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红栎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苗木培育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阐述了北美红栎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总结了北美红栎的培育技术,包括育苗方式、幼苗管理、大苗培育、苗木分极与建档、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科学培育北美红栎苗木提供参考。
关键词北美红栎;生物生态学特性;苗木培育中图分类号S792.18;S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11-0173-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
北美红栎生物生态学特性及苗木培育技术
袁慎友
(安徽省郎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安徽郎溪242100)
北美红栎(Quercus rubra )原产于美洲东北部,属壳斗科栎属,是优良的城市观赏树种,广泛用于城镇、街道、公园和道路等园林绿化。
北美红栎木质紧密、木材坚硬,可作为高档家具原料。
安徽彩枫农林绿化有限公司从2012年引种育苗,经过大田播种覆盖地膜育苗和棚室设施扦插育苗技术,其原产地的优良品性得到充分彰显。
安徽彩枫农林绿化有限公司通过示范基地推广,引领全县多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北美红栎苗木,公司与浙江科研机构、安徽省林科院等多家院校开展北美红栎优良品种系列及新品种研究。
目前,一年生、多年生小苗及移植绿化大苗规模达到233hm 2
,设施育苗面积达到1.5hm 2
,苗木(含大苗)畅销全国适宜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019年交易
额达1500万元以上,带动地方25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北美红栎已经成为郎溪县苗木花卉产业链的主要观赏树种之一。
现以安徽彩枫农林绿化有限公司育苗实践为例,介绍北美红栎苗木培育技术。
1生物生态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北美红栎树型高大,树高可达18~25m ,冠幅20m 左右。
树干笔直,树冠匀称,幼树树冠卵圆形,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变为圆形,树叶形状美丽,新叶粟红色,夏季叶片绿色,有光泽,秋季叶色逐渐变为粉红色、亮红色或红褐色,色彩鲜艳。
叶片互生,树叶7~11裂。
秋季叶色逐渐变为红色,充足的光照可以使秋季叶色更加鲜艳[1]。
嫩枝呈绿色或红棕色,
坚果棕色,红叶时间约30d ,极具观赏性。
1.2生长特性
北美红栎作为一种优良的彩叶树种,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不高,耐环境污染,对不同酸碱度的土壤适应能力较强。
北美红栎后期栽植适宜选择排水通畅、土壤透气性良好的地块,建议每隔2年追施1次有机肥,以增加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复合肥每年春、秋季各追施1次。
2苗木培育技术
2.1育苗方式
2.1.1播种育苗。
一是采种。
北美红栎的蒴果在10—11月成熟,可于10月上旬采收。
北美红栎种子大,干种子230~270粒/kg ,坚果,长1.8~2.5cm 。
目前,国内北美红栎种子很
少,郎溪县此类种子均为国外引种。
二是选地。
圃地应选择
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和电力供应到位的场圃,要求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轻壤土[2]。
整地做床,如农田改圃地则冬翻冬晒,2月底耙细耙平作床;如老圃地则起苗后及时翻耕,春初做床,不要重茬;做床时施基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
垄宽为1.0~1.2m ,沟宽为30~40cm 。
三是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于0~5℃低温沙藏储存30~50d ,以保证种子出芽更整齐。
播种时,3月上旬,将沙
藏种子筛去沙料,去掉霉料,用清水多次冲洗。
种子晾干后倒入菌特净600倍液中浸泡24h ,药物浸种对种子出芽和幼苗护理均有一定作用,可以预防种子自身携带的病害和细菌给幼苗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将处理后的种子放置在温度为20℃左右的地方,注意保持种子具有一定湿度。
种子会陆续裂口、出芽。
四是播种。
3月中旬开始播种,播种需分批挑选,已经裂口、露白的种子优先播种。
采取沟垄点播的方式。
播种时先浇水,将种芽向下播种到苗床上,覆土厚3cm ,稍加镇压、盖严[3]。
播种密度在20~25株/m 2之间,播种后覆盖塑料膜。
2.1.2
扦插育苗。
一是搭好棚架。
塑料棚架高度2.0~2.5m ,遮光度控制为60%~70%。
当秋后中午温度降至30℃以下时,需要揭开遮荫网。
二是建立苗床。
扦插基质采用60%塘泥、30%草木灰土、5%碳化稻壳、3%磷肥和2%腐熟菜籽饼进行
混合。
苗床呈东西方向,苗床宽1.0~1.2m 、高25~30cm 、步道沟宽35~40cm 。
三是扦插。
扦插时间为2月中下旬。
选择生长健壮的直立枝,插穗长度10~15cm ,以节间长、分枝少的前1年枝条为宜,截取插穗长度3节左右,节处作下切口。
插穗截好后,以30枝成1束。
用浓度为500mg/L 的1号GGR 溶液处理插穗,将插条基部速蘸GGR 溶液1~2s ,浸入深度1~2cm 左右。
扦插密度为15~20株/m 2,入土深约为插条长度的1/2,插后浇透水,苗床保持湿润。
在设施拐角留有一定面积的密植扦插区,扦插密度为30~40株/m 2,以备扦插移植。
四是移植。
穗条扦插后1个月左右生根成活。
对于不能成活的死穗条,要及时补插,补插苗来源于密植扦插区已经成活的小苗,以保证扦插苗床小苗的均匀度,进而便于管理苗木。
2.2幼苗管理
2.2.1播种育苗。
当60%以上种子出土后,于早上揭去塑料膜,同时搭建简易防晒棚网。
幼苗怕晒,中午适当遮荫。
幼苗出齐并且稍微老化后,逐渐去掉遮荫。
根据天气情况,每隔10d 浇1次水。
6—7月用0.5%尿素进行叶面喷肥,7月中旬
作者简介
袁慎友(1980-),男,安徽郎溪人,林业工程师,从事营造林工作。
收稿日期2020-03-12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1期173
林业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11期
(上接第170页)
独特的自然环境,林业工程建设必须树立一个符合当地特征的发展理念,切不可盲目引进与套用,进而提高抗旱造林工程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另一方面,基于林业发展理念与相关抗旱造林技术,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林业建设管理模式,如规范林业工程建设流程、细化水土改善及树种选择技术标准与要求,强化抗旱造林建设管理工作,推动西北地区林业工程的科学合理建设[4]。
3结语
综上所述,抗旱造林技术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特别是在西北地区的林业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现阶段抗旱造林技术存在水源缺乏、树种单一、土质贫瘠、模式落后等相关问题,必须注重林业技术创新,并且构建科学完善的造林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动林业工程建设工作的科学合理开展。
4参考文献
[1]易延伟.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9):192.
[2]冶晓梅.青海省不同树种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9(22):142.
[3]张立新.北方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9(17):135-136.
[4]范秋实.喀左县造林节水新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95-96.
(上接第171页)
一定要喷水降温,以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三是苗木生长期,此时苗木生长很快,主要管理措施是灌水、追肥、松土和除草。
四是苗木生长后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下旬,此时主要措施是松土和拔大草,促进苗木尽快完成木质化,形成越冬的腋芽。
[1]马剑媛.沙棘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J].种子科技,2020,38(2):50.
[2]李秀燕.沙棘育苗与造林技术要点[J].热带农业工程,2019,43(3):35-37.
[3]芦海涛.沙棘育苗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8(7):28-29.[4]杨晓光.沙棘育苗技术[J].新农业,2017(23):23-24.
[5]王根厚.沙棘育苗及栽培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16(6):98-99.[6]宿华.沙棘育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1):46-47.(上接第172页)
煤污病,主要虫害是木虱。
煤污病是由木虱危害幼嫩组织产生的分泌物滴落于枝干上诱发形成的病害。
控制煤污病的发生,必须加强木虱的防治。
防治木虱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于冬季结合修剪清除林地内的落叶、杂草等,消灭木虱的越冬成虫;于早春喷施5°Bé石硫合剂杀死病菌和虫卵。
树木生长期用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防治木虱,防治效果良好。
9参考文献
[1]黄维志.荒山绿化的好树种:文冠果[J].甘肃林业,2004(1):35.[2]杨东霞.文冠果产业开发初探[J].内蒙古林业,2012(1):34.
[3]康永祥,康博文,刘建军,等.陕北黄土高原文冠果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0(16):4328-4339.
[4]楚景月.文冠果栽培技术[J].辽宁林业科技,2015(2):73-74.
[5]梅秀艳,蔡静.文冠果“辽富1号”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8(7):81-83.
[6]蔡静.辽西半干旱区文冠果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8(7):87.
表1北美红栎苗木质量分级及产量标准
苗木类型苗龄年质量标准产量标准
Ⅰ级
Ⅱ级
Ⅲ级
株/m 2万株/hm 2地径/cm 苗高/cm 地径/cm 苗高/cm 地径/cm 苗高/cm 播种苗0~1≥1.2≥80≥1.00~1.19≥60.0~79.9<1.0<6020~25 1.00~1.25扦插苗
0~1
≥1.5≥100≥1.20~1.49≥80.0~99.9
<1.2
<80
15~20
0.75~1.00
追复合肥1次,及时松土除草,促进苗木生长。
在幼苗生长期需要及时抹叉、修枝。
2.2.2扦插育苗。
定期浇水,用0.125%多菌灵溶液喷雾防治病害。
每15d 检查1次生根情况。
当根系长5cm 时,开始施肥,每月追施复合肥1次;9月底,停止施肥。
施肥以氮肥为主,磷肥为辅。
土壤施用0.3%尿素、叶面喷施0.2%尿素+0.1%磷酸二氢钾等。
2.3大苗培育
北美红栎直立性状明显,若在栽培过程中发现其他原因造成主干不通直,则可在翌年春季定植后于主干基部进行平茬,当年生长量可达1m 左右。
北美红栎耐旱性强,怕涝,苗
圃选址避免选在低洼处[4]。
根据圃地观察可知,一、二年生北美红栎小苗抗性较弱,在冬季露地越冬时,部分植株易发生冻梢,有冻梢的苗木可在翌年春季于主干基部上方约5cm 处平茬。
三年生以上大苗无上述现象发生,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建设中,尤其可用于街道绿化,与银杏等其他彩叶树混栽,景观效果更好。
2.4苗木分级与建档
安徽彩枫农林绿化有限公司根据多年的苗木培育实践,规范了苗木质量、产量企业标准(表1),即出圃苗木均进行分级出售,要求苗木茎干挺直、根系良好、无病虫害。
苗木档案主要包括种子来源、苗圃位置、面积、整地、培
育管理和两证一签等各项作业的用工和物料消耗等。
2.5病虫害防治
北美红栎病害较少,主要有缺铁性黄化病,其主要是由土壤pH 值过高引起。
主要防治方法是改良土壤,补充硫酸亚铁等本性元素。
北美红栎食叶害虫主要有象鼻虫、刺蛾、红蜘蛛和少量树干蛀虫,建议用菊酯类药剂防治或者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防治。
3参考文献
[1]丁彤,黄成林.北美红栎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4):507-513.
[2]丁彤.北美红栎无性繁殖体系的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3]黄利斌.北美栎树引种栽培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4]张建辉.北美红栎育苗及造林技术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16(10):162.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