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团——中学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社团——中学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学,是思想的精灵,是生活的折射,是作者人生百味的直观反映。

文学教育则是将文学推向了全新的角度,以文学作品鉴赏和文学创作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情怀,成为推动整个民族人文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以其特有的属性成为素质教育最强有力的生力军,而中学文学社团则是文学教育最直观的反映与细化。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适应能力与创造能力的一致性,强调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教学改革正逐步向拓展型、纵深型、创造型方面发展。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教育则是指语文教学中以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为基点,以文学接受为形式,以高效、顺畅的状态系统为标志,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以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人格建构的整合为目标和归宿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行为。

文学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一种独特的感受,体验一种诗意的情感,转化一种深邃的意理,最终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

只有把文学教育变成领受诗意情感的过程,变成叩问生命价值的精神活动,变成展现自由精神舞台的时候,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才是真正的文学教育。

文学社社员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创新学习中敏锐把握机会,积极、主动、持续地把创新意愿付诸于创新行为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包括强烈的创新动机、顽强的创新意志、健康的创新情感和持续的创新行为等。

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创造力是他们最具价值的潜在力量。

文学社团指导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说他人没说到的话,敢于对书本中的“定论”提出质疑,敢于坚持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社员才能提出创新的观点,写出创新的文章。

语言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主要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仅是读书写字,它的要旨应在于通过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应让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把美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出来。

文学社团的建设意义非同寻常。

它能提高学生阅读中的理解、鉴赏与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右脑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通过思维过程而形成的有意味的文字组织、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营造“大语文”氛围,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构建高品位、高境界,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大语文”、“全语文”教学整体系列模式。

文学教育注重人人才能的发挥,高度体现小作者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在中学建立文学社团,营造学生创作的氛围,激
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对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对个人和学校的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学兴趣培养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的浸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了学生走近文学殿堂的先决条件。

文学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社团建设除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大胆创新的意识和求异思维的品质,也是语文教改的迫切需要,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越来越体现开放性、文学性。

体裁不再限制,虚构、想象、抒情等诸多文学表现手法使许多热爱文学的考生如鱼得水。

语文老师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重新审视文学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重新将文学的魅力展现到课堂中来。

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中学文学社团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去体会作文的乐趣,使文学社团成为作文训练的有效延伸和拓展。

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社团建设还是学校开展形象工程的一个重要砝码。

文学社团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文学新苗,提高写作能力,推荐佳作发表。

当一所学校有一定数量的文学社员在各类报刊上频频亮相,该校的知名度定会大幅度提升。

一个有远见的校长应该倍加重视校园文学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另外,发展文学社团与提高教学质量也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个喜欢文学、擅长写作的同学,其思维、表达能力相对也比较强,学习的技能也定能胜人一筹,学习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

当然,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不能只局限于课内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未来。

英国剑桥大学发现,“20世纪以来,在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作出贡献的重大人物,400人中,60%的人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很差,而他们在此期间往往显示出研究性、创造性等个性才能。

”这充分表明了中学生文学社团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学社团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中学文学社团的建设,一个核心动力就是来自于指导老师辛勤的劳动和对社员时时的激励。

指导老师要珍视每一次对社员激励的机会,老师的激励是点燃学生文学之火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还比较脆弱,如果不能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成功感,或者经常地遭受挫折,就会使他们的信心受到抑制,兴趣受到挫伤,甚至会一蹶不振。

文学社团应给社员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让学生能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成为学生施展个性和才华的舞台。

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形成新的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文学素养。

一家文学社团要健康成长还需得力于学校内部因素的协调与挖掘。

首先学校领导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要从政策上、组织上、经费上给予文学社团全力的支
持,建设好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给学生一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其次,文学社团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开拓社员的视野,如专题讲座、社会调查、旅游考察、演讲朗诵辩论会、优秀习作讨论会等,从多方面丰富社员的文化底蕴,激发社员写作的热情。

社员要创办自己的社报或社刊,给社员提供更多的发表园地。

文学社的主要事务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手让社员自己完成,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对于比较优秀的写作能手学校要给予奖励,要将他们的佳作及时投寄给相关的报纸和杂志。

另外也要健全文学社员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不光要看“文品”,还要看“人品”。

大学者王国维先生曾指出:“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

何则?政治家予国民以物质之利益,而文学家予以精神之利益。

夫精神之于物质,二者孰重?且物质之利益,一时也;精神之利益,永久也。

”王国维先生所强调的正是文学艺术给国民带来的巨大精神之慰藉、心灵之陶冶。

笔者作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作品选萃期刊的编辑,有机会接触到全国各地千余家文学社团主办的社报社刊。

俯察这生机勃勃一派盎然的世界,笔者经常为一些精品文学社报刊拍案叫好,也常为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叹服。

对于广大中学生而言,他们的人生阅历还很单薄,阅读的视野还不够开阔,但他们笔下所流露的细腻的情感、飞扬的文采足以反映我们广大文学社团的辉煌成就。

同时我也深深敬佩那些耕耘在第一线的无数文学社团的指导老师,是他们不辞辛劳,默默奉献,为学生“做嫁衣”,把他们的习作一篇篇送到全国各大报刊上,他们对学生的激励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文学社团建设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不仅活跃了学生的身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铸造了学生的人格,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

审视文学教育,关注中学文学社团建设,一切都还“任重道远”。

中学文学社团可以说是中学生课外学习语文、提高写作能力的“后花园”,它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