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华丽变身-精选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电影——新媒体时代电影的华丽变身
时至今日,网络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

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知识在民众中的广泛普及,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各种文化活动繁荣起来了。

微电影已经慢慢开启了大众传播时代电影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近几年,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微电影佳作,一度引发了微电影的热潮。

如 2010 年轰动全国的“ 11 度青春系列”微电影,汇集了 11 位年轻新锐导演执导系列微电影或叫新媒体短片,主要表现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都围绕着“青春,追梦、奋斗”等主题。

较有影响力的有《老男孩》、《泡芙小姐的金鱼缸》、《拳击手的秘密》等。

近两年,全国更是掀起了微电影创作的热潮。

微电影已经成为新媒体之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一、微电影的兴起相对于传统的电影,微电影在拍摄理念、制作手法、传播途径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同。

微电影是一种更灵活,更开放,更符合大众媒介时代传受特点的文化形式。

它依靠互联网这一高速普及的媒介进行传播,也不排斥传统的传播媒体,比如在电视媒体上,也经常展播一些影响较大的微电影作品。

微电影因此可以达到更快速广泛的传播。

(一)媒介的成熟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信息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

网络媒介的成熟,是微电影产生和兴起的基础性条件。

现在,电脑和手
机经过联网,都可以轻松便捷得获取来自互联网的丰富资讯。

而电脑和手机,也成为了微电影最主要的收视介质。

网络的便利化使得人们观看或下载微电影十分便利,迎合了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的要求。

与传统的电影不同的是,微电影的创作群体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不在是一些精英群体和专业群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上传自己的微电影作品,环绕在创作者或者传统电影导演头上的光环渐渐消失了,普通民众也完全可以通过微电影这一形式展现自己的才华,展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另外,一旦一部作品通过某一网站上传到网络之上,那么它的传播和流行便具有了更大的甚至是难以预料的可能性。

一部微电影可能导演名不见经传,演员都是非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手段都落后而粗糙,但是其内容可能于某一小点打动观众,经过网友的一传十,十传百式的传播,很可能引起广泛的关注。

在网络平台上传播的微电影,也要接受更为广泛的受众群体的监督和批评。

通过这样自由的评论,加强了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

这是传统电影艺术走下圣殿,适应现代传播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的一次变革。

而手机 3G技术的发展,使微电影随时随地的手机播放的成为可能,也为微电影的传播拓展了空间。

2010年,《 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的推出,震动了网络和传统电影的神经,吸引了无数网友观看和评论。

从此,微电影这一概念开始流行。

此系列微电影多以青春的记忆为主题,通过发现、发掘一代人的公共记忆,弓I起受众情感的共鸣。

小人物、小事件、小悲欢,却能扣动许多人的心弦,催下了无数感慨与怀念的泪水。

微电影的成功,对传
统电影发展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二)民众的需求
某一艺术形式的发展和变革总是受社会发展的作用,纵观电影的发展历史,其每一次的革新和发展都是以技术的发展为基础。

同时,也受到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人民是市场的主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民众的需求是微电影发展的原动力。

传统的电影需要人们去电影院购买电影票进行观看,时间和空间上都收到一定的束缚,体现不了较多的自主。

而通过网络传播,电脑和手机观看的微电影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你可以在家窝在沙发上看,可以在地铁上看,甚至可以一边走路一边看。

而且大部分微电影是可以免费观看的。

这一小小的差距也是
成为了微电影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免费这一特点使广大的受众欣喜地品尝网络带给其生活的便利和优越。

微电影之所以为
“微”,是因为它时间较短,容量较小。

这一特点也正好符合忙碌的现代人的快节奏作息习惯和速战速决的心理特点。

另外,表达的自由也是微电影受众的一大权利。

微电影不仅仅满足了受众接受的需求,也为其提供了反馈的平台和自由。

可见,微电影的繁荣是有深层原因可循的,满足的受众的需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同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相抗衡的文化现象,而且,大众文化具有更强劲的后援力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这一新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依托新媒体的各种创新便接踵出现了。

微电影便是电影在新媒体时代的标志性发展阶段。

二、微电影的传播优势微电影又叫新媒体电影或新媒体短片,它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也是其传播中的优势所在。

概括说来,主要又之下两个方面:
(一)贴近生活,聚焦底层
系列微电影“ 11 度青春”由 10部短片和 1部院线长片组成,分别由 11 位新锐导演指导,主要围绕青春这一中心进行自由创造,反映了年轻人尤其是 80 后的特别的成长历程和成长记忆,揭示了 80 后奋斗历程的艰难和追梦旅途的坎坷。

没有明星、没有豪华壮观的场景,没有专业的团队,也没有精良的包装和宣传。

但这一系列微电影已经推出,便在网络上引起无数的关注。

表现普通人的小生活,贴近现实是它赢得观众的根本原因。

这些微电影体现了草根精神和对平民的关怀,大都从小人物的视角,串联起社会生活的百态场景。

网络最主要的用户不是精英群体,而是普通百姓,在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接受信息和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平台。

因此,网络媒体要重视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将受众的人群准确地定位在占社会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身上。

微电影正是因为
做到了这一点,才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的发展方向,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

(二)短小精悍,机动灵活
传统的电影投资大,制作工序繁杂,团队专业且巨大,这些都使得其拍摄门槛很高,一般老百姓每年去影院看的电影都是少数,更不用说让普通人加入到创作者、导演的队伍中来了。

但是, 这些又成了传统电影
投拍的风险所在,高的投入能不能换来高票房以及好的社会反响一直都是未知数。

相比之下,微电影机动灵活,可以敏锐地捕捉现实生活中的流行风向以及广大群众的喜怒哀乐,快速地策划一部小型电影。

其制作周期短,投入低,人员精简,设施要求低,但是创作却更有效率,因此往往能取得较高的收益。

(三)传播方便,接受自由
微电影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网络的广泛便捷给这种传播过程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微电影一旦被传播到网上,便有了被全世界享有英特网的所有网民接受的可能。

最初的传播可能是一点
或多点向外的信息传递,但是经过网友的转发,可以迅速达到多点对多点的辐射式的传播。

到接受环节,基于网络的微电影避免了传统电影只能通过特定时间到特定地点观影的局限(即使是已经转由电视播放的电影,也收到的传播一方种种设定的限制),赋予观众更多的自由,受到了观众的亲睐。

综上所述,微电影是传统电影和新媒体的结合,或者说是传统电影在新媒体时代的变身。

微电影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的。

媒介技术的成熟是其兴盛的基础,而大众的参与和认可是其兴盛的关键所在。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日趋先进的今天,电影不再是一门神圣的遥远的艺术,它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新媒体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创作平台,原来的消极被动的受众,变成了现在的积极主动的生活的“导演”。

真正实现了百姓创作、百姓传播、百姓观看和百姓品鉴。


电影的出现和逐渐兴盛,实现了新媒体之上传播者和受众的良好互动,也实现了传播者角色意义深远的充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