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深圳软件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软件出口额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令世人瞩目。
B . 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
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C . 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 .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2. (2分) (2017高二下·桂林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 . 气象台预计今年八月登陆台风数量可能偏多、强度可能偏强。
不仅台风对沿海地区造成影响,如果北上深入内陆,还极易引发暴雨洪水和次生灾害。
C .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举办,既可以让汉字文化得以传承,让汉字书写美德得以传递,又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汉字书写水平。
D .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工作过程中适当地娱乐可提高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升士气。
3. (2分) (2018高二上·双鸭山开学考) 下列情景中给朋友发的短信,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祝贺生女儿)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瓦之庆,遥以致贺。
B . (描述赛事)世界各个排球队都在秣马厉兵,我队正觊觎桂冠。
C . (问候病情)闻君抱恙,不胜垂念,谨致问候,祝早日康复。
D . (拜托帮忙)冒昧唐突干请,所恳之事,务必慨允,不胜感激。
4. (2分) (2017高一下·柳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接着又有几位专家发言。
B .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C . 日前身份证不慎遗失,幸亏您能够及时送回,实在感激不尽。
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烦请在家耐心等候。
D .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校长在向全体师生作介绍时说:“刘教授是敝校校友,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
”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 (6分)(2016·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题。
论述20世纪最初三十年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许多反面的证词。
也就是说,新小说家不大论及他们接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而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反之,“五四”作家则大都否认他们的创作与传统小说有直接的联系,而突出域外小说的影响。
关键不在于对吴趼人、林纾或者鲁迅、叶圣陶的说法加以辩证,而是必须说明,为何那么多真诚而且精明的作家,会同时产生这么一种显而易见的“错觉”。
除了策略的考虑,作家们之所以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转化”,是在作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
对于“五四”作家来说,幼年时代熟读经史、背诵诗词,以及明里暗里翻看《三国》《水浒》,只是一种必要的人文修养,或无功利的娱乐,并没想到从中学习什么写作技巧。
而青年时代如痴如醉地啃读域外小说,却颇具学习借鉴之心。
这就难怪他们创作小说时,理直气壮地以域外小说为榜样。
偶尔也会师法“传统”,但有意无意间将其西洋化进而合理化。
一方是无意中接受,一方却是有意去模仿。
尽管后世的研究者可能对那无意中接受的观念如何歪曲模仿的对象、限制模仿的效果更感兴趣,“五四”作家则大多只意识到后者而忽略了前者。
还不只是前者“得来全不费工夫”,故视而不见,后者“踏破铁鞋无觅处”,故弥足珍贵;更因为传统文学更多地作为一种修养、一种趣味、一种眼光,化在作家的整个文学活动中,而不是落实在某一具体表现手法的运用上。
无疑,具体而可视的“手法”,比起抽象而隐晦的“趣味”,更容易为作家和读者所感知。
新小说家的情况恰好相反。
梁启超、吴趼人、刘鹗等人的实际创作,已经突破了旧的格局,可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
大家似乎都有“以中化西”的愿望,只不过不像林纾表达得那么直白而已。
在借鉴域外小说技巧的同
时,尽量在传统文学中寻找对应物;一旦证明古已有之,用起来自然更得心应手。
接受外来文化,本来就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以中化西”也无可厚非,只要不过于离谱。
可这么一来,很容易造成一种错觉,似乎并没接受什么新东西,只不过是“出土文物”。
殊不知“文物”之所以“出土”,也必须借助新的眼光。
不理解这一点,单从言论及术语判断,新小说可能显得很旧。
也许更重要的是,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接受的不仅仅是中国古典小说,而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单从小说的承传,确实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
只有将其置于20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才能纠正上述并不轻微的“错觉”。
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汇中演进的中国小说,既不可能完全固守传统,又不可能被西方小说所同化,而是在诸多个平行四边形的合力作用下蹒跚前进。
(选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不大谈论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的原因的一项是
A . 作家们之所以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谈论得少:从自身层面讲,有出于策略的考虑;从受传统影响层面讲,主要是这种“转化”是在其不自觉的状态下完成的。
B . 对于“五四”作家来说,他们对待传统小说与域外小说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无功利性的娱乐,无意中接受;一个是带有功利性的借鉴,有意去模仿。
C . 作家们通过不断地熟读、背诵、翻看等方式将传统文学变成了自身的一种人文修养、趣味、眼光,并将其化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
D . 相对于域外小说在“手法”上的具体且可视而言,传统文学则显得过于抽象而隐晦,这使得作家和读者不容易感知,而作为后世的研究者也未能幸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对待传统小说与西洋小说的问题上,新小说家与“五四”作家的表现恰恰相反,前者强调其与传统中国小说的联系,而后者则突出域外小说对其影响。
B . 梁启超等人的实际创作虽已突破了旧的格局,但仍喜欢使用传统的批评术语,这种表现是他们“以中化西”的愿望的体现,其中林纾表达得最为直白。
C . 新小说家在借鉴域外小说的技巧时,是有所选择的,―般选择那些在传统文学中存在对应物的技巧,而在证明其古已有之后,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D . 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新小说家有重新选择、解释传统的权利,但不可过于离谱地“以中化西”,即便这样
其作品也容易给人造成“出土文物”样的错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研究对象不只很少提供可资直接引用的论据,反而冒出不少的反面证词,这些是在论述20世纪初中国小说转型中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所起的作用时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B . 对新小说家和“五四”作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不仅仅有像《三国》《水浒》这样的中国古典小说,还有包括经史、诗词等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学传统。
C . 虽然单从小说的传承,无法说清从《儒林外史》到《狂人日记》的嬗变,但只要将这个嬗变置于20世纪初整个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就能将其说清楚。
D . 在20世纪初东西方文碰撞与交汇中,中国小说的演进,既离不开传统小说,也离不开西方小说,准确地说,是以两者为代表的合力作用促成的。
6. (12分)(2020·辽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天早上,她(艾丝美拉达)醒来发现夜里睡了个好觉。
这件奇特的事使她感到诧异,她好久未睡过一次好觉了。
一线明媚的朝晖透过窗洞射进来,照到她的脸上。
在看见阳光的同时,她发现窗洞口有个东西吓了她一跳,那是卡西莫多那张丑脸。
她不情愿地闭上眼睛,不过没有奏效;透过她的玫瑰色眼睑,那个侏儒、独眼、缺牙的假面孔,似乎一直浮现在她眼前。
于是,索性一直把眼睛闭着,她听到一个粗嗓门极其温和地说,“别怕,我是您的人。
我是来看您睡觉的。
这无妨吧,对吗?您闭着眼睛,我在这儿看,这对您不会怎么样吧?现在我要走了。
看,我在墙后面,您可以睁开眼睛啦。
”还有比这些话更惨痛的,那就是说这些话的声调。
她睁开眼睛一看,其实他已不在窗口了。
她走向窗口,看见可怜的驼背在一处墙角缩成一团,姿态痛苦而顺从。
她拼命克制对他的厌恶。
“过来吧。
”她轻轻地对他说。
看到她的嘴唇在动,卡西莫多以为她在撵他走,于是站起来,跛着脚,低着头慢慢地走出去,甚至不敢向姑娘抬起充满失望的目光。
她喊道:“过来嘛!”他却继续走开去,于是她扑到小屋外,朝他跑去,抓住他的胳膊。
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颤。
他重新抬起头来,用恳求的目光看着她,看见她要把他拉到她身边,整张脸孔顿时露出快乐和深情的光辉。
她想让他进屋去,可是他坚持待在门口,说道:“不,不。
猫头鹰不进云雀的巢。
”
这时,她姿态优雅地蹲在她的床垫上,小山羊睡在她脚下。
两人好一会儿纹丝不动,默默地对视着,他觉得她那么优美,她觉得他那么丑陋,她每时每刻在卡齐莫多身上发现更加丑陋之处。
目光从罗圈腿慢慢移到驼背,从驼背慢慢移到独眼,她弄不懂一个如此粗制滥造的人怎能生存于世。
然而在这一切又包含着不胜悲伤和无比温柔,她
慢慢开始适应了。
他首先打破沉默。
“您是救我回来?”
她点点头,说道:“对。
”
他懂了她点头的意思,“咳!”他说,好像要说完有点儿犹豫不决。
“可是……我聋呀。
”
“可怜的人!”吉卜赛姑娘以一种善意的怜悯表情大声说道。
他痛苦地笑了笑,“您没发现我缺的就是这个,是吗?对,我聋。
我生来就是这样。
很可怕。
不是吗?而您呀,这么漂亮!”
在这个不幸的人声调中,对自己不幸的感受是如此深切,她听了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更何况他也不会听见。
他继续说下去:
“我从来没有发现自己像现在这样丑。
我拿自己与您相比,我很可怜我自己,我是一个多么不幸的怪物呀!我大概像头牲畜,您说对吗?您是一道阳光,一滴露珠,一支鸟儿的歌!我呢,我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不是人,也不是兽,一个比石子更坚硬、更遭人践踏、更难看的丑八怪!”说着,他笑起来,这是世上最撕裂人心的笑声。
他继续说:
“是的,我是聋子。
不过,您可以用动作和手势跟我说话。
我有一个主人就用这种方法跟我谈话。
还有,我从您的嘴唇翕动和您的眼神就会很快知道您的意思。
”
“那好!”她笑着说。
“告诉我您为什么救我。
”
她说话的当儿,他目不转睛地望着她。
“我懂了。
”他回答道。
“您问我为什么救您。
您忘了有天夜里,有一个人想把您抢走,就在第二天,您在他们可耻的耻辱柱上帮了他。
一滴水、一点怜悯,我就是献出生命也报答不了啊!您把这个不幸的人忘了;而他,他还记得呢。
”
她听着,心里深受感动。
一滴眼泪在敲钟人的眼里滚动,不过没有掉下来,好像吞下眼泪是一件荣誉攸关的事。
“听我说,”他深怕这眼泪流出来,继续说。
“我们那边有很高的塔楼,一个人要是从那里掉下去,还没落到地上就完蛋了;只要您乐意我从上面跳下去,您一句话也不必说,丢个眼色就够了。
”
这时,他站起来。
尽管吉卜赛姑娘自己是那样不幸,这个古怪的人仍引起她几分同情。
她打个手势叫他留下来。
“不,不。
”他说。
“我不该留太久。
您看着我,我不自在。
您不肯转过头去,那是出于怜悯。
我去待在某个
看得见您,而您看不见我的地方,那样会更好些。
”
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只金属小口哨,说:“给,您需要我,要我来,不太害怕看到我时,您就吹这个,我会听到它的声音。
”
他把口哨往地上一放,赶忙避开了。
(节选自雨果《巴黎圣母院》)
[注]相关情节补充:美丽善良的吉卜赛姑娘艾丝美拉达白天靠跳舞卖艺为生,国王卫队的队长菲比斯垂涎艾丝美拉达的美色,骗取了她的芳心。
就在菲比斯和艾丝美拉达在旅馆幽会时,妒火中烧的克洛德从房中弹出,抽出匕首,插进了菲比斯的胸膛。
克洛德逃走了,吉卜赛女郎刺杀卫队长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
艾丝美拉达被逮捕后屈打成招,被法庭判处纹刑。
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将她救下带入圣母院避难。
节选部分是从艾丝美拉达被带入圣母院开始的。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部分对阳光的描写,衬托出艾丝美拉达被救后内心的平静与舒畅,与后文艾丝美拉达看到卡西莫多后的反应形成了反差。
B . 当艾丝美拉达试图拉住卡西莫多时,卡西莫多感到被她一碰,不由得四肢直打战,这个细节刻画出卡西莫多救人后余悸未消的心理。
C . 作者运用夸张的笔调,集侏儒、独眼、缺牙、肢脚、罗圈腿、驼背、耳聋等诸多“丑”的因素于一身,勾勒出卡西莫多丑得出奇的形象。
D . 卡西莫多之所以救艾丝美拉达,有着感恩的心理,因为他在耻辱柱上时,艾丝美拉达曾给他喂水喝,让他感受到美丽女孩内心的善良与怜悯。
(2)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文中艾丝美拉达对卡西莫多的心理变化过程。
(3)雨果《巴黎圣母院》是“美丑对照原则”的典范,请就节选部分简要分析文中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及艺术效果。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 (11分)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
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义笃而辞质笃:深厚
B . 会合不可以期期:约定
C . 向人索衣食索:搜寻
D . 士友间鲜不相庆鲜: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
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⑥
C . ②④⑤
D . 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方苞在回信中讲述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 . 方苞无法告诉僮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 . 心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情厚谊。
D . 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2)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 (8分) (2019高一上·萧山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9. (2分) (2020高三上·六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 。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选自《必由之路·兴国之魂》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准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5-1、
5-2、
5-3、
6-1、
6-2、
6-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7-1、
7-2、
7-3、
7-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8-1、
8-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2分)
9-1、
9-2、
9-3、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