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三明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 (2017高三·拉萨月考)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目光灼灼嫦娥奔月泪水盈眶繁花似锦
B . 抵挡不住摧毁一切狂风怒吼莫名其妙
C . 粗制滥造藏污纳垢歌唱祖国知书识礼
D . 文坛泰斗自私自利藤野先生鹤立鸡群
2. (2分)为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 . 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 . 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 . 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3. (2分) (2017高一下·唐山期末) 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寡人,是古代国君的自称,意思是我是天下无双的人。
国君的自称还有孤、不谷等。
B . 臣,是君主时代的官吏,也包括百姓。
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
C . 避讳,封建君上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用其名,而以别的字代替。
D . 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在外可以代表皇帝和国家。
4. (2分) (2019高三上·深圳期末) 湖南省怀化市剿匪胜利公园大门口有一副对联,上联是“百战生英风,五溪流水凝碧血”,最恰当的下联是()
A . 千秋留浩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B . 千秋留浩气,九岭白云寄丹心
C . 一生留正气,万水千山颂英灵
D . 万代颂英烈,九岭白云寄丹心
5. (2分) (2019高一上·枣庄月考) 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属于传记式人物通讯。
B . 人物通讯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另有纵横交叉式结构、浓缩式结构、系列式结构等。
《“探界者”钟扬》一文主要采用横式结构。
C .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它是新闻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的重要社会公器。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D . 人物新闻也应强调客观事实,但在新闻客观性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贵在适度。
适度的倾向性既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也符合报道者的身份与立场。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
6. (11分) (2017高一上·鄂尔多斯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 ,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是成年。
B . “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 . 拜,指授予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左迁,指贬官、降职。
D . 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 . 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 . 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
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 . 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
②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7. (11分) (2019高三上·商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
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
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性廉直,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
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
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
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
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
”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
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B .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C .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D . 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B . “刺举”,一谓侦察揭发不法行为,二谓检举奸恶,举荐有功。
此处用的是后一种意思。
C . “临朝”,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古时后宫不能上厅堂,后妃要掌权就要“临朝”。
D . “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乐恢为人至孝,为人洁身自好。
因父亲得罪了县令被关押,他昼夜痛哭不已,县令被感动,释放了他父亲;老师焦永因事被劾查,乐恢却拒绝为他通关。
B . 乐恢清正廉洁,做事正直特立。
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他,他却举政子为孝廉;任司空牟融府期间,第五伦代融,乐恢为避同乡之嫌,荐杜安代己,受到好评。
C . 乐恢不畏权贵,弹劾多名重臣。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他上疏弹劾;宪弟欲与其交好,乐恢因恨其不依附自己,也予以谢绝。
D . 乐恢敢于直言,不计个人得失。
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然上疏劝谏;因意见未被采纳,他称病退职,后在窦宪暗示下,州县官吏胁迫其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
②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
8. (15分) (2017高二下·溧水月考)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从军行》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描写了苦战的场面?
(2)《并州路》一诗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3)两首诗同为边塞诗,但结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9. (4分) (2016高三上·思南月考) 默写
①《阿房宫赋》中,警示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亡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________ ,________”。
②晏殊的《浣溪沙》中“________ ,________”两句,表达了惋惜与欣慰交织的情感。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 (13分) (2016高二下·嘉峪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
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
他手下动作更
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
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
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
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①。
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
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
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
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
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
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
“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
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
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
”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
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
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
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
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
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格色:方言。
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下列对小说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小说情节曲折。
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
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 . 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当地的一个治疗跌打损伤的医生,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说明他既无医德,也无医术。
C . 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的结尾,令读者在对苏七块的性格、人品感到迟疑、怪异之际,又油然对之萌生敬佩之情。
D . 小说中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极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E . 小说中有许多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很好的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请结合句子含意和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3)小说主人公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文本分析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资治通鉴》开篇记载了这个故事: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
智瑶有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
高大俊美,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写善辩,坚毅果敢;他唯一的不足是不够宽仁。
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不能接照仁义的标准行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
智宣子却认为智瑶的性格能担负起在险恶的斗争中将家族发扬光大的使命,过分宽仁的族长可能让家族一败涂地。
智果因此脱离智族家族。
后来智瑶果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和力量使智家成为晋国最强大的家族。
但其咄咄逼人的行事风格迫使韩赵魏三家结盟,共同对付智家。
最终在三家的联合进攻下智瑶失败,智家被灭族。
只有智果一支得以保全。
你在网络上参加了一个名为“读史明智”的社群,大家围绕上述材料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
上面故事哪一点让你感触最深?请将你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解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5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答案:9-1、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考点:
解析: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