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古诗词阅读理解
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②,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卧”描绘出了诗人_________的处境,对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与“不自哀”形成对比,表现了陆游坚定的报国之志
B.展现了陆游晚年的凄凉与不得志
[2]诗的前两句逐层深入,其中“_______”和“_______”两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3]判断下列关于古诗后两句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诗的后两句巧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志向,读来悲壮苍凉。
(______)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处境和命运。
(______)
2. 古诗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用“/”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
[清]李方膺
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
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
这两句诗颇有“”之意。
4.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A.曲牌名词牌名
B.词牌名曲牌名
C.词牌名词题
D.曲牌名曲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5. 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范山人归泰山
(),别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后人尊称他为“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B.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D.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3]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别余往泰山。
______________(2)杳在青崖间。
___________
[4]请用以下5个字组成一句诗填入诗中括号内。
白鲁抱客鹤
[5]诗中画横线的句子隐含着一个六字成语,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诗歌阅读。
雪梅
卢梅坡①
梅雪争春未肯降②,骚人搁笔费评章③。
梅须□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①卢梅坡:宋代诗人。
②降:服输。
③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四字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的空白处,应为
________。
[2]以议论入诗是宋人的一大创举,宋诗中有很多含有哲理的诗句。
本诗后两句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外阅读。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选出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谈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B.这道诗用语平谈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谈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
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
全诗在平谈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D.本诗富于情趣。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
[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__________________),他与孟浩然合称(______)。
10. 古诗赏析。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1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苏轼是著名的文学家。
他与其_____及_____并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有关“月”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4. 古诗赏析。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浪淘沙”是_____。
[2]解释词语。
九曲:______。
簸:_____。
[3]请写出三、四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作者借______的景象,抒发自己______。
15. 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数(shǔ shù)枝梅
为(wéi wèi)有暗香来
[2]这首诗通过赞美梅花,来表现_____________。
[3]从“凌寒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_______________ 的品性,这种品性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4]“暗香”喻指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明
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
C.出使
D.使用
[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3]解释字词。
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_
[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
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8.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
[2]下列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3.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字词概括全诗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题目中的“值”的意思是____,整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诗中诗人将主人不在家或不想让青苔留下木屐的痕迹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语言幽默风趣
B.诗的后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通过一枝红杏,引发无限遐想,让读者想象“满园春色”
C.本诗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诗人“小扣柴扉”但园主人却“久不开”,说明园主人懒于社交,性情孤僻冷漠
D.朗读这首诗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前两句要语调低沉,语速缓慢,读出诗人的失望扫兴之感;后两句要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读出诗人的欢快、喜悦之感[4]诗中揭示了“一切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新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这一道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古诗文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诗句划节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解释诗句的意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他被后人尊为“诗圣”。
(____)
(2)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喜”字,所以题目与诗的内容不符。
(____)
[5]诗的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作者直接___________了这场及时雨。
后面六句集中写“夜雨”。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点渔火若隐若现。
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