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 公开课心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教师公开课心得
一年一度的对外公开课已经结束,放心忐忑的心情,回顾开课前的准备、上课的过程,收获还是很丰富的。

本次,我开设的公开课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自然灾害部分,由于教材中;知识点多且分散,是一节内容过多而显得中心不突出、不明确、较难上公开课的课型。

为了避免一节课中知识点过多、全是重点等于无重点的散乱局面,我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有舍有取,有舍才有得的原则,打破了教材内容前后编排顺序,以洪涝灾害为主讲内容,采用专题的形式,将教材中的常见灾害内容都编排在一起,重点突出长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同时以兼顾地区的自然灾害教学方案,使本节公开课主题比较鲜明、突出重点、落实知识点、达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能设计好这节课,我想了许多方案,最终选择了专题式教学方案;通过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有机处理,形成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观察、师生讨论、得出结论的基本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使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得以实践。

在新课的导入中,我没有采用花哨的方法,则是从学生熟悉的问题、0**年自然灾害频发,我国经历的主要自然灾害回顾,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灾难离我们并不远,,为学习新课创造了心境;在这样的心境里,认识自然灾害,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和应对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进入了新课学习。

公开课的准备中,严老师和唐老师帮助我理顺教学思路,设计情境,使我很快熟悉选修班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

再次突出备课组的重要性,在研讨的过
程中,提高得更快、更全面。

在问题设计中,尽可能使提出的问题是有效的,为此在设计时充分注意到问题的目的性,使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不是随意的,而是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的的需要而提出;兼顾问题的新颖性,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积极思考的目的;适度开放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分层次设计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去思考,都有所发展和提高;重视问题的启发性,诱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本节课中设计的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在观察、活动、讨论中感知,体现了新课程在动中学的特点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

在结论得出的环节中,多采用引导、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得到结论;如果学生得到的结论不是很完善,则采用点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再思考、再概括,直到得到正确;的结论;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没有出现奉送真理局面,力求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初步实践了变学生学会为会学的教学思想。

谢谢阅读!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模;式讲座的心得体会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

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
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

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

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听了杨明丽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

一、概念的引入
(1)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

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

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举实例。

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习方法。

如,在学习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

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
计算一些习题。

再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线段、射线和角后,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

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习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谢谢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