λ=4811
m>3 m ,所以此波无论是通过直径为3 m 的桥墩,还是通过宽为3 m 的涵洞,都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能力练习
1.BD
2.B
3.BCD
4.ABC
5.CD
6.CD
7.D 解析:由于MN 很高大,故衍射现象比较弱,由于女声音调更高,波长更小,所以衍射更不明显。

8.ABC
9.BDE 10.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