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六点两面四要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六点两面四要素”
〔摘要〕叙述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中“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阐述了“盲目症”与“六点两面四要素”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树立“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方法。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系指针对某一特定的生产活动,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从生产要素的诸方面分析查找可能发生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以及由此演化为事故的必要条件,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发生或者破坏其演化为事故的条件,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安全与不安全因素存在于一切生产过程中。

不安全因素即人、物、环境和管理因素不相匹配所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而安全因素则是能够抑制不安全因素发生,并防止其演变为事故的因素。

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当一个单位的安全因素得到加强,不安全因素被有效控制时,该单位安全生产的局面就得以维持和发展。

反之,该单位安全生产的局面就不可能得到维持和发展。

因此,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为了使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笔者提出了“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

()
1 什么是“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
“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指的是在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过程中,必须以“六点”和“两面”作为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视角,而以“四要素”作为观察、分析问题的必要对象或客体,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研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六点”指的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点、要点、疑点、难点、弱点和盲点。

①“重点”系指在某一特定的生产活动中影响安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
的主要方面;②“要点”系指导致某种事故发生的关键或激发因素;③“疑点”系指某项施工作业所涉及的尚未被认识的技术问题,例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技术性能和参数等,以及某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④“难点”系指安全生产中遇到的难度较大的安全技术问题;⑤“弱点”系指施工队伍和施工作业中存在的薄弱环节;⑥“盲点”系指施工中突然出现的而当事人却没有预见到的各种安全问题和不安全因素。

在以上“六点”中,“盲点”为首次提出。

这是笔者通过20多年安全监察工作实践的观察与思考而得到的一个十分简单却非常深刻的认识,即一切事故的发生都在当事人的意料之外,都是因为“盲点”所致。

这是因为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让自己预料到的事故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

然而,不该发生的事故却一次次地发生,而且更有甚者,是一些同类型的事故在不断地重复发生。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除了当事人的素质因素和其考虑问题的局限性以外,根本原因还是当事人缺乏“盲点”意识,缺乏“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风险意识,存在着习惯性违章者所共有的十分有害的侥幸心理。

这种错误意识的危害性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事故案例所证实。

现举一例说明,某单位有两位作业人员在同杆同一根横担上负责完成同一项工作,然而,在不过几秒钟的倒杆过程中,一人因安全帽飞离头部使脑部受重击而当场死亡,另一人则因为安全帽牢牢地戴在头上虽造成手臂骨折却保全了生命。

他们两人有谁曾想到过会出现倒杆这一突发事件,又有谁会想到一根小小的帽绳系得是否牢靠竟成了生与死的抉择呢?因此,提出要树立“盲点”意识就是想提醒人们充分认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办事,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并根据实际采取必要的后备保护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的偶然因素出现时保证安全。

“两面”指的是在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时,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观察与思考。

从宏观面分析与控制危险点是针对某一工程项目的整体结构特点及其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去分析查找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从微观面分析与控制危险点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的施工作业现场构成该生产活动的各
基本要素去分析查找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要素”指的是人、物、环境和管理这4个构成一切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

在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时,必须对4个要素全面考虑,缺一不可。

2 “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是针对“盲目症”而提出来的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只有做到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安全措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收到预期的效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随处可见的通病就是对于许多在人、物、环境和管理因素有较大差别的工作中,当事人制订的安全措施却没有多大的差别,填写的工作票或安全施工作业票给人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

在工作现场最常见的问题往往是工作票或安全施工作业票所列安全措施与现场实际不符,甚至一些施工中应注意的十分重要的安全问题,在工作票或安全施工作业票中只字未提。

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填票人员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甚至,有些人填票的主要动机原本就不是为了解决安全生产的实际问题,而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或安监人员的检查。

因此,他们习惯于按照某一所谓的“样票”去照葫芦画瓢,而丢弃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因而,也就实际上丢弃了工作票和安全施工作业票对施工作业应有的规范和控制作用。

结果是习惯性违章行为得不到有效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便应运而生。

上述行为特征实际上是一种病的表现,这种病可称之谓“盲目症”。

这是在安全生产活动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顽固性疾病。

如果不认真进行根治,那么许多规章制度和方法就会因流于形式而失去应有的作用,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局面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为提高安全管理与安全措施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针对“盲目症”的特性与危害,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与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

3 为什么说“六点两面四要素”可以治“盲目症”
“盲目症”在实际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可以将“盲目症”的主要症状归纳如下:
(1) 不看对象,无的放矢;
(2) 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点、要点和弱点;
(3) 跟着感觉走,只凭经验办事,不相信科学原理;
(4) 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5) 形式主义严重,喜欢做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
(6) 轻信盲从,冒险蛮干。

把“六点两面四要素”与上述症状一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六点两面四要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辩证、全面、系统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它从本质上要求我们全方位地克服上述病症。

不论何人,只要他能切实按照“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没有“盲目症”的明白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六点两面四要素”是根治“盲目症”的一剂良方。

4 如何应用“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运作过程大体要经历系统安全分析、系统安全评价和系统安全措施3个阶段。

在系统安全分析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照与施工作业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事故教训、施工经验、文件资料和专业技术规范(简称“五对照”),围绕施工作业所涉及的人、物、环境和管理四要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查找可能出
现的不安全因素,并分析研究不安全因素转化为事故的必要条件和触发条件。

在系统安全评价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经系统安全分析所确认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重点、要点、疑点、难点、弱点和盲点,列出顺序,以便分级处理。

在系统安全措施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安全评价的结果,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并结合实际做好某些危险性作业的后备保护措施。

由此看来,以“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基本套路,还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那一套,不同的是在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过程中引入了“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

而这一理念的引入,无疑将扩大当事人的视野,增强当事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当事人捕捉不安全因素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的成功率。

应用“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当事人应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避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

要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念上去理解和掌握,而不要从字面上将其绝对起来,对于那些经常性、重复性的简单工作,如果不存在什么“疑点”和“难点”,就不要强求。

(2) 要正确处理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掌握同一类型工作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一般规律,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人、物、环境和管理要素调整思路,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

(3) 无论是简单工作还是复杂工作,在对其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时,
都应用“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对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搜索或扫描,但对于那些比较简单的工作,只要点到为止就行了。

“点到为止”虽然简单,但却不可忽略,因为这样做可以弥补当事人思考问题的局限性,避免在万一情况下所造成的疏忽,而并非是简单地搞形式、走过场。

5 结论
(1) 在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过程中,树立“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有助于克服在该项工作中存在的“盲目症”,提高当事人辩证、科学、系统、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既适用于简单、小型工作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也适用于复杂、大型工作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而且工作场面越大,涉及的问题越复杂,应用“六点两面四要素”的理念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就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