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
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单选题(共45题)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领域提出7—9年级学生“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
A.感受与欣赏
B.表现
C.创造
D.音乐与相关文化
【答案】 A
2、含吲哚美辛成分的药物不良反应达
A.15%~25%
B.25%~35%
C.35%~50%
D.35%~50%
E.30%~50%
【答案】 C
3、下列歌曲中属于维吾尔族民歌的是()。
A.《阿玛勒火》
B.《阿拉木汗》
C.《阿细跳月》
D.《嘎达梅林》
【答案】 B
4、电影《城南旧事》采用了下列哪首学堂乐歌作为插曲()
A.《体操——兵操》
B.《送别》
C.《春游》
D.《秋游》
【答案】 B
5、该证属于查看材料
A.心病实证
B.肺病虚证
C.肾病虚证
D.心病虚证
E.肺病实证
【答案】 D
6、木管五重奏包含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与()。
A.小号
B.圆号
C.长号
D.低音号
【答案】 B
7、《广陵散》是()。
A.古琴曲
B.古筝曲
C.琵琶曲
D.二胡曲
【答案】 A
8、因证候禁忌而不宜合用的是
A.六应丸与紫雪散
B.胆宁片与妙济丸
C.天麻丸与苏合香丸
D.牛黄解毒片与金匮肾气丸
E.附子理中丸与参茸卫生丸
【答案】 D
9、音乐术语中,“Largo”指的是()。
A.广板
B.快板
C.慢板
D.柔板
【答案】 A
10、《糖果仙子舞曲》出自芭蕾舞剧()。
A.《天鹅湖》
B.《睡美人》
C.《胡桃夹子》
D.《黑桃皇后》
【答案】 C
11、魏晋名士嵇康临刑前所奏之琴曲为()。
A.《酒狂》
B.《碣石调·幽兰》
C.《广陵散》
D.《声无哀乐论》
【答案】 C
12、腼腆的小丽在本学期的音乐课中经常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且能够说出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体裁。
教师在本学期的考评中给小丽以下评语:“小丽同学越来越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说出一些简单的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体裁,进步非常大。
”这种评价方式是()。
A.自评
B.互评
C.定量测评
D.定性评价
【答案】 D
13、下列哪个经典唱段出自歌剧《江姐》?()
A.《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
B.《绣金匾》
C.《这一仗打的真漂亮》
D.《绣红旗》
【答案】 D
14、《胡桃夹子》中的《俄罗斯舞曲——特列帕克》,这一作品属于()。
A.歌剧
B.芭蕾舞剧
C.音乐剧
D.清唱剧
【答案】 B
15、歌剧《爱的甘醇》的作者是意大利作曲家()
A.罗西尼
B.唐尼采蒂
C.贝里尼
D.威尔第
【答案】 B
16、《糖果仙子舞曲》出自芭蕾舞剧()。
A.《天鹅湖》
B.《睡美人》
C.《胡桃夹子》
D.《黑桃皇后》
【答案】 C
17、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识读乐谱”?()
A.用声音、语言、动作表现节奏
B.跟随老师唱出乐谱
C.认识常用音乐记号
D.用人声模仿器乐音色
【答案】 D
18、普通学校教育中,合唱、重唱等音乐活动的重要价值是( )
A.发展学生个性
B.培养创造精神
C.学会合作交流?
D.了解多元文化
【答案】 C
19、下列哪部作品与其他三部作品不属于同一位作曲家?( )
A.《创世纪
B.《费加罗的婚礼》
C.《云雀》
D.《伦敦》
【答案】 B
20、贺绿汀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采用了复调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上的色彩变化来表现
A.《森吉德玛》
B.《民族解放交响曲》
C.《中国狂想曲》
D.《台湾舞曲》
【答案】 A
21、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分为四组讨论歌曲的艺术处理,接下来的环节,下列哪个选项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
A.选一组学生表演歌曲
B.选有舞蹈基础的同学表演歌曲
C.四组学生分别表演歌曲
D.选有乐器基础的同学演奏歌曲
【答案】 C
22、提出“大音希声”这一音乐美学思想的是()。
A.墨子
B.苟子
C.庄子
D.老子
【答案】 D
23、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 欣赏教学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
A.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B.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小品
C.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写作 8 小节变奏
D.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
【答案】 C
24、()是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的主要方法之一。
A.观察法
B.讲解法
C.启发法
D.互动法
【答案】 A
25、若兼有胸胁胀满,乳房胀痛,性情急躁易怒,辨证应为查看材料
A.气逆血瘀证
B.气虚血瘀证
C.气滞证
D.气滞血瘀证
E.寒凝血瘀证
【答案】 D
26、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对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音乐的听赏感知,集体合作完成的演唱演奏及编创活动进行的评价可用()的方式。
A.定量评价
B.定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B
27、20世纪现代派表现主义音乐的发起人是()
A.贝尔格
B.韦伯恩
C.鲁宾斯坦
D.勋伯格
【答案】 D
28、在学习《雪绒花》时,教师反复播放音频,结合影片介绍背景知识,并进行拓展,学生了解了“雪绒花”蕴含的情感,感受到了奥地利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以上做法达成了本课的()目标。
A.审美性
B.实践性
C.人文性
D.时代性
【答案】 C
29、大二度的下方音降低变化全音则变成()。
A.大三度
B.增三度
C.倍减二度
D.倍增二度
【答案】 D
30、《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
A.《十字街头》
B.《马路天使》
C.《风云儿女》
D.《桃李劫》
【答案】 C
31、将《茶花女》改编为戏剧的是哪位意大利作曲家?()
A.威尔第
B.普契尼
C.罗西尼
D.唐尼采蒂
【答案】 A
32、在西方音乐史上,通常把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这段时期称为()
A.巴洛克时期
B.古典主义时期
C.浪漫主义时期
D.现实主义时期
【答案】 A
33、与江苏民歌《茉莉花》属于同一种民歌类别的是( )
A.《上去高山望平川》
B.《川江船夫号子》
C.《对鸟》
D.《孟姜女》
【答案】 D
34、评剧的雏形是()。
A.乐亭大鼓
B.落地唱书
C.木板大鼓
D.落子戏
【答案】 D
35、在音乐发生移调时,儿童仍然能够辨别旋律的轮廓。
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A.顿悟
B.守恒
C.刺激
D.泛化
【答案】 B
36、下列选项中()是变奏曲式的结构。
A.A+B+C+A+D+A
B.A+B+A+C+A+A
C.A+B+A+C+A+D+A
D.A+A1+A2+A---3+A4
【答案】 D
37、()注重几个声部的纵向结合,其中只有一条具有独立意义的主要旋律线,其他声部是和声性的伴奏,起到陪衬主旋律的作用。
A.复调音乐
B.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
C.主调音乐
D.单调音乐
【答案】 C
38、调式音级以主音为中心,主音上方大七度的音,叫作( )。
A.上中音
B.导音
C.下属音
D.下中音
【答案】 B
39、提出“音乐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将音乐制作与音乐欣赏作为音乐实践,融思维与行动为一体”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是()。
A.雷默
B.埃利奥特
C.鲍曼
D.里吉尔斯基
【答案】 B
40、20世纪匈牙利有一位音乐教育家创立了()
A.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B.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
C.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D.才能教育
【答案】 C
41、在音乐发生移调时,儿童仍然能够辨别旋律的轮廓。
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A.顿悟
B.守恒
C.刺激
D.泛化
【答案】 B
42、成人末梢血白细胞的参考范围是
A.(15.0~20.0)×109/L
B.(3.5~10.0)×109/L
C.(4.0~10.0)×109/L
D.(4.0~5.5)×1012/L
E.(3.5~5.0)×1012/L
【答案】 C
43、在《桑塔·露琪亚》一课中,教师在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个声部在歌唱。
这个问题的提出应该出现在()环节比较合适。
A.导入
B.总结归纳
C.初步感知
D.拓展延伸
【答案】 C
44、借蜜蜂过江的意境比喻“小”民族敢于搏斗“大”风浪的音乐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
A.翟小松((Mong Dong))
B.刘谖《土楼回响》
C.朱践耳《纳西一奇》
D.郭文景《御风万里》
【答案】 C
45、王某,女,三岁,体质虚弱,平时易感冒、消瘦、面色萎黄、厌食、大便溏稀。
A.山药
B.藿香
C.补骨脂
D.白术
E.当归
【答案】 D
大题(共12题)
一、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分析下列案例片段:在一堂学唱课上,学习某歌唱家演唱的《珊瑚颂》。
某老师引导:“请同学们来听一听.歌曲中的歌唱家的音色特点是什么样的?”一位男同学认为这首歌曲是女低音演唱的。
教师有点恼火,对他的评论不理不睬.学生十分茫然。
要求(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
(2分)(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
(6分)(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
(7分)
【答案】(1)虽然本案例存在一定的可取之处,但这是一个问题案例。
(2)本案例中的导入环节是个很好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引出本课的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突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这一理念。
但是这名老师对这名男同学的回答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合理的,没有做到课程理念中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这一理念。
(3)如果我是这名老师,我会让这名男同学阐明自己的理由,并耐心向他解释清楚女低音与女高音的差别。
真正帮助他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二、某男,45岁。
办公室秘书,经常加班熬夜,饮食无常。
房事不举半年,平时心悸,失眠多梦,食少便溏,神疲乏力。
中医诊断为阳痿。
治疗宜选用的中成药是
【答案】治疗心脾两虚的阳痿,中成药宜选归脾丸。
桂附地黄丸、右归丸治疗肾阳不足阳痿;补肾安神口服液治疗惊恐伤肾阳痿。
三、案例:在高一第三单元《俄罗斯音乐》教学时,老师简单介绍作家柴科夫斯基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素材源自民间这个特点,播放了《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第一主题,听完后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同学们有的说甜美,有的说幸福,有的说梦
幻,有的说如诗如画……可就是没有人说出老师所期待的答案。
于是,老师说:“这段音乐的情绪是伤感和忧郁的,你们这都听不出来”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答案】这个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本堂课是鉴赏课,这位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聆听音乐的出发点与教师的实际操作有所矛盾,老师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最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音乐素材来自民间,而之前对于音乐家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并没有对时代背景等内容做详细的说明。
新课标指出:音乐鉴赏主要通过聆听和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
是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第二,教师在聆听音乐时并没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和思考。
而在聆听后提出“这段音乐的主题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没有针对性地思考,回答出这样的答案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课标音乐教学活动建议指出:在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
第三,该老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聆听的过程和方法。
对音乐的体会和感受本身就是见仁见智的,传统的教学过程经常是只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音乐学科来说,过程与方法更是重要,因为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是情感教育,必须是在长期的、反复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完成的。
第四,对学生评价过于单一和消极。
音乐课程的评价应该遵循导向性原则;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和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原则,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
“你们这都听不出来”的评价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和抵抗心理;评价也要遵循整体性原则,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发展的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四、案例:鉴赏课上,在欣赏莫扎特《第40交响曲》中的《g小调小步舞曲》时,金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明快的乐曲。
”金老师说:“这可是小调音乐呀,小调音乐应该是什么样的感觉?是明亮的?还是暗淡的?”在他的指导下,学生最终说出了让老师满意的答案。
问题: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金老师教学中的问题(7分),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因此分析此题时,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五、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下面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评价。
【课程名称】
走进音画——《思乡曲》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
欣赏与创编《思乡曲》
【主要目标】
1.能理解乐曲各段的情绪与音乐要素的异同。
2.用色彩和线条等美术要素表现感受到的音乐。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走进音乐,从音到画①听《思乡曲》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情绪、旋律、速度、力度、音色)。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教学过程的分析。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此题要从教学过程是否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分析。
六、放学时,林老师经过音乐教室,听到里面传来了琴声与歌声。
但此时并非音乐教室开放的时间,于是他走了进去,发现是几个音乐特长生看到音乐教室门没锁就溜进去了,林老师感到他们是因为对音乐的喜爱才这样做,就决定给他们一把钥匙允许他们放学后在音乐教室练习。
但慢慢来玩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一些乐器和教学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接下来该怎么办?林老师陷入了沉思......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林老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7分),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8分)。
【答案】首先,要判断它是一个好的案例还是一个有问题的案例,那么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即《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中基本理念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我们要依据这些理念来判断:案例内容是否是合理的?好的部分有哪些,不好的部分有哪些?并说明违背了教学论中的哪个知识点。
其次,对于优点我们要发扬光大,对于问题我们要正确解决,将正确的做法写在论证内容的后面。
七、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
(8分)演唱《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主要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活动,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其他目标略)
【学时】
1课时
【教学过程片段】
1.导入阶段:(略)
2.展开阶段:新课教学(1)出示旋律谱,教师边唱乐谱,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旋律线,学生跟随老师用手划旋律线。
(2)全体学生起立,再次用肢体动作感知歌曲的韵律,同时强调乐句的呼吸。
(3)教师在乐谱中加入换气记号,引导学生跟琴用“lu”哼唱歌曲旋律,并提醒学生找到正确的声音位置,学会用连贯平稳的气息演唱歌曲。
(4)师生接龙式学唱旋律。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句的异同,分辨出第三乐句的特征,解决难点。
【答案】此课例是一节唱歌课,为正面案例。
音乐课堂的展开阶段即课堂教学过程。
案例中呈现的是新课教授环节,这一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新知。
(1)教师从旋律入手,边唱边画,同时,学生用手划旋律线,师生配合,学生从视觉、听觉、以及身体语言多方面感受旋律,对整首歌曲的风格建立了初步印象。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站立感受音乐的韵律,并引入呼吸这一歌唱要素。
(2)呼吸训练与换气点的把握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呼吸记号等基础知识,因此,案例中教师把重心放在感受与表现上,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开始,教师带领学生找到歌曲的换气位
置,同时进行标注,较好地帮助学生回忆呼吸记号的书写方法,同时也建立了对歌曲的理性认知。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跟琴哼唱歌曲,训练气息的使用。
气息训练是一项长期任务,唱歌课中,教师要关注到呼吸训练的重要性,循序渐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学生找到正确方法。
(3)歌曲分析对学生来说颇有难度,课例中加试先引导学生接唱旋律,不仅是对以上发声、呼吸训练的成果体现,也让学生在接唱中关注到乐句的变化,强化了听觉体验,有助于第三乐句的难点认知,于是,在理性分析中,学生顺利找出乐句的异同点,明确第三乐句的特征,从而解决难点。
(4)最后整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情绪与表情处理,完整结束新授环节。
此案例中,教学环节完整,教师展现出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多种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八、案例: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学习非洲鼓乐的基本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欣赏完《非洲鼓声》后,江老师正准备引导学生根据记忆中的几段非洲鼓乐节奏进行练习。
突然,李勇说:“老师,我们想跟其他组‘斗鼓’,行吗?”老师愣住了,因为教学设计里没有这个环节,老师想了想,问:“你行吗?”李勇马上说:“没问题!我在小学时是民乐队敲鼓的,这个我最在行了,哈哈!”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斗鼓”比赛开始了,直到下课。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简述理由。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课的授课过程。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但在教学秩序上,应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及三维目标的内容,“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根据此进行课例点评。
九、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李老师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广州某中学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介绍岭南民歌教学时,需要用粤语来完成岭南歌曲的学唱。
课前李老师尽管学了又学,但范唱时不地道的粤语发音还是引来了学生们的哄堂大笑。
看看开怀大笑的学生,李老师灵机一动,邀请笑的最大声的男同学上台来纠正老师的粤语发音。
开始这位同学还很难为情,最终,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他渐渐融入了当“老师的老师”这一角色,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台下的同学们也开始跃跃欲试,岭南音乐特有韵味的歌声在教室回荡。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基本理念,分析李老师教学中的优点(7分),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歌唱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了课程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3)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5)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题干要求分析“优点”,因此,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该教师的做法符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哪些基本理念出发进行分析。
一十、为下面歌曲编配二声部合唱。
菊花台要求:(1)在每一乐句停顿处(休止或较长的时值拍)用模仿手法为歌曲创作填充呼应式的第二声部。
(2)将原歌曲作为高声部,自己创作的声部作为低声部,以二声部合唱的形式重新记谱。
【答案】
一十一、在“创作”模块教学中,徐老师安排上半学期全班学生学习和声、曲式与作品技法,然后进行期中考核。
根据期中考试的成绩,带领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利用周末到郊区采风,搜集本地民歌与戏曲素材,最后指导这部分学生进行作曲实践;对于其他考核成绩一般的学生则安排在下半学期只进行音乐理论知识的复习与强化。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对徐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5分)
【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音乐教学活动以及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指出,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包括:(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一十二、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演唱《青春舞曲》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重难点。
(3)针对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定具体的教学环节和过程。
【答案】《青春舞曲》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知道珍惜光阴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训练和实践活动,学生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在歌曲中找出音乐的基本要素,学习新疆音乐典型的节奏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三、教学用具电子
琴、多媒体、三角铁、碰铃、铃鼓、沙锤、手鼓。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青春舞曲》,由老师跳新疆的舞蹈。
老师设置问题:这是哪里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