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野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新野县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A.通电使水分解B.氯酸钾加热分解
C.氧化汞加热分解D.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2.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A.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大规模围湖造田以发展经济
C.大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原子间没有间隔
4.关于20%的硝酸钾溶液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100g该溶液中溶解了20g硝酸钾
B.将30g硝酸钾溶解到170g水中
C.将硝酸钾和水按照15:100的质量比配成溶液
D.将100g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5.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在锂电池领域做出贡献的化学家。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 + MnO2 = LiMnO2,此反应中锂的化合价变化为0 → +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2 → +3 B.+4 → +3 C.– 4 →– 2 D.0 → +2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A.水分子B.氢分子和氧分子C.氢原子和氧原子D.氢分子和水分子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
8.关于分子、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9.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 )
A.研究药物对抗“埃博拉”病毒B.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需要的高能燃料
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外壳所需材料的研制D.凸透镜成像规律
10.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B.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D中的x为_____。

(2)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填字母)。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为了进一步研究微粒运动的特点,小红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请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编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I 取编号为A、B的两支50ml的烧杯,向A烧杯中
加入50ml 20℃的水,向B烧杯中加入20ml 80℃的
水,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颗粒
B烧杯中的水迅速全部变
成紫红色,A烧杯中的水一
段时间后也全部变红
II (1)实验装置如下图
①取一长型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粉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
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继续探究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对分子
运动速度的影响,现改进实验如下图所示;玻璃管
两端甲、乙两处分别放上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
花,(已知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
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接触时会产生白烟氯化氨)
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
较多
(1)实验I的步骤中,不合理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II中(1)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II中(2)的现象可知氨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

(选用“>”、“<”、“=”填空)
(4)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温度越低,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B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C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D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13.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

(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____;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____;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
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①通电分解水:_____;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

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试验,请回答;
()1用A图测定的结果是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
()2B图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②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③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④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⑤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3某同学利用C图进行探究实验,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他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15.乙烯(C2H4)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一.常温常压时,乙烯是一种气体,它与另一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A.H2B.CH4C.C2H2D.CO
16.烟酸也称作维生素B3,化学式为C6H5NO2,可预防出生缺陷。

根据烟酸的化学式和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烟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烟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__;
(3)烟酸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___;
(4)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

(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5)医生建议某孕妇每天需摄入烟酸15毫克。

若通过食用猪肝补充烟酸,她每天需吃猪肝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A、电解水实验会消耗大量电能,实验装置及操作复杂,不符合题意;
B、氯酸钾加热分解会消耗酒精燃料,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加热分解会消耗酒精燃料且生成物中汞易挥发到空气中有毒,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催化分解在常温下即可反应,且产物只有氧气和水,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对绿色化学的理解,绿色化学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反应材料利用充分;2、反应条件清洁节能;3、产物无污染无公害。

2、D
【解析】
A、大量使用化肥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A错误;
B、大规模围湖造田会造成水体污染,B错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不利于水资源的保护,故C错误;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能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正确;
B、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故选项错误;
C、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比如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D、分子、原子和粒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4、A
【解析】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某溶液中含多
少份质量的该溶质。

【详解】
A. 20%的硝酸钾溶液的含义可以理解为: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20g硝酸钾,溶质质
量分数为
20g
100%=20%
1000g
⨯,说法正确;
B. 将30g硝酸钾溶解到17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15%
30g+170g
⨯,说法错误;
C. 将硝酸钾和水按照15:100的质量比配成溶液,设非零比例常数a,则所得溶液的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a
100%13%
15a+100a
⨯≈,说法错误;
D.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将100g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为20%,说法错误。

故选:A。

5、B
【解析】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详解】
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 + MnO2 = LiMnO2,
设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
x+(-2)2=0

x=+4
设Li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y
+1+y+(-2)2=0

()
y=+3
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4 → +3
故选B。

6、B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

【详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即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再分,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
裂和原子重组的过程,该反应中没有变化的有氢原子和氧原子,而发生变化的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新生成的分子是水分子。

故选:B。

7、D
【解析】
A.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澄清、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酒精、水等,选项错误;
B. 因溶质、溶剂的种类、温度都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所以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选项错误;
C. 饱和溶液是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的条件下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选项错误;
D. 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8、B
【解析】
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A错误;
B、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故B正确;
C、在化学变化原子不能再分,离开了化学变化的前提原子能再分。

故C错误;
D、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也有间隙,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A、研究药物对抗“埃博拉”病毒,是利用化学制取新药物,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B、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需要的高能燃料,是利用化学开发新燃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C、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外壳所需材料的研制,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的材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错误;D、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

10、C
【解析】
A、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标签中化学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钾中钾元素显+1价,氢氧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KOH,标签中化学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AlCl3,标签中化学式书写错误,符合题意;
D、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NO3,标签中化学式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40.08 9 8 质子数不同B、C B
【解析】
查图②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查图①可知,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可求得x=8;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不同;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图中B、C的质子数都是17,是同一种元素;
粒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A粒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图B中最外层电子数也为7,故A粒子与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水的体积不相等纸条由右向左依次变红>BD
【解析】
解:(1)实验I是探究温度对微粒运动运动的影响,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相等,故实验I 的步骤中,不合理之处是:水的体积不相等;
(2) 由于浓氨水的挥发,氨分子由近向远运动,所以滤纸条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分别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和氨气,两者接触会反应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氯化铵,根据C处最先出现白烟且白烟较多,可知应该是甲处的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得要快一些;
(4)根据本实验可得: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微粒运动速度越快。

故正确的说法是:BD。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不同种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1)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C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④金刚石、石墨、
60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①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填: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4P+5O22P2O5①③④⑤烧杯内壁有水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空气组成的测定等。

(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稀盐酸的
质量之和等于氯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由于反应后二氧化碳气体逸出,乙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①利用该装置测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时为把氧气耗尽,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正确;②红磷熄灭集气瓶中温度较高,气体膨胀,容器内的气压较大,为使结果更准确一般是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错误;③红磷燃烧放热,为了防止集气瓶内的空气逸出,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正确;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为了实验结果准确,装置的气密性应良好,该实验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正确;⑤根据④中的分析,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正确。

故选①③④⑤;
(3)烧杯内壁有水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确定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C
【解析】
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122
1224

⨯+
×100%=85.7%,
A、H2中不含有碳元素,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0;
B、CH4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12
16
×100%=75%;
C、C2H2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122
1222

⨯+
×100%=92.3%;
D、CO中碳元素的质量百分比=
12
1216
+
×100%=42.9%;
因为,混合气体的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7%,而乙烯<87%,所以,另一种气体的含碳量一定要>87% 才能使混合气体中碳元素质量分数大于87%;
故选:C。

16、123 3:1 36:7 26.0% 100g
【解析】
(1).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5+14+16×2=123;
(2).烟酸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6:2=3:1;
(3).烟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4=36:7;
(4).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2
100%26.0% 123

⨯≈。

(5).每100g猪肝中含有烟酸15毫克,所以要摄入15毫克烟酸,需要吃猪肝10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