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_理科综合卷(新课标)

合集下载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数学(理科)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理科数学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212ii+-的共轭复数是(A )35i - (B )35i (C )i - (D )i (2)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A )3y x = (B) 1y x =+ (C )21y x =-+ (D) 2xy -=(3)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6,那么输出的p 是 (A )120 (B )720 (C )1440 (D )5040(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 )13 (B )12 (C )23 (D )34(5)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2y x =上,则cos 2θ= (A )45-(B )35- (C )35 (D )45(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 侧视图可以为(7)设直线l 过双曲线C 的一个焦点,且与C 的一条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于 A,B 两点,AB 为C 的实轴长的2倍,则C 的离心率为(A )2 (B )3 (C )2 (D )3(8)512a x x x x ⎛⎫⎛⎫+- ⎪⎪⎝⎭⎝⎭的展开式中各项系数的和为2,则该展开式中常数项为(A )-40 (B )-20 (C )20 (D )40 (9)由曲线y x =,直线2y x =-及y 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A )103 (B )4 (C )163(D )6 (10)已知a 与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12:10,3P a b πθ⎡⎫+>⇔∈⎪⎢⎣⎭ 22:1,3P a b πθπ⎛⎤+>⇔∈⎥⎝⎦3:10,3P a b πθ⎡⎫->⇔∈⎪⎢⎣⎭ 4:1,3P a b πθπ⎛⎤->⇔∈ ⎥⎝⎦其中的真命题是(A )14,P P (B )13,P P (C )23,P P (D )24,P P (11)设函数()sin()cos()(0,)2f x x x πωϕωϕ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f x f x -=,则(A )()f x 在0,2π⎛⎫⎪⎝⎭单调递减 (B )()f x 在3,44ππ⎛⎫⎪⎝⎭单调递减 (C )()f x 在0,2π⎛⎫⎪⎝⎭单调递增(D )()f x 在3,44ππ⎛⎫⎪⎝⎭单调递增 (12)函数11y x =-的图像与函数2sin (24)y x x π=-≤≤的图像所有焦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A )2 (B) 4 (C) 6 (D)8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第(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22)题~第(2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329,69,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小值为 。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卷(全国新课标.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卷(全国新课标.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卷(全国新课标.文)参考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1sin cos sin()sin()2αβαβαβ=++- []1cos sin sin()sin()2αβαβαβ=+--[]1cos cos cos()cos()2αβαβαβ=++-[]1sin sin cos()cos()2αβαβαβ=-+--正棱台、圆台的侧面积公式1()2S c c l ='+台侧 其中c '、c 分别表示上、下底面周长,l 表示斜高或母线长.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球,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1,2,3,4M =,{}1,3,5N =,P M N = ,则PA .2个B .4个C .6个D .8个2.复数512i i-=A .2i -B .12i -C .2i -+D .12i -+3.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0,)+∞单调递增的函数是A .3y x =B .||1y x =+C .21y x =-+D .||2x y -=4.椭圆221168xy+=的离心率为A .13B .12C .3D .25.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是6,那么输出的p 是A .120B .720C .1440D .50406.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A .13B .12C .23D .347.已知角θ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x 轴的正半轴重合,终边在直线2y x =上,则cos 2θ=A .45-B .35-C .35D .458.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A .B .C .D .9.已知直线l 过抛物线C 的焦点,且与C 的对称轴垂直,l 与C 交于A 、B 两点,||12AB =,P 为C 的准线上一点,则△A B P 的面积为A .18B .24C .36D .4810.在下列区间中,函数()43x f x e x =+-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A .1,04⎛⎫- ⎪⎝⎭B .10,4⎛⎫ ⎪⎝⎭C .11,42⎛⎫⎪⎝⎭D .13,24⎛⎫⎪⎝⎭ 11.设函数()sin(2)cos(2)44f x x x ππ=+++,则A .()y f x =在0,2π⎛⎫⎪⎝⎭单调递增,其图像关于直线4x π=对称B .()y f x =在0,2π⎛⎫⎪⎝⎭单调递增,其图像关于直线2x π=对称C .()y f x =在0,2π⎛⎫⎪⎝⎭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4x π=对称D . ()y f x =在0,2π⎛⎫⎪⎝⎭单调递减,其图像关于直线2x π=对称12.已知函数()y f x =的周期为2,当[]1,1x ∈-时,2()f x x =,那么函数()y f x =的图像与函数|lg |y x =的图像的交点共有A .10个B .9个C .8个D .1个正视图侧视图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注意事项: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3.已知a 与b 为两个不共线的单位向量,k 为实数,若向量a b + 与向量k a b -垂直,则k = .14.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329,69,x y x y ≤+≤⎧⎨≤-≤⎩则2z x y =+的最小值为 .15.△ABC 中,120B = ,7A C =,5A B =,则△ABC 的面积为 .16.已知两个圆锥有公共底面,且两圆锥的顶点与底面的圆周都在同一球面上.若圆锥底面面积是这个球面面积的316,则两个圆锥中,体积较小者的高与体积较大者孤高的比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113a =,公比13q =.(1)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证明:12nn a S -=;(2)设31323log loglogn n b a a a =+++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棱锥P A B C D -中,底面A B C D 为平行四边形,60DAB ∠=,2A B A D =,P D ⊥底面A B C D . (1)证明:P A ⊥B D ;(2)若1PD AD ==,棱锥D P B C -的高.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种产品的质量以其质量指标量衡量,质量指标值越大表明质量越好,且质量指标值大于或等于102的产品为优质品,现用两种新配方(分别称为A 配方和B 配方)做试验,各生产了100件这种产品,并测量了每件产品的质量指标值,得到下面试验结果:A 配方的频数分布表B 配方的频数分布表PCD(1)分别估计用A 配方,B 配方生产的产品的优质品率;(2)已知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y (单位:元)与其质量指标值t 的关系式为 2,94,2,94102,4,102,t y t t -<⎧⎪=≤<⎨⎪≥⎩估计用B 配方生产的一件产品的利润大于0的概率,并求用B 配方生产的上述100件产品平均一件的利润.20.(本小题满分1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261y x x =-+与坐标轴的交点都在圆C 上.(1)求圆C 的方程;(2)若圆C 与直线0x y a -+=交于A 、B 两点,且O A O B ⊥,求a 的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ln ()1a xb f x x x=++,曲线()y f x =在点(1,(1))f 处的切线方程为230x y +-=. (1)求a 、b 的值;(2)证明:当0x >,且1x ≠时,ln ()1x f x x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请写清题号.22.(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1:几何选讲】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边A B ,A C 上的点,且不与△ABC 重合.已知A E 的长为m ,A C 的长为n ,A D ,A B 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2140x x mn -+=的两个根. (1)证明:,,,C B D E 四点共圆;(2)若90A ∠=,且4,6m n ==,求,,,C B D E 所在圆的半径.D23.(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22sin ,x y αα=⎧⎨=+⎩(α为参数),M 是1C 上的动点,P 点满足2OP OM =,P 点的轨迹为曲线2C .(1)求2C 的方程;(2)在以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射线3πθ=与1C 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A ,与2C 的异于极点的交点为B ,求||AB .24.(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函数()||3f x x a x =-+,其中0a >.(1)当1a =时,求不等式()32f x x ≥+的解集; (2)若不等式()0f x ≤的解集为{}|1x x ≤-,求a 的值.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卷(全国新课标.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能力13.14.15.16.三、解答题17.。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全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一、选择题:1。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是(B)A. tRNA 种类不同B. 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2.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D)A。

癌细胞在条件不适宜时可无限增殖B。

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C.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D.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3.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B)A.血浆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4。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C)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5。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答案(全国新课标卷)

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答案(全国新课标卷)

2011年高考理综试题答案(全国新课标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BBCCABCBDCDA 二、选择题14. B 15 ABD 16 ABC 17 A 18 BD 19 B 20 D 21 A 三、非选择题 22.(1) R 0 标准电流表(或 A 0)(2)标准电流表(或 A 0)的读数仍为 I (3)平均值 23. (1) 2111122s at v s at v t t =-+=-+或 (2)(3) 2.0(或在 1.8~2.2范围内)24.解: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 0t )的速度为 v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S 1,中速度为 a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S 2,由运动学公式得0v at =① 21012S at =② 22001(2) 2S vt a t =+③设汽车乙在时间 0t 的速度为 ' v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和驶的路程分别为''12, S S 。

同样有 0' (2) v a t =④' 2101(2) 2S a t =⑤ '22001' 2S v t at =+⑥设甲、乙两车行驶的总路程分别为 , ' S S ,则有12S S S =+⑦ ' ' 12' S S S =+⑧联立以上各式解得,甲、乙两车各自行驶的总路程之比为5' 7S S = ⑨25.解:(1)设粒子 a 在 I 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为 C (在 y 轴上) ,半径为 R a1,粒子速率为 v a ,运动轨迹与两磁场区域边界的交点为 ' P ,如图。

由洛仑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得21aa a v qv B m R = ① 由几何关系得 ' PCP θ∠=② 1sin a d R θ=③式中, 30. θ=︒由①②③式得2a dqB v m =④(2)设粒子 a 在 II 内做圆周运动的圆心为 O n ,半径为 2a R ,射出点为 a P (图中末画出轨迹) ,' ' n a P O P θ∠=。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
1952年,我国的高考制度创立,“文革”期间曾一度中断。
1 9 7 7 年 , 在 * * 的 直 接 主 持 下 得 到 恢 复 。 全 国 5 7 0 万 考 生 一 起 , 走 进 了 阔 别 11 年 之 久 的 高 考 考 场 。 当 年 共 录 取 了27.297万人,高考录取率仅有4.8%。恢复高考伊始,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在恢复高 考的最初几年,外语在很多省市并未列入总分,而是作为录取重要参考。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 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 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 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
“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 语120分,满分480分。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为: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门科目,各科原始满 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其中信息技术只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 目,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按原始得分实行等级评价,2018年前,分为ABCD四个等级,获得一个A等级,高考 成绩加1分,2019年为降低学生备考压力,改为合格与不合格评价,60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余为不合格。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文科综合)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文科综合)

2011高考大纲出炉河南高考首用新课标卷英语词汇量由2000个增加到3500个;考试增加了选考题,语文增加了对考生“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是河南省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

新高考,在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上有何变化?最新出炉的2011年高考大纲给出了答案。

今年,我省和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等一起采用高考试卷的新课标卷。

与往年相比,考试内容有不少变化,河南商报邀请了郑州市区几所知名高中的老师,对新考试大纲进行了解读。

【语文】增加对“探究”能力的考查考纲摘录: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和探究等六种能力。

考点变化:(省实验中学语文老师崔矿山、郑州第二中学高三语文老师陈文彬)内容上,今年增加了选考内容——文学类(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和实用类(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文本阅读。

现代文阅读只考查论述类文章,修辞手法的考查中增加了“反复”,删去了对文学常识题的考查。

多了个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此外,考题结构变化大,阅读理解放在了1卷,之前放在前边的选择题、纠错题后置,名句默写分值也增加了。

备考指南:建议考生以近四年尤其是去年的宁夏、海南高考卷为模板,强化训练。

加大文本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训练力度。

学生要关注热点,从课本中走出来。

【数学】知识结构呈“螺旋上升”考纲摘录: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考点变化:(郑州第二中学高三数学老师李正成)今年文、理数学均有增加和删减内容,总体呈现“螺旋上升”特点。

在能力要求上,要求学生有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推理论证、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创新意识。

试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灵活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

备考指南:学生要注重近三年高考试题导向的研究,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科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多思考,多探究,多归纳;在限时训练和高考考试中,科学分配时间,规范答题。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文科综合(地理文本部分及参考答案)第Ⅰ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停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生产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停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 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 B .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 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1,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米B.55米C.60米 D.65米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米B.40米C.65米D.90米图2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试卷+答案+解析)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试卷+答案+解析)

绝密 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 卷)(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 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15.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16.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 .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 .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17.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22W ;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

现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 和I 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 A .110,0.2U V I A ==B .110,0.05U V I A ==C .,0.2U I A ==D .,U I ==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电流I 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

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 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

2011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Ⅱ.理)含详解

2011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Ⅱ.理)含详解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必修+选修II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2页,第II 卷3至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复数z =1+,z 为z 的共轭复数,则z z -z -1=(A )-2 (B )- (C ) (D )2(2)函数y =x ≥0)的反函数为(A )y =24x (x ∈R ) (B )y =24x (x ≥0) (C )y =24x (x ∈R ) (D )y =24x (x ≥0)(3)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A )a >b +1 (B )a >b -1 (C )2a >2b (D )3a >3b(4)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1a =,公差d = 2, 224k k S S +-=,则k =(A ) 8 (B) 7 (C) 6 (D) 5(5) 设函数()()cos 0f x x ωω=>,将()y 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像与原图像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A )13 (B )3 (C )6 (D )9 (6)已知直二面角α –ι- β, 点A ∈α ,AC ⊥ ι ,C 为垂足,B ∈β,BD ⊥ ι,D 为垂足,若AB=2,AC=BD=1,则D 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 )(A )3(B (C) (D) 1 (7) 某中学有同样的画册2本,同样的集邮册3本,从中取出4本赠送给4位朋友,每位朋友1本,则不同的赠送方法共有( )(A )4种 (B) 10种 (C) 18种 (D)20种(8)曲线21x y e -=+在点(0,2)处的切线与直线0y =和y x =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A )13 (B )12 (C )23 (D )1(9)设()f x 是周期为2的奇函数,当01x ≤≤时,()f x 2(1)x x =-,则5()2f -= (A )12- (B )14- (C )14 (D )12(10)已知抛物线C:2y =4x 的焦点为F ,直线y=2x-4与C 交于A,B 两点,则cos(A) 54 (B)53 (C).—53 (D) —54(11)已知平面α截一球面得圆M,过圆心M 且与 成60 二面角的平面β截该球面得N 。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含有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含有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栏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1,完成6~8题。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 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下列描述其位移x 或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15.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借助配重小车可以进行弹射测试,测试时配重小车被弹射器从甲板上水平弹出后,落到海面上。

调整弹射装置,使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4倍。

忽略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 A .0.25倍B .0.5倍C .2倍D .4倍16.天文学家发现,在太阳系外的一颗红矮星有两颗行星绕其运行,其中行星GJ1002c 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半径约为日地距离的0.07倍,周期约为0.06年,则这颗红矮星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A .0.001倍B .0.1倍C .10倍D .1000倍17.三位科学家由于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现有两种量子点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 B .蓝光光子的动量小于红光光子的动量 C .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大于红光的速度D .蓝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频率小于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频率Ot xAOt xBOt vCOt vD18.如图,两根不可伸长的等长绝缘细绳的上端均系在天花板的O 点上,下端分别系有均带正电荷的小球P 、Q ;小球处在某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平衡时两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相等。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试卷 答案 解析)

2011年高考试题全国理综新课标卷(试卷 答案 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是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B 11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a 40 Cu 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甲酶是不可能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都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降低C.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都降低D.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都不变4.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新课标全国卷_理科)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新课标全国卷_理科)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全国卷)——数学(理)Ⅰ.考试性质和目标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对考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新课程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灵活度.二、考试目标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海南省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供海南省使用)》(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海南省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指导方案》和海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考核目标一、知识目标知识是指《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系列2和选修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与定位参照《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依照《大纲》制定.2、能力目标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二)命题基本原则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试卷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其中必修内容是考查的重点. 选考内容为《标准》的选修系列4的3个专题. Ⅳ.考核内容和要求一、必考部分(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4)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3)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 ,π± α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内的单调性.(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5)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6)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渐近线).(4)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6)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2)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4)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5)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十七)导数及其应用(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2)通过函数图像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3)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c为常数)的导数.(4)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复合函数)的导数.·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常用导数运算公式:(C为常数);, n∈N+;;; ; (a>0,且a≠1); ;(a>0,且a≠1).·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 .法则2 .法则3 .(5)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6)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7)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8)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9)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十八)推理与证明(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2)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掌握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能运“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的演绎推理.(3)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4)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十九)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2023年高考新课标理综真题(纯答案版)

2023年高考新课标理综真题(纯答案版)

参考答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1.【答案】B2.【答案】A3.【答案】B4.【答案】D5.【答案】D6.【答案】C7.【答案】C8.【答案】B9.【答案】A10.【答案】C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A14.【答案】A15.【答案】B16.【答案】C17.【答案】D18.【答案】C19.【答案】BD20.【答案】BC21.【答案】ADR④. 电荷量22.【答案】①. 正极②. C ③.223. 【答案】①. 0.006##0.007##0.008 ②. 20.034##20.033##20.035##20.032 ③. 20.027##20.028##20.029 ④. 大于⑤. 82.5 ⑥. 1.82 ⑦. 9.832gh24.25. 【答案】(1)8:1;(2)油滴a 带负电,油滴b 带正电;4:126. 【答案】(1)320B L mR ;(2)4620325B L mR 27. 【答案】(1)Na 2CrO 4(2)Fe 2O 3 (3)Al(OH)3(4) ①. 磷酸根会与H +反应使其浓度降低导致MgNH 4PO 4无法完全沉淀,同时可能产生硅酸胶状沉淀不宜处理 ②. 会导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形成MgSiO 3沉淀,导致产品中混有杂质,同时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降低导致MgNH 4PO 4无法完全沉淀(5)C (6)2Cr 2O 2-7+3S 2O 2-5+10H +=4Cr 3++6SO 2-4+5H 2O28. 【答案】(1)油 (2) ①. 球形冷凝管 ②. a(3)防暴沸 (4) ①. FeCl 2 ②. 可行 ③. 空气可以将还原产物FeCl 2又氧化为FeCl 3,FeCl 3可循环参与反应(5)抑制氯化铁水解(6)a(7)b29. 【答案】(1)45-(2) ①. (ⅱ) ②. 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N N ≡的键能比H -H 键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3A 307.82875610N ⨯⨯ (4) ①. 123P P P << ②. 合成氨的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 ③. 图4 ④. 33.33% ⑤. 143230. 【答案】(1)3-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2)2 (3) ①. 氨基 ②. 羟基(4)取代反应 (5)(6)+H2OΔ−−→+HCl+N2↑ (7)①. 9 ②.31.【答案】(1)DNA分子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①. 促进细胞核的分裂②. 促进细胞质的分裂(3)①. 光敏色素②. 温度、重力32. 【答案】(1)交感神经(2)人体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大,同时产生的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运动的频率(3)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4)①. 抗利尿激素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33.【答案】(1)①. 水鸟的同化作用②. 水鸟呼吸作用(细胞呼吸)③.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2)①.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它物种的关系等②. 有利于不同生物之间充分利用环境资源(3)不破坏水鸟的生存环境;远距离观赏34. 【答案】(1)①. 长翅②. 亲代是长翅和截翅果蝇,杂交①子代全是长翅(2)①. 翅型②. 翅型的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③. RRX T X T、rrX t Y ④. rrX t X t、RRX T Y (3)红眼长翅∶红眼截翅∶紫眼长翅∶紫眼截翅=3∶3∶1∶135. 【答案】(1)由根瘤菌繁殖形成的单菌落(2)①. 脱分化②. 再分化③. 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综合生物部分(适用于河南、山西、云南、新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综综合生物部分(适用于河南、山西、云南、新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Mn 55 Fe 56 Co 59 Ni 59 Zn 65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答案】D【解析】A.大豆油为植物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A正确;B.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均可在人体内分解并产生能量,B正确;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8种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C正确;D.脂肪只含有碳、氢、氧3种元素,没有磷元素,D错误。

2.干旱缺水条件下,植物可通过减小气孔开度减少水分散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片萎蔫时叶片中脱落酸的含量会降低B.干旱缺水时进入叶肉细胞的CO2会减少C.植物细胞失水时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D.干旱缺水不利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答案】A【解析】A.脱落酸促进叶片萎蔫脱落,在叶片萎蔫的时候脱落酸含量较高,A错误;B.缺水时候,为了防止蒸腾过强散失水分,保卫细胞会萎缩,气孔关闭,CO2减少进入,B正确;C.植物细胞失水主要是失去自由水,所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值会增大,C正确;D.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要借助蒸腾作用,干旱缺水时,蒸腾减弱,不利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D正确。

2011年黑龙江省高考时间及科目公布

2011年黑龙江省高考时间及科目公布

本报讯(记者初霞)2011年普通⾼校招⽣全国统⼀考试时间为6⽉7⽇⾄9⽇(详见下表)。

2011年⾼考(微博)考试时间及科⽬
6⽉7⽇
6⽉8⽇
6⽉9⽇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15:00—17:00
9:00—11:30
语⽂、汉语⽂
数学
⽂科综合、理科综合
外语
鲜语⽂、蒙古语⽂
省招考办提醒⼴⼤考⽣,各科开考前30分钟考⽣开始⼊场,开考15分钟后禁⽌迟到考⽣进⼊考点。

考⽣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

但是,外语科⽬因在考试开始时安排有听⼒考试,开考前15分钟即6⽉8⽇14时45分禁⽌迟到考⽣进⼊考点。

考试科⽬不分应往届⽣,⽂史类(含艺体⽂科)考⽣均考语⽂、数学(⽂)、外语、⽂科综合;理⼯类(含艺体理科)考⽣均考语⽂、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汉语⽂、朝(蒙)语⽂仅由中学⽤本民族语⾔授课考⽣参加考试。

⾼考前,考⽣将签订《考⽣诚信考试书》。

凡失信考⽣,其违法违纪情况将被记⼊其诚信考试电⼦档案中,供⾼校、招⽣单位和⽤⼈部门核查,失信凭证将跟随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新课标)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备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本人的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卷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分)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1H 11B 12C 14N 16O 23a N 32S 35.5Cl 40Ca 64Cu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1、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 、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 、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 、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 、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2、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酶能够抗该种蛋白酶降解B 、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C 、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D 、乙酶活性的改变是因为其分子结构的改变3.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4.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有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A.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B.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C.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D. 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5.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包括心脏B.该实例包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 该肾上腺素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D. 该实例中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6.下表中根据实验目的,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00mol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B.1.00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 6.02×1023C.欲配置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NaCl溶于1.00L水中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8.分子式为C9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6种B.7种C.8种D.9种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10.将浓度为10.1mol L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B. ()n K HKC. ()()c F c H -+ D. ()()c H c HF +11.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322232Fe Ni O H O Fe OH Ni OH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23Ni O 、负极为FeB. 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22Fe OH e Fe OH --+-=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 --2e -=Ni 2O 3+3H 2O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FeS+2H=Fe 2++H 2S ↑B.NH 4HCO 3溶于过量的NaOH 溶液中:HCO 3+OH -=CO 2-3+H 2OC.少量SO 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C 6H 5O -+SO 2+H 2O=C 6H 5OH+HSO 3D.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 3+2CH 3COOH=Ca 2++2CH 3COO -+CO 2↑+H 2O13.短周期元素W 、X 、Y 和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 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 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元素W 、X 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B.元素X 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C.元素Y的单质与氰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要求,有的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不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 为了解释地球的磁性,19世纪安培假设:地球的磁场是由绕过地心的轴的环形电流I引起的。

在下列四个图中,正确表示安培假设中环形电流方向的是15. 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

此后,该质点的动能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在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在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在逐渐增大16. 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

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C. 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17. 如图,一理想变压器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副线圈电路中接有灯泡,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22W;原线圈电路中接有电压表。

先闭合开关,灯泡正常发光。

若用U和I分别表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则A.U=110V,I=0.2AB. U=110V,I=0.05AC. U=D. U= A18.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等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

电流I 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

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的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 成正比。

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

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啬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办法是A .只将轨道长度L 变为原来的2倍B .将电流I 增加至原来的2倍C .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D .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 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19.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卫星传送。

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的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约为3.8×105Km ,运行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5m /s )A .0.1sB .0.25sC .0.5sD .1s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 从a 运动到c ,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

关于b 点电场强度E 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 点的切线)21.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以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以质量为m 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

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 增大的水平力F=kt (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1a 和2a 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注意事项:第Ⅱ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22.(5分)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图中,0A是标准电流表,0R和N R 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1S分别是单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

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1S,调节___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的度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__,记下此时N R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N R读数的__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23.(10分)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电光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

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下面上滑下来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

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1v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 t t-图线;(3)由所画出的s t t-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_____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

24.(13分)甲乙两辆汽车都从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

在第一段时间间隔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事甲的两倍;在接下来的相同时间间隔内,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汽车乙的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求甲乙两车各自在这段时间间隔内走过的总路程之比25.(19分)如图,在区域I (0)x d ≤≤和区域Ⅱ(2)d x d <≤内分别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和2B ,方向相反,且都垂直于Oxy 平面,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0)q q >的粒子a 于某时刻从y 轴上的P点射入区域I ,其速度方向沿x轴正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