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1 绪论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1-1 测定与测设有什么区别?
答: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面的地物地貌缩绘成图,供工程建设和行政管理之用;测设是将图上设计建(构)筑物的图形和位置在实地的标定出来,作为施工或定界的依据,又称放样。

两者的方向相反。

1-2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答: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实际工作中也把水准面作为测量的基准面;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它们的关系是铅垂线处处与水准面垂直。

1-7 某地面点的相对高程为-34.58米,其对应的假定水准面的绝对高程为168.98米,则该点的绝对高程是多少?绘出示意图。

解:168.98 - 34.58=134.40米。

1-8 已知A、B、C三点的高程分别为156.328m、45.986m和451.215m,则A至B、B至C、C至A 的高差分别是多少?
解:h AB= 45.986 -156.328 = - 110.342m
h BC= 451.215 - 45.986 = 405.229m
h CA= 156.328-451.215 = - 294.887m
1-9 已知A点的高程为78.654m,B点到A点的高差为-12.325m,问B点高程为多少?
解:H B= H A -h BA =78.654m -(-12.325 m)= 90.979m。

1-10 如何理解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
答:测量工作就是先测出决定点位几何关系的三个要素,水平角、水平距离和高差,再通过一定的计算得到点在坐标系的X、Y和高程系的H。

因此确定地面点位的基本测量工作是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高差测量。

1-11如何理解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答: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和“由高级到低级”,这样可以保证成果精度,统一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测量工作的原则是“边工作边检核”,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和防止错误。

单元2 水准测量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2-1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为56.428m,若后视读数为1.204m,前视读数为1.515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B点比A点高还是低?B点高程是多少?请绘出示意图。

解:h AB=1.204 - 1.515= - 0.311m,B点比A点低,B点高程是56.428 - 0.311= 56.117m。

2-2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消除视差?
答: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目标的影像与十字丝分划板不重合。

视差对读数的精度有较大影响,应认真调焦目镜使十字丝清晰,再调焦物镜使水准尺影像清晰,即可消除视差。

2-4 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或减弱哪些误差的影响?
答:可消除或减弱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i 角误差)所引起的高差误差,以及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2-7 表2-4为等外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成果,请进行闭合差检核和分配后,求出各待定点的高程。

解:高差闭合差=6.674 -(218.998 - 212.267)= - 0.057m ;高差闭合差允许值为±81mm ,高差闭合差小于允许值,成果合格,后续计算见表2-4。

表2-4 水准成果计算表
测段编号 点
名 测 站
实测高差
( m ) 改正数( m )
改正后高差 ( m ) 高 程
( m ) 备 注 1 BM A 8 3.135 +0.010 +3.145 212.267 已知点 已知点
1 215.41
2 2 10 2.096 +0.012 +2.108 2 217.510
3 16 -4.381 +0.020 -4.361 3 213.159 12 5.82
4 +0.01
5 +5.839 4 BM B 218.998
46
+6.674
+0.057
+6.731

2-8 图2-35为一条等外水准路线,已知数据及观测数据如图所示,请列表进行成果计算。

图2-35 闭合水准路线略图 图2-36 支水准路线略图
解:高差闭合差为 -54mm ,高差闭合差允许值为±85mm ,成果合格,计算结果见下表。

测段编号 点 名
距 离( km )
实测高差 ( m ) 改正数( m )
改正后高差
( m ) 高 程 ( m ) 备 注 1 A 0.8 -1.821 +0.010 -1.811 182.175 已知点 已知点
1 180.364
2 1.6 4.257 +0.019 4.276 2 184.640
3 1.2 -4.506 +0.01
4 -4.492 3 180.148 0.9
2.016
+0.011
2.027
4 A 182.175
4.5
-0.054
+0.054

单元3 角度测量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3-1 什么是水平角?若某测站与两个不同高度的目标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那么测站与这两个目标构成的水平角是多少?
答:空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构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若某测站与两个不同高度的目标点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那么测站与这两个目标构成的水平角是0度。

3-4 观测水平角时,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试述经纬仪用光学对中器法对中整平的步骤与方法。

答:观测水平角时,对中目的是使仪器度水平度盘中心与角顶点(地面标志)在同一条铅垂线上;整平的目的是使仪器竖直,水平度盘处在水平位置上。

经纬仪用光学对中器法对中整平的步骤与方法如下:
(1)手持两个架腿,前后左右移动经纬仪,同时观察光学对中器分划中心与地面标志点是否对上,当分划中心与地面标志接近时,慢慢放下脚架,踩稳三个脚架,然后转动基座脚螺旋使对中器分划中心对准地面标志中心。

(2)通过伸缩三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此时经纬仪粗略水平。

检查地面标志点是否还与对中器分划中心对准,若偏离较大,转动基座脚螺旋使对中器分划中心重新对准地面标志, 然后再通过伸缩三脚架,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3) 松开基座与脚架之间的中心螺旋,在脚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光学对中器分划中心精确对准地面标志点,然后旋紧中心螺旋。

(4)转动照准部,使照准部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方向,旋转这两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再将照准部旋转90°,旋转第三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这两个步骤反复进行整平,直至水准管在任何方向气泡均居中时为止。

3-5 观测水平角时,若测四个测回,各测回起始方向读数应是多少? 答:各测回起始方向读数应等于或略大于0°、45°、90°、135°。

3-6 什么是垂直角?如何推断经纬仪的垂直角计算公式?
答:垂直角是指在同一个竖直角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推断经纬仪的垂直角计算公式的方法是,先将望远镜大致放水平,观察并确定水平整读数是90°还是或270°,然后将望远镜上仰,若读数增大,则竖直角等于目标读数减水平整读数;若读数减小,则竖直角等于水平整读数减目标读数。

3-8 整理表3-3所示的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并在备注栏内绘出测角示意图。

解:计算结果见表3-3
表3-3 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
3-10 经纬仪上有哪些主要轴线?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测站 测回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平均角 备 注
°
′ ″ ° ′ ″ °
′ ″ °
′ ″
A
1
盘左
1 0 10 06 86 3
2 24
86 32 21
86 32 12
2 86 42 30 盘右
1 180 09 54 86 3
2 18
2 266 42 12 2
盘左
1 90 10 4
2 86 32 12
86 32 03
2 176 42 54 盘右
1 270 11 06 86 31 54
2
356 43 00
答:望远镜的视准轴(CC );望远镜的旋转轴(横轴HH ),照准部水准管轴(LL ),仪器的竖轴(VV )。

它们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照准部水准管轴垂直于仪器的竖轴(LL ⊥VV );望远镜视准轴垂直于横轴(CC ⊥HH );望远镜横轴垂直于竖轴(HH ⊥VV );望远镜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

3-11 观测水平角时,为什么要用盘左、盘右观测?盘左、盘右观测是否能消除因竖轴倾斜引起的水平角测量误差?
答:采用盘左、盘右观测取平均值的方法可消除或减弱视准轴不完全垂直于横轴,横轴不完全垂直于竖轴、度盘偏心误差等误差。

盘左、盘右观测不能消除因竖轴倾斜引起的水平角测量误差。

单元4 距离测量与坐标测量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4-9标准方向有哪几种?表示直线的方向的方位角有哪几种?
答:测量工作中常用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或坐标纵轴(坐标X 轴)方向作为直线定向的标准方向。

对应的方位角分别称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4-10 如图4-29所示,αAB =76°,β 1 =96°,β 2 =79°,β 3 = 82°,求αB 1 ,α B 2, 求α B 3 。

解:α
B 1=76°+180°+96°=352° αB 2=352°-360°+79°=71° α
B 3=71°+82°=153°
图4-29 图4-30
4-11 如图4 -30所示,α
12 = 236°,五边形各内角分别为
β
1 = 76°,β
2 =129°,β
3 = 80°,
β
4
=135°,β 5 = 120°,求其他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解:α
2-3=236°+180°-129°=287° α3-4=287°-180°-80°=27° α4-5=27°+180°-135°=72° α
5-1=72°+180°-120°=132°
4-12 已知:A 点坐标X A =334.763m 、Y A =313.021m 、D AB =150.384 m 、αAB =159°30′43″,求
B 点
的坐标。

解:计算坐标增量为:⎩⎨
⎧="'︒⨯=∆-="'︒⨯=∆m
y m x AB AB 636.523403591sin 384.150871.1403403159cos 384.150
计算B 点坐标为:⎩⎨
⎧=+==-=m
y m x B B 657.365636.52021.313892.193871.140763.334
4-13 已知A 点的坐标为(123.589m ,457.243m ),B 点的坐标为(108.245m ,355.621m ),求A 至B 点的边长D AB 和坐标方位角αAB 与 αBA 。

解:计算坐标增量为:⎩⎨
⎧-=-=∆-=-=∆m
y m x AB AB 622.101243.457621.355344.15589.123245.108
计算边长D AB 为:m D AB 774.102)622.101()344.15(22=-+-= 由于Δx 负,Δy 负,为第三象限,计算方位角α
AB
为:
"'︒="'︒-︒=+︒=4924261492481180344
.15622
.101arctan
180AB α
单元5 控制测量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5-1 什么叫控制点?什么叫控制测量?
答:在测区中选定若干个具有控制意义的点,用较高的精度测量出它们的三维坐标,这些具有控制整体和全局意义的点称为控制点。

通过外业测量,并根据外业测量数据进行计算,来获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其中,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单元7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7-1 施工测量有哪些主要工作内容?
答:施工测量主要工作内容有:施工控制测量、测设、检查验收与竣工测量、变形观测。

7-2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答:测设的基本工作有水平距离测设﹑水平角测设和高程测设。

7-7 某水准点A 的高程为126.546米,水准仪在该点上的标尺读数为1.658米,现欲测设出高程为127.248m 的B 点,问B 点上标尺读数为多少时,其尺底高程为欲测设的高程?请绘出示意图。

解:B 点上标尺读数为: b =H A + a -H B
=126.546+1.658-127.248 =0.956m.
高程测设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高程测设
7-9 如图7-38所示,欲利用龙门板A 的±0.000标高线,测设标高为-5.2m 的基坑水平桩B ,设T 为基坑边的转点水平桩,将水准仪安置在A 、T 两点之间,后视A 的读数为1.128m ,前视T 的读数为2.967m ;再将水准仪搬进坑内设站,把水准尺零端与T 转点水平桩的上边对齐,倒立,后视其读数为2.628m ,在坑内B 处直立水准尺,请问其前视读数为多少,尺底才是欲测设的标高线? 解:H A =0,H B =-5.20,当仪器安置在A 、T 两点之
间时视线高程为H A +1.128,两条视线的高差为2.967+2.628,则有:
b= H A +1.128 - (2.967+2.628)- H B = 0.733m 。

前视读数为0.733m ,尺底就是欲测设的标高线。

单元8 建筑施工测量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8-2 建筑基线常用形式有哪几种?
答:建筑基线通常可以布设成“一字形”、“L 形”、“T 形”和“十字形”。

8-6 已知施工坐标原点O ′的测量坐标为:x 0′=600m ,y 0′=800m ,施工坐标纵轴相对于测量坐标纵轴旋转的夹角为α=30°;控制点P 的测量坐标为:x P =1002m ,y P =1803m 。

试计算P 点的施工坐标。

解:P 点的施工坐标为:
A P =(x P -x o )²cos α+(y P -y o )²sin α= 849.642m
B P =-(x P -x o )²sin α+(y P -y o )²cos α= 667.623m
8-10 一般民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如何投测轴线?如何传递标高?
答:一般民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常用吊锤线投测轴线,具体有两种投测法:
(1)轴线端头吊锤线法 将较重的垂球悬挂在楼面的边缘,慢慢移动,使垂球线或垂球尖对准底层的轴线端头标志(底层墙面上的轴线标志或底层地面上的轴线延长线),吊锤线上部在楼面边缘的位置就是墙体轴线位置,在此画一条短线作为标志,便在楼面上得到轴线的一个端点,同法投测另一端点,两端点的连线即为墙体轴线。

(2)轴线等距吊锤线法 在楼面上适当的地方放置两块木板,木板一端伸出墙外约0.3米,在木板上悬挂吊锤,一名测量员在底层用小钢尺量出吊锤线与该轴之间的间距b ,另一名测量员在楼面上用小钢尺从吊锤线往回量取间距b ,在楼面上做好标志。

通过两个标志弹墨线,即可在楼面上得到要投测轴的轴线。

一般民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标高传递一般可用以下两种方法:
(1)利用皮数杆传递标高。

一层楼房墙体砌完并打好楼面后,把皮数杆移到二层继续使用。

为了使皮数杆立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水准仪测定楼面四角的标高,取平均值作为二楼的地面标高,并在立杆处绘出标高线,立杆时将皮数杆的±0线与该线对齐,然后以皮数杆为标高依据进行墙体砌筑。

如此用同样方法逐层往上传递高程;
(2)利用钢尺传递标高。

用钢尺从底层的+500 mm (或+1000mm )水平标高线起往上直接丈量,把标高传递到第二层去,然后根据传递上来的高程测设第二层的地面标高线,以此为依据立皮数杆。

在墙体砌到一定高度后,用水准仪测设该层的+500 mm (或+1000mm )水平标高线,再往上一层的标高可以此为准用钢尺传递,依次类推,逐层传递标高。

图7-38
8-11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如何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和传递标高?
答: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要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必须控制好轴线的位置。

常见的轴线投测方法经纬仪法,吊线坠法,铅直仪法。

高层建筑各施工层的标高,是由底层±0标高线传递上来的。

传递标高有钢尺直接传递高程法和悬吊钢尺传递高程法。

8-13 如何进行柱子吊装的竖直校正工作?应注意哪些具体要求?
答:柱子吊装的竖直校正工作:用两台经纬仪分别安置在拟校柱子的纵横柱列轴线附近,距柱子的距离约为柱高的1.5倍。

望远镜瞄准柱子中心线的底部,固定照准部,仰视柱子中心线上部,若中心线与视准轴重合,则柱身已经竖直,若不重合,敲击柱脚的钢楔,使得柱子中心线的上部与十字竖丝重合。

同法进行另一垂直方向的校直。

竖直校正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先对经纬仪进行检验校正;②照准部水准管应严格居中,望远镜应随时瞄准柱脚中心线,以防差错;③柱子校直应在阴天或清晨进行,以避免日照引起柱子变形,柱子向阴面弯曲,柱顶产生水平位移;④当校正截面不同的柱子时,经纬仪必须安置在柱列轴线上,以免发生差错。

单元9 建筑变形测量与竣工总图编绘
思考与拓展题参考答案
9-1 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是什么?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方法有什么要求?
答:建筑物沉降观测的目的是掌握建筑在竖直方向上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

沉降观测的时间要求:普通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荷载增加情况而定。

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

若建筑施工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的方法要求:每期沉降观测均按相同的观测路线、采用相同的仪器工具,并尽量由同一个观测员观测,以保证观测结果的精度和各期观测成果的可比性。

使用的水准仪、水准尺在项目开始前和结束后应进行检验,项目进行中也应定期检验。

一般将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

9-3编绘竣工总平面图的目的是什么?根据什么编绘?怎样编绘?
答:为了全面反映设计和施工的实际情况,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应根据工程需要编绘或实测竣工总图,作为竣工验收的依据,也为建筑物今后的管理、维护和扩建提供图纸资料。

竣工总平面图根据总平面布置图、施工设计图、设计变更文件、施工检测记录、竣工测量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编绘。

竣工总图是随着工程的陆续竣工相继进行编绘,特别是地下管线,应在回填和覆盖前进行竣工测量和竣工图的编绘,然后将分类竣工平面图汇总,编绘竣工总平面图。

当编绘资料不全时,则实测补充或全面实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