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李萍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腹部抚触和光疗等临床手段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干预组出生常规处理后行腹部抚触和光疗护理干预,对照组8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行纯母乳喂养.观察两组每次胎粪排出时间及量、胎类变黄的时间,并在出生第1~6天经皮测黄疸指数.结果干预组胎粪排出时间明显提前,第一次胎龚量明显增多,黄疸指数在正常范围的较多,黄疽程度及经皮测胆红素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0(008)029
【总页数】2页(P26-2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腹部抚触;护理干预
【作者】李萍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47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早期新生儿黄疸可生理性和病理性
同时存在,而过高的血清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严重者甚至死亡,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1],给婴幼儿造成极大的危害。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母婴同室病区对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择期剖宫产第一胎的足月
新生儿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80例,男婴42例,女婴38例;对照组80例,男婴40例,女婴40例。

两组出生时均无窒息史、抢救史,出生
后全部采取母乳喂养,母亲年龄为23~32岁,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

两组性别、体质量、胎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干预组出生常规处理后行特殊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处理后只进行一般护理干预。

1.2.1 一般护理干预
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有效的母乳吸吮可促进乳汁的分泌,并促进新生儿肠蠕动,有利于胎粪的排泄。

胎粪尽早排泄能降低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

还要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湿度,尽量减少陪人及探视人员数量,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

1.2.2 特殊护理干预
适当进行新生儿抚触,采用标准抚触法,动作轻柔,力度适宜,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有序进行,抚触头颈及背部用指揉法,四肢用挤捏法,当新生儿疲劳、饥饿、烦躁、哭闹厉害时停止抚触;适时进行光疗,将病儿裸体放置30~32℃的光疗箱内,用黑色服罩保护跟睛和尿裤保护生殖器,建立特别记录卡,详
细记录入箱时间及出入量,单面光疗婴儿每2h更换体位翻身,光疗后应再次进行
全身沐浴,使皮肤清洁,并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情况。

1.3 黄疸测定
因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存在正相关关系[2],所以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监测,取额部、胸部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首次排出胎便时间、首次胎便转黄时间和从大便转黄后3d 内每日排黄便次数情况,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值测定情况见表2,结果示干预组情况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新生儿血液中的胆红素被肝细胞摄取后,在肝脏中合成胆红素随胆汁分泌入小肠,胆红素不易被肠黏膜吸收,但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易被小肠内13-葡萄糖醛酸还原成未结合胆红素被小肠吸收[3]。

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胎便排出时问和变黄有关,有研究资料表明,胎便初排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4],因为产后最初3d尤为关键,产妇由于缺乏喂养技巧,初乳量少,新生儿极易存在水分和营养不足,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表1 两组新生儿排便时间和性质比较组别 n 首次排出胎便时间(h) 首次胎便转黄时间(h) 每日排黄便次数(次)干预组80 6.22±1.22 48.64±15.75 4.26±1.34对照组80 5.84±1.18 51.45±16.45 3.48±1.18 P<0.05 <0.05 <0.01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6d内经皮测黄疸指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1组别 n 生后1d 生后2d 生后3d 生后4d 生后5d 生后6d干预组80 7.02±1.12
7.98±1.48 9.58±1.97 9.88±1.75 9.46±2.01 9.48±1.25对照组80 8.45±1.25 9.05±2.84 10.22±2.58 11.23±2.68 10.25±3.46 11.01±1.78
中医学认为,急摩为泻,通过摩腹,快速推下七节骨[5],且能健脾和胃,行滞消食[6]。

通过抚触,可使降结肠、直肠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而使降结肠、直肠蠕动增加,促进胃肠的通降功能,有明显的清热通便泻下作用,促使胎粪及早排出,抚触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增加婴儿的哺乳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7];同时光疗也是治疗新生儿黄疸最简单易行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痛苦少。

两种护理干预都简单有效,在促进排便的基础上,增加尿量的排出,及时排泄掉胆红素的代谢产物,有利于肝糖原的储备,肝酶的激活,促进血清胆红素的代谢,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3-l36.
[2]庞玲,李刚,陈红等.经皮测疸的临床应用[J].云南医药,2006,27(5):471.
[3]王和平.纯母乳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原医刊杂志,2003,30(12):435.
[4]孙美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
志,2000,5(7):408-410.
[5]张绵琼.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
志,2003,19(3):31.
[6]袁军.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J].局部手术学杂
志,2004,13(4):225.
[7]彭永勤.新生儿抚触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09,15(18):48-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