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的供应链结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ARA的供应链结构分析
ZARA的供应链结构分析
“服装⾏业的Dell”“欧洲最值得研究的品牌”“研究未来制造业的典范”“时装⾏业的Swatch⼿表”……如此多的殊荣和关注全部加在zara⾝上,让“ZARA”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ZARA是西班⽛Inditex集团旗下的⼀个⼦公司,它既是服装品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连锁零售品牌。

Inditex是西班⽛排名第⼀,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

截⾄2006年6⽉它在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2899家专卖店,旗下共有8个服装零售品牌,包括ZARA、Pull and Bear、Kiddy’s Class、Massimo Dutti、Bershka、Stradivarius、Oysho、ZARA
Home,ZARA 是其中最有名的品牌。

ZARA创于1975年,⽬前在全球62个国家拥有917家专卖店。

尽管ZARA品牌的专卖店只占Inditex公司所有分店数的三分之⼀,但是其销售额却占总销售额的70%左右。

zara品牌之道可以说是时尚服饰业界的⼀个另类,在传统的顶级服饰品牌和⼤众服饰中间独辟蹊径开创了快速时尚(Fast Fashion)模式。

随着快速时尚(Fast Fashion)成为时尚服饰⾏业的⼀⼤主流业态,zara品牌也倍受推崇,有⼈称之为“时装⾏业中的戴尔电脑”,也有⼈评价其为“时装⾏业的斯沃琪⼿表”。

在2005年,ZARA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品牌中位列77名,哈佛商学院把zara品牌评定为欧洲最具研究价值的品牌,沃顿商学院将zara品牌视为研究未来制造业的典范。

ZARA作为⼀家引领未来趋势的公司,俨然成为时尚服饰业界的标杆。

ZARA作为快速时尚(Fast Fashion)模式的领导品牌,声名显赫,利润丰厚,真可谓是“名利双收”,ZARA显然成为赢利性品牌的典范。

ZARA品牌在时尚服饰业界正以惊⼈的速度崛起,2005年闪电般地跻⾝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榜,并将ARMANI 等时尚服饰界⼤牌甩在⾝后。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同经济时代伟⼤品牌的兴衰史告诉我们⼀个伟⼤的品牌的崛起往往在于其品牌精神与整体性时代精神及消费者深层需求的⾼度契合。

ZARA赢利性品牌模式在全球所向披靡⼤获成功正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Zara商业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出⾊的服装⾏业的全程供应链管理,以及⽀撑供应链快速反应的IT系统应⽤。

Zara公司采
取“快速、少量、多款”的品牌管理模式,在保持与时尚同步的同时,通过组合开发新款式,快速的推出新产品,⽽且⼈为的造成“缺货”,以实现快速设计、快速⽣产、快速出售、快速更新,专卖店商品每周更新两次的⽬标。

⼀般分析ZARA成功的原因⼤致是:顾客导向;垂直⼀体化;⾼效的组织管理;强调⽣产的速度和灵活性;不做⼴告不打折的独特营销价格策略等。

实际上⾄关重要的环节是ZARA的灵敏供应链系统,⼤⼤提⾼了ZARA的前导时间。

前导时间是从设计到把成⾐摆在柜台上出售的时间。

中国服装业⼀般为6~9个⽉,国际名牌⼀般可到120天,⽽ZARA最厉害时最短只有7天,⼀般为12天。

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12天。

ZARA之灵敏供应链所展现出来的韵律,使得有“世界⼯⼚”之称的中国相形见绌。

⼀些国际服装品牌巨头明知ZARA厉害,就是学不来,模仿不了。

为什么?
ZARA⼀年中⼤约推出12000种时装,⽽每⼀款时装的量⼀般不⼤。

即使是畅销款式,ZARA也只供应有限的数量,常常在⼀家专卖店中⼀个款式只有两件,卖完了也不补货。

⼀如邮票的限量发⾏提升了集邮品的价值,ZARA通过这种“制造短缺”的⽅式,培养了⼀⼤批忠实的追随者。

“多款式、⼩批量”,ZARA 实现了经济规模的突破。

ZARA花巨资⼀体化设计⾃⼰的灵敏供应链。

⽣产基地设在西班⽛,只有最基本款式的20服装在亚洲等低成本地区⽣产。

ZARA⾃⼰设⽴了20个⾼度⾃动化的染⾊、剪裁中⼼,⽽把⼈⼒密集型的⼯作外包给周边500家⼩⼯⼚甚⾄家庭作坊,⽽把这20个染⾊、裁剪中⼼与周边⼩⼯⼚连接起来的物流系统堪称⼀绝。

在西班⽛⽅圆200英⾥的⽣产基地,集中了20家布料剪裁和印染中⼼,500家代⼯的终端⼚。

ZARA把这200英⾥的地下都挖空,架设地下传送带⽹络。

每天根据新订单,把最时兴的布料准时送达终端⼚,保证了总体上的前导时间要求。

建设这样⼀个⽣产基地,需要投资达⼏⼗亿欧元。

许多品牌服装想模仿ZARA,可是却没有这样巨额投资的⽣产基地。

成品服装在欧洲⽤卡车两天内可
以保证到达,⽽对于美国和⽇本市场,ZARA甚⾄不惜成本采⽤空运以提⾼速度。

这种⼤⽣产思维,使得ZARA品牌⼀骑绝尘。

ZARA的零售只设专卖店,那是ZARA的窗⼝与眼睛,不搞特许经营。

专卖店每周根据销售情况下订单两次,这就减少了需要打折处理存货的机率,也降低了库存成本。

款式更新更快增加了新鲜感,吸引消费者不断重复光顾。

快速更新店⾯⾥的货品,也确保了它们能符合顾客的品味,从⽽能被销售出去。

现在中国只有⾹港与上海两家专卖店,许多中国⼥性都翘⾸期盼北京专卖店开业,以便尽早享受ZARA带来的时尚与福利。

“品种少,批量⼤”是传统制造业的天条,⽽在“长尾市场”中,“款多量⼩”却成为当红的商业模式。

ZARA以其灵敏供应链,创造了长尾市场的新样板。

Zara的物流
掌控最后⼀公⾥”的物流
1 ⼯⼚与超⼤型,⾃动化程度的物流配送中⼼直接相连
2家⼤型的物流中⼼都在交通发达的地区
3 陆空连运的配送模式
4 货到专卖店之后就可以直接销售
5专卖店所在地区⾼效的第三⽅物流服务供应商
6 将物流分散在物流的过程中
就是以上的特点使得物流配送每周⾄少进⾏2次,包括分拣,打包装运,区域配送和专卖店销售,根据各地区的订单将产品分类,物流中⼼装备最先进的
系统,使得任何⼀批货品在8⼩时之内⼀定被分运上路,每⼩时的配送能⼒是8万件,1200名⼯⼈,每周⼯作4天,每天⼯作的班次多少则依据货品的数量来安排,除了总部和马德⾥的两个去留中⼼,zara还在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拥有三个相对较⼩的配送中⼼,来应对南半球和欧洲的季节和遥远的距离,西班⽛本⼟较远的连锁店主要是靠空运,货物从配搜哦那个中⼼在24⼩时晕倒欧洲,在48⼩时运到英国,在48-72⼩时运到⽇本,空运到⼤阪,在第⼆天由承包⽅送到专卖店.
⽽制成的成⾐,则会通过ZARA精⼼布局的物流⽹络,以惊⼈的速度直达全球各地的门店。

ZARA甚⾄发明了地下传送带,把400间⼯⼚全部连在⼀起,以提⾼传输速度。

⽽所有发往国外的服装,会经过西班⽛拉科鲁尼亚、萨拉⼽萨
的物流配送中⼼到达机场,然后在第⼀时间飞往不同的国家在2001年的时候,物流中⼼全年发送了13亿件产品,平均每天为40万件,其中的75%都是发往欧洲的。

每年⼤约有30万种新品推向市场。

时装销量占据了ZARA公司产品总量的80%,剩余的为⼀般的服装。

在欧洲,分销商通过卡车把货物从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直接运送到ZARA在欧洲的各个连锁店。

物流中⼼的运输卡车的依据固定的发车时刻表,不断开往各地。

例如,在荷兰的连锁店可以知道发货的卡车是在周四的上午6:00离开拉科鲁尼亚的物流中⼼的,同样总部也很容易计算出货轮从中国返回到⿅特丹港⼝的具体时间。

该公司还有两个空运基地,⼀个在拉科鲁尼亚,另⼀个⼤⼀点的在智利的圣地亚哥。

通常,欧洲的连锁店可以在24⼩时以内收到货物,美国的连锁店需要48⼩时,⽇本的在48⼩时~72⼩时之间。

供应链中IT的应⽤
每家ZARA店⾯就是⼀个流⾏情报侦测员。

每销售⼀件商品,他们就将消费者⾝份、商品特征打⼊联机计算机。

位于西班⽛的ZARA总部收到信息,经过分析,决定如何设计下⼀批款式、采购哪些织品原料、多少⽣产数量,以及每家店不同的送货物种。

也就是说,ZARA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与IT应⽤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将ZARA服装的设计、⽣产加⼯、物流配送以及门店销售四个环节融为⼀体,共同更好地⽀撑品牌"买得起的快速时尚"的特性。

信息的收集
ZARA的时尚情报信息主要来⾃于三条线索:第⼀条线索是⾃⼰设计团队中
的那些时装设计师,他们可谓空中飞⼈,经常出没于⽶兰、巴黎举办的各种时装发布会之间,或者出⼊各种时尚场所,观察和归纳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时尚动向;第⼆条线索来⾃于他们特聘的⼀些时尚买⼿和情报搜集专员,他们凭借灵敏的嗅觉,将所买下时装的款式或所看到的青年领袖的服饰特征,汇报给位于拉科鲁尼亚的设计总部;第三条线索来⾃于ZARA⾃⼰的门
店,ZARA门店每天汇报总部的数据不但包括如订单和销售⾛势等硬数据,也包括如顾客反应和流⾏等软数据,当然这种软数据要细化到风格、颜⾊、材质以及可能的价格等等。

为了⽅便每位门店经理即时地向总部汇报最新的销售信息和时尚信
息,ZARA还专门为每位店长配备了特制的⼿提数据传输设备。

除此之外,设计群也实时与全球各地的ZARA店长进⾏电话会议,通过各地的销售状况与顾客反应,灵活变通调整商品的设计⽅向,满⾜客⼈的百变⼝味,⽽且在顾客购买的同时,店员已经将商品特征以及顾客数据输⼊计算机,藉由⽹际传输将数据送回ZARA总部,设计群则可掌握各种精确的销售分析与顾客喜好,再加上本⾝专业的时尚敏锐度,来决定下⼀批商品的设计⾛向与数量,如此⼀来,商品即可发挥最⼤销售率,也意味着能有效压低库存的出现率。

设计环节
如果说在时尚情报信息搜集的环节,流程更多地主导着IT的话,那么其后的服装设计环节,IT技术则相对占据着⽐流程更加重要的位置。

ZARA设⽴于公司新区中的调控中⼼⾥,⼀个⼤办公区⾥有将近20名员⼯坐在电话边⼯作。

这些使⽤不同语⾔⼯作的员⼯们的主要职责便是不间断地收集来⾃世界各地有关顾客需求及需求变化的信息。

通过他们,时尚情报信息便每天
源源不断地从世界各个⾓落进⼊了总部办公室的数据库。

在时尚信息收集之后的信息整合、利⽤与产品开发过程中,ZARA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标准化"的问题,这是ZARA的IT系统应⽤的⼀⼤亮点。

由于采⽤的是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因此,所有的时尚信息都被界定清晰地分门别类,存储于总部数据库的各个
模块当中。

⽽这些时尚信息的数据库⼜与其原料仓储数据库相联系。

因此,⼀⽅⾯它的设计团队可以通过时尚信息数据库中标准化归档的各种时尚信息,快速、准确地进⾏产品的改款,组合,从⽽酝酿出新的设计,并设置清晰的裁剪⽣产指令;另⼀⽅⾯,他们还可以参考产品信息和库存信息管理的数据库系统,尽量设计现有原材料可以完成的服装款式,为公司降低了成本。

通过数据的标准化,使得ZARA的设计师们可以相对轻松地,在掌握数以千计的布料、各种规格的装饰品、设计清单和库存商品信息的同时,完成任意⼀款服装的设计。

可见,这种标准化的信息系统,是保证ZARA设计团队的⼯作迅速、有效地进⾏,每年推出⼤量不同的时尚设计款式的有⼒⽀撑。

同时,ZARA应⽤了具有国际先进⽔平的CAD/CAM系统,配置了远程⽹络度⾝定制CAD系统,成⽴了全球服装流⾏⾊、款、⾯料信息采集⼩组统计系统,组建了设计师与销售专家⼀体化团队,以完成顾客满意的个性化产品。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产品的配送阶段zara与⼤多数服装企业不同的是:zara更强调的是速度,甚⾄不惜代价的抢时间,因为失去时间的概念就是没有时尚的概念,zara基本上是采⽤从配送中⼼直接配的模式,zara快速,少量的捕获策略也保证了品牌
结论与思考
有⼈总结ZARA定位“⼀流的形象,⼆流的设计、三流的价格”。

顾名思义,样式时尚,⽣产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再加上便宜的价格,这三个元素相加到⼀块,就引发了快速时尚的迅速蔓延。

ZARA的极速的供应链,拥有强有⼒的⽣产策略和极速的营销模式,完全不同业界其他服装企业。

ZARA作为快速时尚模式的领导品牌,声名显赫,利润丰厚,真可谓是“名利双
收”,ZARA显然成为赢利性品牌的典范。

ZARA品牌在时尚服饰业界正以惊⼈的速度崛起,2005年闪电般地跻⾝全球100个最具价值品牌榜,并将ARMANI等⼤牌甩在⾝后。

如今,许多企业将创新视之为⾃⼰的⽴⾝之本,为此做出了很多的努⼒。

例如,利⽤规模经济,不断地提升产品的⼯业设计,采⽤先进管理⽅法降低各类成本,将仓储、运输外包给第三⽅物流,采⽤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等等,但是这些企业似乎只着眼于对供应链单个⽅⾯进⾏优化改善,更加注重成本的管理,如何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没有从企业战略、定位的⾓度去考虑分析问题从⽽提⾼企业的效益。

反观ZARA的供应链,从各个环节看,没有什么特别的地⽅,创新的地⽅就在于其⾼效地整合了整个供应链,⼤⼤缩短了⽣产到零售终端之间的距离,为其企业的战略以及定位服务,创造了最⼤的价值。

这⼀点值得中国的服装企业借鉴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