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膨胀》活动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有趣膨胀》活动设计
一、活动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物体的变化,其中物体的膨胀现象是一个有趣且容易引起他们好奇心的现象。
通过开展《有趣膨胀》的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幼儿观察、发现和理解物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膨胀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常见物体的膨胀现象,知道物体膨胀的条件和原因。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简单记录实验结果。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准备干黄豆、泡发好的黄豆、干木耳、泡发好的木耳、玉米粒、爆米花、乒乓球、热水、冷水、玻璃瓶、记录表格、笔等材料。
(2)制作相关的 PPT 课件,展示各种膨胀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一些物体的变化有初步的观察和了解。
四、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1)通过展示 PPT 中的图片,如爆米花、泡发的木耳等,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你们见过这些东西吗?它们和原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物体的变化。
2、实验操作与观察
(1)实验一:黄豆的膨胀
给每个幼儿发放干黄豆和泡发好的黄豆,让他们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
引导幼儿思考:“干黄豆泡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让幼儿将干黄豆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观察黄豆的膨胀过程,并记录下来。
(2)实验二:木耳的膨胀
向幼儿展示干木耳和泡发好的木耳,让他们用手触摸,感受两者的质地差异。
提出问题:“把干木耳放进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将干木耳放入水中,观察木耳的膨胀,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三:玉米粒的膨胀
出示玉米粒和爆米花,让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区别。
教师简单介绍爆米花的制作过程,然后将玉米粒放入微波炉中加热,让幼儿观察玉米粒变成爆米花的膨胀现象。
(4)实验四:乒乓球的膨胀
拿出瘪了的乒乓球和热水,提问幼儿:“乒乓球瘪了,能不能让它
变回原来的样子?”
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让幼儿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3、交流与讨论
(1)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他们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2)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4、总结与拓展
(1)教师总结物体膨胀的原因,如吸收水分、受热等。
(2)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发生膨胀现象,鼓励
他们回家后继续观察和探索。
五、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更多的材料,如干海带、干紫菜等,让幼儿继续
进行膨胀实验。
2、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膨胀现象。
六、注意事项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被热水烫伤。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培养他们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3、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和想法,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保护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本次《有趣膨胀》的科学活动,相信幼儿能够对物体的膨胀现
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世界的探索兴趣,为今后
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