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比较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多
种方法:结合当地初中化学新课改的具体教学案例,阐明了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
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学案的编制方法及原则,“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学案导学”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
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
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
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基于新
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
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学习方式,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
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从教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案为导
学材料,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自主合作,促进学生深层理解知识,掌握
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从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对学案设计的一系列
问题的思考、探究、解答和研讨、交流、反思,进而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学案”的编制
1.学案中设计课前预习活动,包括学习要点、问题思考、学法指导三个内容。
(1) 学习要点:依据教学目标,列出这一课时的知识要点。
教师示范性地列出
1-2点,然后主要由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归纳,这就促使学生课下认真自学,有利
于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的能力。
(2) 问题思考:指向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问题,引领学生结合预习的内容展开思考。
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研读教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 学案潜含示例学法,以学案设计的内容和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将一些重
要化学结论的导出过程挖掘出来,将教材隐含的学习策略、科学方法、思维过程
加以抽象和概括出来,丰富学生学法体验,使学法更易于学生领悟、内化、运用。
2.学案的主体部分是课堂学习内容,包括问题探究、总结反思、课堂练习等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1)问题探究:
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少而精,设计探究问题并安排
探究活动和创设探究情境。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充分交流。
例如在碱
的知识学案中,对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让学生探究
讨论:
①用指示剂行吗?
②用气压的变化行吗?
③利用生成物的性质验证行吗?
(2)总结反思:
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在课堂上留有3- 5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对本课中学习的
内容进行总结反思,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存在问题。
例如设计碱的性质学案可以
对比酸的性质,比较异同,以免以后学习中因混淆而出错。
这是自主学习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的一个重要途径。
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1.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预习——以案导学。
课前预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
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教师提前将学案印发给学生,学生
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探讨实验,在尝试中获取知识,提高主动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由于学生己经学习了酸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对比预习。
2.依据疑难信息反馈,讨论解疑——以案论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
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会积极主动地寻求他人的
帮助。
于是,学习就变成了他们自身的需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依靠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可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讨论方式,互相启发,消化个体疑点。
3.教师精讲点拨,启发引领——以案点学。
课上,教师则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学情,进行精讲点拨。
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针对其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以
问题为案例,从个别问题中推出解题的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时可以点拨学生推导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这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
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代华英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探究[J].中华少年,2016,(13),40-41。
[2]华洪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1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