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讲义 人民版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1)军机处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立及发展的根本原 因又是什么?军机大臣有何主要职权? 答案 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根本原因:加强专 制皇权的需要。职权:承旨、出政。 (2)据史料二归纳军机处有何特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 处理全国机要事务;保密性强;军机大臣权力有限,主要是承旨、 缮撰、传述。时代特征: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渐趋衰弱。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个皇帝开始实施的?其后,为了解决皇帝政务繁
杂的问题,又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些措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制度:内阁制度。
作用:强化君主专制。
12345
解析 答案
答案
史论总结 丞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丞相制
内阁
权力来源
丞相制度
皇帝的
职责
参与决策国家大事
皇帝的侍
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 任免
帝决定
直接由皇
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 有票拟权,但票拟
权力
治权;权力来自制度
决定;权力来自皇
对皇权的
制约皇权
是君主专制强化的
主题二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史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 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 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 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 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史料二 (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 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 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答案
探究点2 内阁的出现 史料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 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 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 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思考 (1)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 答案 明成祖时出现的。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 (2)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丞相,这种看法正确吗?为什么? 答案 不正确。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 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 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要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思考 (1)结合史料一分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朝廷总 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答案 理由: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含义:皇帝总 揽大权。 (2)谈谈你对史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丞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丞相后,君主专制制 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
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
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这一机构后称
A.兵部
B.枢密院
C.内阁
√
D.军机处
解析 “雍正年间”“始设”是题眼所在,隐含特定的时空知识。兵
部继承于前朝,枢密院源于宋代,内阁源于明代,均与“始设”不符,
由此排除A、B、C三项。
答案
史论总结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明清时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复杂。为了稳 定和巩固封建统治,明清统治者大力加强君主专制。 (2)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 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举措。 ②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 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
(2)从对政府的影响看,绝对君主专制又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还导致了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的盛行。 (3)从长远的影响看,它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 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思维点拨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一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探究点1 丞相制度的废除 史料一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 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会典》 史料二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明丞相制度已被废除。A、B、C三项所述朝代均存在丞相(宰相),故可
排除。
明代废除丞相后,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
12345
解析 答案
3.(2013·浙江学考)“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
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4.影响 (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军机处的建立和 密折制 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深度点拨
三、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1.积极性: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 一和巩固,它有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性 (1)从措施看,它是以强化封建专制为核心,这就违背了时代潮流,阻 碍了历史进步,从而在根本上埋下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
③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 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④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 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2015·6月浙江学考)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
12345
解析 答案
2.(2015·浙江学考)某一时期,朝廷收到某地发生洪灾的消息,皇帝命令
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并责令户部尽快调拨粮食运往灾区,根据皇
帝之命写成的诏书,经皇帝确认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一朝代可能是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解析 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直接掌管了六部,管理国家政事,这说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学习目标
考试内容 (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专制时代 (2)清朝军机处 晚期的政 治形态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背景:废丞相,权分六部 (1)原因:明太祖 朱元璋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 权力的教训;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过程:废除 丞相 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影响: 丞相制度 被永远废弃,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2.内阁的设立 (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导致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立:明成祖 朱棣 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 机构。 (3)特点:皇帝为 加强专制 而建立的政治机构;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受到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4)影响: 君主专制 进一步强化;但宦官参政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
易混易错
二、军机处 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 西北军务 的需要。 2.实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 中枢 机构。 3.特点 (1)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 皇帝 旨意办事。 (2)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3)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 D.明朝
解析 根据“罢丞相……朝廷总之”等信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初废除丞相制度。
12345
解析 答案
4.(2017·桐乡满分检测)“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
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的手。”文中
“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士
√
D. 明 朝 内 阁 大 学
12345
解析 答案
5.(2015·10月浙江学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
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
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
死。——《皇明祖训》