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丑石》∣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丑石》∣
4.总之,不仅外表不好看,还这么地没有用处,这是不是就证明了丑是真的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呢,是什么改变了大家对他的认识?
(1)终于被一个科学家慧眼识珠,发现了它的潜能,速读第六段,思考你怎样理解“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中的“拉直”?
理解:拉直将无形化为有形,生动、形象,作用是写出了科学家那种意外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的活灵活现。体现了丑石的不同凡响和科学家的慧眼识珠。
这叫做“先抑后扬”。(作者本意是要赞扬“丑石”,但他并不急着赞扬,而是首先极写丑石的“丑”,写它无一用处,人们是如何的讨厌它,然后笔锋一转,说它 原是一块非同凡响的陨石,进而盛赞它的美妙和伟大之处。)
2.思考并讨论:说说丑石的境遇对你有什么启发? 写下来。
三、作业:
1.照样子填空,把成语补充完整无( )不( )——没有一件坏事不干。
师生接读:因为它颜色那么难看,遭人厌烦,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因为它碍地面,人们几次想把它搬走,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因为它毫无用处,人们咒骂他、嫌弃他,但是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6.我的态度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的将它运走了”中的“小心翼翼”说明了什么?
理解:丑石的价值体现。说明人们对这块丑石是非常爱护、珍惜的,与我们对丑石的态度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②无用:不能垒墙、不能洗石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 细。
③不但没用还碍地面:理解:用比较的方式证明丑石的无庸,就连花都嫌弃它,只有杂草眷顾它,而孩子们 也不喜欢它。
④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站在丑石上望月。磕破了膝盖。说明这点用也不是好处。这一段是反衬丑石的无用。
师生接读: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教后Fra bibliotek思科 目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3.运用情感教育法,以人性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4.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客观性。
2.情景模拟: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丑石被误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丑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丑石为什么会被人们误解?它有什么特点让人们最终认可它?
2.启发学生思考美的多样性和客观性,如: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什么?
3.通过对丑石的故事的感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学会尊重他人。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一幅丑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我还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丑石》的内容,把握丑石被人们误解的过程以及最终得到认可的原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丑石被人们误解的过程以及最终得到认可的原因。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说课稿)

《丑石》说课稿一、说教材《丑石》是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教学本单元内容,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努力学习表达技巧,认真思索美与丑这个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本课的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揭示的人生哲理。

3、学习欲扬先抑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揣摩作者对于丑石的情感变化,理解简洁平实的语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法1、诵读感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为了取得更好的朗读效果,在学习之前我先与学生共同疏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排除阅读障碍,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整篇文章。

2、提问引导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先写了丑,再写美)文中的丑与美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弄懂了这些问题就意味对课文有了整体的理解。

3、讨论分析(1)丑石之“丑”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丑石”之“丑”的相关语句,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这些语句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出发去刻画“丑石”之“丑”的;由此得出结论课文一开始是从两个角度出发刻画丑石之“丑”:从外观上直接描写它的“丑”:它的颜色“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样”;从实用的角度间接写它的“丑”:它“极不规则,没棱角,也没平面”,盖房子、垒山墙,甚至铺台阶都不行。

而且它的质地,作磨嫌太细,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来浣纱捶布也嫌它不够光滑。

那么丑石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呢?课文接着又讲了两点小用处,于是我又问学生——(2)课文所讲的丑石有两个用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前半问课文里说得比较明确,学生应该能较快找到相关信息:一是石上有个坑凹,雨天盛水后,鸡儿可以去喝饮;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赏满月。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学设计(品读感悟)(北师大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学设计(品读感悟)(北师大版)

《丑石》教学设计(品读感悟)一、教学目标: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主题,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把握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和线索。

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文中的字词,指名读字词。

2、准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是一块丑石,在___(位置),因为不能___,不能___,不能___,连___,好多次要被人搬走。

一天,我被___发现___,最后我被运到了天文博物馆。

三、再读课文,感受丑石的“美”与“丑”。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1、理解丑石得名原因。

提问:从刚才同学的叙述中,你能不能明确: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丑石?提示:样子丑:黑黝黝,牛似的模样没有用处:不能垒山墙、不能洗石磨、看月亮时还磕破了我的膝盖等。

2、感知丑石“美”的原因。

过渡: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追问:为什么?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提示1: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第7段)。

提示2: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

点拨: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提示:(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

点拨: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3、小结:结合所学说一说自己对美与丑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自己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找字典,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观点。

4.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小练笔。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对话或小练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拓展任务,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3. 生字词卡片4. 课堂练习纸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编)

最新审定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编)

《丑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3、情感与价值:学习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万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查找作者贾平凹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1.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整体感知,读文探究1.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决文中的字词,指名读字词。

2、准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是一块丑石,在___(位置),因为不能___,不能___,不能___,连___,好多次要被人搬走。

一天,我被___发现___,最后我被运到了天文博物馆。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丑石(说课稿)

《丑石》说课稿一、说教材《丑石》是北师大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教学本单元内容,教师要进一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文章脉络,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努力学习表达技巧,认真思索美与丑这个人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本课的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了解作品揭示的人生哲理。

3、学习欲扬先抑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揣摩作者对于丑石的情感变化,理解简洁平实的语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四、说教法1、诵读感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们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一点,为了取得更好的朗读效果,在学习之前我先与学生共同疏通了课文中的生字词,排除阅读障碍,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整篇文章。

2、提问引导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什么?(先写了丑,再写美)文中的丑与美表现在哪些具体的方面?他们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弄懂了这些问题就意味对课文有了整体的理解。

3、讨论分析(1)丑石之“丑”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丑石”之“丑”的相关语句,再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这些语句分别是从哪些角度出发去刻画“丑石”之“丑”的;由此得出结论课文一开始是从两个角度出发刻画丑石之“丑”:从外观上直接描写它的“丑”:它的颜色“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样”;从实用的角度间接写它的“丑”:它“极不规则,没棱角,也没平面”,盖房子、垒山墙,甚至铺台阶都不行。

而且它的质地,作磨嫌太细,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来浣纱捶布也嫌它不够光滑。

那么丑石是否真的是一无是处呢?课文接着又讲了两点小用处,于是我又问学生——(2)课文所讲的丑石有两个用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前半问课文里说得比较明确,学生应该能较快找到相关信息:一是石上有个坑凹,雨天盛水后,鸡儿可以去喝饮;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赏满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初读感知
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
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 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 鬼才”。
字词整合 fù
字义:①盖住;②底朝上翻过来,歪倒。 辨字:履行 组词:(覆盖)(覆灭)(覆没)(覆亡) 造句:白雪覆盖着大地,装点出一个粉妆玉 砌的世界。

xiù
字义:①铜铁等金属表面由于氧化而形成的物 质;②生锈。
憧憬(chōnɡ jǐnɡ):向往。
误解(wù jiě):①理解得不正确;②不正确的理解。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形容举动十分 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用所学词语填空 我常常( 遗憾 )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黑
黝黝的,谁都不去理会它。因为碍地面,我们
都(嫌弃 )它。经过科学家的鉴定,这块丑石 其实是陨石。原来,它曾在天上给了祖先光明 ,向往、( 憧憬)。
“覆”的上部是“覀”,不要写成“西”。
[翘]辨读:qiáo(翘首)qiào(翘尾巴)
运用:骄傲的大公鸡翘(qiào)着尾巴,在院子里 神气地走来走去。
战争中的人们都翘( qiáo ) 望着和平的曙光

遗憾(yí hàn):①不称心,大可惋惜;②遗恨。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嫌弃(xián qì):厌恶而不愿接近。
我的收获
写法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丑石之“美”,作者运用了
大量篇幅叙写丑石的“丑陋”之处。首先是外形丑;接着写了丑石毫
无用处,其间,作者穿插交代了人们对丑石的态度,奶奶认为丑石碍 地面;孩子们也因为它身上的绿苔、黑斑而渐生厌恶之情。作者如此 描绘丑石的“丑”,目的就是以“丑”衬“美”,通过美丑的对比, 突出表现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的精神。这就是欲扬先抑 的写法。仿写根据提示,描写小树苗的坚强和勇敢。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

北师大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

丑石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第二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

起到了总起的作用。

3、外在条件不好,就要从内在去弥补,那么丑石弥补了吗?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理解:突出了丑石的无用:垒不成山墙;压不成台阶;凿磨太细。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丑石

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案)丑石

丑石教材分析:《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

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

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见附录)第二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学设计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继续进行练笔,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丑石》一课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我身边的丑石”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件看似平凡却有特殊意义的事物。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石头,引导学生关注石头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课文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感受文章的节奏和语气。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丑石的形象中,思考人生的哲理。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感悟。
4.写作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类似的练笔。教师给予指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对丑石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写作练习,提高能力:结合课文写作方法,设计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作,并进行互相评价、修改。
5.情感教育,树立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内在美,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丑石》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尊重和接纳他人。
2.掌握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文章情感、道理的把握。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各种形态各异的石头,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练习一: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认为美的事物,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设计

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丑石》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故事情节。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差异,接纳不同,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多元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丑石》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对于“丑石”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丑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引入课文学习。

3.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丑石”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3.4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写一段关于“丑石”的描写性文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态度和观点,评估学生的包容心和多元价值观。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找寻自己身边的“丑石”,并写一篇关于它的观察日记。

5.2 小组项目: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3 阅读推荐: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文学作品,扩展阅读视野。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丑石》原文6.2 图片资源:丑石的图片6.3 视频资源:有关丑石的纪录片或故事视频6.4 参考书籍:有关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文学作品第七章:教学方法7.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丑石》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丑石》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

《丑石》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丑石(贾平凹)教学要点:1、加深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3、领会文章的意蕴,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见附录)第二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度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作者“遗憾”它什么,为什么“遗憾“呢?这一句的作用是什么?理解:从三个方面回答A、黑黝黝地卧在那里(从颜色上说很暗,不着人喜欢);B、牛似的模样(从形状上说其蠢笨);C、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多碍地面(说其没来历,没人关心,还碍地面)。

新编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丑石

新编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丑石

丑石教材分析:《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

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

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习抑扬先抑的手法。

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2.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感悟作者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朗读课文,同学听,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见附录)第二课时一、导入:昨天我们初步熟悉了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其中的内容。

二、分析:1.迅速浏览一下课文。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各用一个字来概括)理解:先写了丑,又写了美。

2.速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作者走写到:“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

六年级上册《丑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丑石》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丑石》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丑石》教学设计《丑石》这篇散文,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在形象的贬值里,精神增值了!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

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以下就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丑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 能运用刚学会的先抑后扬的写作技巧,写一小段话,写人、写景、写物……自由选择。

2注意“抑”这部分的细腻而生动的文笔,也就是努力用细节描写将“丑”展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丑石》这篇课文,理清了这篇课文十分明了的写作线索,以及学习了第一部分。

那么,谁愿意来说说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发言,教师补充总结: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块陨石落到地球上两三百年了,因为外表丑陋,以及一无是处,而遭到周围人的讥讽冷遇。

后来,天文学家为它正名,人们才意识到它如此珍贵,同时也为自己曾经对它的不屑而深感羞愧。

师:同学们,在世俗人的眼中,丑石丑么?生:很丑。

师:那么作家在前半部分的课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展现丑石的“丑”呢?生:从三个方面:外形丑,不中用,没人爱。

(师边复习边板书)二、讲读课文的第二部分。

师过渡语引入第二部分。

(丑石在世人的眼中不仅外表丑陋,而且一无用处,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丑石的命运是否会发生石破惊天的逆转吧?)师:谁来说说丑石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生:村里来了一位科学家,发现这块丑石竟然是一块陨石。

师板书:丑石的美:陨石师:科学家发现这块陨石的表现是什么?生:眼光立即就拉直了。

师:对。

在世俗人眼中如此之丑的丑石,在科学家眼中是如此的有价值,如此的美。

师:从本段中,哪些句子,或哪些词语可看出说陨石的珍贵呢?生: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丑石》的一等奖说课稿

《丑石》的一等奖说课稿

《丑石》的一等奖说课稿《《丑石》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丑石》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

《丑石》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托物言志的佳作,学习的重点是把握对具体事物的摹写,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一书中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贾平凹的《丑石》体现了这样的审美观。

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

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二、说学情。

本文讲述的故事结构简单,语言简洁朴实,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比较容易,但是对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体会起来会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尽量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更更好地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

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体会本文借物寓理,托物言志的的写作手法,培养朗诵能力2、引导学生体会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

3、体会作者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把握文章思路,体味文章意蕴。

2、难点:了解“托物寄意”散文的特点,学习“欲扬先抑”的手法。

五、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推敲语句的含义”“对课文内容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阅读这个环节,运用朗读教学法指导学生诵读、默读、速读等,在不停的“读”中感受文章的内涵。

学生的学法主要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丑石》教学设计3篇

《丑石》教学设计3篇

《丑石》教学设计3篇【范文】《丑石》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尝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3、分析文章主题,鼓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育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法学法:探究教学法、开心教学法等。

三、教学重点:1、把握内容和主题;2、理清思路和线索;3、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一个漂亮的传奇》这首歌中说:漂亮的石头能唱一首漂亮悦耳的歌,然而,我们今日要学习贾*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一般的、丑陋的石头,又会向我们叙述怎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呢?(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生自学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相机辅导。

(三)赏析作品(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教师展现以下问题)1、一块一般的石头,在笔下是如何的丑呢?有什么用途呢?2、丑石是在什么状况下重新受人瞩目和“仰视”,重获绚烂的呢?3、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学生读完后,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在自主阅读的根底上,通过争论明确问题。

)A、那块石头完全丑到极点,无用到极处:伯父盖房垒山墙,它极不规章,没棱角儿,也没*面儿;伯父压铺台阶,没有看上它;石匠洗石磨,嫌它石质太细,也没采纳;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缺乏。

真是既丑,又没用,还笨重,无用之极。

B、“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觉了这块丑石,眼光马上就拉直了。

”原来它是“陨石”,是几万年前从天上落下的稀世珍品!“不久便来了车,当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C、本文采纳象征手法,表现了芸芸众生像悄悄无闻的丑石一样在孤独生存中,甘于孤独,不屈于误会的生存状态的宏大。

4、理解文句:1)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石》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3、情感与价值:
学习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万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查找作者贾平凹的基本资料,使用“手机”拍照,和同学共享。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

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

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来曾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1.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二、整体感知,读文探究
1.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听到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文中的字词,指名读字词。

2、准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是一块丑石,在___(位置),因为不能___,不能___,不能___,连___,好多次要被人搬走。

一天,我被___发现___,最后我被运到了天文博物馆。

四、再读课文,感受丑石的“美”与“丑”。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
1.理解丑石得名原因。

提问:从刚才同学的叙述中,你能不能明确: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丑石?
提示:样子丑:黑黝黝,牛似的模样
没有用处:不能垒山墙、不能洗石磨、看月亮时还磕破了我的膝盖等。

2.感知丑石“美”的原因。

过渡: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
追问:为什么?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
提示1: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第7段)。

提示2: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点拨: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
提示:(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点拨: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3.小结:结合所学说一说自己对美与丑的理解
五、总结
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外在的东西、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下去,发掘他的内在美。

只要这样我们才会发现人世间真正的美。

六、练习
1.根据上下文,给下列词语注音。

錾()掮()凿()陨()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模样mú 石磨mî 捶布chuí 枝蔓wàn
B:盛满chãng 讥讽jī庇覆pì 仰望yǎng
C:安慰wâi 绿苔tái 台阶jiē棱角lãng
D:黝黝yǒu翘望q iáo 妨碍ài 浣纱huàn
3.选词填空。

遗 (撼憾) (垒磊)墙(嫌谦)弃干( 燥躁)
(漆膝)盖寂(莫寞)(陨损)石黑(斑班)
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

洗:用水去掉物体上面的脏东西
B.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了不起:不平凡
C.可以供来浣纱捶布。

浣:洗
D.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

嫌弃:厌恶而不愿接近。

七、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

2.抄写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八、板书设计
形丑陨石

无用价值高

没人爱精神伟大
丑极美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