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稻杂粳组合陵香优18超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级稻杂粳组合陵香优18超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水稻陵香优18在江苏省兴化市种植实践表明,陵香优18表现产量较高、生长势强、植株性状良好、抗性强等优点。

介绍了该品种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陵香优18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超级稻;陵香优18;种植示范;栽培技术
陵香优18是扬州农业大农学院用BT型不育系陵香A与XC418配组而成的粳稻新组合,具有优势强、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口性佳等特点。

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委员会审定,2006年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种植1.01hm2超高产示范方,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生长清秀,高抗稻瘟病,抗倒性好,经省内外专家生产收割验收,产量达12 226.5 kg/hm2,达到中国超级稻第2期产量指标。

1种植情况
超高产示范方设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杨廒村,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为103mm,2006年5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积温为4 078.6cm,日照时间为1 065h,超高产示范方面积为1.01hm2,土质为勤泥土,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小麦,排灌方便。

2示范结果
2.1产量结果
2006年10月27日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安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林厅、泰州市科技局和泰州市农委有关部门的专家教授组成实产验收专家组,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面积为676m2,进行实割验收,扣除杂质和超标水分(含水量按14.5%的商品粮标准),平均产量为12 226.5kg/hm2。

2.2生育期
超高产示范方于5月10日播种,10月25日成熟,总生育期为165d。

2.3生长势强
该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生长前期早发快长。

在栽后15d每穴达11苗,达到预定穗数苗;栽后25d达高峰苗,每穴15.3苗;最高峰数328.5万株/hm2。

中期生长稳健,最高苗数为436.5万株/hm2,成穗率达71.1%,高光效叶面积较大,持续时间长,在孕穗期叶面积指数达8.72,抽穗期维持在8.2左右,抽穗后20d保持在7.34左右,成熟期还有绿叶面积5.85。

生物产量大,达22 230kg/hm2,经济系数高,达0.55。

2.4植株性状
平均株高120cm,株型紧凑,叶直,秆硬抗倒性强,抽穗整齐,谷粒黄色,落粒性中等,后期好,平均穗长18.6cm,有效穗234万穗/hm2,每穗粒数226.7粒,总颖花量53 040万个/hm2,结实率85.1%,千粒重28.3g,理论产量12 775.5 kg/hm2。

2.5抗逆性强
2006年6月底7月初突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秧苗受淹,中后期又遭病虫特大发生,该组合仍取得12 0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表现为抗病性强,耐肥抗倒,生长清秀,稳健,后期株色好。

3超高产栽培技术
3.1培肥苗床,扩行稀播,旱育壮秧
旱育苗床在冬季深挖冻垡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播种前10d左右施水稻旱育苗床专用肥2 250kg/hm2,连续翻土2遍,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拌和达到土熟肥匀的要求。

减少大田用种量,降低播种密度,在确保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0的基础上,大田用种量减少到18kg/hm2,秧田播种量降低到180kg/hm2。

播前采用旱秧保姆拌种,确保矮壮;播后及时盖好细土,以少见稻种为宜,浇足底水,盖膜保湿促出苗,膜上盖草防高温。

5月5~10日播种,6月11~15日移栽,秧龄35d左右,叶龄7.0~7.5叶,单株带蘖2个以上。

3.2适时移栽
早熟晚粳品种移栽叶龄掌握在7.0~7.5叶,适龄移栽是保证足穗大穗实现的基础,超秧龄移栽不利于足穗和大穗形成。

3.3扩行缩株,优化群体起点
扩行是优化群体的基础,能增加单位面积的叶面积,优化叶层的合理配置,提高光合效率,有利于发挥其增产潜力。

针对陵香优18分蘖性较强、株型较大的特点,实行扩行缩株,降低基本苗,改善中后期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拔节后的绿叶面积,延缓后期高光叶面积的锐减速度。

因此,陵香优18超高产栽培应掌握行距30cm、株距15cm,栽插密度控制在22.5万穴/hm2,栽插基本茎蘖苗为90万株/hm2左右。

3.4合理施肥
精确定量,增施磷钾肥,补施微肥,实施平衡施肥技术,是实现超高产的关键措施。

超高产示范方在扩行稀植的前提下,通过精确定量,配合元素,平衡施肥,达到群体与个体的协调与统一,从而实现超高产。

陵香优18超高产示范方总施N 309kg/hm2,P2O5 157.5kg/hm2、K2O 214.5kg/hm2,氮、磷、钾比为1∶0.51∶0.69,基蘖肥和穗肥比为5∶5;在追施基肥时施硅肥75kg/hm2、锌肥45kg/hm2,促进早发快长,壮秆抗倒。

具体运筹上按照水稻超高产氮肥精确定量施肥公式,基肥用45%复合肥600kg/hm2,栽后3~4d,在脱水露田1~2d、增气促根的基础上,早施分蘖肥,施尿素180kg/hm2,结合化除肥药混施。

穗肥分2次施用,第1次在倒4叶露尖时(7月26日),用45%复合肥450kg/hm2,壮秆促大穗;第2次在倒3叶时(8月8日),施尿素150kg/hm2、氯化钾112.5kg/hm2,促保兼顾;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实施根外喷肥3次,以磷酸二氢钾、硼肥及激素等促进光合物质的运转,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5科学管水,节水灌溉
推广湿润节水灌溉,在移栽后坚持浅水、湿润交替灌溉,达到改善土壤通透性,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促早发快长,奠定足穗大穗基础,达到穗数苗80%时及时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增长,减少个体之间的竞争而带来的群体内部养分消耗,为提高成穗率奠定基础。

进入幼穗分化期,及时复水以满足幼穗分化对水分的要求。

齐穗灌浆后坚持干湿交替,养根保叶,活熟到老。

3.6综合防治病虫害
采用药剂浸种,秧田期重点以防治灰飞虱为中心,控制条纹叶枯病发生;大田期根据预测预报和大田调查,及时抓好病虫害用药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