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验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验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1T01:41:47.84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4期作者:付媛[导读]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验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付媛
石首市人民医院湖北石首 434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验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

方法: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肺炎支原体小儿100例进行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菌免疫功能检测。

结果:B、C、D、E组IgG高于正常参考值的平均值,A组和F组低于正常值的平均值。

除却F组,IgA、IgM各组均高于年龄组正常参考范围。

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

A、B组CD4高于其余组别,F组CD4/CD3高于其余组别,显著高于
正常值1.3;A、B、C、E组均低于正常值。

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免疫活性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体液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功能1.一般资料
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结果,引起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研究可能与呼吸道上皮功能、肺炎支原体直接侵入及免疫学紊乱学说有关,现阶段,各项研究发现更倾向于免疫学紊乱学说。

此外,随着近年来对此病的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支原体感染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1-2]。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检测方式明确患儿体液及细胞变化,适当采取免疫制剂治疗,提高身体素质,使病情好转,减少疾病再次复发的几率。

择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肺炎支原体小儿100例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21例,年龄29天-13岁,平均年龄(7.03±1.97)岁。

依据年龄分为A组(1-3)个月,B组(4-6)个月,C组(7-12)个月,D组(1-3)岁,E组(4-6)岁,F组(7-14)岁。

2.方法
MP抗体检测:患儿入院的第1天及第7天,抽取肘部静脉血10ml,置入抗凝管片刻,装入低速离心机通过离心获取上层清液,采取ELISA法以及试剂盒(德国赛润微润)检测IgG、以及IgM,由专业人员根据说明数进行操作,并且得到研究结果,若是研究结果为IgG>10U/ml,IgM>13U/ml,或双份血清结果在正常范围内,但滴度呈4倍升高或是下降,明确存在感染,结果为阳性。

其中单份IgM>13U/ml 或是IgG>10U/ml,IgM>13U/ml两者同时升高,双份血清出现同时急剧上升或是降低,判断定急性感染者。

3.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研究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进行检验。

计数资料应用例数n、百分比(%)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应用x2进行检验。

当P<0.05表示研究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各年龄组免疫球蛋白比较
B、C、D、E组IgG高于正常参考值的平均值,A组和F组低于正常值的平均值。

除却F组,IgA、IgM各组均高于年龄组正常参考范围。

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免疫球蛋白比较()
4.2各年龄组T细胞亚群比较
A、B组CD4高于其余组别,F组CD4/CD3高于其余组别,显著高于正常值1.3;A、
B、
C、E组均低于正常值,见表2。

表2 各年龄组T细胞亚群比较()
3.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主要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而侵入呼吸道粘膜,并吸附在细胞膜受体上,释放毒性物质,造成肺组织受损,发病率较高,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造成多器官损伤[3-4]。

若是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有引起不良并发症,增强治疗难度,甚至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该病缺乏特异性,对此在检测规程中极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耽误治疗。

因此,科学有效的检测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MP抗体检测是一种新型检测方式,具由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临床中。

本研究显示,B、C、D、E组IgG高于正常参考值的平均值,A组和F组低于正常值的平均值。

除却F组,IgA、IgM各组均高于年龄组正常参考范围。

总体趋势随年龄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

A、B组CD4高于其余组别,F组CD4/CD3高于其余组别,显著高于正常值1.3;A、B、C、E组均低于正常值。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肺炎支原体患儿体内的CD4细胞水平与健康儿童相比较要低,使得CD4/CD8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破坏免疫调节功能,使得T细胞抑制或是辅助功能丧失,致T杀伤细胞无法发挥其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B淋巴细胞释放的抗体不足,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出现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综上所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免疫活性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莉, 张乾忠. 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点[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 36(8):629-631.
[2]张俊, 王梅.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24(3):?479-480.
[3]张琪, 邢毅囡, 沈磊,等. 细菌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儿童坏死性肺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对比分析[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 44(3):?230-234.
[4] Li H W , Yang D H , Zhan X Q , et al. Comparison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methods in pharyngeal swab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J]. Zhonghua er ke za zhi.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20, 58(5):403-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