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B程序设计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VB程序设计对学生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素养教育不断深刻的开展,使得课堂教学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课堂教学不仅应该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作为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
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人才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程序设计课程不仅仅在高中信息技术中有所表达,而且也出现在高中数学必修3的第—章,足以表达程序设计在高中阶段教学中的作用。
结合VB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1. 认真研究教材,精选课堂案例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应从钻研教材开始。
VB程序设计是一门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初学者在接触该课程时,经常不知从何学起,抓不住重点,简单产生畏难情绪厌学心理。
因此,在讲授前,教师应该在教学前认真研究教材,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这样,既保证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之更快入门。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逻辑思维训练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言语的根底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
在教学环节中肯定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逻辑关系,这样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按照老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思维,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例如在讲到输入三个数a,b,c,输出其中最大的数时,可以给学生给出不同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定势。
1.将三个数中的其中两个数进行比拟,找出二者中较大的再和第三个数比拟,来确定其中最大数;2.假设其中一个数就是最大的将它记下来,然后用其他两数
与其分别进行比拟,一旦发觉有数比假设的数大,就将这个数记下来,以此来确定其中最大数。
3.典型的排队思想。
第—种思想经常在数学中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用的比拟多,这时学生可以依据思想联想到实际学习生活,就比拟简单了,那么该如何表示,再结合程序中的语法规则就较简单了。
用这种归纳和演绎的思维循序渐进地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对掌握的知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穿,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程内容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巧妙地运用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所讲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逻辑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习阶段采纳灵敏多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纳不同的教学方法。
灵敏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培养、调动学生学习感情的重要手段。
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课堂气氛的活泼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完成。
我们尝试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多种直观、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纳讲解法、演示法、分析归纳法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师要通过一些有趣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拟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for循环语句时,通过“图形打印〞、“九九乘法表〞等作为案例,这样设计教学即渗透了“知识X于生活〞的教学思想,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去积极思考。
再如:讲到控件使用时,我设计了学校电子屏中出现的动画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能把控件使用的原理展示,这样能促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
在课堂上,尽量采纳启发式教学,有意制造冲突,老师多提问、多问为什么,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答案,自己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再补充完善。
例如我们想可以从最简单的计算1+2+3+……+10这个问题开始,然后让学生计算1+1/2+2/3+……+9/10,再让学生计算1-1/2+2/3……-9/10!,这样有意的不断制造问题,使学生不断的想方法去解决问题,用改变循环体的方法,化特别为一般;用比喻的方法降低学生对累加器的理解难度,化抽象为具体,用他们曾经学的简单的数学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断地感觉到学习程序设计的用途和乐趣,使学生去积极思考、分析、归纳,而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
有意制造错误程序,或将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出现错误的典型案例拿出来,让学生自己调试发觉问题并改正错误,要不断累积这方面的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程序调试时,很多同学在窗体的load事件中用print 来输出结果,最后显示不会结果。
原来print是将结果显示在窗体上,而在窗体未加载完成是不会显示的。
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事件的先后顺序。
这样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思考探求新知识,进行正确分析的习惯。
实际编程中,会经常出现没有想到的问题引发的程序错误,要让学生自己找错误所在,不断累积这方面的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教师应依据学生对根底内容的掌握情况,采纳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提示和设问的教学方法,练习题的设计应有适当的难易梯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开展。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以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
3. 精心挑选适当典型的实践实例,完善课堂教学缺乏
学生在学习编程时,最主要的是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其它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已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一些培养,学生也已具备肯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初步的一些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实例
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完实例后,以通过变化条件或问题形式等,将例题作适当的延伸,够贴近生活、有趣味性,并且要有代表性。
经过近几年在VB教学中对以上方面的实践,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程序的分析、调试和查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受用终生。
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究,不断改良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精心设问、科学安排课堂实践、加强思维训练等多方面努力,不断提高VB程序设计课程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