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5.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Ag-108 Pb-207 S-32 N-14 Cu-64 Zn-65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调味剂B.抗氧化剂C.着色剂D.增稠剂
【答案】B
【解析】A.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A错误;B.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B正确;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故选B。

点睛: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

2. 在一定条件下,2L密闭容器中装入2 molN2和足量的氢气反应,2 min末时,测得N2为1 mol,该反应的速率表示中,不正确的是()
A.υ(N2)=0.25 mol·L-1·min-1B.υ(H2)=0.75 mol·L-1·min-1
C.υ(NH3)=0.5 mol·L-1·min-1D.υ(N2)=0.5 mol·L-1·min-1
【答案】D
【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足量的H2,发生反应
N 2+3H22NH3,2分钟末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故2min内,以 N2表示的反应速率v(N2)==0.25 mol/(L•min),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H2)=3v(N2)=3×0.25 mol/(L•min) =0.75 mol/(L•min),v(NH3)=2v(N2)=2×0.25 mol/(L•min)=0.5mol/(L•min),故选D。

3. 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极和负极必须是金属
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6.5 g锌溶解,正极上就有0.1 g氢气生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一般普通原电池中负极必须是金属,正极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故A错误;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C.原电池工作
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故C错误;D.锌、铜和盐酸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锌片上有6.5 g锌溶解,正极上就有0.2 g氢气生成,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有关计算
4. 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在500 ℃,10 mol SO2与5 mol O2反应
②在500 ℃,用V2O5作催化剂,10 mol SO2和5 mol O2反应
③在450 ℃,8 mol SO2与5 mol O2反应
④在500 ℃,8 mol SO2与5 mol O2反应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与②相比,②中使用催化剂,其它条件相同,则反应速率:②>①;①与④相比,①中SO2的物质的量比④中大,即SO2的浓度比④中大,其它条件相同,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速率:①>④;③与④相比,其它条件相同,④中温度高,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速率:④>③;所以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②①④③。

答案选B。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5. 通过以下反应均可获取H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2H2O(l)===2H2(g)+O2(g)ΔH1=+571.6 kJ·mol—1
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C(s)+H2O(g)===CO(g)+H2(g)ΔH2=+131.3 kJ·mol—1
③甲烷与水反应制氢:CH4(g)+H2O(g)===CO(g)+3H2(g)ΔH3=+206.1 kJ·mol—1
A.反应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使用催化剂,ΔH3减小
D.反应CH4(g)===C(s)+2H2(g)的ΔH=+74.8 kJ·mol—1
【答案】D
【解析】①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错误;②焦炭与水反应制氢ΔH2>0,反应吸热,故B错误;使用催化剂,ΔH3不变,故C错误;根据盖斯定律,
③—②得CH4(g)=== C(s)+2H2(g)的ΔH3= +74.8 kJ·mol–1,故D正确。

6. 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d中若M是NaOH溶液,接通电源后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红变红褐色
B.图b电解一段时间,铜电极溶解,石墨电极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
C.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精炼
D.利用图a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Ag2S+2e—
===2Ag+S2—
【答案】D
【解析】A.该装置有外接电源,铁为阴极,铁不溶解,故A错误;B.铜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不能溶解,石墨电极上生成氧气,故B错误;C.图c中的X极若为负极,粗铜为阴极,不能进行粗铜的精炼,而电解精炼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故C错误;D.形成原电池反应,Al为负极,被氧化,Ag2S为正极被还原,正极方程式为Ag2S+2e-=2Ag+S2-,故D确;故选D。

7. 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A.保持容积不变,增加H2O(g)的物质的量
B.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一半
C.保持容积不变,充入Ar使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Ar使容积增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增加H2O(g)的量,反应速率加快,故A错误;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Ar,Ar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Ar,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晴】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纯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压强改变必须引起浓度的改变才能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

8. 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Li2CO3、K2CO3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时,该电池工作
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O2,b为CH4
B. CO向正极移动
C.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
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 2+O2+4e—===2C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根据电子流向知,a电极是负极、b电极是正极,所以a是CH4,b为O2,故A错误;B.原电池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碳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故B错误;C.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需要高温条件,故C错误;D.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CO2+4e-═2CO32-,故D正确。

故选D。

考点: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
9. 2SO 2(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升高温度,不影响活化分子百分数
C.使用催化剂使该反应的反应热发生改变D.E1—E2=ΔH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主要是活化能概念的理解应用。

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催化剂对反应的焓变无影响。

10.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2D 6A+4C
B.反应进行到1 s时,v(A)=3v(D)
C.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
D.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A物质增加了1.2mol、D物质增加了0.4mol、B物质减少了0.6mol、C物质减小了0.8mol,所以A、D为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1,B、C为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为3:4,反应方程式为:
3B+4C6A+2D,A错误;B.反应速率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3v (D),B正确;C.反应进行到6s时,v(B)=△c÷△t=0.6mol÷(2L×6s)=
0.05mol/(L•s),C错误;D.反应进行到6s时,v(A)=△c÷△t=1.2mol÷
(2L×6s)=0.1mol/(L•s),v(B)=△c÷△t=0.6mol÷(2L×6s)=0.05mol/
(L•s),v(C)=△c÷△t=0.8mol÷(2L×6s)=0.067mol/(L•s),v(D)=△c÷△t =0.4mol÷(2L×6s)=0.033mol/(L•s)所以反应进行到6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不相等,D错误。

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书写、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的知识。

11. 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 452 kJ·mol—1
H+(aq)+OH—(aq)===H2O(l)ΔH=—57.3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g)的燃烧热为-142.9 kJ·mol—1
B.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C. H2SO4(aq)+Ba(OH)2(aq)=== BaSO4(s)+H2O(l)ΔH=—57.3 kJ·mol—1
D. 3H2(g)+CO2(g)===CH3OH(l)+H2O(l)ΔH=+131.4 kJ·mol—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燃烧热是1mol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方程式中给出的是2mol的氢气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571.6 kJ,A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1gH2燃烧放出热量142.9kJ,1gCH3OH(l)完全燃烧放出热量1452
kJ÷32=45.375kJ,则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B正确;C.在反应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H2O(l)中除了H+、OH-反应生成水外,还有沉淀产生,放出热量比57.3 kJ多,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2 整理可得3H2(g)+CO2(g)= CH3OH (l)+H2O(l)ΔH=—131.4kJ·mol—1,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燃烧热、盖斯定律及应用等知识。

12. 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

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Fe—2e—+2OH—===Fe(OH)2
B.电解一段时间后,镍电极附近溶液的c(OH-)减小
C.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电解结束后左侧溶液中含有FeO
D.每制得1 mol Na2FeO4,理论上可以产生67.2 L气体
【答案】C
【解析】A.用镍(Ni)、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钠(Na2FeO4),铁失电子生成高铁酸钠,则铁作阳极,镍作阴极,电极反应式为Fe+8OH--6e-=FeO42-
+4H2O,故A错误;B.镍电极上水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c(OH-)增大,故B 错误;C.若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电解结束后由于浓度差,左侧溶液中会含有FeO42-,故C正确;D.温度和压强未知,所以无法计算生成气体体积,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正确判断阴阳极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

易错选项是AD,A中需要根据题意目的“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钠”判断产物;D中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13. 某蓄电池反应式为Fe+Ni2O3+3H2O Fe(OH)2+2Ni(OH)2。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①放电时,Fe为正极,Ni2O3为负极
②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Fe(OH)2+2e—===Fe+2OH—
③充电时,Ni(OH)2为阳极
④蓄电池的电极必须是浸在某碱性溶液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原电池、电解池。

14. 在水中加等物质的量的Ag+、Pb2 +、Na +、 SO42-、 NO3-、 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电极做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
A. 35.5:108 B. 16:207 C. 8:1 D. 108:35.5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混合以后生成AgCl、PbSO4沉淀,溶液中只有NaNO3,因此电解硝酸钠溶液实际上电解水,2H2O2H2↑+O2↑,还原产物是氢气,氧化产物是氧气,质量比为2×2:32=1:8,故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应用等知识。

1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盐桥中的Cl—移
向ZnSO4溶液
a极附近产生的气体
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
钾试纸变蓝
粗铜的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
正极反应式为
O2+4e—+
2H2O==4OH—【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锌为负极,铜为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说法正确;B、根据电解原理,a为阳极,其电极反应式2Cl——2e—=Cl2↑,b为阴极,Cu2++2e—=Cu,因此a极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故说法正确;C、粗铜作阳极,Cu—2e—=Cu2+,故说法错误;D、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说法正确。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解原理、金属腐蚀等知识。

16. 用CH4催化还原NO 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ΔH=—1 160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分别发生反应①②,转移电子数相同
C.由反应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ΔH=—a kJ·mol—1,a<574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解析】A.反应①②中的△H<0,都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反应①②中,都是只有1mol甲烷做还原剂,且都是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转移电子数相同,故B正确;C.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放热多,a>574,故C错误;D.由反应①②,利用盖斯定律,(①+②)得到反应CH4(g)+2NO2(g)═N2(g)+CO2(g)+2H2O(g)△H=-
867kJ•mol-1,即4.48L(0.2mo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故D 正确;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 按要求填空。

(1)氢能是发展中的新能源,它的利用包括氢的制备、储存和应用三个环节。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②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是最具吸引力的制氢途径,其能量转化形式为
____________。

(2)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转化过程如下:
ΔH=+88.6 kJ·mol—1。

则M、N相比,较稳定的是
____________。

(3)火箭和导弹表面的薄层是耐高温物质。

将石墨、铝粉和二氧化钛一定比例混合高温下煅烧,产物可作耐高温材料,4Al(s)+3TiO2(s)+3C(s)===2Al2O3(s)+
3TiC(s)ΔH=—1 176 kJ·mol—1,则反应过程中,每转移1 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4 L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气体M、气体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t2=2 min,计算反应开始至t2时刻用M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______________。

③t2时刻,反应物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 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任写其中2个)(2).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 M (4). 98 kJ (5). 2N M (6). 0.25 mol·L-1·min-1(7). 75%
【解析】(1)①与汽油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有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等,故答案为:污染小、可再生、来源广、资源丰富、燃烧热值高等;
②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制氢,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答案为: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有机物M经过太阳光光照可转化成N的△H=+88.6kJ•mol-1,过程是吸热反应,N 暗处转化为M,是放热反应,能量越低越稳定,说明M稳定,故答案为:M;
(3)由反应可知,转移12mol电子放出1176kJ热量,则每转移1mol电子放出的热量为=98kJ,故答案为:98kJ;
(4)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N的物质的量减小,M的物质的量增多,则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且△n(N):△n(M)=6mol:3mol=2:1,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 M,故答案为:2N M;
②根据v=计算得M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25mol/(L•min),故答案为:0.25mol/(L•min);
③根据图像可知,从反应开始N的物质的量在减小,所以N为反应物,N的转化率为
×100%=75%,故答案为:75%。

18. 按照下列图表和有关要求回答问题:
(1)图Ⅰ是1 mol NO2(g)和1 mol CO(g)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的变化是_________(填“增
大”“减小”或“不变”,下同),ΔH的变化是_________。

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作为燃料。

Ⅰ.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

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ΔH1
②CO2(g)+3H2(g)=CH3OH(g)+H2O(g)ΔH2
③CO2(g)+H2(g)=CO(g)+H2O(g)ΔH3
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H—H C—O H—O C—H
E/436343 1 076465413
由此计算ΔH1=_________kJ·mol—1;已知ΔH2=—58 kJ·mol—1,则ΔH3=
______kJ·mol—1。

Ⅱ.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写出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X与Z两元素的单质反应生成1molX的最高价化合物,恢复至室温,放热687kJ,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减小(2). 不变(3). NO2(g)+CO(g)===CO2(g)+NO(g)ΔH=—234 kJ·mol—1(4). —99 (5). +41 (6). CH3OH—6e-+H2O ===CO2+6H+(7). Si(s)+2Cl2(g)=SiCl4(l)△H=-687kJ/mol
【解析】(1)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则E1和E2都减小,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改变,所以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由图可知,1mol NO2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放出热量368-134=234kJ,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故答案为:减小;不变;NO2(g)+CO(g)=NO(g)+CO2(g)△H=-234 kJ•mol-1;(2)Ⅰ.反应热=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H1=1076kJ•mol-1+2×436kJ•mol-1 -(3×413+343+465)kJ•mol-1 =-99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②-反应①=反应
③,故△H3 =△H2-△H1 =-58kJ•mol-1-(-99kJ•mol-1)=+41kJ•mol-1,故答案为:-99;+41;
Ⅱ.根据氢离子移动方向知,X是负极、Y是正极,该原电池是燃料电池,则X电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Y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X电极上甲醇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 =CO2+6H+,故答案为:CH3OH—6e-+H2O =CO2+6H+;
(3)X与Z两元素的单质分别为Si、氯气,二者反应生成的最高价化合物为四氯化硅,已知该化合物的熔、沸点分别为-69℃和58℃,则室温下四氯化硅为液态,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i(s)+2Cl2(g)=SiCl4(l)△H=-687kJ/mol,故答案为:Si(s)
+2Cl2(g)=SiCl4(l)△H=-687kJ/mol。

19. 钢铁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了解钢铁腐蚀的原因与防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钢铁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适当延长其使用寿命。

(1)抗腐蚀处理前,生产中常用盐酸来除铁锈。

现将一表面生锈的铁件放入盐酸中,当铁锈除尽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①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件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____________处。

②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

(3)图中若X为粗铜,容器中海水替换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一段时间后,当铁件质量增加3.2 g时,X电极溶解的铜的质量____3.2 g(填“<”“>”或“=”)。

(4)图中若X为铜,容器中海水替换为FeCl3溶液,开关K置于M处,铜电极发生的反
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开关K置于N处,发生的总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e+2FeCl3===3FeCl2(2). N (3). 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4). < (5). 2Fe3++2e—===2Fe2+(6). Cu+2Fe2+===2Fe3++Cu2+
【解析】试题分析:(1)铁锈的成分为Fe2O3,能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水,当铁锈除尽后,溶液中发生的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故答案为:Fe+2FeCl3=3FeCl2;
(2)①若X为碳棒,由于Fe比较活泼,为减缓铁的腐蚀,应使Fe为电解池的阴极即连接电源的负极,故K连接N处。

故答案为:N;
②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Zn为阳极被腐蚀,Fe为阴极被保护,该防护法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故答案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3)上图中若X为粗铜,容器中海水替换为硫酸铜溶液,开关K置于N处,一段时间后,当铁件质量增加3.2 g时,由于粗铜中有杂质参加反应,所以X电极溶解的铜的质量<3.2 g。

故答案为:<;
(4)上图中若X为铜,容器中海水替换为FeCl3溶液,开关K置于M处,此时构成原电池装置,铜电极为正极,发生的反应是2Fe3++2e-=2Fe2+;若将开关K置于N处,此时构成电解池装置,铜为阳极,铜本身被氧化而溶解,阴极铁离子被还原,发生的总反应是:Cu+2Fe2+=2Fe3++Cu2+。

故答案为:2Fe3++2e-=2Fe2+;Cu+2Fe2+=2Fe3++Cu2+。

考点: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工作原理;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0. 利用电化学原理,将NO2、O2和熔融KNO3制成燃料电池,模拟工业电解法来处理含Cr 2O废水,如下图所示;电解过程中溶液发生反应:Cr2O+6Fe2++14H+===2Cr3++6Fe3++7H2O。

(1)甲池工作时,NO2转变成绿色硝化剂Y,Y是N2O5,可循环使用。

则石墨Ⅰ是电池的________极;石墨Ⅰ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作时,甲池内的NO向___________极移动(填“石墨Ⅰ”或“石墨Ⅱ”);在相
同条件下,消耗的O2和N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

(3)乙池中Fe(Ⅰ)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溶液中减少了0.01 mol Cr 2O,则电路中至少转移了___________mol电子。

【答案】(1). 负(2). NO 2+NO—e—===N2O5(3). 石墨Ⅰ(4). 1∶4 (5). Fe—2e—===Fe2+(6). 0.12
【解析】(1)甲池工作时,NO2转变成N2O5,说明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石墨Ⅰ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石墨Ⅱ为正极,故答案为:负;NO2+NO3--e-=N2O5;
(2)由于石墨Ⅰ为负极,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1molO2
反应中转移4mol电子,4molNO2转变成N2O5,转移4mol电子,相同状况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O2和NO2的体积比为1:4,故答案为:石墨Ⅰ;1:4;(3)由于石墨Ⅰ为负极,故Fe(Ⅰ)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为
Fe-2e-=Fe2+,故答案为:Fe-2e-=Fe2+;
(4)根据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0.01mol Cr2O72-能够氧化0.06mol Fe2+,即电解过程中需要生成0.06mol Fe2+,Fe(I)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2+,故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6mol×2= 0.12mol,故答案为:0.12。

点睛:本题考查原电池与电解原理,明确各个电极上发生的反应、物质之间的转化是解本题关键。

本题的难点是(4)的计算,需要根据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计算出电解过程中生成的Fe2+,再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注意电路中转移的电子与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中转移的电子是不一样的。

21. 为探究H2O2制备氧气,生成氧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 过氧化氢(H2O2),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性质比较稳定。

在加热的条件下,它能分解生成氧气。

研究表明,将新制的5%的H2O2溶液加热到65 ℃时就有氧气放出,加热到80 ℃时就有较多氧气产生。

(1)实验丙、实验丁和实验戊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该同学查阅的资料分析H2O2的性质,解释实验甲和实验乙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
(3)实验过程中该同学对实验丙、丁、戊中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并在2分钟内6个时间点对注射器内气体进行读数,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s20406080100120
气体体
积/mL
实验丙9.519.529.036.546.054.5
实验丁8.016.023.531.539.046.5
实验戊15.530.044.558.571.583.0
①对实验丁,20~40 s的反应速率v1=_____mL·s—1,100~120 s的反应速率v2=
_____mL·s—1。

不考虑实验测量误差,二者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是根据实验收集到最大体积的气体时所用时间绘制的图像。

曲线c表示的是实验______(填“丙”“丁”或“戊”)。

【答案】(1). 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 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H2O2在常温且无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较稳定(3).
0.4 (4). 0.375 (5). 随反应的不断进行,H2O2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6). 丁
【解析】(1)甲和乙实验中除双氧水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可知实验探究反应物的不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丙、实验丁和实验戊中溶液的酸碱性不同,且比实
验乙多了使用催化剂,可知这三个实验是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探究在不同酸碱性条件下,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根据资料可知H2O2在常温且无催化剂作用的条件下比较稳定,则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为:实验甲和实验乙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①根据表中数据和题中反应速率的单位可知v1==mL/s=0.4mL/s,v2==mL/s=0.375mL/s,速率减小的原因是随反应的不断进行,H2O2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故答案为:0.4;0.375;随反应的不断进行,H2O2溶液的浓度逐渐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②由图可知曲线c反应速率最小,在三个实验中,实验丁每次记录的气体体积都是最少的,说明丁的速率最小,曲线c代表实验丁,故答案为: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