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分析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
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有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第二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

术后定期观察眼压、房角粘连及患者服用降眼压药的情况,平均随访1年。

结果:手术后第一组眼压平均降低(1.913±1.62)mm Hg,第二组(3.62±2.63)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眼压药种类的减少,第一组(1.503±1.02)种,第二组(1.633±1.01)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佳矫正视力≥0.5,第一组12只眼,第二组14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房角开放:第一组0只眼,第二组9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两种手术方法不管是否联合,都能够有效地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但是联合起来,开放房角和降低眼压的效果更明显。

标签:超声乳化;房角分离术;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2-0040-02
超声乳化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可靠的白内障治疗方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通过超声乳化仪来完成,治疗范围广,具有用时短、切口小、无需缝合、不住院、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伴有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功能损害。

闭角型青光眼的特点为前房浅、房角窄和眼轴短等,并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晶状体增厚会造成相对瞳孔阻滞,晶体摘除能使前房加深,使尚未粘连的房角开放,术后患者眼压可以得到控制,但房角粘连牢固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改善,眼压仍高于正常水平。

笔者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30例,要求青光眼的病史不能超过2年,前房角镜检查有房角粘连和关闭情况。

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各1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第一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第二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

平均随访时间均为1年。

1.2.1 术前用药术前给予降眼压药(如甘露醇、醋氮酰胺、降眼压眼药水等)
以控制眼压。

1.2.2 手术方法两组均进行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球后麻醉,做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和侧切口,超声乳化碎核,吸出皮质,抛光后囊膜,后植入人工晶状体。

第一组彻底吸出残留物,结束手术。

第二组使用粘弹剂,钝性分离手术前发现的粘连关闭的房角部位,并用手柄在灌注水的同时进行房角的钝性分离,将粘弹剂及残留物彻底吸出,前房注入粘弹剂,进行房角粘连分离术,粘弹剂针头靠近房角,钝性分离前房角,加宽房角,加深前房,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双腔管抽吸前房多余粘弹剂抽吸用双腔管靠近前房角。

一则抽吸干净粘弹剂,避免术后眼压升高,二是用灌注液冲开房角,起钝性分离的作用,手术结束。

1.2.3 术后处理手术之后的第一天进行滴眼,使用滴眼液,每天4次,具体根据角膜及前房术后情况来决定滴眼次数。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一年,密切关注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眼压、视力、房角开合、服用降眼压药的种类、并发症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平均眼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第二组的降低较为明显。

两组在术后服用的降眼压药均减少,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后半年,最佳矫正视力在0.5以上的,第一组12只眼,第二组14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手术后一个月,前房角均重新开放,只是程度不同。

前房角全部开放:第一组0只眼,第二组9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未发现再次关闭情况。

分别在手术的前后使用彩超检查前房角,第二组由治疗前的(1.4±0.24)mm增加到手术后的(2.49±0.24)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检查前房角,第一组前房角增宽3只眼,第二组11只,可见睫状体带。

治疗后第一组发生并发症11例,第二组4例。

详见表1。

3 讨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新型白内障手术,使用超声波将晶状体核粉碎使其呈乳糜状,连同皮质吸出,术后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1]。

其优点是切口很小、无需缝合、不住院、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致盲性眼病,伴有病理性眼压升高和视功能损害。

闭角型青光眼的特点为前房浅、房角窄和眼轴短等,并会隨着年龄增长而加重,晶状体增厚会造成相对瞳孔阻滞[2]。

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上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其症状为:前房角关闭、
前房较浅、晶状体很厚、眼轴变短,这些情况迫使眼内的房水排出受阻。

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在进行手术时有难度,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这是因为晶体膨胀后增加手术的难度,操作困难,极易损伤患者的角膜和后囊膜,使手术失败。

所以手术医生必须具有熟练地技术。

在手术中,要增加灌注液的高度,这样可以加深前房,能使房角开放,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几率[3]。

单独进行超声乳化技术可以降低眼压,但仅限于前房角关闭范围180°的使用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房角分离式粘弹剂进行的房角分离术,是将粘弹剂沿房角方向注射进入,利用它加深前房角,使房角开放,并冲洗粘连的房角,又恢复房水的顺利通道,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机制:首先消除了晶状体因素在青光眼中的作用,人工晶体与巩膜的接触面后移,加深了前房,从而因为牵拉作用加深了前房角[4];其次,使用前房角粘弹剂钝性分离了前房,使前房加深,开放前房角;第三,白内障囊外摘除抽吸管使房角产生了冲击反应,增大了小网梁孔,房水的生理通道阻力降低;第四,囊袋内成功植入的人工晶体,能够促使巩膜通道的房水排出。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解除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晶状体因素导致的瞳孔受阻,利用粘弹剂分离房角,灌注水液可分离房角粘连,开放房角,手术后前后眼房内相对空间增大,眼压得以良好控制。

所以,两种手术方法联合起来,开放房角和降低眼压的效果更明显。

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宁利,欧阳洁,周文炳,等.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控制与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46-51.
[2] 葛坚,郭彦,刘奕志,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初步观察[J].中华眼科杂志,2001,37(5):355-358.
[3] 李秀贵.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J].中华中医眼科杂志,2009,19(4):60.
[4] 蒋伟,田佳青,钱晓文,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9):55-56.
(收稿日期:2012-02-28) (编辑:何玉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