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五大精妙之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汉字五大精妙之最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久,空间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字,汉字的创造和应用,不仅推动了中华汉字文化的发展,还对世界文字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为此,便有五大精妙之最。

(一)形象精妙。

汉字起源最早可追朔至六千年的半坡遗址,起始出现刻划符号达五十之多种。

先民们以自然界、动、植、物件等形象刻划符号为字,如“日”划圆圈,中间一点,圈外边划射线以示“日”字;又如繁体字“馬”字下四点,原始状为“从”,表示马腿等,先祖对汉字的创造,今人莫比。

(二)字形精妙。

中国汉字兼有:高、大、矮、肥、瘦、宽、窄、长、短、远、近、方、圆、左、右、上、下、乖、丑之分,另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形态。

这点,英文、俄文、日文、法文等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

正因此特征,中国文化人在姓名学人名用字方面,舍弃不均等字形,择取最佳优秀字形。

(三)笔划精妙。

汉字的笔划结构,构成汉字的字形太势。

字形、字义、笔划三者形成相互联系,又相互分割,彼此呼应,多一笔或少一点,天地之差,谬误千里,稍有不慎,便鱼目混珠,以假当真,如“几”和“凣”,“咒”和“兕”,“戌”和“戍”等,胜不可例。

随着社会及文化进步发展,汉字笔划已在易学、八卦和姓名学等学科广范应用。

(四)属性精妙。

伴随传统文化的快速发展,汉字在姓名学方面,越来越被文化人重视,汉字在姓名性别方便尤为精妙不可言喻。

通常情况下,经辩识字形特征,即可确认某人为男姓或女性,如某人姓名为:严伟琛,便知该人为男性;又如某人为:向艳丽,即知该人为女性。

这是汉字和姓名、性别的深奥之处。

奥巴马是外国人,假设起名:奥巴丽或奥巴兰,你难确定此人男性或女性,这是汉字文化和外国文字的鲜明区别。

汉字用在姓名上,能改变一个人的内在性格和外表形象,如:木延东,木大肥;木艳丽,木头花等,对比之下,字形选择适当,则人的形象英俊、秀丽,否则,拙笨、愚蠢。

为此,可谓汉字实用于否的精妙!
(五)书法精妙。

泱浊世界,能用于书法艺术展示的,唯有我中华汉字。

中华汉字具有亮丽的书法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苍劲有力;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感;草书风驰电掣,气势毫迈;楷书工整秀丽,结构紧凑;行书易识好写,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只这些,英文等国外文字文化无法攀比。

汉字已不再是昔日的单纯用在编著作文章上,它广范用在易学、八卦、阴阳学、姓名学等诸多传统适用学科方面。

汉字博大精深,形态无穷,在多方位实用和适用方面,尤其在字形、笔划应用探究和认知方面,并非遐想可取。

唐宋八大家简介三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天圣进士。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诗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
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神宗熙宁二年(1066),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卒谥“文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