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书写范文大全_Part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
头颅:大小、形状正常,无外伤或疤痕。
头发浓黑,分布均匀。
眼部:两侧眼球对称,无突出,角膜透明,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
余见神经系统检查。
耳部:耳部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部:外观无异常,鼻腔通畅,无溢液,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嗅觉存在,鼻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色泽好,口腔粘膜无溃疡,牙龈无出血,扁桃体无肿大,咽部无充血,舌质红,无苔。
颈部:颈软,无静脉怒张,喉头及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
未闻及血管杂音。
胸部:胸廓左右对称,未见肿块或血管扩张。
肺脏:呼吸运动两侧对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脏:心尖搏动在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1cm处,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78/min,律齐,各瓣音区未闻及杂音。
右(cm) 肋间左(cm)
2.0
Ⅱ2.5
3.0 Ⅲ
4.0
3.0 Ⅳ6.5
Ⅴ8.0
腹部: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脾区无叩击痛,双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7~8/min。
外阴及肛门: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睾丸不肿大,无压痛。
肛门无外痔、肛裂。
脊柱及四肢:脊柱无畸形或叩击痛,两侧肢体关节无红肿及运动障碍,桡动脉搏动正常,股动脉及肱动脉无枪击音。
余见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1.精神状态意识清晰,情感淡漠,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好,理解判断好,自知力存
在。
2.颅神经
(1)嗅神经嗅觉正常。
(2)视神经视力近视力左0.7 右0.8
远视力(因卧床未查)
视野指测无缺损。
眼底视盘边缘清,生理凹陷存在,动脉变细,铜丝状,动脉:静脉=1:3,反光增强,有动脉脉交叉压迹。
瞬目反射存在
(3)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睑裂对称,无上睑下垂,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无复视及眼球震颤,瞳孔等大,直径2.5mm,等圆,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调节反射好。
(4)三叉神经右面部痛觉消失,触觉减退;左面部痛、触觉存在,颞颊部无肌萎缩,颞肌、咬肌肌力好,张口下颌无偏斜,角膜反射存在,下颌反射正常。
(5)面神经两侧面部对称,无面肌痉挛,露齿时右侧鼻唇沟变浅,鼓颊右侧漏气,额纹两侧对称,双眼闭合好,舌前2/3味觉正常。
(6)听神经双侧Rinne试验均气导>骨导,Weber试验居中,Schwabach试验正常。
(7)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声音无嘶哑,饮水无呛咳,发“阿”音时右侧软腭上提稍弱,悬雍垂略左偏,咽反射迟钝,舌后1/3味觉存在。
(8)副神经转头及耸肩运动力均弱,胸锁乳突肌上部无萎缩。
(9)舌下神经张口时舌在口腔正中,伸舌偏右,舌肌无萎缩及纤颤。
3.运动系统
肌体积:躯干及四肢肌肉特别发达,犹如运动员。
不自主运动:无。
肌张力:右上肢低,右下肢增高,左侧肢体正常。
肌力:右上肢0级,右下肢Ⅱ~Ⅲ级,左侧肢体V级。
共济运动:左上肢指鼻试验稳准,左下肢跟膝胫试验不稳,右侧肢体因活动受限而无法完成,臀部躯干联合屈曲征等无法完成。
联带运动:无法完成。
步态:无法进行。
其他:睁闭眼、张闭口及转颈动作,自如。
左手握掌5s后松开,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可正常。
叩击大鱼际肌和腓肠肌,均可见强直性肌球,持续10s。
4.感觉系统
浅感觉:右半身痛觉消失,触觉减退,左半身痛觉、触觉正常,温觉、冷觉未查,详见感觉检查图。
深感觉:右侧肢体关节位置觉、震动觉消失,深部压痛感减弱,右侧肢体正常。
见感觉检查图。
复合感觉:右半身图形觉、实体觉、皮肤定位觉消失,左半身正常。
5.反射
深反射:左侧肱二头肌腱、肱三头肌腱、桡骨膜反射、膝腱、踝腱反射++,右侧+++;无髌、踝阵挛。
浅反射:右侧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消失,跖反射消失;左侧均存在。
肛门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双侧巴彬斯奇征,恰多克征,奥本汉征,戈登征,罗索里摩征,右侧何夫曼征+,左侧。
6.脑膜刺激征颈软,克尼格征,布鲁辛斯基征。
7.植物神经系统皮肤色泽好,无汗液分泌障碍,右下肢皮温低于左下肢,无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皮肤划纹征+。
检验及其他检查
血像:红细胞计数4³1012/L,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计数8³109/L,中性78%,淋巴22%。
尿常规及尿糖:阴性。
粪常规:黄软,成形,镜检无特殊。
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室高电压。
小结
患者男性,50岁,于3月26日晨突发右半身活动不灵,伴有完全性运动失语3天入院。
高血压病史7年,高脂血症史3年,起始动作缓慢,握拳后放松困难34年,有家族史。
体检:血压24.0/14.4kPa(180/108mmHg),意识清晰,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右侧半身感觉障碍,左手握拳5s后松开时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可正常;叩击肌肉可出现肌球,门诊肌电图有肌强直电位。
血、尿、粪常规无特殊。
最后诊断(1991-4-1)初步诊断
1.血栓形成,大脑中动脉。
左侧1.缺血性卒中,颈内动脉系统,左侧
2.高血压病,Ⅲ期2.高血压病,Ⅲ期
3.高脂血症3.先天性肌强直症,Ⅰ型
4.先天性肌强直症,Ⅰ型
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
患者男性,4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服降压药维持在21.3/13.3kPa(160/100mmHg)左右。
本月26日晨突发右侧瘫痪伴不全运动性失语,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无发热,病前无明显诱因。
再者,患者起步缓慢,握拳后放松困难34年。
体检:神清,血压24.0/14.4kPa(180/108mmHg),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Ⅱ~Ⅲ级,右半身浅、深感觉障碍,右侧肢体深反射活跃,浅反射消失,无同向偏盲。
左手握拳5s后松开时拇指呈对掌状,持续8s,反复多次则可正常;叩击肌肉可出现强直性肌球,持续10s。
门诊肌电图检查符合肌强直改变。
(一)诊断讨论根据患者主诉及体检情况,分析如下。
定位:左侧大脑半球颈动脉系统。
定性:患者病前无外伤、发热史,有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史。
起病急骤,安静时发病,意识清晰,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血管病变可能性大,待有关辅助检查后确定。
(二)诊疗计划
1.查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肾功、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24h尿肌酐及肌酸、CPK
2.摄头颅正、侧位片。
3.查脑脊液压力、常规及生化。
4.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
5.脑血管造影(左颈动脉)。
6.必要时作脑CT或MRI检查
7.给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降脂治疗(详见医嘱)。
邓倚天/罗正烈
病程记录
1991-3-2915:00
患者神志清楚,无头痛、恶心和呕吐,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不完全偏瘫。
为初步了解卒中性质,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拟行腰穿检查。
1991-3-2916:30 腰穿记录
患者左侧卧位,常规消毒,以普鲁卡因局部麻醉,在腰3~4间隙进针约3.5cm,穿刺顺利,拔出针芯,流出无色透明脑脊液,测初压2.06kPa(210mmH2O),留标本分别送常规、生化检验。
拔针后嘱平卧6h,术中、术后病人无不适反应,术后血压20.2/12.0kPa(150/90mmHg)。
邓倚天/罗正烈
1991-3-30患者一般情况佳,生命体征基本稳定,能进半流食,语言表达欠清,原偏瘫肢体肌力有进步,上肢Ⅲ级,下肢Ⅳ级。
血脂测定报告,甘油三酯明显增设;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验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颅片正常。
请示主治医师后,嘱午后行左颈动脉造影,拟采取溶栓治疗。
邓倚天/罗正烈
1991-3-30 16:00 颈动脉造影术记录
患者仰卧,暴露左颈部,常规消毒、局麻,胸锁乳突肌内缘平环状软骨处进针(17号穿刺针),穿刺顺利,见鲜红色动脉血外喷,放回针芯,固定后推注60%泛影葡胺8ml(稀释至10ml)二次,先后拍摄正侧位片共8张,拔针后指压止血5min,后以沙袋压迫。
手术
中病人无特殊不适,安返病房,术后血压20.0/10.7kPa(150/80mmHg)。
穿刺部无血肿形成,无Horner综合征,声带无麻痹现象。
湿片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
已向值班医师口头交班,嘱注意颈部穿刺部(如血肿)、气管位置、呼吸等情况。
邓倚天/罗正烈
1991-3-31 主治医师巡诊记录
孙主治医师巡视病房,详询病史,仔细体检,除发现已获体征外,尚有咳嗽动作后胸腹肌肉广泛收缩,左侧尤甚,呈木板状,叩击多处肌肉均有强直反应。
结合以往肌电图所见Ⅰ型先天性肌强直症无疑。
从所画家系图看,也较支持,望对家族成员作详细调查(预约体检)。
左颈动脉搏动较弱,提示从该侧灌流至半球的血循环量不足,脑血管造影完全证实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
目前以改善脑微循环治疗为主,应注意观察甲皱和结膜微循环的变化,及时记录。
另外,明日检查出血时间、血凝时间、血小板计数和优球蛋白情况,如属正常,则及早用尿激酶或溶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因子(TPA)或抗栓酶-3(精氨酸酯酶)溶栓治疗。
邓倚天/罗正烈
1991-4-1 主任巡诊记录
主管医师汇报病史、检查发现,以及入院48小时以来的诊疗经过。
孙琪主治医师:病史和体检结果准确,诊断左侧大脑中动脉形成和I型先天性肌强直无疑。
现急血管病之急,初步打算用溶栓剂(尿激酶4万U)静滴,每日2次,预计疗程7天。
高主任分析:本病人发病特点符合高血压脑卒中,发病年龄较小,仅49岁,病后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及其他颅内高压体征和主诉,经活血化瘀治疗,偏瘫症状明显好转,应考虑脑血栓形成可能性较大。
此外,病人脉率90/min,眼底有血管硬化征象,血沉19mm/h,较正常男子稍高,意味着球蛋白增高,应进一步查葡萄糖耐量试验、肾功,作脑电图+压颈试验,脑血流图+压颈试验。
本例发病已5~6天,估计血栓干涸。
尿激酶恐难奏效;TPA、抗栓酶-3成品供应困难;故现仍以一般活血化瘀治疗为妥。
邓倚天/罗正烈
1991-4-15 交班记录
患者李希顺,男50岁,于今年3月26日晨突然右半身瘫痪,运动性失语,29日入我
院病房。
发病至今无意识障碍,无头痛、呕吐。
以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先天性肌强直症史。
体检:神清,不全运动性失语,血压24.0/14.4kPa(180/108mmHg),右侧中枢性面瘫、舌瘫及偏瘫,肌力右上肢0级,右下肢Ⅱ~Ⅲ级,右半身浅、深感觉障碍。
左手握拳后松开困难,叩击肌肉出现肌球。
初步考虑左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给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治疗,同时进一步检查头颅平片正常,脑电图提示左半球慢波增多,脑血流图及压颈试验基本正常,血、尿、粪常规正常,血糖、肝肾功正常,血沉19mm/h,饱餐后尿糖两次正常,腰穿压力2.06kPa(210mmH2O),常规、生化均在正常范围,头颅超声中线波向右移位0.2cm,脑血管造影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闭塞。
高主任查房及全科讨论,根据其发病情况、体征及其他检查情况,确诊为脑血栓形成。
目前通过改善脑微循环和支持治疗,病情好转,肌力右上肢Ⅲ级,右下肢Ⅳ级,精神状态好转。
邓倚天/罗正烈
1991-4-16 接班记录
患者李希顺,男,49岁,在安静状态下突发右半身瘫痪伴运动性失语,外院对症处理无明显改善,于3月29日入我院病房,经过体检及辅助检查,确诊为左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
给予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及降血脂治疗,病情稳定,肌力逐渐恢复。
目前病人情况:神清,血压稳定,语言表达?
十一----第十一节老年病病历
-----------老年病病历书写要求
参照一般病历内容及要求,但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病史
1.亚太地区规定以≥60岁、WHO以≥65岁为老年。
2.一般项目中应记录病史供给者及病史资料可靠程度。
3.老人由于耳聋、语言困难、健忘和智力障碍,常不能确切地提出主诉和突出主要症状。
采集病史必须耐心、细致、热忱、体贴。
可先询问患者本人,表达不清之处,随时请亲属解释;然后再系统地询问最知情的亲属,以期获得尽可能正确的资料。
如对病史可靠性有怀疑,要随时对老人的智力和意识进行检查,如询问近期内饮食、活动内容或嘱其进行简单
运算等。
4.老年病人症状体征常不典型,如无痛性心肌梗塞或骨折,无热性败血症,无症状性尿,无呼吸系主诉的肺炎,无腹肌紧张的内脏穿孔,无颈项强直的脑膜炎等。
而多数呈现一般非特异性症状,如淡漠、嗜睡、谵妄、气急、恶心、呕吐、疼痛、眩晕、跌跤、排尿障碍等,均应充分重视,并作认真、细致的调查,以免漏诊、误诊。
5.病史中应注意询问药物治疗及过敏史;饮食及体重变化;排尿情况,有无排尿困难、尿失禁及夜尿增多;大便习惯,有无便血或大便变形,女性阴道分泌物情况;有无共济失调及跌跤;精神、情绪及智力情况,有无语言、行为改变及幻觉等。
6.尽可能调阅并扼要摘录过去的病案,尤其是原始的检查资料,如心电图、X线片及病理切片等情况。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情况应包括身高、体重、步态、卧位及立位血压,估计有姿势性低血压可能者,应在平卧5~15min后起立2min内,测立位血压。
腋下、口腔温度过低或可疑及意识障碍者,应检查肛温。
常规检查双侧颞、桡、足背动脉。
2.头、颈部注意老年环、白内障、耳垂纹、听力、牙齿、齿龈、舌、淋巴结及甲状腺
3.胸部女性乳房及腋下淋巴结,肺底罗音,心音、心率及心律。
4.腹部、肛门注意脏器肿大、异常包块及粪块。
肛门指诊应作为常规;并同时触诊前列腺。
5.妇科检查视需要及病情许可,请妇科会诊施行。
6.神经系统应检查:①共济运动与肌力,可作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及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②肌张力;③深反射;④视野。
(三)检验及其他检查
应包括血沉、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甲胎蛋白、肾功、尿蛋白、尿糖、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应列为常规。
(四)诊断讨论及诊疗计划
应突出本次就诊的主要疾病或功能障碍,次要疾病及各系统功能障碍亦不容遗漏,但务必分清主次。
(卢珊舟)
-----------老年病病历示例
入院记录
陈长顺,男性,72岁,已婚,汉族,山东泰安籍,上海化工厂离休政工干部,住本市四川北路34弄26号。
因慢性咳嗽、咯痰16年,加重伴发热2天;发作性胸骨后闷痛1年余,于1991年10月10日16:30经门诊入院。
本人叙述病史,当日记录。
自1975年始常有咳嗽咯痰,痰白色粘稠,量少。
1985年冬后逐年加重,痰量增多,晨起尤剧,每日数十毫升,多为白色粘痰或呈泡沫状,有时为黄脓痰,偶伴气急,经“复方新诺明、竹沥油、必嗽平、氨茶碱”等治疗,可稍控制,但往往要延续3个月以上,待天气转暖后,逐渐缓解。
近两年天暖时,也时有发作。
昨日上午洗澡受凉,下午咳嗽、畏寒,晚发热38.6℃,伴头痛,自服“速效感冒片”一片,1小时后发汗,热渐退,夜间休息尚可。
今下午体温又达38.6℃,痰黄色;伴气急,来我院门诊。
近日纳差,大便2天未解,小便黄,尿量正常。
去年2月曾两次于快步行走时感胸骨后闷痛,伴心慌、出汗及恐惧感,无放射感,倚墙休息10分钟后缓解,曾去某医院急诊,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STI.aVL,V4~6水平下移0.1mV,经用异搏定、麝香保心丸,早搏减少,但在上二楼或行走稍快时仍有胸闷发作,含硝酸甘油片1~3分钟可缓解。
近2~3月偶有发作。
曾查血脂为胆固醇6.2mmol/L(240mg/dl),甘油三酯 2.26mmol/L(200mg/dl)。
平时血压在17.3~20/8~10.7kPa(130 ~150/60~80mmHg),否认高血压史。
目前继续服用复方丹参片、硝苯吡啶、降脂平等药。
1986年体检发现血糖7.2mmol/L(130mg/dl),糖耐量试验阳性,无多饮、多食、多尿,诊断为隐性糖尿病。
仅用饮食疗法,三周前查空腹尿糖阴性。
平素体健,幼年曾患“麻疹、疟疾”;1948年曾患肺结核,已硬结;1954年左小腿曾受枪伤;近十年来视力逐渐减退;1980年起尿频,尿流不畅,本院门诊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1990年开始双手经常颤抖;无药物过敏史。
生于原籍,1936年参军,曾到陕西、江苏、东北,1955年定居上海,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28岁结婚,妻健,生育三男二女。
吸烟史40年,每日20支,5年前已戒烟。
偶尔少量黄酒。
父母早亡,死因不明,有兄弟各一人,兄死于“心肌梗塞”,弟健在。
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
子女5人均健。
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04/min,呼吸22/min,血压卧位18.7/8.0kPa(140/60mmHg),立位17.9/8.0kPa(134/60mmHg),身高167cm,体重70k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急病面容,神清合作,无明显发绀。
全身皮肤无黄染、无皮疹及皮下结节,无肝掌。
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浅表淋巴结。
头颅无畸形,头发花白,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见老年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双侧晶状体混浊,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溢脓,听力稍减退,鼻通气畅,无鼻翼扇动,鼻窦无压痛。
唇红,口腔粘膜无溃疡、无糜烂,全口义齿,舌苔薄白,伸舌居中,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大。
颈对称,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及异常博动,甲状腺不肿大,气管居中。
胸廓轻度桶状,肋间隙增宽不明显,双侧乳房对称。
呼吸动度及语颤对称性减弱,无胸膜摩擦感,叩诊过清音,两肺呼气稍延长,呼吸音稍低,闻及散在干鸣音,肩胛下区有湿性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内处,心尖及心前区无抬举性冲动及细震颤,心浊音界于左锁骨中线内,心率104/min,律齐,S1稍低,A2>P2,A2亢进呈金属调,心尖及肺动脉瓣区闻及Ⅱ级收缩,早、中期吹风样杂音,不传导,无心包摩擦音。
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腹壁脂肪厚,无压痛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上界6肋间。
肋下1cm,剑突下4cm,质软,边缘钝,无结节、压痛及叩击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脾肾未扪及,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未闻及气过水声。
脊柱无畸形及活动障碍,棘突无叩击痛。
肛门无肛裂及外痔。
指检前列腺饱满,中央沟消失,直肠无肿块,指套无染血;龟头无溃疡、疤痕,尿道口无异常分泌物,阴囊无水肿,睾丸及附睾无结节及触痛。
四肢关节无红肿及运动障碍,下肢不肿,无杵状指、趾,无奇脉、交替脉,双侧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双手闭目平伸有较粗大震颤,指鼻试验欠稳准,跟膝试验不稳,步态正常,关节觉、震动觉、皮肤定位觉存在。
肱二头肌腱、三头肌腱反射,膝腱、跟腱反射正常;霍夫曼征、巴淋斯奇征阴性。
检验及其他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3g/L,红细胞 4.5³1012/L,白细胞计数11³109/L,中性82%,淋巴18%。
X线胸透:两肺透亮度增加,纹理增粗,主动脉弓较突出,心脏各房室无明显增大。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左偏,TI。
aVL、V5、V6低平。
最后诊断(1991-11-12)初步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2.冠心病2.冠心病
劳累性心绞痛,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稳定型
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Ⅱ级
3.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3.隐性糖尿病
4.高脂血症4.高脂血症
5.前列腺良性增生症5.前列腺良性增生症
6.老年性震颤6.老年性震颤
7.老年性白内障,双侧7.老年性白内障,双侧
8.全口义齿8.全口义齿
入院病历
姓名陈长顺工作单位职别上海化工厂离休干部
性别男住址上海市四川北路34弄26号
年龄72岁入院日期1991-10-10
婚姻已婚病史采取日期1991-10-10
籍贯山东泰安县病史记录日期1985-10-10
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主诉慢性咳嗽、咯痰16年,加重伴发热2天;发作性胸骨后闷痛1年余。
现病史自1975年起,秋冬常有咳嗽、咯痰,痰呈白色粘调,量少,偶有发热、痰量增多,并转成黄色脓性痰时,服“复方新诺明、竹沥油”等药有效,无气急、咯血及盗汗等症状。
咳嗽不影响睡眠,每次发作持续数月。
1979年后逐渐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晨起尤剧,每日数十毫升,多为白色粘痰或呈泡沫状,持续往往在3个月以上,天气转暖时症状渐缓解。
偶伴胸闷、气短,无足肿。
曾加服“氨茶碱”等药。
近2年天暖时也时有咳嗽。
昨日上午因洗澡受凉,下午咳嗽加剧,伴畏寒,夜起发热,有头痛,自服“速效感冒片”一片,1小时后出汗热退,夜间睡眠可。
今下午又发热,达38.6℃,痰量增多呈黄色,伴胸闷、气短,故来我院门诊。
近来食欲差,大便二天未解,尿色黄,尿量正常。
去年2月曾有两次快步行走时感胸骨闷痛,伴心慌、冷汗,无放射痛,倚墙休息约10分钟后缓解。
曾去某医院急诊,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早搏,STI、aVL、V4~6水平下移0.1mV”。
经用“异搏定、麝香保心丸”等药,早搏减少,但以后在上二楼、行走稍快或连续行走500m 以上时,仍有胸闷发作,每周2~3次,含“硝酸甘油片”1~3分钟可缓解。
近2~3月仅偶有发作,均在上2~3层楼时伴气短。
曾查血脂;胆固醇6.2mmol/L(240mg/dl),甘油三酯2.26mmol/L(200mg),平时血压在17.3~20/8~10.7kPa(130~150/60~80mmHg),否认高血压史,目前断续服用“复方丹参片,消心痛、硝茶吡啶、降脂平”等药。
1986年体检发现血糖7.2mmol/L(130mg/dl),曾作糖耐量试验“阳性”,无明显多饮、多食、多尿史,诊断为“隐性糖尿病”,未曾服降糖药,饮食控制中,三周前查空腹尿糖阴性。
过去史平素体健。
幼年时曾患“麻诊”,“疟疾”;1948年咯血,诊断为“肺结核”,未作正规治疗,已硬结钙化;无肝炎、菌痢病史。
近10年未接受预防接种。
无特殊皮肤病史。
系统回顾
五官器:1971年起因牙痛多次拔牙。
近十余年来视力逐渐减退,门诊诊断“双侧老年性白内障”。
听力稍差,无耳道流脓史。
呼吸系:见现病史及传染病史。
循环系:见现病史。
消化系:无腹痛、腹泻、呕血、便血、黑便及黄疸史。
血液系:无头昏、衄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及瘀斑史。
泌尿生殖系:1976年起排尿费力,尿流不畅,泌尿科诊断“前列腺良性增生”,曾在外院作流量图检查示“尿流曲线降低,时间延长。
”无少尿、血尿及尿痛史。
内分泌系:无畏寒、怕热、明显消瘦、多饮、多食及多尿史。
神经系:1990年起双手经常抖动,无晕厥、偏瘫、感觉障碍及意识丧失史。
运动系:无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史。
外伤手术史:1954年左小腿枪伤,行“清创术”一次,无骨折史。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生于原籍,1936年参军,曾到过陕西、东北、江苏,1955年转业后定居上海。
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
28岁结婚,妻健,生育三男二女。
吸烟史40年,每日20岁,5年前已戒烟,偶尔饮少量黄酒。
家族史父母早亡,死因不明,有兄弟2人,兄死于“心肌梗塞”,弟健在。
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史。
子女五人均健康。
体格检查
一般状况体温38.5℃,脉搏104/min,呼吸22/min,血压卧位17.8/8.0kPa(140/60mmHg),立位17.9/8.0kPa(134/60mmHg),身高167cm,体重70k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急性病容,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检查合作。
皮肤色泽正常,无黄染及发绀,弹性稍差,无浮肿、皮诊、瘀点、瘀斑,无血管蛛及皮下结节,左小腿腓侧有疤痕2³3cm2,无红肿及压痛。
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浅表淋巴结。
头部
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头发花白,光泽稍差。
眼部:眉毛无脱落,睫毛无倒生,双眼睑低垂、松驰、无浮肿。
眼球无突出,运动自
如。
结膜无充血及水肿,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见老年环。
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0.3cm,对光反应良好,双侧晶体状轻度混浊,视力粗测正常。
耳部:耳廓无畸形,无牵拉痛,外耳道无脓血,乳突无压痛,双侧见耳垂纹,听力尚可。
鼻部:无鼻翼扇动,通气畅,鼻道无痂皮,鼻中隔无偏曲,嗅觉正常。
鼻窦无压痛。
口腔:口唇无明显发绀,无皲裂。
全口义齿,齿龈无肿胀、出血及溢脓。
舌质红,苔薄白,伸舌居中。
口腔粘膜无溃疡,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无脓性分泌物。
悬雍垂居中。
颈部柔软,对称,颈静脉无怒张,未见动脉异常搏动。
气管居中。
甲状腺不肿大,无结节及血管杂音。
胸部胸廓前后径增大,轻度桶状,肋间隙无明显增宽,两侧对称,运动正常,双侧乳房对称。
肺脏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称,节律规则。
触诊两侧语颤稍弱,无胸膜摩擦感及皮下气肿握雪感。
叩诊两肺反响增强,呈过清音,两侧肺下界在肩胛下角线第11肋间,呼吸移动度2cm。
听诊两肺呼吸音较弱,呼气轻度延长,两肺有散在干鸣音,肩胛下区有中等湿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
心脏视诊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明显。
触诊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稍内,心前区及心尖部无抬举性冲动,无细震颤。
叩诊心脏浊音界如右图。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9cm。
右(cm) 肋间左(cm)
2 Ⅱ3
2 Ⅲ5
3 Ⅳ7
Ⅴ8
听诊心率104/min,律齐,第1心音尚有力,A2>P2,A2亢进呈金属调。
心尖部及肺动脉瓣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早中期柔和吹风样杂音,不向他处传导,无心包摩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