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历史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练习
专题0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巩固
一、选择题
1.[2018·甘肃]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大治之年。

唐玄宗统治前期“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

材料中“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2.[2018·永州]宋代诗人汪洙《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下列与“金榜题名”最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行省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3.从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到明太祖废丞相,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4.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中央机构设置情况。

其中,属于明朝的是( )
A B C D
5.细心研读材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其内在含义。

阅读下边材料,从中不能提取到的信息是( )
A.郑和下西洋
B.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体现了古代的对外开放和友好交往
D.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既有反抗外来侵略,也有友好往来
6.[2018·威海]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

下列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其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玄奘西行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马可·波罗来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7.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有( )
A.元、清
B.隋、唐
C.隋、元
D.明、清
8.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时期。

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 )
A.陈桥兵变
B.文成公主入藏
C.澶渊之盟
D.郑成功收复台湾
9.下列对中国古代边疆管理政策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宋时设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B.元朝设宣政院,总管今新疆地区
C.郑成功设置台湾府,加强同内地的联系
D.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10.[2018·咸宁]( )
A.西藏
B.
11.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唐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
C.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12.[2017·成都]江南地区在汉代时“地广人稀、刀耕火种”,发展到宋代时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景象。

这一变化表明了( )
A.康乾盛世的出现
B.科学技术的突破
C.对外贸易的发展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3.“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航海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乾隆时,内阁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这反映了统治者( )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
D.设置厂卫机构
二、材料分析题
15.[2018·滨州改编]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若赦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1)材料一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朝为加强对吐蕃的管辖设立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了哪三种方式?
(4)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16.“开放则兴”。

唐宋以来,中国以开放的姿态,积极与各国友好交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分别列出材料一中两个时期为对外交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位代表人物。

(2)比较图一和图二,两个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材料二清初,为扼制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政府曾厉行海禁,下令“片帆不准下海”。

后来,由于外国商船在中国沿海进行不利于清朝的非法活动,清政府只允许他们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

当时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大量出口西方,但西方的商品却无法打入中国的市场。

——摘自岳麓版七年级下册(3)材料二反映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4)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古代的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

专题(二) 近代西方的侵略、中国的抗争与探索
一、选择题
1.[2018·盐城]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
A.抗击沙俄
2.[2018·咸宁] 1841年林则徐有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最能证明林则徐预言的是( )
A.逼迫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D.割占辽东半岛,索银二亿两
3.[2018·海南改编]“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

”邓世昌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18·河池]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是
(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5.[2018·泰安]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哪一次侵华战争(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2018·滨州]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它”及带来的“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指( )
A.鸦片战争——中国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C.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7.[2018·安徽改编]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

“这一阵波潮”的代表人物有(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陈独秀
D.孙中山
8.[2018·阿坝州]“参加游行的有来自北京十三所大专院校的大批学生,人数激增到五千人,巨大的横幅上写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和‘诛卖国贼曹汝霖’的字样”。

这段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公车上书
B.五四运动
C.武昌起义
D.北伐战争
9.[2018·绵阳]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2018·滨州]《灾难与转折1937》一书(见下图)系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平所著。

1937年,中国的“灾难与转折”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百团大战
11.[2018·福建]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

”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12.[2018·张家界]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

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

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二、材料分析题
13.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方消息)4月17日是日清战争后签订《下关条约》的日子,中方认为,1895年签订的这一条约使尖阁诸岛被让与日本。

——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日清战争”是指我国近代史上遭受的哪次侵略战争?“《下关条约》”是指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和三十七年前的黄海之役几乎只差一天,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沟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东北军遵从中央指示没有抵抗。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解说词
(2)材料二是对哪次事变的描述?该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事件。

请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革命派效法孟德斯鸠、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中西之间的形而下的比较进入形而上的比较。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近代中国人“器物”层面与“文化心理”层面的探索分别指什么?各自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

”“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

”“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1924年孙中山的演说(2)材料二中“民国十三年来革命”的开端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在政治上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材料三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3)真正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材料三中两种梦想的是哪个政党?由此我们对近代革命的认识是什么?
15.[2018·安顺改编]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

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的代表人物有谁?“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专题(三)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关系)
一、选择题
1.[2018·青岛]《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

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

”“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国民党
2.[2018·黄冈]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3.“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是因为辛亥革命
( )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4.[2018·邵阳]《都嘟》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1920年降到24%,近乎腰斩了。

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

”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北伐战争时期
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
A.创建黄埔军校
B.取得北伐战争初步胜利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D.彻底打倒了北洋军阀
6.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的是( )
A.叶挺独立团
B.国民革命军
C.黄埔学生军
D.中国工农红军
7.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它见证了 ( )
A.新文化运动诞生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人民军队的创建
D.国民大革命发动
8.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壮举,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长征途中的下列事件 ( )
①四渡赤水②渡过湘江③巧渡金沙江④会宁会师⑤爬雪山过草地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⑤⑥③①②
C.②①③⑥⑤④
D.②①③⑤⑥④
9.[2018·潜江]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会后,常委分工。

中央由张闻天负总责,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遵义会议( )
A.使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力量
C.使中国革命从此一帆风顺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0.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力排众议,率领起义军向湘赣边界地区的罗霄山脉进军,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苏区
B.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1.1936年12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揭开了中华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12.1940年日本天皇曾忧心忡忡地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中,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这说明( )
A.中华民族最早举起反法西斯旗帜
B.中华民族的抗战使日军深陷中国战场而无法自拔
C.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消耗和牵制了日军
D.中国战场始终抗击和牵制着日本法西斯全部力量
二、材料分析题
13.历史上每一次重大运动都有纲领性的口号或主张,它们体现着时代的印记。

请根据下面内容探究有关问题。

口号或主张:
①师夷长技②三民主义③民主、科学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⑤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请回答:
(1)①②③的口号或主张分别指导了哪三次运动?请你选择其中一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作一简要评价。

(2)“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中国近代一次重大运动中的口号。

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3)1936年12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国共两党认可,这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4)请你为以上五个纲领性口号或主张拟定一个主题。

14.[2018·泸州]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1月) 材料三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孙中山将材料一的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思想理论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第一块“红色区域”的名称。

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简要分析这一理论成果形成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

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进行理论探索的共同特点。

15.[2018·宁波]历史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划分、标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大事年表,概述我国近代遭受的苦难。

(2)从中华民族独立、复兴的角度,可以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若干历史阶段。

依据所提供的年表,请写出其中一个历史阶段的名称、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该阶段的主要特征。

(3)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脉络,谈谈你的感想。

专题(四)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选择题
1.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深浅。

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地核在他面前并不显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该材料反映的社会思潮是( )
A.个人主义
B.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
D.封建主义
2.“光荣革命”使英国通过和平方式完成了政权的更迭,避免了流血冲突。

事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限制王权,给国王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这里的“紧箍咒”是指(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美国1787年宪法
3.“华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为了国家的事业,他却抛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

”材料中“国家的事业”是指( )
A.废除君主制度
B.废除农奴制度
C.赢得民族独立
D.维护国家统一
4.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逢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

”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B.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C.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D.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5.下列文献中,能体现近代欧洲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有( )
①《权利法案》②《独立宣言》③《人权宣言》④《土地法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先后爆发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这里的“一大步”是指( )
A.结束了殖民统治
B.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推动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
D.赢得了国家独立
7.“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由此看出,引发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
A.人口、资本的自由流动
B.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C.大量自由劳动力的出现
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8.以下四句话中,哪一句应该是林肯说的 ( )
A.在向国会交权仪式上说:“我仅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所有的公职”
B.“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C.“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D.“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9.下列有关俄国废除农奴制与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共同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为资本主义工业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都是让农奴和黑奴无条件地获得解放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他们卑微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的“消化进化”中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
A.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B.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C.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D.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交通工具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开始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2.下列不符合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主要特点的是( )
A.破坏性特别小
B.持续时间特别长
C.破坏性特别大
D.涉及范围特别广
13.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我们正在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 )
A.华盛顿
B.林肯
C.罗斯福
D.杜鲁门
二、材料分析题
14.[2018·广东改编]近代史上,英国曾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

英国在各领域的创新,成就了近代早期霸主的地位。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1)材料一中“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指哪一事件?英国出现的“巨人”是?
材料二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

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

——《大国崛起》解说词(2)依据材料二,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对英国产生的影响。

(不得照抄原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短短几千个字”以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3)依据材料三,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15.[2018·达州改编]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某学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